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说服力的领导者,就像一块压干的破海绵,引不起别人的兴趣。
——松下幸之助
明治初年,日本政府想修筑从东京到京都的铁路,但是一些封建保守势力认为,铁路是西洋颓废物质文明的产物,所以群起反对。当时,负责监督铁路工程的岩仓具视公为了消除反对的声浪,就公开对人民例举修筑铁路的“理由”。
他说:“虽然日本的首都已经迁到东京,但皇室一千多年来祖先的坟墓仍多在京都一带,所以天皇每年都得回京都扫墓祭祖。每次出门,沿途的百姓总要送迎,增加大家的麻烦。如果修成铁路,天皇返乡时就不必惊动地方了。因此,为了成全天皇的孝心,又为了东京到京都沿途的宁静,修筑铁路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事。”
当然,人们知道明治天皇修筑铁路,是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考虑,而不完全是为了“尽孝”。可是这个理由巧妙地抓住了日本人崇敬皇室的传统,比其他一千一万个理由都有效,原先反对的人,也纷纷表示赞同说:“对,没错,我们确实要体谅天皇尽孝的心情。”于是,没多久铁路的建设就如期开工了。
同样道理,领导者为了完成某项使命,常需要动员许多部属,所以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让这些部属服从命令。而为了使部下服从,首先领导者不但要确立正确的施政方针,还要有良好的领导技巧。
领导者的施政方针如果不够明确,部下就无从下手工作。可是,一个领导者最忌讳的就是,顽固地认定自己的施政方针正确,别人的想法错误,而以高压的手段强迫部属服从命令,这样最容易激起别人的反感而引来反效果。所以,宣布一个政策要大家都遵从时,必须考虑到说话的技巧——只有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什么是说服力呢?那就是说话时要考虑到时间、场合和对象,因人因事,说出足以打动对方的心意,并使之无法抗辩或说反对的话,以达到使别人来替自己办事的目的。
“没有说服力的领导者,就像一块压干的破海绵,引不起别人的兴趣。”松下说。
说话乏味又没有吸引力,就算他所传播的是耶稣的真理,也不会有人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