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威又问秦钺道:“三哥,那西面那部分你打算做什么?”
秦钺道:“西面那部分,我也打算建一个大院,不过这个大院和东面的两个大院不同,这个大院的楼房在后面,平房在前面。”
“楼房在后面?”
“七郎,你可能觉得这不太像个铺面,事实上这还真不是个铺面。”
“不是铺面?”
“对,不是铺面,我想把那里建成咱们众乐坊的总部。”
“总部?”
“说总部你可能不太明白,七郎你知道朝廷总管六部二十四司的尚书省衙门吧?咱们的这个总部就类似于尚书省衙门,不过咱们的总部管理的不是一个个小衙门,而是一个个铺面和商行。”
“可是咱们现在只有一个玩物店和一座酒楼,有必要成立一个这么大的总部吗?”
“虽然咱们现在只有一家铺面和一座酒楼,可马上就会建成第二座酒楼和八方馆客栈,这样咱们就有四家买卖了,而我还想开设一个百工坊。”
“为什么非得开设一个百工坊?”
“因为咱们经营的玩物越来越多,现在就已经有捶丸、蹴鞠、击鞠球杆、马具、棋具、秋千、蟋蟀罐、鸟笼、投矢、投壶、骰子等数十样玩物了。这些玩物是不可能永远交给外面的作坊制作的,所以我要招收一些工匠,在南城找一个大一点的地方开设一家百工作坊,专门生产这些玩物。”
“可是朝廷不是有个百工坊吗?”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官府都设有百工坊,百工坊里养着大量手艺精良的工匠,专门为皇家制作各种精美的玩物。百工坊是指拥有各种工匠的作坊,其中包括木匠、铁匠、金匠、银匠、铜匠、玉匠、石匠、锁匠、皮匠、漆匠、木雕匠等众多工匠,并非是说有一百名工匠。虽然秦钺要成立的这个百工坊暂时并不需要太多工匠,但他知道那是早晚的事,别说是各行各业的工匠将来都会有,迟早有一天工人的数量也会超过一百人。
秦钺道:“那是朝廷的百工坊,咱们也要开设一家民间的百工坊,我不但要继续经营以前的这些玩物,还要将咱们所经营的玩物的品质提高一个档次,生产一些金银饰品、玉石摆件、象牙摆件、竹木雕刻摆件、精美瓷器等玩物,这些玩物是不能用价格衡量的,咱们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这绝对是一个赚钱的好项目。”
秦钺喝了一口茶,又道:“而且不久以后,咱们很可能还会涉足像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酿酒、琉璃、玉石等大宗茶马贸易,如果有了这么多买卖,我和红妹还有手下的大掌柜等人就不可能窝在一个小店铺里总理这些事情了,这就必须要成立一个总管全局的总部。现在咱们正好以低价购进了东市南大街的那块地,正是成立总部的好时机。”
秦威非常吃惊:“三郎哥哥,你说的这些要是都实现了,那岂不是变成了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王国?”
秦钺笑笑道:“不是小王国,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庞大商业帝国!”
秦威道:“三哥,你的计划太宏大了,我一时还消化不了。不过我想知道的是,你要同时建造三个大院,这得需要多少钱啊?”
“七郎,你知道东西两市上什么最贵吗?”
“什么最贵?”
“土地最贵,如果你想在东西两市上建造铺面,买土地的成本就会占去三成中的两成。咱们现在已经有了土地,再买些砖石木料盖房子成本就已经很少了。”
“那得多少钱?”
“既然要盖房子,就得提前核算成本,我大概地算了一下,咱们这次盖的房子总面积,把三个大院的三层楼房全部算在内,估计在三千平方米左右。”
“什么是平方米?”
“平方米就是大约一个三尺的见方。”
“三哥,你还懂术数和算学?”
秦钺微微一笑:“也算不上懂,只是略知一二。”
其实秦钺这是谦虚,在他前世的那个世界上,别说是他这样的大学生,就是一个学过高等数学的中学生,什么勾股定理、圆周率、多元方程、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微积分等也能多少掌握一些,随便叫个人来唐朝,保证都是数学家。
秦钺继续道:“综合砖石木料和人工等各项成本,按每平方米一百钱计算,三千平米就是三十万钱,也就是三百贯钱,这些钱对现在的咱们来说,根本就不叫个事。别说我现在手头上有一千五百余贯钱,就是没有,只要拿出西域风情大酒楼五天的利润也用不了。”
一百钱按购买力换算成秦钺前世花的钱,就是大约三百块钱。
秦钺的这个估算不但十分靠谱,而且还做了很大的超额预算。
就拿秦钺前世九十年代后期来说,那时在很多二线城市买一套两居室的商品房不过六七万块钱,每平方米的价格很少有超过一千二百元的,甚至还有七八百块钱一平米的,去掉土地成本和开发商的巨额利润,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也就二百多块钱。何况开元盛世年间的大唐朝还是中国历史上物价最低的年代,不但砖石木料等建筑材料便宜得很,人工费用也低得可怜,用三十万钱建造三个大院,绝对是富富有余了。
秦威道:“三哥,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成立百工坊?”
“事不宜迟,我前几天就已经和贾少纨、赵诚他们说了,让他给我留意一下,哪个富人家在南城有别业和园林等大宗土想出让。”
“三哥,你为什么要去南城开百工坊,那样是不是离咱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太远了?”
“这个无所谓,我就是要把百工坊建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这样不但有利于独立管理,也可以让东西两市上的所有作坊主看不见摸不着,更有利于保守秘密。何况我这也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因为现在只有在南城才能找到这么大的地方,价钱也更便宜。”
“那工匠从哪里找?”
“咱们现在还没接到大单的生意,还用不了太多工匠,我前些日子刚刚通过赵诚认识了一个叫窦玉的官宦子弟,他伯父是掌百工作坊的少府监府监,他说可以为咱们介绍一两个从百工作坊退下来的老工匠,另外我再从民间找几个普通工匠,让黄蕴章从乡下找几个少年做徒工,暂时先有十几个人就够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