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郭子仪的战略下,吐蕃大军的阴谋得以破产,最终无果而收,退回了各自境内,长安得以暂时安稳。大明宫内的歌舞依旧,京城百姓平日生活也恢复如初,大家对皇上以及郭子仪的感恩之心倍增,甚至认为大唐只要有了郭子仪,敌军是奈何不了的。
李豫这天竟然想起了打马球,吩咐下去,鱼朝恩准备了整整一个时辰,这才把各项事情筹备好了,等待着李豫的到来。唐朝皇帝喜爱打马球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倘若在皇宫内举行盛大的打马球运动,那必将吸引众人的眼球。但是鱼朝恩为了皇上的安危着想,没有让过多的人前来参观,致使许多人心中怨恨不满。
过了没多久,李豫带着太子李适出现在马球场,精灵的鱼朝恩赶紧上前问候:“哟,皇上与太子来了,奴才早就准备好了,就等您过来呢。”李豫抬头放眼望去,沙场上驰骋着几匹好马,身边的工作人员已经就绪,感到非常开心。而李适却很不待见鱼朝恩,正眼都不瞧他,只是对着皇上道:“父皇,今日为何会想起打马球,您之前已经一个月没有玩了?”
李豫笑了:“朕呀,当然是从听到郭子仪打退吐蕃的消息后开始的,本来想着此次邀请他一块过来玩玩,但是又一想,郭子仪常年在外征战,劳苦功高,身心疲惫,更重要的是他急于回府,朕也看出了他思念家人的急迫之心,所以不好意思让他陪驾。”李适亦道:“父皇真是体恤臣下呀!难怪郭令公会如此忠于您。”李豫摇摇头:“你错了,像郭子仪这样的人,不管谁来当政,他都会坚决服从,忠心耿耿的,因为他的心始终与大唐的命运绑在一起,雷打不动。”
李适叹道:“还是父皇见识深远,儿臣学到了不少东西。”身边的鱼朝恩插话:“太子殿下也挺聪明的,皇上一直都非常器重。”李适没有说话,瞪了他一眼,见不惯他的拍马屁。又道:“父皇欲与郭令公并玩的想法没有实现,那就让我这个小太子弥补吧,请父皇上马持具。”
李适纵身一跃便已坐到了马背上,二人在一些太监的辅助下,双方展开激烈的争斗。李豫虽然年长,但是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着实让人钦佩。就在他们二人玩得酣时,有一人前来报告,被旁边的鱼朝恩拦了下来,鱼朝恩一听,竟然是吐蕃遣使而来,为了与大唐和解一事。但是鱼朝恩看到皇上与太子玩得正高兴,所以没有及时告知他们。等到皇上精疲力尽时,才把此消息告诉了他。李豫一听,诧异道:“你怎么不早说呢?”鱼朝恩解释道:“奴才刚才看见您……”
“行了,别解释了,误了大事看你如何担待?”李适指责道,李豫拿着信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做出吩咐:“先让吐蕃使臣在驿馆休息一晚,明日朕亲自接见。”李豫也在犯愁,如今吐蕃新败,非但没有怀恨在心,而且竟然如此短的时间里派出了使臣,这不应该呀。这吐蕃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真心服了唐军?还是故意为之?
李豫一时判断不出,故而留了一夜的时间思考,他为了以防万一,还特地让人去宫外号召郭子仪次日来宫,共同商议此事。毕竟郭子仪与吐蕃经常打交道,熟知他们的想法。没想到的是吐蕃使臣第二天一大早就已经来到了大明宫前,待到宫门打开时,赶紧上前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让侍卫进来传报。
李豫也正在更衣,听到了侍卫的口信,笑了:“哎,皇后,你说这吐蕃的使臣怎么会如此着急呢?要是放在往日朕还没起来呢,他今日倒是起来很早!”
沈皇后回答:“如此着急之人必有事求于您。”李豫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大唐身为礼仪之邦,万不可慢待了这些外夷,那就让他在飞龙殿等候,朕等会就来。”鱼朝恩提醒道:“皇上您忘了,您还安排郭令公一起前来,他府邸距离皇宫甚远,一时半会赶不过来,要不再等等?”李豫拍了一下脑袋:“哎呀,是呀,朕怎么把这茬给忘了?你赶快去告诉吐蕃使臣,就说朕正在用餐,让他再等一会儿。”
吐蕃使臣等了整整半个时辰还没有得到李豫的接见,忽然看见了身后的轿子。虽然不太华贵,但是非常结实,从上面走下一个人,此人正是郭子仪。吐蕃使臣一看就知道是郭子仪,心中不免发怵。郭子仪也看见了吐蕃打扮的这个人,上前主动问候:“你是吐蕃人吧?”
此人回答:“是,见过郭令公。”郭子仪笑道:“之前你们的吐蕃大军刚在奉天大败,你是来求和的吧?”此话竟然让吐蕃使者大为吃惊:“令公怎么知道?”郭子仪笑了:“就你们那些心思。”郭子仪唤来了守卫,让他前去报告皇上。没过一会儿,李豫便让他们二人一起进入,先后接见了他们二人。吐蕃使臣说明了来意,就是想让大唐朝廷原谅他们的莽撞,进而与大唐和解,从此永不再犯边境。
李豫听了也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但是没有立即下决心,而是让他在旁边偏房休息,自己则让郭子仪进来:“刚才吐蕃使臣的话你也听到了,感觉怎么样?可以答应吗?”
郭子仪感叹道:“吐蕃果然狡猾,我们可不能上了他们的当,和解当然可以,这样天下黎民都会高兴的,但是吐蕃的真正用意是在想趁我们不备,伺机袭击,如果我们真的不备松懈,那么整个国家就难守了,所以表面答应,但是在边疆以及长安附近重镇一定要加强守备,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得了便宜,到时间吐蕃一定会露出狰狞的面目,撕破合约,铁骑踏来,我们也做了好各种准备。”
李豫明白了,遂道:“那好,调遣河中部分兵力戍奉天、泾州、原州侦查其情。”郭子仪奉命去办。
翌日早朝,李豫听完了户部的户部报告之后,问道:“还有那位爱卿奏报?”这时,京兆尹第五琦站了出来说道:“臣有事奏。”李豫恩准:“说吧。”京兆尹阐述:“最近关中平原上的麦子已经成熟,而且喜获丰收,本朝田亩赋税制度曾因战乱遭受打击,如今的制度仅是暂时而立,长此以往不仅致使国库空虚,而且还会滋生农产品市场的混乱,所以不得不重视。”
李豫感慨道:“是呀,这个问题的确很是突出,不能长期放置,长此以往更会打击百姓的积极性,不利国之根本,第大人有何建议?”第五琦回道:“臣有一法,可解此弊,我们应该实行什一之法,就是每十亩收其一,以此类推,如此轻赋不仅基于现实,让利于百姓,而且年年有增收,充盈国库。”
李豫听后开心道:“好,这个方法好,如今战事不断,军中多次粮荒响缺,这么一来,就可以保障前线的士兵粮饷问题,真是良策兴国呀!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吧。”
郭子仪自从吃过早饭后一直闷闷不乐,一个人走到了院中的长廊下,忽然之间坐了下来,没有继续前行的意思。他在沉思,远处的下人不时走过,他都没有留意。直到郭曜喊了一声:“爹,你怎么在这?”郭子仪猛然抬头说道:“有什么事吗?”郭曜回答:“没事,就是想找您聊聊。”
郭子仪没有说话,郭曜看到了郭子仪的愁死,遂问道:“爹呀,刚才吃饭时就注意到您的不悦,是在为什么事发愁呢?说出来,或许我这个儿子可以为您解决呢。”郭子仪敞开心扉:“也好,反正闷在心里也不是个办法,这几天河北不安宁了,皇上十分忧心。”“发生什么事了?”
郭子仪说道:“朝廷受到奏报,河北藩镇不服朝令,平卢节度使候希逸镇淄青,好游猎,营造寺塔,军州苦之,而其兵马使李怀玉得军心,候希逸忌恨不已,因事解其职。候希逸与巫人宿于城外,军士闭城门拒之,并奉怀玉为帅,候希逸逃往滑州,上表待罪,皇上赦还京师。”郭曜听后感慨万千:“这些将领,吐蕃、回纥威胁在前,竟然内部争斗不断,实不应该呀!”
而仆固怀恩与范寄等人在被迫退出边疆之后,心中一直耿耿于怀,特别是仆固怀恩非常生气:“要不是上次我们兵力有限,再加上不远万里运输粮草,最终导致粮草断绝,而郭子仪又据守奉天古城不出,弄得我们这样不明不白退了回来,真是让人生气!”
范寄劝导:“仆元帅何必为了此等小事生气呢,上次我们匆匆出兵,没有做出详细的计划,故而没能拿下长安,这次我们已经休整了一月有余,如果再不准备,怕是到了冬季就更难行军了。”仆固怀恩赞同道:“是呀,我们不能再耽搁了,你有什么想法?”范寄分析道:“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是执行起来没有那么容易,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不怕,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范寄说道:“总结上次的经验教训,还是我们的兵力不足与粮草接济不上,倘若我们解决了这两个难题,那么唐军必败,关中必下,长安稳坐。”仆固怀恩走了下来问道:“如何解决?”范寄咳了一声,仆固怀恩亲自倒了杯水道:“军师慢慢说来。”范寄饮杯温水道出:“那就是游说吐蕃、党项、回纥,争取集结大军三十万才能有压倒性的优势战胜唐军。”
“游说?三十万?这可真不好办!”仆固怀恩惊讶道,范寄也站了起来详细分析:“元帅你想呀,要是这么容易办到,那胜利岂不是来得太简单了,可别忘了,跟你作战的可是郭子仪!这个我一生的敌人!”
仆固怀恩摸摸胡子:“游说怕是不行,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多次向他们借兵,而且每次都是失败告终,难免他们已经不再相信我们,此事恐难办成?”范寄着急道:“如何办不成,在我看来肯定能办成,只不过是用哪种方式罢了。”仆固怀恩瞬间转过头,盯着他道:“你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