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5100000013

第13章 藏锋

自屈求全,龙蛇之道

【原典】

《扬雄传》云:“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龙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孙,即屈也。此诗畏高行之见伤,必言孙以自屈,龙蛇之道也。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余气象未稍进,岂耆欲有未淡邪?机心有未消邪?当猛省于寸衷,而取验于颜面。

【译文】

《扬雄传》中讲:“君子遇到圣明的时候,就力行其道;遇到政治紊乱、君主无道的时候,就如龙蛇,可屈可伸。”龙蛇,就是讲一直一曲,一伸一屈。比如说保持高洁的操守,就属于伸的一方面。言语谦逊,就是屈的一方面。此诗讲害怕行高于世,必被伤害,所以言语谦逊,以自屈求全,这就是龙蛇之道。诚恳的心意表现在人的外貌上。古往今来有道的人,淡雅谦和无不表现出来。我的气色没有变化,是不是欲望没淡化?机心没有消除?应该在心中猛省,表现在脸面上。

切忌锋芒太露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于是有些人便言语犀利,行动也露锋芒,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更有一些深藏不露的人,好像他们是庸才,胸无大志,实际上只是他们不肯在言语、行动上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要得罪旁人,得罪旁人,旁人便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行动露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得不能使人特别满意。易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而有此器,却不思无此时,则锋芒对于人,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不磨平触角,别人必将力折,角被折断,其伤必多。锋芒就是额上的角,既害人,也伤己!

有才华的人,往往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

《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选择笔直的树木来砍伐;水井也是涌出甘甜之水的先干涸。由此观之,人才的选用也是如此。

有一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

隋代薛道衡,十三岁便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任内史侍郎。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还京,上《高祖颂》。炀帝看了颇不高兴,说:“不过文辞漂亮而已。”因炀帝自认文才高而傲视天下之士,不想让他们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乘机说薛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薛道衡绞死。天下人都认为薛道衡死得冤枉。他不正是太锋芒毕露遭人嫉恨而命丧黄泉的吗?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庄子》中提出“意怠”的哲学。意怠是一种很会鼓动翅膀的鸟,别的方面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别的鸟傍晚归巢,它也跟着归巢。队伍前进时它从不争先,后退时也从不落后。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脱队,因此很少受到威胁。表面看来,这种生存方式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也许是最可取的。凡事预先留条退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种人才不会犯大错。这是在现代高度竞争社会里,看似平庸,但是却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最佳办法。

南朝刘宋王僧虔,是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中庶子,宋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善写隶书闻名。宋文帝曾看过他写在扇子上的字,赞叹道:“不仅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当时,宋武帝一心想以书法闻名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迹,常常把字写得很差,因此也平安无事。

所以,有才华的人必须注意保护自己。

在洛阳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郭解出面。为排解纠纷,郭解晚上悄悄地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劝服,对方逐渐让步了。如果是普通人,一定会为对方的转变而沾沾自喜,但郭解却不同。他对那位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调解。不过,身为外地人的我,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排解了你们的纠纷,这实在是违背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做我的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才接受,怎么样?”这种做法实在是异于常人,细想起来真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谁能说郭解不是大智之人呢?比较起来,那些极力显示自己才能的人,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切不可毕露。有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猜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都有真正的用处。

据《史记》记载,孔子曾经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老子告诫孔子说:“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经常隐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那是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因此,一个人还是节制为好,不可处处占上风,而应采取谨慎的处世态度。”

老子还告诫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里的盛德是指“卓越的才能”。整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看起来愚鲁笨拙。

据《庄子》记载,当杨子去请教老子时,老子也谆谆告诫他不要太盛气凌人,而是要谨言慎行、谦虚待人。无论是谦虚还是谨慎,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是消极被动的生活态度。实际上,倘若一个人能够谦虚诚恳地待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好感;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老子还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不长。”

主静藏锋,宁静致远

主静藏锋,不露声色,意适神恬,宁静致远,这是“藏锋”法下篇的根本所在。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这意思是说,骄傲自满往往招致灾祸,而谦逊退让则往往会得到好处。但是在权力斗争激烈的官场上,谦让往往和虚伪相纠缠,有时很难分清哪是谦让,哪是虚伪,或者真诚的谦让被政治家有意无意地看作虚伪,虚伪的推辞也可能被政治家看作是真诚的谦让。尽管这样,历史上那些为了大局而真诚谦让或是真诚让贤的事例还是为人们所称道,流传至今。

有人说曾国藩能够功成名就的最大原因,就是深谙藏锋之道。梁启超谓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自己也说:“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他处。”又说:“吾生平短于才,爱者或谬以德器相许,实则虽曾任艰巨,自问仅一愚人,幸不以私智诡谲凿其愚,尚可告后昆耳。”

难道曾国藩真是一个钝拙愚柔短才的人吗?实在说起来,这又不尽然了。一个人的成就有小有大,小者或可从困勉铢积寸累得来,若成就大业,只靠辛苦强学还是不行,尤必有超人的领悟天才,才能相济为用。曾国藩说:“器有洪纤,因材而就,次者学成,大者天授。”可见一斑。他论才德说:“司马温公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立之,则近于小人……二者既不可兼,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自修之方,观人之术,皆以此为衡可矣。”

由上可见,曾国藩并不漠视才与德的相对作用。何以他反自称无才呢?这不过是他的一种谦德。因为才是靠不住的,如果恃才傲物,就容易泛滥横流,近于小人了。这完全都是勉人为学的意思,他在家信中对子弟的贤否,也有六分天生、四分家教的说法。何以又这样重视天命天才呢?好像这是他的一种矛盾思想,其实不然,这正是中庸相辅相成的道理。所谓“天定胜人,人定胜天”“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倘不明乎此,则读曾国藩的书籍,直如隔靴搔痒,处处都觉得矛盾了。譬如他自称愚柔,而致九弟书云:“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弟能夺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这能说他没有大才吗?可是他的祖父告诉他说:“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可见曾国藩只是在不做上下功夫,颇有大智若愚之意。

当然,藏锋是为了出击,如果一味地“藏”,也就谈不上“锋”了。藏是为了露,曾国藩对其弟曾国荃的复出及帮助李鸿章稳定两江总督一职,集中反映了他“有藏有露,再试锋刃”的高超谋略。

身处顺境要藏锋,身处逆境也要藏锋,这才是聪明人所应采取的生活态度。

需要看到的是,谦让制胜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首先,谦让者本人必须有坚强厚实的智能、品德,并有权位和实力作为后盾,否则就成了被迫退让;其次,还要看谦让的对象,如果对方是一时糊涂的明理之人,固然不妨谦让,如果对方是得寸进尺或是愚顽不化的小人,谦让就等于逃跑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本书搜集了十八对中国名人夫妻的爱情故事。这些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经久不息。有郎才女貌,有比翼双飞,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吴祖光与新凤霞、梁思成与林徽因……有志同道合、相濡以沫,如孙中山与宋庆龄、冰心与吴文藻、钱钟书与杨绛……其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爱情不是肤浅的,与当今社会某些三分钟热度的素食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 汪精卫第3卷:矛盾三角

    汪精卫第3卷:矛盾三角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高长虹,山西盂县路家村镇西沟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读为本的小康之家。他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相当影响的文学团“狂飙社”的主将。是山西一位较早结识鲁迅,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高长虹文学创作生涯前后长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现代作家。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颜元、李塨评传

    颜元、李塨评传

    本书对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代表——颜元、李塨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的剖析。作为启蒙学者的颜元,在对宋明理学的全面清算与批判基础上,构筑了“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为宗旨的思想体系。这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功利论的高峰,并对后世尤其是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塨作为颜元的学生,对颜学的发扬与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在颜元对“孔颜乐处”的希求以及颜李二人浓郁的圣人崇拜观念等以往学术界很少涉及的内容方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恩仇录

    英雄联盟恩仇录

    能看懂我写的估计是真正热爱英雄联盟的人吧,享受竞技,热爱生活。
  • 九源至尊

    九源至尊

    人若欺我,我便杀人!天若欺我,我便逆天!一个落魄少年,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偶得逆天功法源决……
  • 逆世武尊

    逆世武尊

    王恒还是王恒,只是灵魂天赋怎么也不是那么高,当年的聪明伶俐哪里去啦?十年如故,该如何进步,该如何更近一步,看他融合灵魂,天赋暴增力量无敌,都是灵魂惹的祸.......
  • 白云小城

    白云小城

    他们慢慢走出了森林,两个人的影子渐渐合在一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人——尽管不会是一个人。两人的影子远去了。风吹得更猛烈了,水仙花摇颤得更厉害了。水上花摇,水里影颤。
  • 轩道天下

    轩道天下

    辰轩,修真者玩转武界,打击跳梁小丑,寻找七耀星,重整地下势力。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仙侠情缘:长绝

    仙侠情缘:长绝

    …后唐末年,妖孽作祟,更有叛国者石敬瑭勾结契丹人覆灭后唐,,小公主李青钰险中逃脱,却惨遭国破家亡。青钰为报国仇家恨,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一条艰难重重的路,饱受苦楚。这一路遇到了性格豪爽的白熹,神秘的狐仙九尾,还有热情的长宫洛卿,大方的苏隐,待她如宾的骨迦言亦,以及她爱却不能相守的独孤朔,七人渐渐衍生了复杂的感情,最后与之相爱相杀。待你长发及腰,你我一起,看彼岸花开可好
  • The Flower of the Mind

    The Flower of the Mi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神浮屠

    武神浮屠

    善战者慷慨生死,嗜杀者天地为狗,重义者义逾千钧,极情者情恒万载
  • 二线生活

    二线生活

    退休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 程。面对退休,人们心态不一,行动各异。有的坦然面对,随遇而安;有 的积极接受,发挥余热;有的则是闻退色变,难以承受。感到空虚无聊, 整日愁眉苦脸;还有的留恋“台上”生活,难耐“下台”后的寂寞。 退居二线,这是客观规律。但退二线或退休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人 生新的转折点;不是再没有事可干,而是有许多事情可做;不是陷入孤独 、寂寞的境地,而是进入了新的生活氛围。 退居二线了,我们可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玩玩文字游戏、打打 电脑游戏、做做老年游戏,再回头看看如游戏的人生,好不快哉。该忘记 的坚决忘记,包括不愉快的人和事,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包括愉快的人 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