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2100000005

第5章 上卷(4)

先生说:“那么你所谓的明道,是指返璞归真使之付诸实践呢,还是指华而不实,以此哗众取宠呢?天下纷乱,就是因为重虚文而轻实践。假如圣道昌明,那么《六经》也就无须删改了。孔子删改《六经》是不得已而为之。自从伏羲画八卦,到文王、周公,其中论《易经》的有《连山》《归藏》等着述,纷纭繁复,种类数不胜数。《易经》的道理从此变得混乱。孔子发现天下盛行文饰之风,认为如此下去纲纪将废,所以效法文王、周公关于《易经》的论述,觉得他们的主张才把握了《易经》的宗旨。从此其他的观点都被废止,天下关于《易经》的阐述始归统一。《书》《诗》《礼》《乐》《春秋》无不如此。《尚书》自《典》《谟》以后,《诗经》自《周南》《召南》之后,像《九丘》《八索》等,许多淫邪妖冶的词句,达成百上千篇。《礼》《乐》中的名物制度不计其数。孔子均做了删削述正,自此其他说法才被终止。在《书》《诗》《礼》《乐》之中,孔子删除时不曾增加自己的一句话。如今《礼记》中的解释,多是后世儒生的附会,不再是孔子的原本。至于《春秋》,虽称为孔子之作,但实际上是在鲁国旧史书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笔’就是摘录原文,‘削’就是去掉繁杂,这样只能减少而不会增加。孔子删述《六经》,是担心纷华浮逸的文辞扰乱天下,虽想简略却不能完全做到。使人们从此抛弃华丽的文饰而注重经典的实质,而不是用虚逸浮华文辞来教化天下。《春秋》之后,繁文日益兴盛,天下大乱。秦始皇因焚书而得罪天下,由于他是出自私心,把《六经》也焚毁了。如果秦始皇当时志在明道,把那些离经叛道的书全拿来烧掉,就正合了孔子删述的本意。自秦汉以来,繁文又开始兴盛起来,如果要彻底废止是不可能的,只得效法孔子的做法,摘录那些与经书接近的道理加以宣扬,慢慢地那些歪理邪说也就自行消亡了。虽然我并不知道王通当初仿作经书是出于何种目的,但我很赞成他的做法。我想即使圣人降世,也不会否认这种观点。天下之所以混乱不堪,只因为盛行浮华的文风,而求真务实的作风少之又少。人们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喧嚣于世,只是为了哗众取宠,混淆大家的视听,使人们争相追求虚文浮词,追名逐利,漠视求真务实、返璞归真的品性。这些都是那些着书立说的人所导致的。”

徐爱说:“有些时候,着述是必不可少的,以《春秋》为例,如果没有《左传》作它的注解,人们大概也是难以读懂的。”

先生说:“《春秋》必须有《左传》作注解人们才能明白,那不和歇后语、谜语一样了吗?圣人作这么隐晦难懂的文章,又是何苦呢?《左传》大多是鲁国旧史原文,如果《春秋》要凭借《左传》才能读懂,那么孔子将其删改为《春秋》,有什么必要呢?”

徐爱说:“程颐先生也认为:‘《传》是案,《经》是断。’比如《春秋》中记载弑某君、伐某国,如果不知道事情的原委,恐怕也难以做出确切的判断。”

先生说:“程颐先生这句话,差不多也是承袭了世俗儒生的说法,也没有明白圣人作经的本意。比如记载‘弑君’,弑君本身就是大罪,为什么还要问弑君的经过呢?征讨的命令本就由天子发布,书中写伐国,就是说讨伐某国就是罪过,为什么还要问伐国的经过呢。圣人传述六经,只是为了端正人心,存天理、去人欲。对于这些事情,孔子也不愿多讲,害怕人们咬文嚼字。因此他说‘我不想说什么了’。圣人怎么会把所有放纵私欲、毁灭天理的事详细地告诉人们呢?因为那样无异于助纣为虐。所以孟子说‘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这就是孔门家法。世俗的儒生只探讨霸道的学问,所以他们要精通许多阴谋诡计,这完全是出于功利之心,与圣人作经的目的南辕北辙,怎么可能读懂《春秋》呢?”说到这里,先生慨叹道:“如果不是诚达天理的人,我很难与他谈到这个问题!”

【原文】

又曰:“孔子云:‘吾犹及史之阙文也。’①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②孔子删书,于唐、虞、夏四五百年间,不过数篇。岂更无一事,而所述止此?圣人之意可知矣。圣人只是要删去繁文,后儒却只要添上。”

爱曰:“圣人作经,只是要去人欲,存天理。如五伯以下事,圣人不欲详以示人,则诚然矣,至如尧、舜以前事,如何略不少见?”

先生曰:“羲、黄之世,其事阔疏,传之者鲜矣。此亦可以想见,其时全是淳庞朴素,略无文采的气象,此便是太古之治,非后世可及。”

爱曰:“如《三坟》③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风气益开,文采日盛,至于周末,虽欲变以夏、商之俗,已不可挽,况唐、虞乎?又况羲、黄之世乎?然其治不同,其道则一。孔子于尧、舜则祖述之,于文、武则宪章④之。文、武之法即是尧、舜之道,但因时致治,其设施政令已自不同。即夏、商事业施之于周,已有不合,故‘周公思兼三王,其有不合,仰而思之,夜以继日⑤’,况太古之治,岂复能行?斯固圣人之所可略也”。又曰:“专事无为,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学术;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注释】

①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语出《论语·卫灵公》。

②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语出《孟子·尽心下》。《武成》为《尚书》中篇名,记载武王灭商后,与大臣商量怎样治理商地等。

③《三坟》:相传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④祖述、宪章:借为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

⑤“周公”四句:语出《孟子·离娄下》。

【译文】

先生又接着说:“孔子说:‘我还见过史书中有不明确的地方。’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武成》我只取里面的两三节罢了。’孔子删述《尚书》,对于尧、舜、禹这四五百年间的历史,仅存数篇而已。难道再没有值得称道的事,仅能阐述这么几篇吗?圣人的用意再显明不过了。圣人只是要删繁就简,但是后世儒生却非要添加不必要的繁文。”

徐爱说:“圣人着经,仅是为了去人欲、存天理。春秋五霸之后的事情,圣人不肯详细地告诉人们,这很自然。那么,尧舜以前的事,为什么统统省略呢?”

先生说:“伏羲、黄帝时代,太过于久远,事迹零散,流传下来的自然很少,这也可以想象,而且那时民风淳朴,没有喜好华文的风气,这就是上古社会,不是后世所能比的。”

徐爱说:“《三坟》之类的书,也曾流传了下来,孔子为什么也要删掉呢?”

先生说:“那些书即使流传下来,也会因人世的变化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周朝末年的时候,要恢复夏、商时期的民风,已不可能,更别说尧、舜时代的民风了?太古伏羲、黄帝时的世风就更不可能恢复了。各朝代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同,但他们遵循的仍是一个道。孔子祖述尧、舜,效法文、武。周文王、周武王的治世之道实际就是尧舜之道。然而他们都因时施政,因此他们各自的制度政令互不相同。即使是夏、商的政令制度在周朝实施,也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所以周公对大禹、商汤及文王的制度兼收并取,碰到有不合适的地方,就会夜以继日地反复研究。更何况太古时的治理办法,怎么能直接沿用呢?这正是圣人删略的原因。”

先生接着说:“只求无为而治,一味地想要实行远古的风俗,却不能像夏、商、周那样因时施治,这是佛教和老庄两派所宣扬的学说。春秋五霸以后治世的方法,不像三王一样以道治天下,而是根据功利施政。后世儒生讲来讲去,都只讲了一个霸术而已。”

【原文】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①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唯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则亦不可复矣。”

【注释】

①三代:夏、商、周谓之三代。

【译文】

先生又说:“唐尧、虞舜以前的治理方法,后世不可能再恢复了,可以把它删除。夏、商、周三代以后的治世方法,后世不可效法,也可以删略。只有三代的治国方法是可以效法推行的,但是后世人们研究夏、商、周三代,弄不清他们的根本,而只注意到一些细枝末节,所以三代之治也难以恢复了!”

【原文】

爱曰:“先儒论《六经》,以《春秋》为史。史专记事,恐与《五经》①事体终或稍异。”

先生曰:“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栖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注释】

①《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经中《乐》已佚失,故称五经。

【译文】

徐爱说:“先儒讨论六经,把《春秋》归入史书。史书专门用于记载历史事件,这恐怕和《五经》的体例宗旨有些差异。”

先生说:“从记事的角度来看是史书,从载道的角度来看是经书。事件是天理的表现,所以天理也表现为事件。因此《春秋》也可以是经书,其余四经也可以是史书。《易》是伏羲氏时的史书,《尚书》是尧、舜之后的史书,《礼》《乐》是夏、商、周三代的史书。它们记载的都是类似的事情,所遵循的天理也一样,哪里有什么差异呢?”

【原文】

又曰:“《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善可为训者,特存其迹以示法。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爱曰:“存其迹以示法,亦是存天理之本然。削其事以杜奸,亦是遏人欲于将萌否?”

先生曰:“圣人作经,固无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着文句。”

爱又问:“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何独于《诗》而不删郑、卫?先儒谓‘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①,然否?”

先生曰:“《诗》非孔门之旧本矣。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②又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③‘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④此是孔门家法。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谓雅乐,皆可奏之郊庙、奏之乡党,皆所以宣畅和平,涵泳德性,移风易俗,安得有此?是长淫导奸矣。此必秦火之后,世儒附会,以足三百篇之数。盖淫泆之词,世俗多所喜传,如今闾巷皆然。‘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是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注释】

①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语出朱熹《论语集注·为政篇》,意为记录历史上丑恶的事可以惩戒人们贪求安逸的思想。

②放郑声,郑声淫:意为禁绝郑国的音乐,郑国的音乐淫靡放荡。语出《论语·卫灵公》。

③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意为厌恶郑国的音乐扰乱了高雅的音乐。语出《论语·阳货》。

④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意为郑国、卫国的音乐淫靡放荡,足以亡国。语出《礼记·乐记》。

【译文】

先生接着说:“《五经》也是史。历史就是明辨善恶、以示训诫。善可以用来教化,因此特意保存善举,让人们效仿。恶行能够警戒人心,因此只保留一些戒条而略去恶行的具体细节,以防后世模仿。”

徐爱说:“保存善举让后人仿效,是保存天理的本来面目;而省略恶行的经过以防后世模仿,是为了把人的私欲遏止在萌芽状态吗?”

先生说:“孔子作六经,确实含有这种意思,但也不必拘泥于文句。”

徐爱问:“恶行可以引以为戒,保留戒条而略去恶行的具体经过,以防后世模仿。那为什么不将《诗经》中的《郑风》《卫风》省略呢?先儒认为是‘记录以前发生的丑恶之事可以惩戒人们贪图安逸的思想’,这样理解可以吗?”

先生说:“现在的《诗经》已经不是孔子所修订的原貌了。孔子说:‘不放郑国的音乐,郑国的音乐淫靡放荡。’又说:‘讨厌郑国的音乐扰乱了高雅的音乐。’‘郑、卫两国的音乐是亡国之音。’这是孔门家法。孔子修订的《诗经》三百篇,都是雅乐,可以用来祭祀天地祖先,也可以在乡村中演奏,可以陶冶情操、涵养性情、移风易俗,怎么可以掺杂郑、卫两国的音乐呢?这种诗只能滋生淫乱,助长奸邪。大概是在秦始皇焚书之后,后世儒生为了凑足三百篇,穿凿附会的。而淫逸之词,民间有很多人喜欢传播,现在街头巷尾也不少见。朱熹所谓的‘记录恶事可以惩戒人们贪图安逸的思想’,正是无法正确解释这种情况,不得已才这样说的。”

徐爱跋

【原文】

爱因旧说汩没,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入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傍蹊小径、断港绝河矣。如说“格物”是“诚意”①的功夫,“明善”是“诚身”②的功夫,“穷理”是“尽性”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③的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注释】

①诚意:语出《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②明善、诚身:明善,意为明察事理,了解什么是善。诚身,意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准则。语出《中庸》。

③道问学、尊德性:道学问,意为虚心学习,探究事理。尊德性,意为遵从道德规范。语出《中庸》。

同类推荐
  •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本书分为“读懂”马克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社会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两篇,内容包括: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有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论述;马克思原著中新唯物主义史观内涵与“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义等。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读禅学领导

    读禅学领导

    在王帅专著的《读禅学领导》当中,并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晦涩难懂的言语。《读禅学领导》这本书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小故事入手,辅以简单通俗、耐人寻味的话语,并且结合了现代的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给予现代领导者一首静心曲,让我们在迷失的道路上,追寻着这首美乐,找到成功的方向,体会人生的真谛。愿每一位现代领导者都能够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故事,一句句开悟心灵的话语当中,体会到禅学中的领导精髓,而且运用到实际的领导工作中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愉悦、幸福,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思想上的升华。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热门推荐
  • 异界之龙神天下

    异界之龙神天下

    2222年,地球华夏国修真界闻风丧胆的屠教教主兰翔渡劫失败,形神俱灭。幸得南华真人庄子出手救出一缕残魂,并被委以重任,派往龙神大陆传道,并许诺传道成功之日为他重塑肉身。传道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血战数百年的仇敌式鬼族,敌友难辨的狱鬼七军团,精分的灵鬼族,强势回归的巨蜥一族,龙神族的英雄们将追随兰翔在波澜壮阔的战争舞台上,铸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 豪门抢婚

    豪门抢婚

    第一夜,她只不过是为了救人,设下陷阱,将男人骗上船,如她所愿,得到该得的,甚至摇身一变豪门贵太太。第二夜,她将陌生人砍伤,只为挽救一段她也不知道作何用处的婚姻,醒来,被她刺伤的男人将她强占,遭网红小三辱骂,婆婆将她赶出豪门,流言是非让她无所遁形。第三夜,她离婚,远离豪门是非,以为以后能过上平淡的生活,不料这回被设计绑架的人是她,一夜春宵,你情我愿,偏偏又是他,轻而易举把她救了。她以为这是三年修来的缘分,结果只不过是场孽缘,惨剧不断上演,逼着她蜕变。男强女强文,女主跌宕起伏的人生和悲催的性格需要男人拯救,2016盛夏,宠虐并肩。
  • 三界帝仙

    三界帝仙

    天地一声雷响,林羽闪亮登场。绝代强者林羽重生了,从此,整个世界暴走。小弟:“大哥,不好了!星月城的天才突破了,连续突破三重。林羽:“放心,大哥也突破了,连续突破四重!”小弟:“大哥,不好了!炼丹宗老祖炼制出了一枚一品仙丹!林羽:“放心,大哥刚刚炼制出了一千枚二品仙丹!”小弟:“大哥,不好了!第一圣女出嫁了!”林羽:“放心,圣女已经被大哥睡过了!”小弟:“大哥,你越来越帅了!”林羽:“你真诚实!”小弟:“大哥,你裤子破了!”林羽:……读者群562889413
  • 身边惊悚事

    身边惊悚事

    顾名思义。看到书名大家也都能想到我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故事了。很多人都会怀疑我以下要说的故事,有的读者也会怀疑,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鬼啊神的。我怎么一次也没有遇见过?(我老公就不信,怎么说也不信)也是,我也看过很多恐怖小说,也经常看到很多作者写了很多身边的事,别说你们不信,我自己都不信。不是不信所说的故事,而是故事陈述的太精彩了,精彩的给人感觉就不是自己所遇见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呆萌公主:上仙你别走

    呆萌公主:上仙你别走

    她是天界公主,他是冷漠上仙。她为他数次以身犯险,驱灾解难,他亦一次次推开她。她与魔界少主灵境定下婚约,某男却来抢婚?“你是我的,一辈子也别想逃掉!”她转身拂开他的手。他一怒之下将她推倒,“女人,我说过了,你只能是我的!”情敌来临,“男人,放开我的女人!”某男冷笑一声,“不服?来战!”
  • 雪无泪

    雪无泪

    雪无泪,魔族皇室之女,出生时大雪下了三天三夜,落地不哭反而笑,震惊整个魔族上下,族人纷纷想起当年巡大人临终的预言,不久,又一位百年不遇的天才少女降生,两个人一个魔族皇室之女,一个百年不遇的天才,又是女孩,难免族中人比较,小时,两人关系好,可却因家族比较关系越来越淡,6岁,两人一个封为雪护法,一个封为熏护法,竞争更为激烈!距离也越来越远,两个人友谊将何去何从?一日,雪儿在蓝矕山颠救下北辰筠,北辰筠留下雀翎作为日后相认的标志,哪知在他走后雪儿随手一扔,正好被西门熏捡去,后来雪无泪突然失踪,究竟何人所害,五年后,她的翩然归来,魔族又究竟有怎样翻天覆雨的变化!
  • 《西游记》里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西游记》里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唐曾悲剧地收了本事最大的孙悟空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白龙二个徒弟之后,又遇到了白骨精这个强心剂……这么多年,为什么妖精里属她最红,大概是因为她读过孙子兵法,会用离间计和美人计吧,一计不成,再来一计,二计不成,再来一计,总之,是个“心计控”啊。
  • 万道葬歌

    万道葬歌

    打破命运枷锁,逆流而上脚踏三千道。浮世中追求长生,是否是心中所执。
  • 胭脂梦碎

    胭脂梦碎

    她,原是苏烟炽,后来成为公众眼中妖娆的胭脂。苏烟炽需要爱,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她的世界虚无空荡,需要很多东西填充,可是胭脂不需要,年少的一切早已成为结了痂的伤口,再怎么触碰,也感觉不到疼痛。可是他偏偏要在上面重新划开新的伤口。只是,6年的时间,伤口早已平滑,就像她的心,如同平滑的镜子,里面全是他无力的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