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5200000006

第6章 小心谨慎,得意而不忘形(1)

1.谨小慎微,安度危机

1861年,慈禧太后和奕联合发动了政变,打败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曾国藩虽然早就和肃顺等人相结好,但却没有被卷入这场清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去,最后还是安然度过危机,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官场经验丰富、老于世故的缘故。

咸丰十年(1860)三四月间,当江南大营彻底崩溃,苏南正在瓦解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人们感到问题十分严重,议论纷纷。由于肃顺鼎力相荐,四月,清廷宣布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曾国藩曾为湘军创建者,也是咸丰帝最不信任的人。他能否出任督抚,兼掌军政两权,就成了湘军集团与满族贵族的关系能否进入新阶段的关键。这就是说,满族贵族终于抛弃旧的方针,而采用新的方针,即由使用、限制,改为全面依靠。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转变。六月,不仅实授曾为两江总督,且加以钦差大臣重任。此后对曾国藩的下属又多有任命。这显然是向曾国藩伸出了结交之手,所给予湘军集团的实权利益也是前所未有的。尽管曾国藩对此早已垂涎而求之不得,但曾国藩有湖南人特有的机警,对肃顺的重用没有任何表示,始终不动声色,而只是心照不宣地依靠名士、朋友间接往来,以至慈禧、奕发动政变、查抄肃顺家产时,发现了许多朝野文武大臣与肃顺交往的信件,但没有发现曾国藩写给肃顺的一字一言,以至于慈禧发出“曾国藩乃忠臣”的赞叹。

政变18天后,奕请两宫皇太后正式委任两江总督曾国藩节制江南四省军务。将江南军务委之于曾国藩,这是咸丰十年就决定了的事。现在奕明确委江南四省军务于曾国藩,是要表示新政权对于曾氏的信任,比之肃顺时代将有过之而无不及。人称肃顺推重“湘贤”,此事不假。但肃顺当政时,同时也设江南、江北大营以与湘军分功。奕当政后,不再重建江南、江北大营,而令曾国藩节制四省军务,这说明他承认正规的八旗、绿营军已不堪大用,看到了汉族地主武装中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决心将它发掘出来。

之所以令曾国藩节制江南四省军务,还在于奕认识到中南战场的严重性。在那里,太平军占据着江北重镇庐州,并与捻军张乐行部、苗沛霖部协同作战。在江南,太平军正谋求向财赋之区的苏浙发展,早已占领苏州、常州;并新克名城严州、绍兴、宁波和杭州,上海附近的吴淞口和松江等地也警报频传。因此,尽管于咸丰帝大丧期间湘军占领了长江中游的安庆,但形势仍不能掉以轻心,前敌各军必须统筹兼顾,改变以往不相统属、互不救援的积习。令曾国藩节制四省军务,就是授以前敌指挥大权。

同治初的另一重要变化是,朝廷放手让湘军将帅出任地方长官的同时,给曾国藩等人极大的军事便宜处置权。过去将帅有所行动要连日奏报,听从朝旨。同治元年正月十二日(2月10日),则向前敌将帅表达两宫皇太后及皇帝的关注,寄谕说,两宫皇太后“日与议政王军机大臣筹商军务,一切规划,辄深嘉许,言听计从”,要求各将帅要及时将有裨军务的“胜算老谋”奏报朝廷。以此表示新政权密切关注着前方战场的动向,并给将帅们以必要的信赖感。

但是这期间,曾国藩却连篇累牍地请求收回节制四省军务的成命,说“权位太重,恐开争权竞势之风,并防他日外重内轻之渐”。曾国藩是理学家,又熟谙清代掌故,他知道爱新觉罗皇朝对汉族官员一直是限制使用的,以往汉官虽可任巡抚,可任总督,但身兼四省军务者还没有过。“权重足以贾祸”,他对此不但深刻理解,而且有过切肤之痛。

但奕特地请两宫皇太后钤发上谕慰勉说:“若非曾国藩之悃忱真挚,亦岂能轻假事权?”“望以军务为重,力图征剿,以拯生民于水火”,不许曾国藩再辞。曾国藩这才“勉强”接受了四省兵权,但同时赶紧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尽忠报国,每隔十日以奏折汇报一次,以免“朝廷廑念”,“诚惶减恐”之态溢于言表。

2.以缓济急,稳中求成

曾国藩认为,缓可以纠急躁之弊,办事时给自己留有充分余地,使得考虑更周全,计划更严密,保证万无一失,所以说,“事缓乃圆”,即做事缓一些才会将事办得圆满无缺。另外一层意思是,要把一件事做好,不能心急,应脚踏实地,逐渐积累,水到渠成。

曾国藩本来是一个生性倔强、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是个急脾气。后来他发现,心急最易坏事,才渐渐改变。

由于对官吏腐败、民不聊生、盗贼四起的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曾国藩急于求治。咸丰帝上台不久,一年间,他连上四道奏章,从吏治、银价、民生、军队等四个方面揭露了国家面临的空前危机,请咸丰励精图治。由于咸丰帝充耳不闻,他又上折直接针对皇帝展开了尖锐批评,指责咸丰拘于小节而疏于大计,追求虚浮而忽略实际,刚愎自用而拒绝纳谏。为这一冒失之举,他差点有性命之忧。此事虽与他性格倔强有关,但也反映了他求治心切。倘若是后来,再急他也不会这样做。

他领兵之后,因为急于想扭转局面,也有些操之过急。结果得罪了许多官吏,引起了很大矛盾。他刚出山时几次兵败,与其急于求胜、轻易出击有必然的联系。经过这番仕途和战场的挫折后,曾国藩认识到,办事和治学一样,也要逐步来,丝毫急躁不得。所以,他从整顿军队、重建湘军开始,逐渐扩大、完善自己的武装力量和指挥系统,湘军越战越强,终于取代绿营成了晚清的统治支柱。

可以说,“缓”字是曾国藩经历无数波折后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是他在学问、仕途、用兵上成熟的标志。虽然一味讲“缓”也有弊病,但在曾国藩办事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李鸿章当时并未认识到,因为他还年轻,气太盛。随着在官场上混迹时间越长,阅历越多,他的办事风格也由急趋缓,不能不说是受了他老师曾国藩的影响和熏陶。

曾国藩办事不求速成,治兵也不愿速进,虽然名将用奇兵速兵致胜者不胜枚举,但因稳取胜也大有人在,诸葛亮就是显例。曾国藩办事缓,用兵缓,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咸丰十年(1860)三月,李秀成用围魏救赵之计,奇袭浙江诱江南大营清兵来救,半路上击溃清军张玉良部,接着集中数路大军,合击江南大营,清军全军溃散,张国梁投水自尽,和春兵退常州。李秀成又紧迫不舍攻占常州,和春兵败自尽。四月,太平军攻克苏州,江苏巡抚徐有壬自尽。

江浙一带是清廷财富之源,丢失不得。清廷严令曾国藩率师东下,解江浙之围,接连发了几道谕令。此时曾国藩正全力围攻安庆,安庆是天京门户,一旦攻克,天京就无险可凭,因此是关键所在。为此,曾国藩不愿东下。此外,还有其他考虑。曾国藩用兵讲主客之道,不愿反主为客,被太平军牵着鼻子走,陷入被动,张国梁、和春之败,即由于此。同时,浙江巡抚王有龄与曾国藩是政敌,在饷源上争夺激烈,曾国藩也想借机除掉这个异己分子。即使做不到,也可打击他一下。于是曾国藩借口拖延。清廷无奈,用厚奖诱其出兵,给他加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又发下第五道谕旨,令其驰援杭州。即便如此,曾国藩仍按兵不动,上了一个《苏常无锡失陷,遵旨通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折》,说明不能东下的理由。不久,杭州失守,王有龄被杀,朝廷也就不再催促了。

此次曾国藩以“缓字决”处理,可谓一举数得。一、推延不救张国梁、和春,使清廷依赖的最后一支绿营劲旅全军溃散,两员主将身死,不得不全力依赖湘军。此前朝廷迟迟不封曾国藩,就连胡林翼都升为巡抚,曾国藩仍无实职,此后不久,就授之为代理两江总督。二、借机除掉异己,王有龄败死后,曾国藩保奏的四省巡抚全部是湘军一系,如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李续宜,牢牢控制了江南军政大权。三、稳住自己阵脚,缓缓图进避免陷于被动。倘若曾国藩急急东下,正中李秀成之计。李秀成攻打苏浙,并不仅为夺取财富之区,还在于调动湘军东下,远离两湖根据地。同时在湘军长途奔袭中以逸待劳、聚而歼之,则可解安庆之围,打垮湘军主力。安庆守军一万余人亦可乘机出击,西上攻打湖北,占据湘军老巢。如果此计成功,清朝恐大势已去。曾国藩不为所动,以缓济急,以静制动,终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办事主张从长远考虑,稳中求成,这是他高明之处。因为考虑长远,就不可不慎,办起事来更应有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做。如果贪图迅速,个别地方可能有利,对大局而言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欲速则不达”这句古语诠释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3.如履薄冰,处处谨慎

谨慎是成大事必备的素质。谨慎方可办大事,可以说是古代贤哲经历无数磨难后总结出来的硬道理。为人如此,自修如此,做官更须如此。因此,为官三箴(清、慎、勤)中,“慎”字被列为第二,仅次于“清”字,比“勤”字还重要一些。

《诗经》中说,做事应当“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管子》中说,“其所谨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者大,则其所立亦大”,认为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小与其谨慎程度成正比。“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朱熹说,古今大英雄豪杰,做事必有临深履薄的感受才能成大事,他在给陈亮的书信中说:“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探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血气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明代大儒薛碹也说:“圣贤成大事业者,从战战兢兢中来。”

吕坤的《呻吟语》、洪应明的《菜根谭》和石成金的《传家宝》是明清处世三大奇书,也都把谨慎作为待人办事的秘方。吕坤说:“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洪应明说:“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从薄冰上履过。”意思是,要想办惊天动地的事业,就要像在薄冰上行走一样谨慎才行。

曾国藩生性就很谨慎,不是那种粗心鲁莽毫无顾忌的人。但他一生之中,有多次变化,性格也有很大改变。刚进入仕途他还以“敢”字标榜,以“强”字自励。随着深入官场,他体会到仕途险恶,性情更加谨慎,甚至如他自己所云,已由慎生葸。葸者,畏惧之意也。朱之瑜说过,“慎者,美德也,而过用之,则流于葸。”如果由慎而惧,胆子越来越小,恐怕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左宗棠性情刚烈,李鸿章则远为圆通,二人都批评过曾国藩胆小。同治二年(1863)九月,曾国藩给李鸿章的信中说:“国藩败挫多年,慎极生葸,常恐一处失利,全局瓦解,心所谓危,不敢不告也。”

可见,他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经历太多失败之故。曾国藩一生经历过许多败仗,其中关系全局的大败,他自己总结有四次。一次是湘军初次出兵,遭遇靖港之败,全军溃败,曾国藩险些自尽;二次为湖口之败,为石达开所困,水师失利,他的坐船也成为太平军的战利品,又险些投水自杀;三次为三河镇李续宾全军覆没,曾国华身死,湘军百战精锐丧失殆尽;四次为祁门之围,为李秀成数十万人所困,侥幸逃生。此外,其他败仗不胜枚举。因兵败而亡的湘军大将,从塔齐布、罗泽南、刘腾鸿三兄弟,到李续宾、张运兰,前后有数十员。如果这些败仗还让他谨慎不起来,那才是怪事。

军事上的谨慎固然重要,但对曾国藩而言,太平军不可怕,打败仗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官场风云。在他官卑位微时,尚未悟出其中奥妙,随着他官大权大,在官场混迹越久,陷入越深时,越感到可怕。在同治帝继位以后,慈禧当政,这个女人心狠手辣,更令曾国藩生畏,从而也更加谨慎。

中国古代讲究以文治国,如魏文帝曹丕所言,“文章乃经国之大事”,科举制度考的就是一个人的文章。文章表现一个人的品德,所以有“文如其人”之说,文章表现个人的见识,也表现一个人的才能。对于臣子而言,要想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为君主所用,文章好坏是关键。对朝臣尚且如此,对地方官更不用说了,当时交通落后,主要信息只能靠邮寄书信传达。一般官员,至少三五年方能入京进见,奏牍就成了与君主沟通最便利的载体。所以曾国藩认为,奏议是臣子最重要的事,要谨慎对待,下一番功夫才行。

曾国藩对奏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他自己往往亲自动手,言辞谨慎,大多经反复思虑才定,即使是幕僚代笔,他也都要亲自改过才发,此外,还体现在他慎选幕僚上。他手下的幕僚,包括各方面的人才,但最重要的则是草拟奏稿的人。李鸿章在他幕下,就主要充当草写奏稿的任务。曾国藩称赞他的文章得一“辣字诀”。薛福成所以受其赏识,即因其文笔独到,善写奏章,后不离曾左右。曾门四大弟子,人人都是奏牍高手。

当时能向皇帝奏事是一种特权,表明这个人已得到皇帝的重视。如何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就要在奏章上下功夫。曾国藩频频教导手下,在奏牍上一定要谨慎行事。同治元年(1862)正月,曾国藩读了洪亮吉的《上成亲王书》,此人就因为上了这一奏疏,被发配新疆。曾国藩读后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饶是如此,尚且遭此大祸,可见奏疏不可不慎呀。

同类推荐
  • 乔布斯为什么能:16岁少年兰星宇如是说

    乔布斯为什么能:16岁少年兰星宇如是说

    乔布斯为什么成功缔造了苹果公司?他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他以怎样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界的瞩目?16岁的少年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灵动的思维、纯熟的写作,从乔布斯的成长、性格品性的养成、事业中的追求与奋争发现缘由,为我们打开一扇别样的门。
  • 比尔·盖茨商学全书

    比尔·盖茨商学全书

    他是当今世上,最富有的人,多年来,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始终都是排名第一。他超乎常人的个人质素,无比个性,他的生意头脑,他的管理大智及成功的用人之道,都给我们以启发。他就是比尔·盖茨,英文名William Gates(威廉姆·盖茨)。
  •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做单位欢迎的员工

    做单位欢迎的员工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白领伊索

    白领伊索

    本书以伊索寓言加白领攻略的方式,从职场规划、谋取职位、求职成功后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一直到对职场生涯最后结果的评价,做了一个链条式论述。
热门推荐
  • 青葱童年

    青葱童年

    青匆的童年过的是那么的快,让我们跟谁主人公一起从小学时代开始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现在的自己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 观人学

    观人学

    本书共三篇。上篇述观人术之原理,中篇叙观人术之实用,下篇集观人术之评论。
  •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师傅你到底爱

    师傅你到底爱

    他机缘巧合下收了几个女弟子,每个都拥有倾城倾国之姿。他在道心破裂,身受重伤时,为救徒弟付出生命!他的一个意外之举让他在几千年后得以重生,且看他与美娇徒的精彩发展......
  • 隐婚蜜宠:花少追妻99次

    隐婚蜜宠:花少追妻99次

    当记忆中的某男再次西装革履,宛如天神般的站在她面前时,已经等待了四年的她突然不想再退缩了,她想要的是复合。然而当两人真正在一起时,无奈的夏子初竟又只能选择逃开。某男怒极。“夏子初,我是疯了才会遭你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践踏。”夜里某男又温柔以对,“子初,我是你的,人是你的,心是你的,愿以我所有的所得和生命,我想娶你为妻。”这个世界上,愿有这么一个男人,愿意倾尽一生来许你婚嫁自由。
  • 王俊凯:别让落花成离殇

    王俊凯:别让落花成离殇

    她说:“我以为,你从来没给过我承诺,我以为,你从来都不在乎我。我以为.........原来,一切都是我以为.........对不起,是我错了.........”他说:“给你的承诺其实就是伤你等于伤自己,对不起.........终究,你还是路过了我的世界.........”
  • 柠郁檬香

    柠郁檬香

    是不是,回忆就像淡淡柠檬草,心酸里又有芳香的味道....林柠和苏檬,一封不相关的情书,引发七年的纠葛,究竟是终变路人,还是与子偕老:这是一个,关于时光的故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地下城之魔道门徒

    地下城之魔道门徒

    【非游戏玩家也可以阅读】【注意】本书一切以DNF大陆史为蓝本,与游戏出入甚少。绮里沙意外穿越阿拉德大陆,借尸还魂到一个女婴身体里。跟随使徒泪目赫尔德学习伟大的召唤魔法,同时依靠现代科技与魔法的融合创造了史上第一个魔道学。这年头,以萝莉之名、色字当头,行坑蒙拐骗之实才是王道!瞧,她的哥布林赫德尔都装备巴雷特了,你们大枪要怎么混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