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39200000007

第7章 贾平凹:从废乡到废人“高兴”其实不高兴

张英

“我写了《废都》,又写了‘废乡’《秦腔》,现在这部《高兴》写的是‘废人’。”贾平凹说,所谓“废人”,即这一两代农民的利益可能要被牺牲掉。

2007年9月,贾平凹一直在忙三件事:新作《高兴》出版,81岁的母亲去世,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

《高兴》其实不高兴

“《秦腔》我写了咱这儿的农民一步步离开土地的过程;《高兴》接着写了他们离开土地在城市里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写完小说回商州老家给父亲上坟时,贾平凹流着泪对父亲说。

《高兴》是贾平凹的第十三部长篇小说,历时三年,修改五次,手指磨出了一个大坑。

最难的时候,写了十多万字,感觉不对,又全部推倒重写。

跟贾平凹之前的小说都不一样,《高兴》是一部完全建立在真实基础上创作完成的小说。在两年时间里,他采访了近百位在西安拾破烂的商州同乡。所有的小说人物都有原型,所有的人物经历和细节都在现实生活里发生过。

南方周末:《高兴》里的主人公刘高兴的人物原型现状如何?

贾平凹:他现在不拾破烂了,主要是在卖煤。他真名刘书祯,他家和我家关系很好,还沾点亲戚。小时候我们常一起玩,后来我们又是同学,中学毕业以后,我回农村劳动,他参军去了东北。后来我读大学留在西安,他从部队复员后回了老家。

我写《秦腔》时,以书祯为原型写的“书正”,他三年前来西安打工,到我家找我聊天,我才知道他是投奔儿子进的城,先是收破烂,现在和儿子一起给煤厂卖煤,老婆后来也来了西安,一家人算是在城里安了家。

南方周末:他对这本小说的影响有多大?

贾平凹:如果不是他在拾破烂,我就不会关注这个行业,也不会写这本小说。我在西安生活了三十年,经常看见他们,和这个群体也打过交道,卖些旧书、杂志、报纸什么的给他们,但我对他们的生活并不了解。

听他讲的故事多了,我就想写他们的命运和经历,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从写作上来说,我在《秦腔》里写了农民离开土地,“废乡”,那么就再写一部离开土地进城的农民的生活吧。

南方周末:把一个真人写到小说里,他是哪一点吸引了你?现在有记者去采访他,这会对他的命运产生影响吗?

贾平凹:我这位同学与众不同的是天生乐观,幽默风趣,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我那些知识分子朋友都很喜欢和他聊天。

他没有电话,只能通过另外一个人找到他。其实,他知道我以他为原型写小说,他也开始为我写文章,把我们少年时期的经历写了出来,虽然是记流水账,但文笔生动。

《高兴》发表、出版后,电视台和报社记者都在找他采访,这或许能帮他找个比卖煤好点的工作。

南方周末:除了同学外,你还采访了哪些人?

贾平凹:光了解一个人的经历是不够的。我一位朋友的亲戚也在西安拾破烂,我们去西安南郊的村庄里找他,没找到,却接触到许多拾破烂的人,看到了他们住的地方,还有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后来我们又去找他,这次见到了。他在建筑工地拾破烂的时候被人打过,还被人骗了300块钱,这两个细节后来被我用到了五富身上。

严格地说,我是以同乡的身份去看他们的,而不是采访。我没有带笔和本子,也没有带录音机,就是带了香烟,进他们的屋,坐在他们的床上,听他们的故事。渴了拿起他们的碗就喝水,饿了端起他们熬的包谷糁稀饭就吃。还帮他们解决困难。这样他们才把心里话跟你讲。

这些人在城市里非常寂寞,在街道上拾破烂很孤独,一旦回到自己住的地方,特别热闹。大家聚在一块,说说笑笑,唱唱跳跳,有说有骂,欢乐无比,生活味道特别浓。因为孤独,他们非常愿意交流,但在态度上你必须非常尊重他,你不能冷漠,不能像看稀奇动物一样看他,他才愿意聊天。我态度很诚恳,人家能看出来。

南方周末:既然有如此扎实的采访和素材,为什么小说那么难写呢?

贾平凹:还是我自己没有想好怎么把握小说的情感和态度。听了许多拾破烂的同乡在城里受歧视、被欺负的经历,我心里非常压抑。他们中间有我的同学和朋友的亲戚,我就想,如果我那时候没有上大学,会不会也和他们一样离开乡土进城打工拾破烂?像他们一样被人欺负和歧视?

在写作过程中,我会不由自主地把他们对城市的不满、仇恨、怨天尤人带到作品里去,一直写了十万字,我感觉自己的写作带了偏见,这会导致对时代的本质看不清楚,就把稿子烧掉,重新再写。后来也经常写不下去,我又去找拾破烂的朋友谈天说地。另外在写法上,我想和《秦腔》拉开距离,如此反反复复了几次,直到第四稿才基本成形。

南方周末:在小说里你写道,欺负民工最凶的是民工。这让人很吃惊。

贾平凹:进城的人太多了,工作机会又不多,人人都要为生存而打拼。欺负拾破烂的人大都不是城市人,城市人都不理他们。欺负他们的都是同行。这和国外一样,国外华侨告诉我,很少有外国人欺负中国人,都是中国人欺负中国人。外国人心里没有你,或者瞧不起你,和你不搭界。

他不是闰土

2007年7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透露,全国农民进城打工者已经有1.5亿,如何让他们从农业劳动者变成工业、服务业的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工资水平,让他们从农村人变成城市人,解决户籍问题、住房问题、子女上学等,是政府的一大难题。

“他们能够为城市接纳吗?打工能够让他们富裕起来吗?没有劳动力的新农村如何建设?城市与乡村是逐渐一体化还是拉大人群的贫富距离?”贾平凹写《高兴》,也是希望能够让全社会关注这一问题,引起领导阶层和公众的注意。

南方周末:小说中的这个“刘高兴”,是一个新世纪才有的农民,比较另类;而五富、黄皮要传统一些。

贾平凹:现在农民起码都是中学毕业生,很多人只是没考上大学,又不会种地,才进城打工。他们进城以后,过上几年,从穿着和说话上你看不出来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

刘高兴这些人都是有文化知识又不安分的一代新农民。所以写这部小说时,一定要写出这一代农民不一样的精神状况,他们不想回农村,想在城市安家落户,他们对城市的看法和以往的农民完全不同。

五富和黄皮就是传统的老式农民,是真正的传统农民。他们大多从事拾破烂这样不需要知识和技术的活儿,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从乡下来的,几十年里大家都是这样认识和理解农民的。

我的同学刘书祯对我说他是闰土,我是鲁迅;我回答他说,我不是鲁迅,他当然也不是闰土。闰土是19世纪20年代的农民形象,刘高兴应该是新时期以来的农民形象,现在的农民和过去闰土式的农民是有区别的。

南方周末:小说里的“刘高兴”看上去很快活、很乐观,但他活得并不高兴,反而很痛苦。他感叹:“你爱这个城市,城市不爱你。”

贾平凹:我同学的生活特别困难,但你绝对看不出来。他是一个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心态特别好的人。他在农村种地干活一般,但脑子灵活,嘴巴会说,交朋结友,心态很好。

刘高兴的痛苦在于中国农民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进城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儿,还要受人歧视,他的自尊、敏感是必然的。他对五富、黄皮等人身上的种种不足看得很清楚,对他们的破坏、自私、使强用狠也看不惯。

他不甘于过这样的生活,他向往城市人的生活,比如他向往城市里的女人,他生活习惯的洁癖,他希望有西安户口,有好的工作和自己的房子,他为此挣扎奋斗过;但是他又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想法只是一个梦而已,现在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保障不了,因此他有些自嘲。

刘高兴的爱情注定是绝望的,但他还是不顾一切地扑上去,世界上有这种人,他全身心爱一个女人,为她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牺牲自己。凡·高当年生活贫困的时候,一个老妓女喜欢他,他就把耳朵割下来给那个老妓女。

小说开始,刘高兴把肾脏卖给了这个城市,他错觉以为是卖给韦达了,他把韦达当成兄弟、朋友,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最后他知道韦达并没有换肾,而是换肝,他非常失望。我的意思是这其实意味着他和城市的关系,他不可能完全融入这个城市。农民的命运就是这种命运,刘高兴的命运就是这种命运,没有多少可以改变的。

南方周末:小说里黄八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穷和富,国家有了南有了北为什么还有城和乡,城里这么多高楼大厦都叫猪住了,这么多漂亮的女人都叫狗睡了,为什么不地震,为什么不打仗呢,为什么毛主席没有万寿无疆,再没有了文化大革命呢?”他的想法很真实吗?

贾平凹:这些人在城市处境太困难了,他们的住处、生存状况非常艰难,他们怕生病,有病也不治,吃的都是馒头、稀饭、咸菜,日子过得很苦。我见他们的时候,他们把城市骂得……

但黄八的话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人对城市的态度,这其实是对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的不满,我们总说,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其实很大。农民进城打工,城里人不喜欢他们,但又少不了他们。

城市人对他们漠不关心,虽然也和他们接触过,比如把破烂卖给他们,但从来不考虑这些人,看着这些人在街道上走来走去,就像刮过一阵风或者走过一条狗,看一眼之后心里不留任何痕迹,我估计百分之百的城里人对他们都是这种感觉。

南方周末:现在每年都有学者提建议,给这些进城的流动人口提供些起码服务,比如孩子的教育、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上海已经有专门的流动人口公寓,免费办居住证,发放外来工服务手册,方便他们融入城市。他们发现,这些服务的成本远低于治安成本。

贾平凹:现在政府的精力主要还放在城市,我估计还忙不到这批人身上。如果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孩子上学这些起码的生存问题,城市里的治安情况会好得多。

进城的农民工是城市里的最底层,他们为生存而努力,他们也向往城市生活。但同样是这个群体,对社会的破坏力也特别强,很多犯罪往往都是这些人里滋生的。他们为什么犯罪?一个是因为贫困,再一个是因为社会歧视。我们没有一个系统的机构跟这个阶层打交道,更谈不上提供好的服务。

我去年到香港,和龙应台聊到进城民工,她领着我去了皇后公园,在那里我见到了十几万菲律宾女佣,她们坐在那里,老乡携老乡,朋友携朋友,都拿着小吃,说说笑笑聊家常。原来香港政府要求每个家庭星期天要给菲律宾女佣放一天假,还给她们提供交流场地。我觉得香港人这点做得非常好。

南方周末:作为政协委员,你有没有关于民工问题的提案?

贾平凹:我在会上也在替他们呼吁,在一些提案上签过名,现在国家也在出台政策,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孩子上学问题、户口问题,虽然存在很多困难,但政府还是在一步步地做。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趋势是越来越好。

南方周末:你去过国外多次,国外的情况会不会好一些?

贾平凹:国外的情况咱不了解。我想,这些农民永远在城市打工是不行的,大部分人都是干上一阵就回去了,或者伤残就回去了,只有少数人能在城市里站住脚,但也发不了财。

尤其西北这个地方,农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在城里他只能拾破烂。西安这个城市拾破烂的人特别多。北京、上海、广州也有拾破烂的,但人很少。在西安大街小巷你随时都能看到拾破烂的。我老家这些农民进城以后,首先拾破烂,然后再找机会干别的啥事情。

南方周末:农民进城打工的趋势还将长期持续下去,进城的农民工出路在哪里?

贾平凹: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到城市以后,怎么面对城市、面对目前的社会?我觉得国家也不知道怎么办,它叫农民来打工,恐怕也不是个长远之计。

现在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现在农村有点文化、知识的农民都进城去了,考出去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回农村,没有人才怎么建设新农村呢?而且这个建设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现在我们提出搞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这个大趋势是好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起码要牺牲一代、两代农民的利益,他们的日子必然是苦难的。只能等中国的城市富裕起来,带动农村富裕起来,那个时候他们的日子才会好过。

对五富、黄皮、杏胡来说,他们的欢乐还是在农村,可是他们只能在城里讨生活。到了收庄稼的季节,算一下往返路费,回去不划算,宁可庄稼烂在地里。

这些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解决不好他们的问题,最后城市会不会也荒芜?我也不知道,只能把这些现象、把这群人的生存和精神状况写出来。

不会放弃写作

9月18日,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贾平凹以高票当选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蓬、高建群、叶广芩、红柯等作家同时当选为副主席,原主席陈忠实担任名誉主席。

高建群评价,贾平凹和陈忠实的区别是一个中年人与一个老年人的不同,他相信55岁的贾平凹比65岁的陈忠实精力更充沛,目光也更新锐。作协主席一职会占据贾平凹的一些时间,但对于创作而言是个加分动作,原因是“居高声自远”。

南方周末:在9月的选举中你以74票当选陕西作协主席,这是很少有的现象。

贾平凹:我也很意外,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陕西作协已经14年没换届了,时间拖得太长了,按照规定,作协应该每四五年换届一次,长期不换届,耽误了不少年轻作家的发展。

南方周末:陕西的作家对你期待很高,你有什么具体的发展规划吗?

贾平凹:刚刚接任,还没有什么具体规划。好在我们有14名副主席,人多好办事,在会议上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将会有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方案和措施出台,我们希望能给陕西的青年作家创造好的环境,比如设立出版基金、经济资助,送他们去鲁迅文学院学习,在作品评奖上向他们倾斜,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支持他们的创作。

南方周末:作为一个进入黄金创作时期的作家,你当这个官不影响你的写作吗?

贾平凹:应该不会,我当西安文联主席十来年了,并没有影响我的写作。作家还是要以作品说话嘛,我不会放弃写作。

南方周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给你办了个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这个馆与商州老家的贾平凹旧居有什么不同?

贾平凹:完全不一样,这个是正儿八经的,比老家那个旧居好得多。这个馆收集了我很多图片、作品、影像资料,做得比较认真。老家那个旧居纯粹是为了搞旅游开发,地方政府没有钱,指望靠炒新闻拉来投资,但没想到把它炒坏了,后来我生气了,说与我无关。再后来因为领导换了,就没有人管这个事了。

南方周末:说说下一个作品计划。

贾平凹:下一本可能会写一部与“文化大革命”有关的小说,我当过红小兵,家庭也受过冲击,这方面的材料比较丰富,记忆也都特别深刻。这些资源存放了许多年,一直没有用过。

同类推荐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书以图为主,用近200幅精美的照片,分六篇,即雁门长城、雁门关城、雁门古道、雁门名将、雁门商贸、雁门文化,反映了雁门关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妃你不可:王妃高高在上

    妃你不可:王妃高高在上

    (一对一宠文,男女双洁,欢迎入坑)本王只要喜欢,就是千方百计都要娶回来,如你。本王若是不喜欢,就是费尽心机,也不会多看一眼,如她。他视她如珍如宝,百般调戏宠溺。……有些人注定不会在一起,如你,有些伤痕一生都无法愈合,如他。她视他如狼如虎,避之唯恐不及。
  • 绯玥传

    绯玥传

    曾经的保护伞已渐渐远去,她该如何应对?昔日的朋友也在动摇,她又应如何挽留?家族的命运动荡不安,她又应怎样行动?六年未见的师傅也曾是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只是,物是人非……PS:前二十章文笔略渣,后经锻炼文笔,才稍微有些起色,从二十一章开始可能会走上完全不同与以前的路线,不喜勿喷。
  • 遇见妖孽王爷撞上逆天小姐

    遇见妖孽王爷撞上逆天小姐

    她,在前一世看到自己未婚夫跟自己好朋友在一起,最后死于未婚夫刀下,后穿越到这个大陆,与他相恋。他,是万人之上的晋王殿下,追求者无数,却只爱上了的她的倩影……
  • 锦城荒年

    锦城荒年

    多年后重逢,是惊喜,还是悲伤的再次开始?记得有人说过,我翻山越岭,不远万里,你在哪里,我去见你。你会不会原谅一个人?你会不会,爱上一个人?
  • 异世女帝在现代

    异世女帝在现代

    女主被三个姐姐杀害,与四名护法一起穿越到现代,创造自己的势力。慢慢走上世界的巅峰,同时收获了爱情(男强女强,有空间,有萌宠)
  • 快穿之童话的真相禁区

    快穿之童话的真相禁区

    所有人都只看得到童话中美好的一面,又有谁知道,其中黑暗的一面,夜颜华穿梭于各个童话之间,为童话中的炮灰逆袭。
  • 倾尽天下只为卿

    倾尽天下只为卿

    他,是无比尊贵的北齐太子殿下;她,是狗血穿越的亡命杀手。父母与师傅的死亡,令自己痛恨的组织,无数次的出逃是终究逃不出“师傅”的魔爪。一朝穿越,成为朔北无比尊贵的公主。什么,什么?穿越夹脑门?一来就惹到了两个上位者!完了完了,这次宴会八成回不来了~~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图解微表情:教你一分钟看透人心

    图解微表情:教你一分钟看透人心

    “微表情”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因而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如何利用“微表情”看透人心?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全面分析了人的微表情,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手把手地教你透过微表情捕捉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让你在各个领域,看透他人,掌控局面。
  • 黄二毛遇仙记

    黄二毛遇仙记

    贫家村儿遇到山中精灵的帮助,有些是人性的故事,有些只是自己感悟。
  • 定不负倾

    定不负倾

    穿越到了一个类似唐朝,但又不是唐朝的架空朝代做嫡系公主。没有恐惧,没有好奇,只有格外小心,才能在这最是无情的帝王家生存下去。只因他一句“定不负卿”,她信了,且助他夺得皇位。这一生,虽不能光明正大的伴他左右,但却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