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0900000027

第27章

次明有尽无尽之义。于此分中。三识都尽。无明灭故。真无所从。不成本识故。本识尽故。论说言。四修满时。本识都尽信心般若三昧大悲。是四修也。本识尽故。我执不生。故得宣说阿陀那尽。本识无故。六识不生。故六识尽。于此三中。所有之妄体灭故尽。所依之真。用息故尽。体还归本。得言不尽。三识如是。

或分为四。四有四门。一开妄合真。以说四种。妄中分三。五识为二。妄识为三。故楞伽云。心为采集业。意为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第七妄识。集起之本故。说为心。依此集起。一切妄境。随而分别。名采集业。第六意识。遍司诸尘故。说为意。通司六尘。名广采集。五识之心。随境别了。名为诸识。现在五尘。名识所识。唯知现在五尘境别。不通过未。故云现等境五也。妄分此三。此妄所依。即是真识。通别为四。二开真合妄。以说四种。真中分三。如起信论说。一者体大。谓真如法平等一味。不增不减。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等无差别。无有前际后际之异。二者相大。论自释言。如来之藏。从本已来。具无量性功德法。如妄心中具足一切诸烦恼法。三者用大。用有二种。一者染用。二者净用。染用有二。一依持用。如来藏法。为妄所依。能持于妄。若无此真。妄则不立。故经说言。若无藏识。七法不住。不得种苦乐求涅槃。二缘起用。向虽在染。而不作染。今与妄合。缘集起染。如水随风波浪集起。是以不增不减经言。即此法界。轮转五道。名曰众生。染用如是。净用之中。亦有二种。一随缘显用。真识之体。本为妄阴。复息妄染。随缘始净。净中差别。说为性净无作因果。二随缘作用。本在凡时。随缘造作六道生死。后随对治。集生方便有作因果。净用如是。以真识中具斯三义妄识为一故。合有四。三真妄俱开。以说四种。真中分二。一阿摩罗识。此云无垢。亦曰本净。就真论真。真体常净。故曰无垢。此犹是前心真如门。二阿梨耶识。此云无没。即前真心。随妄流转。体无失坏。故曰无没。故起信论言。如来之藏。不生灭法。与生灭合。名为阿梨耶。妄中分二。谓妄与事。真妄各二故。合有四。四体相不同。离分四种。相状如何。如上所说。心真如门。是其心体。即以为一。心生灭门。是其心相。于中分三。一是本识。真与痴合。二依本识起阿陀那执我之识。三依本识起于六种生起之识。以此通前。合说为四。四相如是。亦得分五。如上所辨。真性一。分别性二。依他性中义别三重。所谓本识。阿陀那识。及生起识。是其五也。亦得分六。于前五中。开分别性。以之为二。谓事与妄。即是六也。又如经说。始从眼识乃至意识。亦是六种。摄本从末。此六之外。更无余识。故维摩中说。无我人如第七情毕竟无法。精犹识也。六根之外。无第七根。六尘之外。无第七尘。故六识外。无第七识。尚无第七。焉有余识。问曰。经说。想受行等。于六识中何识所收。依如成实。前后别起。皆是通名意识所摄。依余经论。此想受等。与六识俱。是法尘收。六识不摄。摄伴从主。六识所收。亦得谓七。谓七心界。于前六上。加意根界。是其七也。六识生后。名为意根。此亦摄本从末言耳。亦得说八。如楞伽辨。于中两门。一事妄及真离分为八。事识有六。真妄各一。故有八种。二真妄和合共为八种。义如上辨。本识为一。真与痴合。阿陀那识。以为第二。真妄共起执我之心。生起六识。复以为六。通前为八。真妄共为不遍在妄。亦得说九。故楞伽经总品中云。八九种识。如水中之波。其状如何。分别有二。一真妄分别。以说九种。妄中分七。谓六事识变与妄识。真中分二。谓阿摩罗及阿梨耶。义如上辨。以此通前故合有九。二真妄离合。以说九种。独真为一。所谓本净阿摩罗识。真妄和合。共为八种。义如上辨。共为本识阿陀那识起六识。通前九也。亦得分十。十有两门。一开真离妄。以说十种。妄中分七。义如上解。真中分三。所谓体大相大用大。亦如上解。二真妄离合以说十种。离则说二。一真实性唯真无妄。二分别性唯妄无真。合则八种。谓依他性。于中本识说以为一。执识为二。生起六识。通前为八。三识离合。故有十种。亦得开分以为十一。真识为一。妄识有六。事识有四。故为十一。妄识六者。如起信论说。一无明心。二者业识。三者转识。四者现识。五者智识。六相续识。亦曰不断。此之六种。粗细分异。无明心者。所谓根本无明住地。故论说言。依阿梨耶说有无明。言业识者。依前无明便有妄念。不觉而起。说之为业。故论说言。以无明故。不觉心动。动名为业。言转识者。依前业识。心虑渐粗。转起外境。随而取著。故名为转。故论说言。依于动心。转现外境。名为转识。言现识者。依前转识所起境界。还显自心。名为现识。故论说言。现识能现一切境界。如明镜中现众色像。故云现也。又如论说。此现识中。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现。常在前故。就粗为言。且云五尘一时俱现。理实六尘皆悉并现。言智识者。于前现识所了法中。分别染净违顺差别。名为知识。故论说言。依于境界起心。分别爱不爱等。名为智也。言相续识者。依前智识。心相转粗境界牵心。心随境界分别不断。如海波浪故名相续。故论说言。依于智识。起苦乐觉。与此起念。相应不断。名相续也。又复此心。能持三世善恶因果。令不失坏。故名相续。故论说言。此相续识。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不令失坏。复能成就现在未来苦乐果报。令无差违。故名相续。又论说言。此相续识。不断力故。能令过去已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缘虑忽然念起。是故三界唯心所依。如梦所见。如镜中像。无有自体。离心则无六识境界。以从心故。心生法生。心灭法灭。诸法生灭。皆随于心。论说如是。然此六种。相则难分。宜以喻显。譬如世人依于报心便起昏睡不觉之心。起于睡中微动之念。业识如是。如人睡中微动心。后心想渐粗。转起外境。转识如是。又如梦中境界成已还显自心。色香味等一时俱现。现识如是。又如梦人于彼所现梦境界中。分别染净违顺等别。智识如是。又如梦中境界牵心。心随境界分别不断。续识如是。妄识之中。粗细不同。有此六阶。有人释言。第二业识。是其妄识。后之四重。是其六种分别事识。是义不然。依起信论。六识与此分齐全别。彼文宣说。第六相续不断识后。别起六种分别事识故。彼文言。即此相续。依诸凡夫取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离识。依见爱起。云何关预以妄识中六阶差别。通真为七。事识四者。如论中说。一执取相。论亦名为执相应染。所谓根本取性无明。二计名字相。所谓十使粗起烦恼。随名计著我众生等。集起诸结。是故说为计名字相。三起业相。谓依烦恼造种种业。四业系苦相。依业受报。以此通前合为十一。若就事中开合六识。通前十三。若就真中。分体相用三大差别。通前十五。又随义别。亦得分识以为十八。彼六识中事识有六。事识之本妄识有六。妄识所依真识有六。故有十八。若使妄真齐有六者。何故经中但说八识。良以事识差别义。显随根分六。妄真不显。不随根别故但言八。又随义别。亦得分识以为六十。眼识有十。乃至意识类亦同。然眼识十者。就眼识中。事识有一。当相可知。妄识有六。如上所辨。始从无明乃至相续。真识有三。亦如上说。谓体相用。眼识之中。有此十重。乃至意识类亦同尔。故有六十。若复广论。数别难穷。此等广略。各据一门。体相如是。

第三料简根尘有无。于中两门。第一约就事妄及真三种识中。料简有无。二约真妄共相三识。料简有无。就初门中。曲更有二。第一料简根尘有无。二明所依粗细不同。根尘有无。三门分别。一通别分别。六识别故。有根有尘。七八通故。不说根尘。何故如是。六识别故。彼此互起。以互起故。生必有依。依有强弱。强者为尘。故说有之。问曰。楞伽宣说。六识境界。俱至一时并用。云何说言六识互起有根有尘。此如上辨。今更论之。楞伽所说境界俱至一时并用。准起信论。是妄识中第四现识。于此识中。境界俱至。诸识并用。不关事识。事中六识。无并用义。问曰。何故妄中六识一时并用。事识不尔。释言。于彼妄识之中。说一切法皆是心作。心外无境。心所作法。与心无隔。易可辨了。故得并照。于事识中。心外有法。法非心造。非心作法。与心别体。难可辨了。故不并知。不并知故。前后间起。故立根尘。七八常有体。不互起则无依托。无依托故。不得说言强者为根弱者为尘。是以七八。不说根尘。此就凡时料简有无。若就圣时。七识八识。缘起法身无量根尘。问曰。前六依根了尘。可名为识。后二常。不说依根了别诸尘。云何名识。释言。后二虽无随事了别之用。而是众生神知之性。了别之体。故名为识。问曰。神知了体。名之为识。体是识不。释言。此二心识之体。体即是识。问曰。若使心识体故名为识者。根之与尘。亦应有体。以何义故。不说根尘。释言。良以根虽有体得名为根。而非对尘生识之用。尘虽有体得名为尘。而非对根生识之用。识虽有体得名为识。而非依根了尘之用。以此识体不依根用。故不说根。不了尘用。故不说尘。问曰。向说根尘有体。何者是本。真妄二心所作根尘。能为事本。是其体也。通别如是。二真妄分别。前七妄识。有根有尘。第八真识。不说根尘。前六事识。根尘可知。第七妄识。无常法故。念念生灭。生有依托。故说有根。性是分别攀缘法故。说之为尘。真识常法体无起灭。以无起故。无所依托。故不说根。性非分别攀缘法。故不说有尘。三就通分别。八俱有根。亦通有尘。故楞伽云。依境及根故。有八识生。有如何。前六可知。第七识中。有体有用。论其体也。无常流注。藉前生后。义说为根。性是无明。迷覆真法。真法即是所迷之尘。论其用也。还以众生眼等为根。色等为尘。是义云何。即前事识所依根尘。以理穷之。皆是妄想自心所现。其犹梦中所现根尘。此妄根尘。还为妄想六识所依。名七识中用根尘也。第八识中。有体有用。论其体也。就如来藏同体法中。义说根尘。彼如来藏。非宜是其心识之体。亦是根体故。经说言。众生身中。有如来眼如来耳等。如来藏中恒沙佛法。为心所照。即名为尘。故马鸣言。从本已来。遍照一切法界之义。论其用也。还以众生眼等为根。色等为尘。是义云何。即前事识所托根尘。穷实皆是真心所作。如人梦中根之与尘皆报心作。此真所作。还为真用六识所依。名真识中集用根尘。通有如是。问曰。八识通有根尘。何故经中但就事识说根说尘。以前事识体别互起。依托义显。故约根尘以别六识。后二体通始终常有。依托义微。所以不说。有无如是。次明所依粗细不同。于中略以四句分别。一以粗依细。谓依真识起于妄识。依于妄识起六事识。复六识中。依于意识起于五识。此皆名为以粗依细。二以细依粗。谓依色根。生于五识心通细法。依于五识生于意识。此等名为以细依粗。三同类相依。谓意识中。得有多念相续之义。前后相望。同类说依。第七识体生灭相起。亦是同类。以说依也。四同体相依。第八识体。还依自体。如实法界。事妄及真三识根尘。有无如是(此一门竟)。

次就真妄共相三识料简有无。言共三者。真与无明。共为本识。依本共起阿陀那识。依本共起六种生识。此三识中。六种起识。有根有尘。根有二种。一者实依。依本识生。二者似依。以依自心所作六根。如人梦中眼等六识。实依睡心。似依眼等。而实不依。所有尘者。唯是似尘。都无实事。如人梦中所见色等非有似有。阿陀那识。亦有根尘。根有二种。一者实依。依本识生。二者似依。同类相望。似前生后。如人梦中执我之心。实依睡心。同类相望。似后依前。所有尘者。唯是似尘。都无实事。如人睡时取梦中身。以之为我。无身可取。本识一种。无所依生。得说无根。而体生灭。藉前起后。亦得说根。本识无缘。不说有尘。因迷真法。亦得说尘。根尘有无。辨之粗尔。

次第四门。明其大小有无之义。小乘法中。但说六识。大乘说八。彼小乘中。未说心性妄想之义。故无七识。未说心体性真实。故无八识。问曰。小乘亦说六识。体是取性闇惑之心。以何义故不名妄识。释言。虽复闇惑名同。所迷有异。彼小乘中所说取性闇惑心者。心外法中。妄取自性。不知名用无性之义。大乘法中所说妄识。迷覆真性。于己自心所现法中。妄取为有。是故不同。问。小乘中罗汉辟支空观之解。与大乘中缘智何别。释言。不同彼小乘中空观解者。心外法中。解知名用无性空义。不知诸法自心所现妄想无法。大乘法中妄识智者。解知心外毕竟无法。不但无性。乃至亦无因缘之相。但是妄想闇惑心现如梦所现。有斯异也。又问小乘中亦说心体诸法集成。与大乘中真识何别。然彼所说。于小乘中。实是道理真实之心名。对大乘。彼乃宣说因缘虚法共相集成。故非真识。

同类推荐
  • 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养生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观论疏

    中观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庙学典礼

    庙学典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Little Dream

    The Little Dre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月喻经

    佛说月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纨绔三小姐:爆笑宠妃要爬墙

    纨绔三小姐:爆笑宠妃要爬墙

    一朝穿越,醒来睁眼,成了将军府里最为受宠的小姐,郡主特权,无法无天。死于纨绔?好,她就要加倍纨绔,让所有给她穿小鞋的人全部死在小鞋里!天生废柴?好,她偏要扮猪吃虎,打的所有人落花流水却依旧不露神色!传闻摄政王大人俊美如神,妖孽无双?如此美男她绝不放过。谁知道摄政王不好惹,唇角一勾,杀气如麻,“你想怎么死?”“嘿嘿,欲仙欲死!”抢了摄政王的亵裤,她拍卖出了一个天价。“摄政王大人如同妖孽,半人半妖,简称人妖……”大放厥词,她不怕死的再偷亵裤,却不料手上一滑,竟是摸上那沉睡之中的巨龙。天哪噜,这样一个人妖,玩意儿倒是不小。“摸都摸了,不如我来叫你欲仙欲死!”妖孽冷笑,连压带抱,旖旎一室。
  • 银河的彼岸

    银河的彼岸

    《银河的彼岸》这是奶奶在我儿时的时候给我讲的故事,人们死后会变成繁星来守护着最爱的人,一个个的灵魂组成了美丽银河,璀璨辉煌,绚丽纯粹。奶奶也说过不久得将来,她会在银河的彼岸一直守护着我。这个战乱的时代,无数的人们化为繁星遍布整个天空,这时我才意识到这个故事的残酷和恐怖。我并不是想成为英雄而上战场,而是单纯的想阻止战争,与四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编绘这反抗命运的剧本。即便化为繁星我也要守护着我的信念!
  • Tfboys之你为何这样无情

    Tfboys之你为何这样无情

    林思雨,王源,从小定了娃娃亲,思雨喜欢王源,王源却不喜欢他,结了婚,王源以为这是思雨策划的,很狠他,对他很坏,也很无情
  • 狼行天下:智慧生存的95则狼性法则

    狼行天下:智慧生存的95则狼性法则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狼性赤裸,生存为先;追求自由,圆融以对;交朋识友,心中有数;运筹帷幄,取财有道等。
  • 花心劫

    花心劫

    北陵国玉罗公主,含花心玉而生,天生异象,山洪暴发,水漫京都,尸横遍野,世人视为妖孽,赐予焚刑。十四年后,为拯救仙族而下凡的少女,无意在人间掀起了一场风云变幻,却又深深卷入那波澜诡谲的漩涡深处。绝颜丹后,浮现于世的倾国倾城,她一笑成灾,那一世成殇,名震天下的谦谦君子,不谋江山,只为谋她。他说以心为聘,以命为媒,是一念执着,还是前世不忘?他位登九五之尊,赐天下至毒,是诛心,还是诛仙?一块花心玉,穿梭了两个不同的时空,维系了两个支离破碎的灵魂。。。。。。
  • 我的贴身高手

    我的贴身高手

    一名普通高中生,偶获超级系统,从此身怀绝顶,异能相随。从此俘获校花芳心不再是梦。你…你怎么什么都没有穿?”“这是我家,我乐意。”当赵依琳羞涩捂住眼睛的时候,唐龙却一副流氓耍赖皮的样子看着她。
  • 帝志

    帝志

    她本是将门之后却是自小寄养世外,之后却因家族的一场劫数,秉承长兄遗志追随谭溪王沈焕南征北战,只为圆他帝王志向。戎马数载终是血洗御座,眼看他已然天下在握,她却是身陷权力纷争的泥淖。国仇家恨,宫闱政争,她一路走来,阅竟这人世间的苍凉,尝尽了人生的苦难,终于无路可退。到头来回首一看,这一生一世竟是辜负了不该辜负的,执着了不该执着的他生在皇家,骁勇善战战功显赫,本是前途无量却因为觊觎过储位而惹来杀身之祸,他为求自保也为心中潜藏许久的帝王志向毅然举兵北上。他能征善战所向披靡,他以为得了天下便是能将他所爱之人牢牢护在怀中,终了他深居殿宇之中,高坐庙堂之上,茫然四顾竟是孑然一身,所牵挂之人皆已离他而去
  • 中国古代神兽大全

    中国古代神兽大全

    神兽是图腾是文明的象征,那么神兽都有神么你知道吗?
  • 仙古道记

    仙古道记

    当他打穿无限空间时,主神许他追求永生的机会;当他重生时,跟在一个拾骨的怪和尚身后默默无闻;当他踏上修行之路时,他说道:“所有的荣耀,我会亲手取回。”永生太远,古族太近,仙族已逝,人族的路在何方?神族?妖族?鬼族?吾道在脚下,只争朝夕……
  • 喜劫良缘:嫁给东厂都督

    喜劫良缘:嫁给东厂都督

    梁京城最近出了两件怪事。第一件事情,一年多前被御医诊断已经死掉并在众目睽睽之下入殓下葬的安国公嫡女沈青黎竟然又活过来了。第二件事情,这个沈青黎一活着回来,就拦住了东厂大都督陆淮起的去路,自荐枕席,要给他一个公公做妾。陆淮起一直觉得他一个男人冒充公公当上东厂都督已经够奇怪了,可他新收的小妾似乎比他还要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