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7600000009

第9章

第五辨单复中假义有三意。第一明单义论单复。第二明复义论单复。第三辨二谛单复义。就初有两。第一正明单复。第二论互得相入也。今先正论单复中假义。若偏说假有不说无。是单假也。偏说假无不说有。亦是单假。偏说一非有。是单中。偏说一非无。亦是单中。双说假有假无。是复假。双说非有非无。是复。中也。问何意明单复句耶。答凡有二义。一者一往为利根人说单假。为钝根人说复假。利根人者。闻一修行十。若闻说假有则悟解假无。乃至闻说非有则解非无。所以不劳具明有二义也为钝根人随言得解。若不具说。不能悬悟故。所以双明二义也。二者为钝根人说单假。为利根人说复假。以钝根人不堪圆教。所以说单义破其病执。若利根人堪闻圆旨。所以说复假义。便能领持也。次明互得相入出有八句。第一从单假入单中。或言假有不名有。从有入非有。无亦然也。第二明从单中出单假。或言非有假说有。非无假说无也。第三明从复假入复中。假有不名有。假无不名无。则是有无入非有非无。无亦然也。第四明从复中出复假。明非有非无说有无非无非有说无有也。第五明从单假入复中。或言。有入非有非无。无入非无非有也。第六明从复中出单假。或言。非有非无假说有。非无非有假说无也。第七明从复假入单中。有无则非有。无有则非无也。第八明从单中出复假。非有假说有不有。非无假说无不无也。次释所以然者有二义。一者破众生执实之病。随计遣所以遂成多句也。二者明大士观行融通自在无有滞碍。故地持云。从有无方便入非有非无也。华严经云。或东方入正受三昧等。不复具出。又大品经云。或散心中起入灭尽定。灭尽定起入散心中。则是回转总持入出无碍方便也。第二就复义论单复。复有二。初正明单复。后明出入义。初正明单复中假。假有是世谛。假无是真谛。此是单假。非有非无是中道也。此是单中。假有假无为二。是俗谛复假。非有非无不二是俗谛。复中二不二是真谛。是复假。非二非不二是中道。此是复中。正言非二非不二。尽有无非有非无。所以正中也。次明其所以有二义。一往为言。单中单假明义则浅。复中复假明义则深也。所以然者。单义之二谛。至复义时。还俗谛。单家之中道至复义时。还成真谛。单家之中道。止有无未能尽不二。复家之中道尽二复尽不二也。二者单明义则胜。复明义翻劣。所以然者。复假之有无。犹是单假之有义。复假之非有非无。犹是前单假之无义也。又复中之非二非不二。犹是前单中之非有非无义也。但前直言有。便摄得有无。止言无便摄得非有非无。止言非有非无。便摄得非二非不二。言略意广。所以为胜复家中假言广意略。所以为劣也。后明互得相出入有八句也。第一从单假入单中。假有不名有。假无不名无。入非有非无中道也。第二从单中出单假。非有假说有为俗。非无假说无为真也。第三从复假入复中。假二不名二。假不二不名不二。入非二非不二中道也。第四从复中出复假。非二假说二为俗。非不二假说不二为真也。第五从单假入复中。假有不名二。假无不名不二。从假有无入非二非不二中道也。第六从复中出单假。非二假说有为俗。非不二假说无为真也。第七从复假入单中假二不名有。假不二不名无。从二不二入非有非无也。第八从单中出复假。非有假说二为俗。非无假说不二为真也。第三就二谛论单复。复有二。一正明单复义。二论出入义。正明复有两。一者俗单复。二者真单复也。假有是俗单。假无是真单也。复假者。假有假不有是俗谛复。假无假不无是真谛复。非有为中道。是俗谛单中。非无为中道。是真谛单中。非有非不有。是俗谛复中。非无非不无。是真谛复中也。第二明互出入有三。一明俗二明真三明交络。先约世谛明有八句。第一从俗谛单假入俗谛单中。假有不名有。即从有入非有也。第二从俗谛单中出俗单假。假非有说为有也。第三从俗复假入俗复中。假有假不有。非有非不有也。第四从俗谛复中出俗谛复假。云非有非不有假说有非有也。第五从俗谛单假入复中。假有非有。假有非不有也。第六从俗谛复中出单假。非有非不有说为一假有也。第七从俗谛复假入单中。假有不有入于非有也。第八从俗谛单中出复假。非有假说有不有也。第二就真谛辨亦有八句。第一从真谛单假入单中。假无不名无也。第二从真谛单中出单假。非无假说无也。第三从真谛复假入复中。云假无假不无。非无非不无也。第四从真谛复中出复假。云非无非不无。假说无不无也。第五从真谛单假入复中。假无非无。假无非不无也。第六从真谛复中出单假。云非无非不无假说为无也。第七从真谛复假入单中。云假无假不无入一非无也。第八从真谛单中出复假。云非无假说无不无也。第三约二谛交络。明出入有十二句。第一从俗谛单假入真谛单中。云假有不名无。坏有入非无也。第二从真谛单中出俗谛单假。云非无不乖有。非无假说有也。第三从真谛单假入俗谛单中。云假无不名有。坏无入非有也。第四从俗谛单中出真谛单假。云非有不乖无。非有假说无也。第五从俗谛复假入真谛复中。云假有不有入非无非不无也。第六从真谛复中出俗谛复假。云非无非不无假说有不有也。第七从真谛复假入俗谛复中。云假无假不无。非有非不有也。第八从俗谛复中出真谛复假。云非有非不有假说无不无。第九从真谛单假入俗谛复中。云假无不名有。亦不名不有。即是非有非不有也。第十从俗谛复中出真谛单假。云非有非不有假说为无也。第十一从俗谛单假入真谛复中。云假有不名无。亦不名不无。则是非无非不无也。第十二从真谛复中出俗谛单假。云非无非不无假说为有也

第六料简不有有也。若了单复诸句。则解不有有义。若不了单复。不有有亦难解。故须广辨也。此意望两大经宗明之。一经无所有为宗。故经云。正法宝城善有。一经有所无为宗。故大品第三卷相行品云。身子白佛云。诸法实相云何。佛言。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也。不有有若相对而解释。有十六意也。第一不有有者。明其道非有非无。而结为有故言不有有也。然只结正道为有。不论其用。体无二相故。若结为有。不得结为无。结为无不得结为有。此是结独义。只道非有复非无。非是有而结为有故。言不有有也。约不无无类然也。第二不有有。就假上明之。三假有是不有有也。他假有是有故有。今假有是不有有也。第三不有有者。道非有非无。而侧出有一用故言不有有。然道非有非无。而起用应双起。而但起一用故言侧出也。不无无亦然也。第四不有有者。明用假有非是有。故言不有。结用归体。体是有故。今言不有有也。此异前约体上言不有有。亦异第三体不有是有而起一有用。此但以不特名用。用不是有而体是有故。言不有有也。不无无类之。第五不有有者。为破有执故。执者谓有是有。不知不有为有故。今破者。明有非有故有乃是不有有。此是以有破有。但能破是不有有。所破是有有也。约不无无类也。第六不有有者。为破无执执法是无。今以不有有破之。若以有有破无。此乃是敌义。故执不去。今以不有有破无。无而得去。故言不有有也。不无无亦尔也。第七不有有者。破一切有。若有有若不有有。皆以不特不之。故言不有。而起一切有用。若有有若不有有为用故。合言不有有也。不无无亦类也。以不特不一切无故言不无。而起一切无为用故。合不无无也。第八不有有者。重进明义。明不有则不一切有一切无。合空故言不有。而起一切有一切无为用故。合言不有有。不无无亦尔也。不无以不于一切有无故言不无。而起一切有无故言不无无。然起一切有无用。此用应是有。何得言是无。然今望本为言。此有无起不有无故此有无。故是无也。又从他所起皆无体故是无也。第九不有有者。横门明义。不有自有。以无为有故言不有有。然以无为有故。是以不有为有。故言不有有。不无无亦类也。以有为无故言不无无也。第十不有有者。只以不特不此有有之故言不有有。异前合用不有有破有有。亦异前以不特一切有合无。以起一切有无故言不有有。今但单用一不特。不此有有之执。令尽而不令起故言不有有也。不无无亦尔也。第十一不有有者。合明具八意。何者为八意。一不有有属非有。一不有有属非无。一不有有属非亦有亦无。一不有有属非非有非非无。一不有有属有。一不有有属无。一不有有属亦有亦无。一不有有属非有非无。何者初言不有有。岂可是有。非是有故属非有也。第二不有有不是无故属非无。第三不有有既不是有无故。不属亦有亦无。故言属非亦有亦无。第四不有有不属非有无。故言属非非有非非无。然不有有乃当属有无二句。岂是非有无。故言非非有非非无也。第五不有有属有者。以不有为有。岂不是有耶。第六不有有属无者。只以不有为有。此望本故是无也。第七不有有属亦有亦无者。既双明不有有。岂不是亦有亦无耶。第八不有有属非有非无者。不有有不名有。不有有不名无。故名非有非无。故此一章门中合明八意。正为八意相次第故。不烦离明。而前十章不可合说。故离辨也。不无无亦如是也。第十二明不有有兼用者。不有有故离断过。何者。若不有不复有可是断。而今不有有故离断过。亦离常过者。若以有为有可是常过。而今只不有为有。故离常过。如是一异有无是非即离等过皆勉也。不无无亦尔也。第十三不有有若摄诸法者。不有有摄得因得果一切法等故。言不有有也。不无无亦然也。第十四不有有类诸法者。不有有既具上十意八意及相益相摄等。不因因不果果。如是不常常不生生等。虽一法皆具上意。故可谓。是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如是展转生非实智者。即无所畏也。第十五不有有得失意者。如经试问。答言诸法不有有即为得。即具五义。一得不二义。二得不自假名义。三得相待义。四得无所得空义。五得中道义也。若答者言诸法是有为有者。即失五义故。不有有判道非道义也。不无无亦类也。第十六不有有离门明义者。向合言不有有。今有时复须单言不有。有时应须单言有也。今此中单言不有者。此为欲明有义。何者。我以不不此有。不以不此无故。不有得是有也。若以不不于无。可令是无。而今以不不有故。只不有是有。事如小乘明义。色即是好。不可此色非好也。故得不有是有义。得此义故。闻破不畏。得诃不嗔等也。次得言有反成破有义。何者。我本破有故言有。如世人不耐恶而言恶。此恶之言。岂不令除此恶。今有亦然。我不耐此有故言有。岂不破此耶。又直言有。不说有因缘故。是破有义。单言无亦然。次单言有则是中道。不得言有非方是中道也。何者。直言有。此非是非有亦是有有。此有既非是是有复非非有。岂非是中道乎。又有上自有是非。我直言有不言其是。复不言非。故此有即离是非。故是中道。若有虽离是非。而有此有故非中道者。汝中道虽离有无而有此中故得是中道者。何妨我有离是非故得是中道耶。且自我直言有亦不言有此有。知无此有故言是中道。单无亦然。次单明有具足一切诸法。何者。此有是无所有故。若有所无即失一切法。今是无所有名有。故具足一切法也。单言无亦然。但是无所得故言无。此无岂不具足一切法耶。次释性空意者。然有无所以得有诸法。意无碍者正由有性空故尔。今须释性空。亦是多意。但辨八意也。一者明本性是空。但遇缘故有。有止还本性。故言性空也。二者明本性是空。而末是假有。如是意故性空也。三者本性常空。无有不空时故言性空也。四者明只因缘诸法是空故。言性空也。五者破性有得此空故。言性空也。六者破无性法。此法明止空有性故。言性空也。七者明无所有法性是空故。言性空也。八者有所无法性空故。言性空也。今略明八意异相。而大意无异。但是一性空。如是诸法性空随义便用。用一即度之须得意。如空中织罗纹也。性空既尔。毕竟亦然。次明因性空辨得失待不待义也。失此性空故失。失不待得。得性空故为得。得即待失。何者正为得失反故。失既失得。故失不待得。得者得于失。故得待失。此分际义也。第一须得意。最急事也。如中道绝假故不待假。假不绝故假待中也。次辨敛开意。然得失由敛开故须释也。但敛开自有横竖。判自有二望取也。横开为能。竖即敛。菩萨习行诸行。望道即是自行是敛。若望众生。即是化他亦是能。但不化他时。是化他。只自行即是化他。如是不有有。有病药相治去留成坏理内外有得无得反顺等种种用。不可具列也。大意如此也。问既有不有有多种势者。有不有亦多种势不。答亦得。假有还结有不有也。又假有不有表理结体也。余例可寻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点缀九彩

    点缀九彩

    天地有九彩,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以九彩筑通天之桥,是为阳。以桥下月海升月,是为阴。阴阳相会之时,便开启成神之路。
  • 极品村花的贴身农民

    极品村花的贴身农民

    偏僻小山村,悠闲小日子。勤劳朴实的候小启得到逆天传承天官图,从此脚踩村霸,拳打恶狗。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富可敌国,权倾天下。
  • 真法道

    真法道

    星空之下,武者开山断河,法修掌御天下,炼师睥睨四极。飞舰巡陆,水舰镇海,光舰跨越星空,宇舰穿梭周天。彼时,符文科技确立,炼师崛起。今日,法道大昌,炼师尊崇于天下。在符文科技为人类提供了足够的能源和强大的武器,人类踏足星空和三千世界。人族独尊时代开启。
  • 淡淡青春的那一抹痕

    淡淡青春的那一抹痕

    她,家人被杀,她被自己的仇人养大,还要继承仇人的公司,这让她无法忍受,她却不得不忍受,直到她遇见他,高智商的她,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故意接近,所以将计就计,陷入了爱情圈套......
  • 风水轮流转是时候该我嚣张了

    风水轮流转是时候该我嚣张了

    队长身怀各种吊炸天技能,还有好多个性少年。,一个巨大的不良家族,会发生什么呢?
  • 洛克王国之人鱼传说

    洛克王国之人鱼传说

    圣龙骑士龙星有一个很隐藏的身份,那就是她是恩佐妹妹,这个秘密隐藏了很久,也并没有人怀疑,但这次她的身份却因为深海之处的人鱼的传说而解开了面纱。法比亚,一个普通的洛克,自大又爱装酷,慢慢的她爱上了他,她知道她不能爱上他,因为她知道她配不上他,她选择离开,但他也同样喜欢上了他,他追上了她,对她说:留下来吧,我不在乎。之后的故事,想知道吗?我不告诉你,到文里找。
  • 30岁前建人脉 30岁后赚大钱

    30岁前建人脉 30岁后赚大钱

    本书包括没人脉走山路,有贵人走高速如何让受欢迎的你更受欢迎不但让人认识你,还要让人感激你人脉术之现学现用的说话之道人脉攻心术——占据主动全靠它等内容。
  • 沉默的子弹II

    沉默的子弹II

    他曾经是一个出色的特种兵,令敌胆寒的狙击手,因为违背军纪,他选择了离开。生活的经历,让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为了忘却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他只选择最危险的任务。因为,只有在枪林弹雨中,他才能找回自己,一个特种兵的忠与魂!
  • 三世情缘:一世芳华

    三世情缘:一世芳华

    第一世,身为捉妖师的他为隐藏她的存在,被奸人陷害,逐出师门;第二世,他看着她,不让她再爱上别人;最后一世,她九尾狐灵力全部觉醒,与他并肩站立,傲视天下!
  • 得金

    得金

    轻小说类型,由乡间的真实小故事粗构而成。小说主人公得金,“失心疯”身死之后为弟弟送上的一份大礼,不但未因此而被记住,反被家人遗忘的可怜虫……一定程度反映出社会的底层个别民众的腐朽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