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同样需要慧眼独具的贤智,才能事半功倍。在我国的石油发展史上,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名字闪耀着熠熠的光辉。多少年来,传统的地质理论断定“中国贫油”。国外地质学家也断定“中国贫油”。根据是1960年代以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大油田大都是在海相地层之中,中国大部分地质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所谓“海相”,就是地球的远古时代,地层被海水淹没过的地区;所谓“陆相”,就是历史上没有被海水淹没过的陆地。于是,中国“贫油”成为定论。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李四光不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走,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石油形成的条件和规律指出:陆相地层虽然没有遭海水淹没,但有些面积辽阔的低洼沼泽地区,长期被湖水淹没着,只要气候适宜,就会有各种低等生物大量滋生繁殖,在漫长的地质时代中,陆地上大量的泥沙冲积到这些低洼的地方,很快把那大量的低等生物埋藏起来,不让它们腐烂成为气体向空中扩散。又经过若干地质年代,这些混杂在泥沙中的生物和其它的有机物便会分解为石油、天然气而深埋在泥沙之中,这样,“海相”可以生油,“陆相”也可以生油。根据李四光的独特的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理论,1960年代初,我国石油勘探大军开始战略大转移,不久便找到了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出油后,李四光又建议转战华北平原、江汉平原,从而又找到了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李四光为祖国石油宝藏的开发,抛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石油发展史上写上了光辉的一页。假如李四光不敢根据石油产生的条件和规律,改变传统地质理论的错误结论,那么,中国的石油宝藏也许至今仍沉睡地下。
李四光堪称是眼光独具的“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