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神宗熙宁年间两任同平章事(宰相),实行变法,冀图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因保守派阻挠,新法未能很好地贯彻。后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文学成就颇高,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刚劲清新。存词仅二十余首,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有《半山词》。
浪淘沙令
伊吕①两衰翁,历遍穷通②,一为钓叟一耕佣③。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④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①伊吕:伊,指伊尹,夏末时为奴隶,因才干卓越,为成汤所赏,委以国任,得以灭夏而建商。吕,即吕尚,又称姜太公。早年贫寒,老来垂钓渭津,遇周文王,后辅佐武王完成灭纣兴周大业。
②穷通:贫困与显达。
③耕佣:被雇佣给人种田的人。
④汤武:汤即成汤,亦称天乙,商王朝的建立者。武即武王。
这是一首借咏史而抒发个人政治上自豪之情的小令。表面上是咏史,实则借古喻今,作者以伊、吕自况,一方面暗示对神宗知遇之恩的感激,一方面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伊尹、吕尚二人都是儒家称颂的著名贤相,但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历遍穷通”。在他们一为耕佣、一为钓叟之时,如果没有与商汤、周文的君臣遇合,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的遭际说明君臣际遇才能大有作为的道理,而这种历史机遇又往往是通过偶然的方式实现的,故云“偶相逢”。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在谈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业。词人在歌颂伊、吕不朽功业的同时,亦从伊、吕的遭际中受到了鼓舞,对自己秉国政、行新法,以及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感。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①。正故国②晚秋,天气初肃③。千里澄江似练④。翠峰如簇⑤。征帆去棹⑥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⑦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⑧,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⑨。
①送目:纵目远望。
②故国:指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六朝均建都于此,国祚极短。
③肃:萧瑟、肃杀。
④澄江似练:江水清澈犹如白色的丝带。本句是从谢朓的“澄江静如练”化出。
⑤翠峰如簇:碧绿的山峰连绵不断,好像簇拥在一起。
⑥征帆去棹:往来船只。
⑦星河:指秦淮河。秦淮横贯金陵,西入长江,两岸歌楼酒肆林立。入夜华灯倒映河中,如星河满斗。故云星河。
⑧“叹门外楼头”句:指南朝陈亡的史实,用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意谓当敌国大军已攻到宫城之外,陈后主还在和宠妃张丽华等寻欢作乐,致使陈亡。韩擒虎,隋将,俘陈后主和张丽华于景阳井中。
⑨“至今”三句:用杜牧《泊秦淮》诗意。其中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后庭花,即陈后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是亡国的靡靡之音的代称。
本词为王安石罢相后所作。上片写登高远眺所见,围绕“秋”字展开。一个“正”字领起,一个“初”字吟味,一个“肃”字点醒。笔力遒劲,精神振敛,无限涵咏,皆从此始。以下两句总写金陵的山川形势,“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形胜已赫然。随后遗山光而专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凝目细审,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擎起,迎风飘拂。接下来“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令这幅金陵风景图增添了几分明丽。上片歇处,词人以“画图难足”一句精练收束,自然引出下片抒情怀古。
下片以“念往昔”领起,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贪恋享乐而相继亡覆。“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度,揭示了亡国之因。“千古凭高”二句,批判千古文人只知空叹朝代兴亡,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而现在,“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衰凄。结句借杜牧诗意,讽喻当朝统治者仍不吸取历史教训,醉生梦死,亡国之忧依然存在,表达了一个政治家的深刻见识与忧国情怀。“至今”三句为点睛之笔,有千钧之重。
此词笔力峭劲,大气盘旋,“一扫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在视词为“诗余”小道、别是一家的时代,能用词表现如此严肃的内容,唱出如此豪迈的歌音,气象之开阔,感慨之博大深沉,是以前也是同时代所罕见。《历代诗余》引宋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可见词人词笔之不凡。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①,郁郁葱葱②佳气浮。四百年③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④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⑤!
①帝王州:指南京。此亦金陵怀古词。
②郁郁葱葱:繁茂旺盛之貌。《后汉书·光武帝纪》:“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郡,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③四百年:自孙吴大帝黄武元年(222)称帝至陈后主祯明三年(589)为隋所灭,六朝首尾共三百六十八年,“四百年”概而言之。
④晋代衣冠成古丘: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合》诗成句。
⑤槛外长江空自流:用王勃《滕王阁诗》成句。
本篇为作者在金陵登楼怀古时所作。情调与《桂枝香》(登临送目)相近,很可能写于同一时期。上片以赞叹金陵的地理形势开篇,接着转入抒发怀古之情。纵目眺望,只见自古以来的帝王之州,钟山龙蟠,石城虎踞,草木葱郁,佳气浮空。当年曾经繁华一时,然而时过境迁,转眼一切皆空。四百年间的王都,恍如一梦,晋代的王公贵族、风流名士,早已化成一座座荒芜、古老的坟丘。抚今追昔,怎不令人发愁?下片写作者漫步水滨,乘兴闲游,攀城墙,上高楼,触景生情,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切都像东流的长江之水那样滚滚而去,永不回头。词中流露出一种对历史深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