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53500000004

第4章 天仙配

王安忆

夏家窑的村长发了大愁。他日想夜想,这事可如何收场呢?

事情要从打井说起。打井又要从夏家窑的那股泉眼说起。那股泉眼是夏家窑的生命之泉,它从山那边淌过来,淌到这山折折里的夏家窑。夏家窑,就好像一只飞得特别高的老鸹,下在山折折里的一个蛋,挤在石头缝里,再也找不着了。可夏家窑却世世代代地生存下来。夏家窑古时是烧炭窑的,那时候,山是青山,树林非常茂密,泉水就从树林里穿行而过。坡坡坎坎里,都是窑眼,烧着木炭。所以,夏家窑就被窑烟蒙了一层白雾,夏家窑又像是天上掉在山折折里的一朵云。从这庄名也可看出窑家是夏姓人,但这只是开始,后来又来了一户孙姓,是沿着挑炭出山的山路找过来的。夏姓人慷慨地收留了孙姓人。反正有着满山的树木,泉眼很旺,日夜不停,从春到秋,从冬到夏。淙淙的水声,是夏家窑的天乐。又是很多代过去,夏姓和孙姓繁衍后代,人丁兴旺,坡坎里的窑眼挤挤挨挨,把山都挖麻了。不知不觉的,树林稀了,土也薄了,接着,泉眼细了。争窑的事端就此开了头。先是来文的,到衙门打官司。其时,夏姓和孙姓都是富户,买得通官,请得起讼师。可官司是个无底洞,扔给架金山也咽下去了。官司打了十几年,夏姓人和孙姓人的钱养肥了几任知县知府,状子就是批不下来。于是,就来武的了。两姓都是旺族,有的是人,前赴后继地打了几年,最后是,孙姓人把夏姓人赶下了山。这也就是,夏家窑里没有一个姓夏人的缘故。再是多少代过去,树木都烧光了,窑呢,一口一口地熄了火,凡是有土的地方,都驴拉屎似的种上了庄稼。夏家窑,如今连个旧窑址都找不着了。泉眼只剩手指头粗,很稀薄地贴着山石,一点一点洇过去。甚至,有那么几次,很危险地断了流。打井的事情,就这么来了。

打井是村长的提议,村委会讨论通过,大家集资,到县农科所请了技术员,买了设备,每户按人口田地摊派义务工。然后,钻机声就在夏家窑寂静的天空中隆隆地响起了。此时,山已经是秃山,山折折里尽是石头基,土坯墙,茅草顶的房屋,挤仄得前檐接后檐,人就在檐下侧着身子走。钻机日夜不停,歇人不歇机,拉了电灯,照得铮明,小孩子在灯下窜来窜去,可真是热闹啊!像过年似的。村长就背着手,走来走去,吩咐这,指示那,哪想得到会出什么事呢?样样看来都是喜庆的迹象,技术员说不两天就可出水,没一个人说过晦气的话,做过有凶兆的梦。天天都是晴天,大好的日头。可是清石头的时候,却把孙惠家的独苗,孙喜喜,埋在井下了。村长恨不得在井底下的是他自己。

孙喜喜今年十八岁,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准备复习一年,今年再考。他长得清眉朗目,宽肩长身,又爱穿西服,就像电影上的人。初中时,就有女同学给他写信,表达爱意,还有上门来提亲的,但都被他拒绝了。他一心要考大学。他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夏家窑。走出夏家窑,是夏家窑这一辈的青年普遍的想法。他们认为上级政府对夏家窑的种种扶贫政策,其实都是白搭。什么送电,拨款,传授养长毛兔的技术,等等,都不是根本的办法。根本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迁徙。丢下这块不毛之地。当他们听说二十年前,政府曾经动员夏家窑,迁到山下平地去,还给了迁移费。可夏家窑就是不走,有人呢,走了,走上个把月,花完了迁移费,又回来了。这一段历史可把他们气炸了。他们甚至还有人动心思,去乡里讨回这个政策。可是乡里回答说,这可不好办了,现在都分地了,二十年来,平地上的人口更稠密了,你们往哪儿插呢?谁能匀出地给外来户呢?这样,走出夏家窑,就只有靠个人奋斗了。像孙喜喜这样有知识、有头脑的青年,走出夏家窑的决心就更比别的青年要坚定、执著。可是,现在,他非但没走出夏家窑,还埋在了夏家窑的山肚里了。

孙喜喜他爹妈只他一个孩子,还是个老来子,四十岁上得的,传宗接代的指望都在他身上。兴许是那遥远年代,孙夏二姓争窑的胜负结局,给后人留下的生存原则,夏家窑特别重子嗣。若不是人多,怎么能打败夏家,占山为王?人嘴能吃穷山,可是没人呢,连穷山都没了。人,是立足之本啊。夏家窑不怕穷,只要有儿子,就是个富户。院子里,爬着带小鸡鸡的,披屋里,草盖着寿材,那么,就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做人的着落就有了,其余都好说了。为了这,夏家窑每年都要欠下大笔的超生罚款,说实在,它的穷,有一半是罚穷的。村长,要不是为超生,部队上带回来的党籍,怎么能丢了。所以,这里的青年,定亲都早,怕人家女儿不肯来这穷地,就下大彩礼,夏家窑的彩礼大是著名的。这一来,又把它那一半,穷掉了。孙喜喜他爹妈,早为孙喜喜积攒下厚厚的彩礼,人民币都掖在炕席底下,就等着定亲那一天。无奈孙喜喜就是不要,硬是要上大学。就这么一个儿子,什么事都指着他,又什么事都由着他,挺不好办的。不过,孙喜喜就这件事上不听大人的,其他地方,都是个好孩子,性格特别绵善,也孝顺。这不,打井派义务工,他爹孙惠一个人就够了,可他偏不,要顶他爹去。孙惠觉得儿子是顶他去死的,心都碎了。

孩子就这么走了,孙惠用年前备下的板子发送了儿子。这板子原先是备给自己打寿材的,备料时怎么想得到睡的会是自己的儿子?孙惠又觉得自己是送儿子去死的,年前就送上路了。真是过不去啊!发送完儿子,老两口拾掇拾掇,就喝了农药。幸好半路被人看见,夺下瓶子,再连夜送到乡卫生院,救下了。人是回来了,可那心却回不来了,只剩一口气罢了。村长看着并排躺在炕上的一对孤老儿,心想,怎么才能救老人的心呢?村长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起了这么一件事。

这事就更远了,要远到打胡宗南的时节,几十年的事情了。村长是五十年代生人,这事也是听老人们说的。说的是,胡宗南进攻陕甘宁的时候,夏家窑跑来一个受伤的小女兵。不知是哪个部队的,叫胡宗南的队伍打散了。小女兵伤在肚子上,沿着一条古时挑炭的旧道,硬是爬到了夏家窑,钻进了孙来家的草堆里。那时,孙来他奶奶还是刚进门的新媳妇,早起抱草烧锅,见那草堆都让血染红了,接着就看见草里窝着个小女兵,小脸苍白,眼闭着。小女兵在孙来家的草堆里,窝了七天七夜,乡亲们都去看她。开始还想搬她进屋,可一动她,肚子上的洞就流血,再不敢挪她了。也不敢喂她吃喝,她一吃喝,肚子上的洞就流脓。她已经说不出话了,问她什么也未必听见。她只是睡着,偶尔睁开眼睛,很安静地看看天,夏家窑被山挤成狭缝的天空。她的眼睛特别黑,特别大,眼毛又长又密。看一会儿天,又合上了。她只剩一口气了,可这一口气就是不散。乡亲们都落泪了,想她实在是舍不得走啊!那么年轻,还没有活过人呢。大家一起相帮着在孙来家草堆上搭了个棚,好替她遮挡夜里的露水。草堆上摞几床被,围住她。小女兵显得更小了,就像个婴儿似的。就这么,第七天傍晚,小女兵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咽气前,她开口了,叫了声“妈”,声音很脆生,就像没受伤的好人似的,可是紧接着就闭了眼。这时候,脸上竟有了丝血色,红润润的。人们听她叫妈,就想她妈在什么地方正牵挂着她呢,哪想得到她是来了夏家窑呢?这一声“妈”,就当是叫夏家窑吧!大家凑了副杂木薄板子,几十年前的夏家窑,虽然不烧窑了,树还是有几棵的。大家凑了副板子,发送了她,将她埋在进村口高岗子坟地里。人小,棺材小,坟也小,像个小土墩子似的。到了清明,自会有人在坟头给她压块土。

这时候,村长就想起了小女兵。在人们的传说中,这是个俊俏的乖女子,有一双大而黑的眼睛,尖下巴颏。村长想,给孙喜喜结个阴亲吧,老人心里好歹有个念想。他又想,孙喜喜一心想考大学,就为了走出夏家窑,走到什么不知名的地方,现在走不成了。可小女兵是从外边不知名的地方来的,兴许是个大码头,当兵嘛,也多半是有文化的人,说给孙喜喜,会称他心的。还有,这两个孩子都走的叫人心疼,前一个遭了老罪,后一个呢,是眨巴眼间没了天日,神都返不过来呢。又都是花骨朵样的年纪,还没活过人呢!村长在想象中看见了小女兵望着夏家窑的天的大眼睛,一点不诉苦,一点不抱怨。这两个苦孩子会互相心疼的。村长的眼眶湿了,心里十分酸楚。停了一时,村长摇摇头,对自己说,你还当真了呢!他虽然丢了党籍,可毕竟是受过教育的,是唯物主义者。此时却想,还是唯心主义好,唯心主义慰人心,让人走到哪一步,心里都存个念想。

夏家窑替孙惠家办了这门阴亲。将小女兵的坟起了,与孙喜喜合了坟,立了夫妻碑。因不知小女兵姓甚名谁,就新起了一个,叫凤凤。是个娇名字,想她这么苦,这么孤,现在有人疼了。纸扎了洞房,贴着白色的喜字,内有床柜被褥、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院子里除了骡马猪羊,还停了辆汽车,和着纸钱,一起烧了。请来一班吹鼓手,吹了大半天。又办了几桌酒水,凡有头有脸的都上了席,包括那名打井来的技术员。酒席上,村长红着眼对孙惠两口子说,往后,你们过你们的日子,孩子过孩子的日子,两下里都要好好的。从此,孙惠家果然安宁了。倒不敢说不伤心,伤心还是伤心,不时也要哭上两把,可到底是把日子过下来了。一日一日,春去冬来,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新坟变成了旧坟。然而,不曾想到的事来了。

这一日,近晌午的时候,夏家窑开来了一辆吉普车,开到村口就不得已停了下来,走下三个人。头一个是熟人,王副乡长,来过夏家窑几回。一回是来宣布对村长的处分,二回是来发救济款,三回是通电那晚,还在村长家住了一宿。后两个就眼生了,但一看就是城里的干部模样。一老一少,都穿着黑皮夹克,脸白白的,戴眼镜。王副乡长对看热闹的小孩一挥手,告你们村长去,客来了。于是,一串孩子顺着山坎,一溜烟地跑了。等这里磕磕绊绊,脚高脚低地走近村长家院子,村长家的鸡已经杀了,正等着锅里水滚好拔毛。派去供销社买烟的小孩也回来了,村长则站在院子前迎客。王副乡长向村长介绍那两位,一位是县民政局的老杨,一位是县文化局的小韩,边说边进了屋。初春的日子,还冻得很,屋里生着烟囱炉,炉上坐了茶水,主客围炉坐下。先是一番问暖嘘寒,再是一番秋收春种,然后静场一时,那个民政局的老杨掐了烟,咳一声,说话了。

老杨开口第一句便问村长,今年多大年纪。村长说,比王副乡长虚长一岁,五四年生人,属马。又转而问道,王副乡长可不是属羊吗?老杨又问,家中老人在不在了。村长道,母亲是七岁那年没的,父亲呢,年前也走了。老杨再问,这庄里目前还在的,年纪最长的老人是谁家的。村长就笑了,说老杨您有什么事,尽可问我,只要是夏家窑的,不敢说上下五千年,一百年却是敢讲的。老杨被村长这么一说,脸上便有不悦之色。王副乡长在一边圆场道,这里的老人没大见过外人的,话又说不清,不如先问村长,问不到了再去把老人找来问。这样,老杨才说到了正题:一九四七年春上,夏家窑有没有来过我们的伤兵。村长心里咯噔了一下,嘴里却说,可不,您问的这事我正知道,打小就听老人们讲古,说是胡宗南进犯的时候,跑来过一个伤兵,沿着古时挑炭的旧道爬过来的。老杨和小韩对看一眼,又问,是男还是女?村长心里又咯噔一下,想他们怎么想起来问这个?嘴里就有些含糊,女的吗,女伤兵可不多。老杨说,还是去找个老人吧。村长一听,只得把话说实了,是女的,所以我才记下了呢!老杨这又坐定了,再问,多大年纪。村长说,当兵的年纪总归大不了。这一回,老杨很坚决地站了起来,小韩也站了起来,他们要村长带去找老人家打听。这时候,村长家里的以为他们要走,便上前留饭,说面条都擀好了,鸡也炖烂了,说话就齐,怎么也要吃了饭走。村长就不让走了,王副乡长也帮着说话,说吃过饭再去找老人也不迟。这样,那两个只得坐下来,暂把话题搁一边,说些闲篇。喝着酒,吃着辣子鸡,老杨的脸渐渐红了,眼睛带了些水光,柔和下来,说话也不那么硬了。村长一边劝酒,一边暗地里思忖他们的来意。听他们的问话,句句都是指着那小女兵,不像是胡乱问的。是小女兵她家里人找来了?又为何这多年没音信,这会儿却特地来问?要是她家里的人,就不知是个什么身份,在什么地方,想把她怎么着?倘若知道有孙喜喜这门阴亲,又会是个什么态度呢?村长不敢想,心里很不安。有几次走神,问他话只支吾着,等醒过神来,就想,这样不行,他要争取主动,摸清来人的底,再想对策。这样一径地躲,躲得了初一,躲得了十五吗?

这样,村长就将搁在一边的话题又挑了起来。他从孙来他奶奶在草窝里发现小女兵开头,直讲到第七天傍晚,小女兵终于开口叫了声“妈”,合上了眼。最后,他大有深意地结束道,小女兵这一声“妈”叫的是夏家窑啊,所以这多年来,夏家窑一直把小女兵当成自己的孩子。饭桌上一阵寂静,都有些动情。半晌,老杨才说,看来就是她了。停了一会,村长小心地问,就是谁了?老杨看了他一眼,说:“烈士李书玉。”接着,便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道来。

李书玉,江苏人氏,一九三零年生人,金陵女中学生,在学校时就接近革命,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男友一同赴延安,不久,延安战略撤退,在过黄河时遇敌军追击,受伤掉队,从此没有下落。据最后看见她的同志说,她受伤就在这一带。她的男友一九四九年后便从部队转到了地方,曾在南北数省任领导,现已离休。虽然早已成家生子,但几十年都怀念着他的初恋女友李书玉。尤其是近年来,他开始写作回忆录,往事涌上心头,就生出寻找她下落的念头。早在半年前,就由省民政局发函来问过。这位小韩,是负责撰写这一地区的党史的,凡是当年发生过激烈战事的地点他都去寻访过了,却没有收获。回了上去,这不,前几日又下来一函,让再寻访寻访,说是受了伤掉队的,总走不远,一定是在这一带。于是这一回,无论是有过战事还是没有过战事的地点,都挨个儿走上一回,这才来夏家窑了。是这一乡最远最背的地点,来时是从县上开一辆桑塔纳,到了乡里,因是要去夏家窑,便让派出所出一辆吉普,换了车,一路颠上来,有几处石头滚了坡,还都下车去搬石头,推车,这才到了夏家窑。原是没抱什么指望的,不想倒有了结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老杨一是高兴,二是喝酒,话就滔滔不绝起来。

村长听着这些,心里茫然着,怎么也不能把小女兵和“李书玉”这个名字联系起来。草窝里的小女兵,这个苦妞啊!虽说是几十年过去了,夏家窑少有人见过她,可却是活生生的。再加上和孙喜喜的阴亲,这更是眼一闭就到了眼前。不过,这回不是窝在草堆里了,而是偎在孙喜喜的怀里。可是,“李书玉”是谁呢?“李书玉”和这些有什么关系呢?这名字听起来,确实就像老杨说的,一个女烈士,可以上书上报,是个大人物。夏家窑原来还隐姓埋名着个大人物啊!村长就像在做梦似的。他就是趁着这股迷糊劲,应了老杨要去瞻仰烈士墓的要求,将面碗一推,站起身,走出了门。

酒喝的有些上头,脚下微微发飘,身子就很轻快,心里也很轻快。晌午后的太阳明晃晃的,略有些懒,庄子里很静,猪在圈里哼哼,鸡安静地啄食,偶尔的咕一声。村长带着那三个在夏家窑的沟沟缝里走着,还走过了孙惠家院子。院子里没人,晒着一席粮食,门框上挂着一串红辣椒,挺醒目的,日子过得像是返过一点神了。村长心里依旧茫然着,从孙惠家院子前走了过去。渐渐地到了村口那片高岗上,是夏家窑几十辈子的坟头啊!看见坟头,村长脑子清醒了一些,他想,他们这是来做什么呢?脚下却机械地绕着坟头,向孙喜喜那里走去,现在,没有退路了。

这四个人站在了孙喜喜的坟前,是个双坟头,石碑上刻着两个人的名字:孙喜喜,凤凤。村长抬头看看天,天蓝蓝的,远处,山坡上是人家庄里的苹果树,褐色的树枝,矮矮地巴着地。清明没到,已有人赶早来上过坟,有几座坟头上的土坨是新铲的。还有一座新坟,扬着白幡。他向四周望了一遭,转回头看见了那三人疑惑不解的眼睛,他惭愧地笑了一下,低下头去。

村长从此就开始了发愁的日子。开始,没什么动静,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那吉普车一开走,转眼没了影,什么老杨小韩的,也都没了影。再过几天,庄上就有传言起来了。传言说,小女兵的家人寻了过来,要把小女兵接回祖籍去。又说小女兵的家人都很发迹,也有权势,有说在北京的,有说在上海的,还有说在香港台湾的。话传到孙惠两口子耳里,老人就来找村长了,问有没有这回事。村长心想,能瞒一日就瞒一日吧,说不定事情就到此为止了,不是没动静吗?那老杨小韩兴许在别处找到了真的李书玉,小女兵就还是小女兵了。这么想,便说:“没这回事。”老人却又问:“要真有这事可怎么办?”村长想都没想,脱口就道:“有又如何?咱们给烈士找婆家也没错,孙喜喜是个正派孩子,当年学生下放,不还有找庄里农民成亲扎下的?”老人这才舒了口气,回去了。村长再回头想想自己方才的话,心里好像也有了底。一天一天平静无事地过去,村长就更有底了,心想,没事了,没事了。正这么想的时候,乡邮员却捎来了王副乡长的话,让他明日去一趟乡里,有话同他说。

村长颠颠地骑着自行车,往乡里去,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是什么事情在等着他。沿路常有各庄子派出的义务工在修路,大多是星期天放假回家的学生。脸在学堂里捂得白白的,穿着牛仔裤,或者西服,怕脏了衣裳鞋袜,干活不免就扎手扎脚的,还不时停下来讲国事,说笑话。听见自行车响,就回头看,脸上还带着笑,露出一口白牙。村长心里一惊,他看见了孙喜喜。太阳热辣辣地晒在背上,浑身上下出了点汗。有几段路是要下车推着走,又有几段是要扛着车走。山下平地里的麦子都有一高了,山里就有了些单薄的绿意。村长想着,王副乡长招他去,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上回开除他党籍就是他去乡里说话的。但有几回发放救济款也是招他去乡里说话的。不过他任怎么想,对这一次说话,心里还是有几分知晓的。离乡里近一步,心里的明白劲就强似一分似的。

星期天,乡里的办公室都锁着门。村长沿着砖砌的甬道,穿过办公室,走到后院。后院有两排平房,传来剁馅的锵锵声,还有电视机里的歌曲声。王副乡长就住那里。王副乡长正蹲在地上拾掇自行车,一架车给拆得东一摊,西一摊,一盆水里泡着破旧不堪的一根车胎。村长正要想在王副乡长跟前蹲下,王副乡长却站了起来,着两只大黑手,说,我看你怎么交代,把人家女烈士娶了阴亲。话这么挑开了,村长倒心安了,他耍着油嘴说,我的党籍已经开除了,你就开除我的人籍吧!王副乡长不和他油,盯着他问,你说怎么办?村长又笑,王副乡长就说,人家信都来了,下个月要来看坟呢,你拿什么给人家看?村长笑不下去了,抬眼看着王副乡长,看得他有些心软,说,回去把坟刨开了,另立一块碑。村长一急,说,坟不能刨。王副乡长说,不刨怎么办?村长说,要刨坟,老人又喝农药。王副乡长一听这话就蹲了下去,接着在水盆里洗猪肠似的捏叽那根破车胎。他也是乡里人出身,如何不知道刨坟的事大。村长也蹲了下去,将手插进水盆,帮忙的样子,然后就说了那天和孙惠说的同样的话。王副乡长嘿了一声,道,这阴亲配得也不合适,岁数就不对。村长也嘿了一声,你连这个都不懂吗?人在阴府是不增寿的,否则,为什么要叫阳寿呢。王副乡长说,你同我说这话行,你同人家说行吗?村长腆着脸,那你去说。王副乡长把水盆一拖,背对着他不说话。村长空着两只湿手,脸上十分尴尬。半晌,他慢慢地站起身,说,走了。也没答理,王副乡长生气了。

往后的几天里,村长有几回走到孙惠家院子前了,又折回来。老人家门框上的那串红辣椒,辣着他的眼。这好像是一点过日子的心劲,不是那么旺的,稍不留意就会扑灭了它。还有几回,他走到了那口井边上,往里瞧瞧,黑洞洞的深处,有个人影,远远地望着他,一言不发。村长想,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庄里的谣言传过一阵又平息了,这时倒是格外的安静。只有村长才感觉到不妙。清明到了,村长给老人坟上添土时,看见孙惠家的也在坟地,烧了一叠纸,又烧了一些纸扎的小孩衣裤鞋帽。他装作没看见,不料孙惠家的叫住了他。村长,她说,一边擦着泪眼,这俩孩子也该添人口了吧。村长嘴里敷衍着,那是,那是。脚下快快地挪步,想离她远些。她却也挪快了步子,紧随着他,口里念着,添个闺女,再添个小子。那是啊,村长说。他们一前一后走进庄,终于分了道,各走各的,村长这才放慢了步子。他将手袖在袖筒里,腋下夹着铁锨,慢慢地往家走,心里定下个主意。

清明过去半个月的光景,果真如王副乡长说的,来人了。一个是老头,另一个是老太,都花白着头发,腰板倒挺得很直,是大干部的模样,由县上的干部陪着。王副乡长,还有老杨、小韩,也来了,却到不了跟前,只尾随着。早有人去报告村长,村长一路小跑地迎去,脚下打着绊,几次要摔倒没摔倒。迎到跟前就往兜里摸烟,竟摸不着兜。这时,他才发现他的手在哆嗦。他的嘴也在哆嗦,话都说不成句了。那两个老人却很和蔼,还同他握了手。引去村委会的路上,村长心里颤颤的,但却是另一番心情了。他看见了老人花白的头发,还有脸上的褶子,尤其是那老汉,虽然是干部的装束,可那眼皮下的囊肉,和庄稼老汉差不多。他们的和蔼触动了村长,清明那日定下的主意,在这一时竟动摇了。他想,他们也不容易。走到村委会,门早已打开了,地扫净了,水烧开了,人一到就沏上了茶。坐下,聊了几句闲天,人口啊,提留啊,年收入啊,就学率啊,等等,便言归正传,那老太发言了。

老太操着一口清脆的普通话,听声音就像个年轻妇女,广播电台里的那种。她开门头一句就是,感谢老区的人民,保护了我们的烈士。然后又接着说,李书玉同志是老樊青年时代的朋友,一起参加革命,几十年来,我们没有一天忘记过她。村长的心渐渐静了下来,他忽然明白,这对老人不是小女兵的父母,而是她的同辈人。他这才想起来,这老头原来是小女兵的未婚夫。就是说,小女兵要是活着,就该也像这个老太一样的年纪,一样的装扮,一样的清脆的普通话,称他们为“老区的人民”。村长心里的感动平息了,甚至有些不舒服。他再接着方才的思路想,那么,这老太算什么呢?她不是占了人家李书玉的窝吗?当然,李书玉死了,老樊总归是要娶的,可人家既然旧情还在,她在这里来什么劲呢?照理说,她都不该跟着来的。村长心里的不舒服变成了反感,于是,方才动摇的决心,此时又定了。

老太说完,大家都静着,等村长说话。村长咳了一声,慢慢抬起眼睛,说道,真是对不起首长和领导,事情兴许有些误会了。所有人的眼珠子都瞪起来了,先瞪村长,又转过去瞪王副乡长、老杨和小韩。那三个通红了脸,不约而同要张嘴说话,却被樊老头的一个坚决的手势制止了,示意人们继续听村长说。村长说,昨天夜晚,听说首长要来,就特地把夏家窑七十岁上的老人会齐来问情况,老人们有的说记不清了,有的倒还记得,说孙来家草窝里的小女兵其实不是兵,是不晓得哪个地界上的砍柴的女子,失了脚,掉了崖,挂在树枝上,才留住一条命,然后顺着古时的挑炭的旧道,爬到了夏家窑来了;因为正是胡宗南进兵的当口,人们就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传了;还有,那小女子头几天还能说话,见大爷叫大爷,见大娘叫大娘,好像是山西那边的口音,这就对不上了;因为是烈士的事,政府的事,不能有半点差错的,要不咱们也对不起烈士李书玉啊!老头的脸板着,十分僵硬,他一动不动地坐着。村长发现,至此,老头还只字未语。老太显然不是省油的灯,当即向陪同前来的副县长发难了,你们的工作是怎么做的,老樊知道找到了李书玉同志的下落,激动得几夜没睡,血压都高了。副县长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只能对老杨和小韩责问,老杨小韩再向王副乡长责问,最后是王副乡长望着村长,虽然一言不发,可那眼睛是把村长十八代祖宗都骂到了。村长不接他的茬,把眼睛挪开,看外头。外头地上站着乡亲,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村长将人头看了一遍,没看到孙惠和他家的。

老太又说,老樊也知道你们搞了迷信,结什么阴亲,但老樊并不计较,农民嘛,是需要长期教育的,老樊只是想把李书玉同志的遗骨,送进烈士陵园安葬,也了了几十年的心愿,对后代也是教育,真不知道你们基层的工作是怎么做的,这不是不负责任嘛!村长心里静得很,老太说什么他并没听进去,只是看着她的嘴,想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词这样不间断地从这嘴里吐出来,就像炒锅崩豆子似的。忽然间,那老头又做了个坚决的手势,老太戛然而止。老头站起身,说道,看看那女子的地方吧。他声不高,言语也不多,可村长却震了一下,他不由跟着站起身来。他又在老头那双垂着囊肉的小眼里,看见了一些熟悉的东西。就是这些熟悉的东西,透着一种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了解,厉害着呢!村长又有些不安了。他乖乖地引着人们走出村委会,门前的人群默默地让出一条道来,看他们走过去。

村长带着他们沿了沟坎走,阳光从屋檐上漏下来,一条条的,照着半张脸,都沉默着。离他们一段距离,是夏家窑的乡亲们。屋檐后边是光光的山崖,崖顶是雪亮的太阳,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崖的那边是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呢?人们来到了孙来家院子,孙来和他媳妇还有他爹妈,站在院子里,比画给来人看当年那一堆草垛的地点,又比画给来人看,当年的院子是如何,现今改掉了哪些。南墙朝外推了几步,山墙也撑了出去,所以地形就有些两样了。一边说,一边往四处撵鸡,不让它们到中间那块地面来,鸡就喳喳着。人们围了院中间的空地一圈,想象是当年窝小女兵的草堆的地方。老头沉着脸,听孙来他爹说话,说那小女兵在草堆里度过的七天七夜。孙来也是听他娘说的,他是小女兵来到后的第二年生人。村长蹲在人圈外头,不再说话。孙来爹的声音好像是从很远处传来,漏出好些破绽,他口口声声称她为“小女兵”。老头并没有置疑,村长也不去纠正。他知道没什么能哄住这老头的,他钝钝的,却看得清底细。这老头身上有一种东西,确实打中了他,这也是钝钝的,是钝钝的悲哀。

然后,队伍就由老头带领了。他领头出了孙来家院子,村长不由得随在身后,向村口坟地走去。老头将手背在身后,抬起头四下里打量。看门里的院子,圈里的猪,场地上晒的粮食。有小孩子挤了他的腿,他还摸摸小孩子的头。老头的脸色松开了些,不像方才绷得那么紧了。那种钝钝的东西,似乎变得柔软了,可以流动的了。近午的阳光照着他花白的头顶,村长想,多少日月过去了啊!从这老头的头顶上过去,也从夏家窑过去,可是小女兵还是小女兵。他们来到了高岗上的坟地,站在孙喜喜和凤凤的合坟前头。清明添的土还湿润着,坟头的土坨坨也是新的,土坨坨下压着一张粉红纸,炫目得很。老头对着坟站了一会儿,转过身,看一眼身后围着的乡亲,低下头从兜里摸出一个小钱夹,夹子里摸出张相片,递给人群中一个老汉,说道,您老看着,是这个女子吗?

老汉拿了相片看了半晌,没吭声,传给了另一个比他还老的老老汉。老老汉看了一会儿,也没吭声,再传给一个老婆儿。老婆儿又传给老汉。相片在人群里传了一遭,最后传到了村长手里。这是一张比手指盖略大一点的旧相片,泛黄了,却还是清晰的。照的是半身正面,学生头,齐额的刘海儿,旧式便褂的竖领,嘴抿着,不笑,眼是黑漆漆的。从未谋面的小女兵一下子跳到了眼前,村长觉得已经认识了她几十年似的。几十年,他在娘肚子里从无到有,再从光腚猴长成这么个半老汉,可小女兵却一直是这副面容。就和相片上一样,不笑,不吭声,眼睛黑漆漆的。这个受了伤的小雀儿啊!村长眼睛湿了。他将相片还到老头手里,见几个老婆老汉都在擦泪。停了停,村长使劲将喉咙里哽着的一块东西咽下去,哑着声说,这多年来,夏家窑把她当自家闺女看。老头也哑着声说,她信仰共产主义,是无神论者。老头说过后,就看着地面,一动不动了。这时,村长知道,他到底是输给了这老头,他到底是犟不过这老头的。

这天晚上,村长迈过了孙惠家的门槛。他晓得,今晚他要迈不过这个门槛,老人家一宿不得安泰。他要一直迈不过这个门槛,老人家就一直不得安泰。老两口子见他来,立刻明白了,掉起了眼泪。孙惠家的一把一把地擦泪,眼睛擦得通红,都烂了,那是叫眼泪腌的。哭了一会儿,孙惠家的便起身要去烧茶,被村长拦下了。村长说,这几天,早想来同你老说,可是一直没得闲工夫,说实话,也怕你老哭,就挨着,可不说呢,又老堵在心里,是块病。孙惠就说,村长,大家都知道你也不好办。村长拦住他的话,等等,你老先听我说;有半个月了,还是清明前,我就做了个梦,现在想来,是喜喜那媳妇托给我的;她对我说什么呢?她说,她和喜喜小日子过得不错,和和美美的,可是不期然的,玉皇大帝点了她去投胎;你老知道,她上一世没活够人呢,吃苦比享乐多,尤其是最后那七天七夜,真是煎熬啊,她想活人呢!我就说,那就去呗,你先去,二年把喜喜拉扯去,再做夫妻。她就说,大叔啊,你不知道,夏家窑太背了,挤在山折折里,路又不好走,还没有水,玉皇大帝的船撑不进来接我呢!她说,大叔,你能不能送我出去呢?梦做到此就断了,开始我倒并没有上心,不就是个梦?可是过了一段,这不,来了个首长,专为了认这女子,要把她带到省城的烈士陵园。我心里就不由一惊,这不是应了那日的梦了?是玉皇大帝托人来引路了不成?

第二日,村长就专派人到乡里,给王副乡长捎了信。说是一切都妥帖了,三天后可来人领遗骨,事情由他来操办,请领导和首长放心。

这一天,吉普车先后三辆连成一队,开来了夏家窑。近村口时,就看见高岗上许多人忙碌着,有白烟腾起,被风吹开,夹着些焦黑的纸屑。有指令从最后一辆车传到了第一辆,吉普车停了,停在距村口二百米的地方。没有人下车,就这么等着。高岗上坟地里的人们没注意到吉普车,兀自干着。他们由村长带领,在孙喜喜和他媳妇的坟头四角烧了四堆纸,一边烧,一边念叨,大爷大娘,大叔大婶,我走了,感谢这三年的处处照应,和睦相处,我走了,撇下喜喜和孩子,还请多多相帮。念罢,便开始起坟。铁锨试探着插进土里,辨别着方向,然后才下力一掘。再烧纸,这回是烧给喜喜的,说着劝慰宽心的话,还有大丈夫要自立自强的话,烟裹着烧不尽的焦纸,飞扬着,就像一群黑蝴蝶。经这几番折腾,几十年前的薄板子早已散了,村长将遗骨拾在一口坛子里,又在喜喜的棺木跟前抓了几把土。等他直起身,便看见了村口路上的吉普车。他将坛子捧在手里,想这坛子只装了这些遗骨和土,怎么就突然变沉了。他小声地说了句,凤凤,这就送你出山呢。他下了岗子,走上路。最后一辆吉普车里走下一个人,是那樊老头,手里拿一块红布,等他走过去,便用红布蒙在了坛子上,然后接过了坛子。车上的人纷纷下来了,没有那老太,村长心里感到少许的安慰。而就在这老头接过坛子的那一刻,村长觉得小女兵突然间变老了,也变得像樊老头那样的年纪,头发花白,垂着大眼囊。几十年的日月一下子走了过来,闪忽之间,没有了。

老头上了车,随行的人,王副乡长、老杨、小韩,都纷纷上了车。然后,车就开走了。村长站在路上,望着车沿了山路,慢慢远去。在他身后,人们继续干着活,将孙喜喜的坟重新垒圆,垒高,四周添了新土,又烧了一圈纸。石碑上,凤凤的名字油了红漆,表示人在阳间,留着个寿穴。

同类推荐
  • 南北史通俗演义(上)

    南北史通俗演义(上)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段分裂对峙时期,它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建立不到四十年即遭亡国厄运的隋朝,其间政权更迭频繁,纷乱跌宕,引人追思。此期中国南北分裂、相互对峙,北朝则由鲜卑族及胡化汉人当政;南朝为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甚至随着历史车轮滚动,南方一干土豪也开始成为割据势力。因朝代更迭,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及人文风俗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发展。
  • 红裙

    红裙

    记得有人说“有好书相伴,永远不会孤独”我想这里书籍充当的不仅是良友更是灵魂知己,前进亦或是背后最坚实的力量。生而为人,身处社会,免不了有众多感慨。也许我们说不清道不明如在梗咽,但书籍可以,它总能帮你理清了,阐明了,舒畅了。
  • 独望月

    独望月

    不少人都很好奇我的处女作是怎样的一本书,我至今才有明确的答案。一本书就好比一个女人,读者则似男人。往往女人给男人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所以在男人接触一个女人的前期,一般的女人总是极力保持自己完美的一面,而一旦她吸引住了男人,后期就没必要再去追寻完美。这样的女人断无新鲜可言,男人也会因此失望。《独望月》不同于一般女人,或许她不能很快地俘虏男人的心,但她的魅力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越加独特,男人对她的喜爱也会日久生情。这就是《独望月》,一个特殊的女人。
  • 当代中国手机小说:洁白的手帕

    当代中国手机小说:洁白的手帕

    陈武编著的《洁白的手帕(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精选百余篇 名家所创作的手机小说,精短丰富,阅读性与趣味性很强。 《洁白的手帕(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共59篇作品,12万字, 以都市题材为主,可见陈武已开始融入城市,融入主流社会,从作品看, 有其独特的视角,有其个性的审美,内容有他在城市的奋斗,有他在城市 的际遇,有他对城市的思考,有他对城市的爱憎,但令人欣喜的是陈武并 没有忘记乡村,乡村依然有他祖辈的印记,童年的回忆……
  • 往城里去

    往城里去

    本文的主角是一对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国式父子:父亲在农村,儿子往城里去。他们为了共同目标努力奋斗,他们彼此鼓励,他们肩并肩、背靠着背,他们共同担起现实给予的压力;他们以男人的责任,与他们的爱人、亲人共同营建着家庭的温暖,永不懈怠地追求着百姓人家的幸福……
热门推荐
  • 灭世天痕

    灭世天痕

    出生在一个不起眼小山村中的少年魏若明,原以为会平静的度过一生。青梅竹马的病重、另一个自己的追杀、古神的契约、豪门的相邀......是奇遇还是阴谋?命运之路,他又会作何抉择?从来没有天生的王者,但当你紧握命运之剑时,整个世界都将因你而颤栗!
  • 纨绔的修真少爷

    纨绔的修真少爷

    修真位面倒塌,所有人都生死未卜,他立誓要变强来恢复修真位面。殊不知他在这一刻也面临着死亡,肉身毁灭,灵魂穿越在了一名纨绔的大家族少爷身上。从此开始了他恢复修真位面的艰苦道路..........
  • 龙门纪

    龙门纪

    大陆上有传说,在无极大洋的深处,有一座孤岛,被称为龙域。龙域上有一座龙门。传说龙门有神秘的力量,跃过龙门,便可傲世群雄,称霸大陆。传说龙门有一群强大的守卫者,他们拥有瞬间掠过万千里的速度,他们拥有悄无声息杀人的技巧。一个被放逐的少年,一身粗布麻衣,离开龙域。数年后佩戴着眠月,一身红衣的小宝王看着面前无际的大洋,蓦然大笑,龙域,我回来了!随即双手一挥,墨色玄纹如云挥洒,一墨长天。浪涛怒号的大洋表面出现一道一人宽的水路,水路之上,水平如镜,红衣男子迈步而上,身侧是惊涛骇浪,脚下却是淡淡水波。男子闭目,徐徐而行。
  • 如何捂热石头心

    如何捂热石头心

    ——粉扇尚且欲杀之而后快。他要是真的恨你,早就将你吞之入腹,剜心而食了。——你把他的心挖了那么多次,如今连石头做的都不放过了吗?——其实,我一直知道你不是他……他早就被我碎尸万段了。但是,一看到你这张脸,我就会想起他。ps:甜文,微虐,日更2000。喜欢请收藏
  • 帝王少盛,冷傲凤妃

    帝王少盛,冷傲凤妃

    虐白莲花,斗神魔,她是神女转世。爱她保护她不离开他,他离不开她,他是天慧之子。“娘子今晚...”“不!”尽请期待。
  • 道天邪尊

    道天邪尊

    一代邪尊含怒重生青云大陆,这一世他将再度卷土重来!天道眷顾,神秘空间,无尽丹药尽在手!横扫四方,名震寰宇,身畔却迷雾重重!转阴阳,逆生死,一怒风云变色!携红颜,同兄弟,登凌人生绝顶!风云变幻数万载,我为道天第一人!
  • 易烊千玺之柠檬味的女生

    易烊千玺之柠檬味的女生

    当一个逗比暖心的女生在北大这个校园里遇见我们高冷又暖男的千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小说主要讲女主张雯文拼命考上北大,为了里离易烊千玺近一点。她喜欢千玺却又甘愿当朋友,这是为什么?一次夜晚向千玺吐露心声又会发生什么呢...
  • 星衍诀

    星衍诀

    平凡的村庄被血洗,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修炼繁盛时期,众多强者昙花一现,荒凉的大地,如林的石像,记载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天赋,一个乞丐在武学上走出自己的道路,时间在推移,血洗背后隐藏的真相,仙神归寂淹没的秘辛,终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 末世盛宴

    末世盛宴

    我是被你亲手打造的忠犬,我只属于你。我知道许多秘密,有你的,有他的,她的,甚至是,它的。我越过时空,只为达成未来的你的临死前心愿。不过……曾经的你真是萌萌哒
  • 龙气道

    龙气道

    龙气道传闻可立于世界顶峰的武学经过万年时光流逝,龙气道已为传说。现在,龙气道一脉单传的后人,已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