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盘古氏开天辟地的传说吗?
传说,远古时没有天地万物,只有一团寂静、黑暗的混沌之气。混沌中,出了一个盘古氏,他用大斧将这混沌之气劈开。于是,轻气上浮,就成了天;重气下沉,就成了地。
天地出现后,盘古氏每天长高一丈,天和地之间的距离每天也增长一丈。这样过了18000年,天已升得很高,地也变得极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盘古氏死后,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化解成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这便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这仅是神话传说,而世界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并以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猿人。
从我国考古科学工作者在祖国各地先后发掘出的猿人遗骨和遗物的化石证明,在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了,他们被称为云南元谋人。还有8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和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
古代猿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而被称为人类,是因为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例如,木棒、石器。中国猿人就是用这种最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茎吃。他们还用木棒、石器同野兽作斗争,猎取食物,谋求生存。
山顶洞人头盖骨是在哪发现的?
猿人与大自然经过几十万年的艰苦斗争,不断进化。考古发现,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活动的“山顶洞人”,模样已经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的劳动工具与他们的前人使用的工具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他们不但能够把石头打制成石斧、石锤,而且还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人们用那一枚枚小小的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用它们来保暖御寒。
山顶洞人过着按照血统关系固定下来的群居生活,其中每个成员都是共同祖先生下来的,彼此之间都有血缘关系。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社会结构——原始人群。这种原始人群又逐渐演变为氏族公社。
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吗?
四千多年前,我们祖先的许多部落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有一个部落,首领为黄帝,他们原先住在现在的陕西北部,后来沿着洛水南下,东渡黄河,在河北涿鹿附近定居下来,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另有一个以炎帝为首领的部落,他们定居于山东(指崤山与华山以东)。还有一个叫做九黎族的部落,首领是极其凶恶的蚩尤。传说蚩尤有81个兄弟,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凶猛无比。他们能冶炼金属,铸造兵器,所以很强大,经常带着他的部族四处侵扰,使邻近部落受到威胁。
炎帝部落经常受到蚩尤的侵扰,炎帝几次起兵抵抗,都被蚩尤打败。于是,炎帝就率部落逃到涿鹿,与黄帝联合,共同对付蚩尤。黄帝就与炎帝又联络其他一些部落,在涿鹿郊外与蚩尤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决战。
据说,黄帝在战斗中利用平时驯养的熊、罴、貔貅、虎等野兽冲锋陷阵。蚩尤的部队虽然凶猛,但遇到黄帝率领的联合军队和凶猛的野兽,招架不住,被打得丢盔卸甲,纷纷溃逃。正当炎黄联军乘势追杀之际,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助战,忽然狂风骤起,昏天黑地,电闪雷鸣,暴雨滂沱。黄帝也请来天女驱散了风雨,彻底打败了蚩尤。
黄帝战胜了蚩尤,受到各部落的尊敬和拥戴,威望越来越高。后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又发生了矛盾,黄帝在阪泉一带打败了炎帝,于是,黄帝就成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
黄帝时代,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和制作衣裳,还发明了车辆、舟船,等等。传说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
【读史心得】
黄帝为创造远古时代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历代人们的尊崇,所以,人们都尊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原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故我们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你知道尧舜禅让的故事吗?
黄帝之后,相继出了三个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就是尧、舜和禹。
部落酋长尧到了晚年,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量他的继承人的问题。大家一致推荐舜,并说明了理由。
舜的父亲叫瞽叟(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早年丧了母,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叫做象,极其傲慢,可是父亲瞽叟却很偏爱他。即使这样,舜对父母还是非常孝敬,对弟弟也很友爱,所以,大家认为舜的德行很好。
尧听了大家的意见很满意,便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又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这使舜的后母和弟弟心生妒忌,便和瞽叟一起设计暗害舜。
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仓顶,当中沿梯子爬上仓顶时,瞽叟却把梯子撤了,并放了一把火,想把舜烧死。舜见状,就举着两顶斗笠,像张着降落伞一样,安然无恙落到地上。
瞽叟和象又叫舜到井下去淘井,然后,往井里扔石头,想把舜活埋在井里。舜却从井壁挖了一条通道,安全回家了。
此后,舜仍然一如既往地善待父母和弟弟。
尧听了大家的介绍,又亲自对他进行了考察,最终认为舜确实是个众望所归的可靠接班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传位方式,史称“禅让”。
你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吗?
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大水灾,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尧就命令崇地的部落首领鲧去治理洪水。鲧受命后,就筑造堤坝想挡住洪水。结果洪水一来,堤坝都被冲垮了,就这样用了将近9年时间反复筑堤,不仅没有取得成效,反而洪水越来越大,水灾越闹越凶。
舜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以其工作失职杀了鲧,并命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禹汲取了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了疏导的办法代替筑堤围堵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江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大禹受命治水尽职尽责,心怀百姓疾苦,在治水的13年里,三次经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探望家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禹终于制服了水患,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知识链接】 《禹贡》
是《尚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它记述了当时中国的地理情况,把全国分为九州,对黄河流域的山岭、河流、土壤、物产、贡赋、交通等记述较详,但对长江、淮河流域的记载则较粗略。《禹贡》把大禹治水的传说发展成为一篇珍贵的古代地理记载,是中国第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