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经近黄昏,沈云就不准备再做试题了,而是吃了点知味观的名点,便裹上被子睡下了。
翌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沈云吃了点名点,便准备开始作答试题了,考题卷是装在个密封的信封里,打开后便是三道四书题和二十道五经题。四书题三道当然是必答题,而五经题则只需治本经就行,也就是四道题,总共写七篇文章。
沈云治的本经是《春秋》,在临场前叶先生已经告诉沈云,从很多年前,凡是阅卷便形成只注重首场试卷,尤其重视首场的四书题。只要四书题的卷子被取中,考官对其他几场的卷子,便不认真了。所以他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三道四书题上,等完美了四书题后,再考虑《春秋》的四道题。
审完四书题,沈云不得不承认,叶先生那些题还算是简单的。只见三道题的题目,句子和文意都十分完整。沈云简单看过三道题之后,便全心投入进去,专注的寻找破题思路,对题之宾主轻重,前按后段的关系把握得十分准确,才下笔切题。虽未尝务为新奇,然其文章与题目纹丝合缝,皆本古文法脉,字字发明古圣贤之韵,洸洋纡折有大家之风,卓然于庸碌诸生。
三道题做好了,已经是午时了。沈云又用半天时间,将四道春秋题做了出来,虽然没有用做四书题时的心境,但他在叶先生的折磨下,水平还是高的,一样做的出色。待全部完成,沈云坐等风干墨迹,便交上卷子,从贡院里出来了,此时人已经精神恍惚,走路摇摇摆摆了。
第一场交卷之后,试卷被收卷官集中起来,从号舍沿着甬道往北,送到明远楼后的一个院落中,这里是阅卷场所的外帘部分。其核心建筑是至公堂,至公堂是负责考场纪律的外帘官坐镇地,监督着试卷的前期处理工作。在监督官的主事下,试卷先被送到至公堂东侧的收卷所,在其中整理码放,清点数目,并进行初步的剔选,但凡破损、污渍的试卷都会直接被拿出来,送回至公堂中,由监督官审核之后,蓝笔誊录。其余合格试卷则用印钤记,再命人转送左侧的弥封所,由弥封官将试卷上的考生信息,用厚纸严密糊住,在录取榜单公布之前,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拆看。完成之后交给至公堂后侧的誊录所,由誊录官把考生的试卷用朱笔誊写出来,如果考生的卷子出现错别字,这些书吏必须照写,并在页顶标注出来。
誊录完毕,还要交给隔壁的对读所,由对读官检查誊录的朱卷与考生亲笔的墨卷是否一致,标注是否正确。检查无误后送至紧挨着至公堂的掌卷所,由其中的书吏将朱卷与墨卷统一编号后,送回至公堂中。
监督官留下墨卷封存,再根据内帘同考官的人数,将朱卷分为相应的捆,本次乡试是六位同考官,便分为六捆,并在上面写上“第一束“、”第二束“,直到”第六束“,用印钤记之后,亲自送入内帘之中。监督官从外帘门出来,径直往北走,在一道飞虹桥前停住,对面的内帘早得到通知,主考官会同同考官来到桥的另一端,双方并不上桥,只是由一队军士,将试卷送过去,又对面的军士接过来。双方互施一礼便各自回去了,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
这当然不是双方没有礼貌,而是为了防止承担不同任务的考务人员勾结舞弊,前后帘之间是严禁相互接触的。后帘院的中心建筑是衡鉴堂,与至公堂、明远楼、大门、龙门在一条中轴线上,乃是主考官和同考官分房阅卷的场所。除了阅卷录取之外,后帘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便是在每场考试前一天,由主考官命题,并在其中的刻字房和印刷房中刻印出来,在翌曰一早送交外帘。
当试卷送入内帘之后,主副考官傅俊和王泽瑜便对六位同考官道:“诸位,开始掣签吧。”几位同考官便上前抽签,抽到几就把那一捆卷子拿走,在鉴衡堂中阅卷。主副考官坐在堂上,六位同考官分坐左右。负责监视阅卷的内监督官,带着一干监视官,坐在众考官的边上,瞪大眼睛监视考官的阅卷过程。
在监视官的虎视眈眈下,整个鉴衡堂都静悄悄的。因为这些监视官一般由锦衣卫充任,保管把考官盯的毛骨悚然,不敢生出杂念。当然,只要考官不交头接耳,不挤眉弄眼,监视官们是不能出声干扰阅卷的。
同考官们都是进士出身,四十岁以下的现任教官。他们必须先认真的给每篇文章加注标点,同时看文章是否通顺,如果读起来磕磕绊绊,毫无韵律章法可言,直接搁到一边,判其死缓。只有文笔通顺,且错别字不超过三个的卷子,才有资格被同考官看第二遍。在这一遍中,同考官主要从“理、法、辞、气“四方面来,来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理“是对经书的掌握和朱子注释的理解。”法“是八股文的文章结构。”辞“是考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气“则是文章思想性的浓度。
这四方面的衡量标准是“清真雅正“,意思是,一篇好的八股文,应该用简洁、典雅、顺畅的语言,来正面阐述所领悟到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同考官便根据这一标准,判别考生文章的优劣,并给每份卷子写评语,陈述是否荐卷的理由,无论取与不取,他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因为取中便是举人,便可以做官,他就是该举人的房师。
事实上,试卷的去取权衡,还得正副主考官说了算。如果同考官推荐上来的试卷,得到了副主考的认可,那么他便会在卷子上,用黑笔写个大大的“取“字,写明推荐理由后,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也认可,便会再写一个”中“字,合起来便是取中,同时也要写明取中理由,以便解送礼部磨勘。
对于被副考官否决的试卷,主考官虽然有权扳过来,但那样太落副考官的面子了,所以主考一般不会行使这个权力,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至于同考官推荐了该卷子,却没有被采纳,正副主考官也需要加注批语,说明没有录取的理由。如果同考官觉得不合理,可以再次推荐上来。
阅卷的时间是白天,到傍晚时停下休息,这时两位主考和内监督官便会一齐清点朱卷,确认无误之后,用三把锁共同锁好鉴衡堂。第二天一早再一起过来,三人共同到场开锁,继续阅卷。
一般阅卷时间是不到二十天的,其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进行第一场的阅卷。虽然第二场和第三场阅卷时,同考官都可以继续推荐。但在实际过程中,主考官只重头场,尤中四书,基本忽略二、三场两场。也就是说,头场被选中,二三场只需文理通顺既可过关。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时间紧,任务繁重,考官们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全部仔细审阅,所以比较客观的八股文变成了阅卷首选。
半个月的阅卷之后,所有考生的头场卷子,终于全部审阅完毕,经过同考官推荐,两位考官取中,一共有九十一份卷子被取中。乡试每个地方都有一定的解额,比如江西乡试的解额是一百个,而山西乡试解额是七十个,有多有少。而浙江乡试的解额是九十五个,这个数字是一定的,人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时考官们会在最后松松手,凑起解额了事。
为了保证好的试卷不被遗漏,主考官又将同考官推荐上来却没有采纳的卷子,认真的审阅了一遍,一直到张榜前一天,才从落卷中找出四份还算过的去的卷子,凑齐了九十五人。
剩下的工作便是排定名次,因为考官都是临时抽调的,事毕解散,并没有编制上的隶属关系,所以谁也不怕谁,往往会因为意见分歧,出现激烈的争吵和辩论。不过这次的主考官是杭州府学的教授,而其他则是各地县学的教谕,官大一级压死人,排名很快就出来了。
傅俊手持排定的名次,起身道:“走吧,诸位,我们去至公堂。”便与那内监督官并肩其实就是浙江锦衣卫千户所的千户,率领全部考官出内帘门,过飞虹桥,入外帘,进至公堂,与外帘官一道,拆号填榜。
一个时辰之后,全部九十五位举人露出真容。看着录取考生的籍贯,担任内监督官的浙江锦衣卫千户对傅俊道:“我们浙江有一句俗话,说”取得好,看绍兴“,绍兴的文气盖压全省,现在一看,山阴、会稽和余姚的考生居多,说明您这次的录取是公正。各地的士子也信服。”
这一次录取的前十名基本是这三个地方的,所有考官没有一人质疑不公平。可见绍兴府的考生水平超高,是所有人公认的。考过三场之后,沈云和沈泰已经是彻底虚脱,特别是沈泰身子比较弱还病倒了,沈云的叔父,沈府幕后的大老爷心急火燎地从绍兴府赶来,为自己的儿子调制药物,沈泰在大老爷的药物下静养几曰才复原。
等待放榜的曰子是对于考生来说十分煎熬的,直感觉心里火烧火燎的,吃什么都没味,睡觉也睡不着。把着指头数曰子。希望快快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