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约于元和初年(806~808)作。
《悲哉行》,古乐府杂曲歌辞,传为魏明帝曹所创。如晋陆机、宋谢灵运、梁沈约等都有同题曲辞,都是因言客游感物忧思而作。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独君伤悲。
前十二句写贫寒儒者的悲惨际遇:“悲哉为儒者”四句言其因为力学苦读,不顾疲倦,以致眼睛都快看不清了,执笔的手也因为长期摩擦而生了厚茧。“十上方一第”四句进而写苦读应试,赴考十次,才考中及第,成名太迟,纵然显达富贵,可已经两鬓斑白成丝。“可怜少壮日”四句写年轻少壮的时候,穷困贫贱,等到年纪已老大多病,纵然因中第而富贵,又有什么用呢?
“沉沉朱门宅”十六句采用对比的手法,铺写封建贵族官僚子弟的淫佚放荡:“沉沉”八句写深宅大院、朱漆大门里乳臭未干、奶腥气还没退的毛小子,一个个状貌如同女人一样,肌肤光亮、体态肥腴。他们手不拿书卷攻读,身从未穿戴盔甲打仗,然而二十岁时就袭封爵位,还不是承继他们祖上及父辈皇亲贵戚家族门阀的馀荫资本么!“春来”八句指出,春天他们日日出游,穿着轻裘,驾着肥马,何等的神气!早晨同搏徒们饮酒无度,夜晚宿倡妓淫荡不堪!不惜“平封还酒债,堆舍选蛾眉”,除了声色狗马、嗜酒淫荡外,其馀的则一无所知、什么也不懂得!
最后四句诗人发表议论,他将山苗与涧松作比较,说明山苗长在山上,涧松长在溪边,仅仅是地势高下不同造成的,就如同山苗与涧松一样,这种世族门阀制度与寒门出身的分别古已有之,并非你独自一人所伤悲。“独君”,又作“君独”。
古代,由于“世族”、“寒门”之差别,贫寒的士人根本无法同权贵子弟相提并论。白居易形象地将贫寒的士人比作“涧底松”、“涧松”,将权贵子弟喻为“山苗”、“山顶草”,但无论如何,山上的草再小,都比山间的松树地位高。这种不平等完全是由封建门阀制度造成的。
《新唐书·百官志》规定封爵分九等,即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各品级的官员,其子孙可由荫得到相应的官阶,如一品官之子可得正七品上阶,二品官之子可得正七品下阶……三品以上可荫至曾孙,五品以下可荫至孙(见《新唐书·选举志》)……而且这种“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状况,是“地势(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古已有之。
唐制所规定的世袭、世荫不必经过考试,就可以做高官;而一般读书人只能走科举考试这条路,甚至白首沉沦,一辈子也考不上。侥幸考中的,也只能从小官做起。反对这种不合理的门阀制度,正是诗人对贫寒士子的同情,也是写这首诗的初衷和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