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2100000008

第8章 上卷(7)

先生说:“子思概括了《大学》一书的主旨,作为《中庸》的首章。”

【原文】

问:“孔子正名①。先儒说:‘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废辄立郢。’此意如何?”

先生曰:“恐难如此。岂有一人致敬尽礼,待我而为政,我就先去废他,岂人情天理?孔子既肯与辄为政,必已是他能倾心委国而听。圣人盛德至诚,必已感化卫辄,使知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父子之爱本于天性。辄能悔痛真切如此,蒯聩岂不感动底豫?蒯聩既还,辄乃致国请戮。聩已见化于子,又有夫子至诚调和其间,当亦决不肯受,仍以命辄。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为君。辄乃自暴其罪恶,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而必欲致国于父。聩与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必欲得辄而为之君。于是集命于辄,使之复君卫国。辄不得已,乃如后世上皇故事,率群臣百姓尊聩为太公,备物致养。而始退复其位焉。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②,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矣。孔子正名,或是如此。”

【注释】

①正名:使名分恰当。语出《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孔子认为,为政治国必须先有恰当的名分,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严格遵守等级秩序。

②“君君”句:语出《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都要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

【译文】

陆澄问:“孔子要正名分。朱熹说孔子‘上告知天子,下告知四方诸侯,废除公子辄而拥戴公子郢’。是这样的吗?”

先生说:“不能这样理解,哪有人家在位时对我恭恭敬敬,让我执掌政权,我却要把人家废除了的道理?于天理于人情都不符合。孔子肯一心帮助辄治理国家,必定是他能倾心听从孔子的教诲,才把国家委托给他。孔子的品德高尚,他的诚挚感化了辄,使他明白不孝顺父亲就不可为人。卫辄必定哭着跑去迎接父亲回国。卫辄如果能真诚悔过,蒯聩怎会不感动,父子之爱本就是人的天性!蒯聩回来之后,卫辄把国家交给父亲治理,请求以死谢罪。蒯聩被儿子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又有孔子在当中诚心调解,治理国家的事,他也不接受了,仍然让辄继续治国理政。蒯聩和众大臣百姓们也都对辄表现出的孝敬仁爱很赞赏,就请示天子,昭告诸侯,一定要让卫辄当国君。他们集命于辄,让他又成为国君。卫辄无奈,于是,像后代的帝王那样,率领大家尊奉蒯聩为太上皇,然后才恢复了自己的国君之位。如此一来,君像君、臣像臣、父像父、子像子,名正言顺,天下就太平了。孔子所谓的正名,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原文】

澄在鸿胪寺仓居①,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作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②。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③。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注释】

①鸿胪寺仓居:鸿胪寺掌管赞导相礼的衙门。王阳明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寺卿,许多弟子随他前往。仓居,在衙舍居住。

②有所忧患不得其正:语出《大学》。

③毁不灭性:意思是孝子哀伤不能伤害性命。语出《孝经·丧亲》。

【译文】

陆澄住在南京鸿胪寺的时候,突然接到一封儿子病危的家信,十分忧闷,难以忍受。

先生说:“这正是用功的好时候,如果放过这样的机会,平日讲学还有什么用呢?人就要在这样的时候磨炼自己。父亲关爱儿子,固然感情诚挚,但天理却也有个中和之处,一旦过度就成了私欲。这时,很多人依照天理觉得应当忧闷,于是一味悲伤,而这正是所谓的‘有所忧患不得其正’。但凡七情的表露,大多有点过分,不足的很少。一旦过分,就已不是心的本体,一定要调节适中才可以。比如,父母亲无常了,做儿女的,谁不想一下子哭死来减轻心中的悲痛呢?然而圣人说‘毁不灭性’。并不是圣人要求人们抑制情感,而是因为天理本身就要求适度,不可过分。人一旦认识了心体,自然分毫都不会增减。”

【原文】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①,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须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

【注释】

①体用一源:语出《伊川易传·序》:“至微者,理也:至着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问。”意为体与用同出于一个源头即易,它们虽然有或者显着或者微妙的差异,却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

【译文】

“不能说‘未发之中’一般人都有。因为‘体用一源’,二者一个显着,一个隐微,却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有这样的体才会有这样的用。有‘未发之中’,也就有了‘发而皆中节之和’。现在的人不能够‘有发而皆中节之和’,是他们在‘未发之中’也还不能完全做到。”

【原文】

“《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①六字,《易》之象是初画,《易》之变是值其画,《易》之占是用其辞。”②

【注释】

①初九,潜龙勿用:《易经》乾卦的初九爻爻辞,象征潜伏的龙,不能发挥作用。初九,指乾卦从下数第一爻,亦称初画。易经中用九代表阳爻,用六代表阴爻。

②辞、象、变、占:《易经·系辞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象,即用卦爻等符号比拟自然界和社会的形态与变化。

【译文】

“《易经·乾卦》的初爻爻辞以‘初九,潜龙勿用’六个字开始,《易经》的卦象是初九爻,《易经》的变化在于出现新爻,《易经》的占卜是利用其爻辞。”

【原文】

“‘夜气’①是就常人说。学者能用功,则日间有事无事,皆是此气翕聚发生处。圣人则不消说‘夜气’。”

【注释】

①夜气:语出《孟子·告子上》。人在夜里产生的清明和善的心气或精神状态。

【译文】

“‘存夜气’是就一般人而言的。求学者能够用功,不管白天有没有事情,心中满是清明和善的夜气聚合的地方。至于圣人是不必讲究‘夜气’的。”

【原文】

澄问“操存舍亡”①章。

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不可便谓出为亡,入为存。若论本体,元是无出无入的。若论出入,则其思虑运用是出,然主宰常昭昭在此,何出之有?既无所出,何入之有?程子所谓‘腔子’②,亦只是天理而已。虽终日应酬而不出天理,即是在腔子里。若出天理,斯谓之放,斯谓之亡。”

又曰:“出入亦只是动静,动静无端,岂有向邪?”

【注释】

①操存舍亡:语出《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唯心之谓欤?’”操,指保持人的善良本心。乡,通‘向’,即方向。

②腔子:指胸腔。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心要在腔子里。”

【译文】

陆澄向先生请教《孟子》中“操存舍亡”一章。

先生说:“‘心的出入没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无从知道它的方向’,这话虽然是就平常人的心说的,求学的人应当知道心的本体本来就是这样,这样操存功夫才不会有差错。不能简单地认定出就是亡,入就是存。如果从本体来说,心原本就无所谓出入。如果要论出入,那么人的思维活动就是出,但人的主宰明明在心里,何出之有呢?既然没有出,何入之有?程颐所说的‘腔子’,也只是天理而已。即使终日忙于应酬而不出天理,也仍是在心腔里。一旦超出天理,就是‘放’了,这就是‘亡’。”

先生又说:“心的出入只是动静而已,动静无常,哪里有一定的方向?”

【原文】

王嘉秀①问:“佛以出离生死诱人入道,仙以长生久视②诱人入道,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究其极至,亦是见得圣人上一截③,然非入道正路。如今仕者,有由科,有由贡,有由传奉,一般做到大官,毕竟非入仕正路,君子不由也。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但有了上一截,遗了下一截,终不似圣人之全。然其上一截同者,不可诬也。后世儒者又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诂,亦卒不免为异端。是四家者,终身劳苦,于身心无分毫益。视彼仙、佛之徒,清心寡欲,超然于世累之外者,反若有所不及矣。今学者不必先排仙、佛,且当笃志为圣人之学。圣人之学明,则仙、佛自泯。不然则此之所学,恐彼或有不屑,而反欲其俯就,不亦难乎!鄙见如此,先生以为何如?”

先生曰:“所论大略亦是。但谓上一截、下一截,亦是人见偏了如此。若论圣人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更有甚上一截、下一截?‘一阴一阳之谓道’,但‘仁者见之便谓之仁,智者见之便谓之智,百姓又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仁、智岂可不谓之道?但见得偏了便有弊病。”

【注释】

①王嘉秀:字实夫,王阳明的学生,好谈佛道。

②长生久视:指长生不老。语出《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之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③上一截:指上达。下文中下一截指下学。当时一般把孔子的学问分为两部分,即上下两截。上一截谈性与道,下一截讲治国平天下。王阳明不同意这种看法。

【译文】

王嘉秀问:“佛教用超生轮回的说法诱惑人入教,而道教用长生不老的说法诱惑人信奉它,其本意不是让人去干坏事。但归根结底,也只能看到圣人的上一截,还不是步入正道的方法。现在仕途之人,有的通过科举,有的是乡里举荐,有的依靠先辈荫庇,同样做了大官,但毕竟不是步入仕途的正道,正人君子是不屑于这样的。道、佛到了极点,和儒家相仿佛。但是他们只注重上一截,而忽视下一截,终究不如圣道这样全面。但也不能否认,他们的上一截与儒家相同。后世的儒生们,往往学到了圣道的下半截,致使圣道分裂失真,丢失了本意,只剩下记诵、功利、训诂之类的学问,最终难免发展成异端邪说。与那些修道、信佛,清心寡欲、超然世外的人相比,反而觉得一生劳苦,一无所获。如今的学者不必忙着先排斥道、佛,而应专心致志学习圣人的学说。圣人的学说昌明了,道、佛自然就会泯灭了。不然的话,儒家的学问不但很难让他们信服,只怕使道、佛也感到不屑。这是我的浅见,先生觉得怎么样?”

先生说:“你说的大致正确。但是你所说的上一截、下一截,也是人们的偏颇之见。圣道中正至大,上下连贯一气,哪里分什么上一截、下一截?《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君子之道是很少有人明白的’。不管是仁还是智都是道,但片面地去看就有问题。”

【原文】

“蓍①固是《易》,龟亦是《易》。”

【注释】

①蓍:一种草。蓍草茎,古代常用来占卜。

【译文】

“用蓍草占卜固然是《易经》,用龟甲占卜也是《易经》。”

【原文】

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①,恐亦有不满意。”

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

曰:“使文王未没,毕竟如何?”

曰:“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②。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注释】

①孔子谓武王未尽善:语出《论语·八佾》。孔子认为武王用武力得到天下是最好的方法。

②“天下三分”句:语出《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意为当时三分之二的诸侯国已归顺周,而周文王仍恪守臣节,尊奉殷朝。

【译文】

陆澄问:“孔子认为周武王没有尽善,大概孔子对武王也有些不满意吧?”

先生说:“对武王自然应该这样评价。”

陆澄说:“假如文王没有死,情况会怎么样呢?”

先生说:“文王活着时,已经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武王伐纣时,如果文王还在,也许不用发动军队,余下的那三分之一也一定归顺了。文王处理好与商纣的关系,使纣不再作恶,就可以了。”

【原文】

唯乾①问孟子言“执中无权犹执一”②。

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如后世儒者要将道理一一说得无罅漏,立定个格式,此正是执一。”

【注释】

①唯乾:冀元亨,字唯乾,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王阳明的弟子。

②执中无权犹执一:意为坚持中庸虽然正确,但如果不知因时制宜,加以权变,那就是偏执。语出《孟子·尽心上》。执中,即坚持中庸之道。无权,不知道灵活权变。执一,固执而不灵活。

【译文】

唯乾就孟子所说的“执中无权犹执一”这句话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中’就是天理,就是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怎么能固执不变呢?所以很难预先定下规矩,需要因时制宜。后代的儒生们,想要把道理讲得天衣无缝,毫无漏洞,就定下一个固定的程式,这正是所谓的偏执了。”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墨子攻略

    墨子攻略

    墨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但他的若干主张,不仅适用于战国时期,也适用于现代。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不仅与现代生活不相违悖,而且还有启迪作用。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热门推荐
  • 伊索寓言(下)

    伊索寓言(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终成现在流传的故事形式。从该作品的内容来看,其时间跨度很大,内容多是来自民间的传说。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所反映的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及其智慧。
  • 听世者

    听世者

    毁天灭地的一战之后,神明听世者陨落,之后的万年里,人类成为了世界的主宰。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存的上古神明苏醒,遗落的神明血脉回归,两大听世者注定要延续万年前的那一战。神明的战争,世界万物将何去何从。
  • 妃辰勿扰之家有傲妃君守门

    妃辰勿扰之家有傲妃君守门

    本文搞怪+强能+治愈+爱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做为这个资深的人力资源,生活中慵懒,事业上高能,结婚之际发现男友和妹妹的奸;情,引发车祸,穿越时空来到架空的朝代,穿越成为墨御国长公主墨御长颜,可为毛线这长公主竟然后宫夫侍成百,臭名远扬。勉强接受这可悲的事实吧,为毛江湖各路人马争相买她的命?好,本宫陪你们玩玩!可为什么逗比的皇帝老弟天天来造访美其名曰皇姐家住起来特别舒服,好我忍!“东方逸辰!你当本宫的府邸是你的么,明天起收房租水费餐费”。“不公平,为什么狐狸和小白不用给”“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都付了这辈子的费用”预知后事如何……
  • 死灵学院

    死灵学院

    作为道家的一脉传承,刘伟可以说非常不负责任,老爸教的不好好学,爷爷气的胡子乱翘,不过有老妈这道附身符在,刘胖子可谓尾巴都翘上天了,现在可好了,估计他那得意劲老天都看不顺眼,让他揣着自己的那本家传秘谱,噗通,扔进了死灵学院里头,这下好了,刘胖子这回可遭灾了,每次考试,都被折腾的死去活来,用性命游走在及格线的边缘。。。(不种马,不后宫,小命要紧。。。)
  • 超级魔帅

    超级魔帅

    神秘魔戒,神秘国度,神秘传承,神秘组织,神秘传说,神秘黑手?究竟谁在主导一切?主角叶飞得魔戒,开启魔道天眼,香都崛起!问鼎天下!谁主沉浮?风华绝代,霸气绝伦,且看超级魔帅,风云天下,谁与争锋?!
  • 冬妹DM

    冬妹DM

    该书中主人翁冬妹,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她从农村到城市,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遭遇了林林总总的事,目睹了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于乱象中挣扎,在经历中蜕变。该部小说讲的或是一个普通女子的生命历程,可她的不幸,她的遭遇,她的事业,她的爱情,她的心路,她的人生轨迹,无一不铭刻着时代的烙印,她是当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当今社会千千万万奋斗者的真实写照。
  • 女孩离开之后

    女孩离开之后

    一位年轻漂亮女孩,因不愿屈从畸形婚姻选择背井离乡,在走投无路时遇到一位男孩,后来两人成为夫妻。由于嗜酒成性的恶习,在一次驾车途中发生意外,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可怜的女孩左等右等,一心盼望男孩刑满释放,重新开始生活,让女孩等来的是绝望和离婚。女孩在痛定思痛之后,回想自己除了净身出户还背负巨债。于是,女孩又结识了上下班路过窗台下的上班的另一位男孩并彼此成为朋友。作品虽短却感人至深,情节不多却耐人寻味......。
  • 遇见你,真好

    遇见你,真好

    还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惹你哭逗你笑,让你彻夜难眠的人?人生总有一个阶段,会遇见让你惊艳的爱情,会开心会伤感,但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想说遇见“你”,真好……
  • 关于穿越成魔王这件事

    关于穿越成魔王这件事

    假如有一天——你穿越到了异世界,满怀期待着可以成为小说里的反派魔王,强大邪恶又帅气。然而悲哀的事实是——你还是你,没有所谓的天赋没有想要奋进的欲望,你依然是一个平凡人,未曾改变。但是,假如你有着能够将曾经精心收藏过的动漫人物实体召唤的能力的话……那么你能完成你曾经的梦想吗?
  • 长烟缦

    长烟缦

    王朝覆灭,江山易主,她踏着亲人的血泪逃出宫门,隐藏慧妃娘娘嫡女的身世投靠了漠北舅舅家,做了华府有名无实的二小姐——华风月。原本以为一切安好,可是命运却又让她无可耐何,贪财的舅母为了五千两黄金将她嫁给年过花甲的南宫老爷做填房,风月被迫嫁过去,无心争宠,一心只想安稳度日,却不想南宫家腹黑阴险的三夫人与刁蛮任性的大少奶奶连翻对她示威逼迫。风月在经历一场生死攸关的阴谋之后幡然醒悟,无论她怎么隐忍都不能打消人们对她的敌意,既然如此,何不让自己活得好一些?于是一夜之间,她褪去所有软弱与包容,化身成冷艳高傲的南宫家女主人,坐在冰冷的殿堂内,凭借一副慧智的头脑和手段终于让那些人心服口服,只是一切过后,她才发现身旁空无一人,那冷漠的高傲与绝世的容貌只能死守着一个濒死的烟鬼,她的青春年华与幸福,不过是天边飘缈的浮云,远远的……指尖一碰,一切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