见四叔打头进入洞中,除了龙叔自告奋勇留下来看护约瑟夫外,我们几个也都钻入洞里。这看起来极窄的洞其实并不难钻,要领就是保持一个侧身跃出的姿势,我是最后一个钻出来的,刚一探出头就被强烈的光线刺得睁不开眼。
这是一个八角形的空间,整个地面铺满了大理石板,石室的八面墙壁每一面都从上到下绘制了四幅彩绘。石室中间是一个大池子,池子里蓄满了七彩的泉水,分明和我在三岔道中路里看到的别无二样。
池子的中间则是一方高台,高台之上塑立着一名粉雕玉琢的孩童,那孩童浑身没有衣服遮蔽,灵动的双眼直视我们,小嘴微张,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脚踩莲花并有另外六朵坏绕周围,高台上用隶书刻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十六个汉字。
在玉雕小孩的上方,威猛霸气的九条神龙盘旋在其头顶,九条神龙颜色各异,赤橙黄绿青蓝紫白黑九色光芒闪耀,夺目而迷人。从八边飞来的腾龙大张龙嘴,做喷吐状,而屋顶正中心的龙头亦是如此。那用宝石打造的龙眼与龙鳞异常璀璨,配上周围诸天神人的赞颂壁画,简直超然于世,唯有那尊孩童雕像显得宁静且祥和,仿若真正至高无上的存在。
“太子降世,迈七步,步步生莲。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后有九龙吐香泉水为太子沐浴,释梵四王,诸天龙神弥漫空中,敬心肃然。”四叔口中喃喃自语。
我朝八面墙壁环望,共三十二幅彩绘壁画,分别为丘墟皆平、巷道白净、陆地生莲、臭处变香、枯树生叶、园生奇果、七宝自现、川流澄清、风停云散、普降香雨、马生白驹、黄羊生羔、明月神珠、夜如白昼、众星不行、沸星下观、宝盖覆宫、神送宝车、佳肴自生、瓮盛甘露、天神送宝、白狮入城、彩女自现、龙女绕宫、玉女执绋、天乐齐奏、刑狱废弛、毒虫隐伏、渔猎生慈、孕者生男、神树长成、大地震动。三十二面彩绘记录太子出世的三十二种祥瑞,其画工之巧妙举世难寻。
“我在家中曾看过祖上传下来的唐代吴道子所画的《三十二祥瑞》图册,纵使是画圣那样的人物也没能画出这样的神韵啊。”李元眉惊叹于这些画师的高超技巧。
“吴道子的画有‘吴带当风’之说,更是创作过《送子天王图》和《维摩经变图》等流传千古的佛教画本,竟然也比不上这里的壁画!”我说道。
“吴道子乃百代画圣,其风格百种千面,皆为精品。而我们眼前这些壁画的创作者则可谓是耗尽一生,只绘佛图,想象自己就是太子降世,去感觉那种祥瑞异象的发生时所带来的虔诚震撼,所以画中韵味之传神,可见一般。”小九用他丰富的艺术知识解释道。
听我们说完,站在池子边上的四叔又说道:“感同身受,确实不错。舍身同泰寺,帝王活菩萨,画出这样的彩绘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什么!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我们三人失声叫道。
自佛教传入华夏以来,信佛的皇帝不少,像是北魏孝文帝,隋文帝,甚至连一代女皇武则天都崇尚佛教,可是纵观历史长河,却没有任何一人能够像南朝梁武帝萧衍一样,拥有近乎病态的信仰,以至于因此亡国。
萧衍是南齐皇室宗亲,因为不满皇帝萧宝卷的昏庸统治所以率兵攻占建康,之后建立梁朝。登基之初,萧衍励精图治爱民如子,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对佛教的执念也越来越重,竟然三次舍身同泰寺,出家为僧,做出极其荒唐的行为。
他自称“菩萨皇帝”,为寺庙捐出大量钱财并加以放纵,造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可笑的是,这位菩萨皇帝并没能因此得到善终,反倒因侯景之乱被生生饿死在台城,此后偌大一个萧梁帝国走向了末路。菩萨不但没能保佑众生平安,反而带来了一场腥风血雨的灾难。
“萧衍是南朝皇帝都城在现在的南京,敦煌则是在西北边陲由强大的北魏掌控,这两个地方完全是八杆子打不着边啊。”小九询问道。
我回答:“不,从时间上看是有可能的。萧衍死于549年,但是逐渐衰败的北魏帝国在534年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正是在萧衍死后不久,东魏高氏一族和西魏宇文护一族纷纷篡夺了帝位,建立北齐北周。要知道在改朝换代的时期,敌国是最重要的警惕对象,而他们对西北的统治力远不如北魏时期强。只是萧衍乃堂堂开国皇帝,怎么可能葬在千里之外?”
“你们还是小看了信仰的力量,不远万里而来的并非是一位开国皇帝,而是一名虔诚信徒。民国初,梁武帝曾经出家的同泰寺遗迹内出土过一块神秘的残破石碑,石碑上标题和大半内容都难以分辨,只能依稀读出一些惊世骇俗的内容——萧衍被侯景困于台城时曾立遗诏,写到自己死后要将尸骨归葬敦煌,不修陵寝只盖浮屠,此塔要比八万四千阿育王塔更加恢宏。谁都没想到,萧衍在大限将至前一把火烧了寝宫,熊熊火焰中竟然有晶莹舍利出现,梁武帝的死士们在一片混乱中收好舍利,在黑夜里离开了南朝,自此下落不明。”
四叔讲完石碑的内容后又看向我和小九说:“你们记得在相国寺内我和慧海大师的一番详谈么?”
我俩点了点头,在我和小九进入地宫的时间里,四叔和慧海大师也不知道谈论了什么,只知道再看到慧海大师和四叔的时候他们的脸色都苍白了很多。
“你们不是一直不明白我为何知道那么多隐秘么?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慧海大师究竟告知了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