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1300000012

第12章 逃离学校(1)

当我第一次见到阿道夫·希特勒的时候,他已经放弃了学业。不可否认,他仍然在施泰尔实科中学就读,并且每逢礼拜天就要回家一趟。按照他的说法,仅仅是出于对他母亲的尊重,他才同意做出这种“最后的努力”。之前在林茨实科中学上三年级的时候,他的成绩确实很糟糕,因而校方就建议希特勒夫人让阿道夫转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只有当差生离开以后,学校的优生率才会提高。照此一来,省城里的学校就把他们不满意的学生,全都转到镇上去读书。这种狡诈的做法激怒了阿道夫,因为这意味着从他转到施泰尔实科中学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会被别人看作是一个失败者。至此,他已经把学校看透,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鉴于自身的未来规划,学校已无多大用处。缺少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来弥补。

艺术,早已俘获了他的心。他怀揣着年轻人的激情投身到艺术当中,他确信这才是自己的使命所在。同艺术相比,学校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显得黯淡而乏味。他的最终目标是要获得自由,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他鄙视其他与之想法不同的年轻人。学校的氛围令他深恶痛绝,于是他选择离开作为一种解脱,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友谊也获得了价值和重要性。他的老同学无法给予他的东西,他只有在新朋友身上去寻找。

对于阿道夫的教育情况,我曾做了个简单的了解,基本内容如下:

1895年5月2日,6岁,兰巴赫,菲什瀚,学前班。

1895-1896年,哈费尔德,一年级。

1896-1898年,兰巴赫国民小学,二年级、三年级。

1898-1900年,莱翁丁国民小学,四年级、五年级。

1900-1901年,林茨施泰因街,奥匈帝国州立实科中学,一年级。

1901-1902年,降级,林茨实科中学,复读一年级。

1902-1903年,林茨实科中学,二年级。

1903-1904年,林茨实科中学,三年级。

1904-1905年,施泰尔实科中学,四年级;1905年秋天申请退学。

上小学的时候,阿道夫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对知识掌握得很快,甚至无须努力就能取得进步。他的第一个老师卡尔·米特迈尔,给他打过一张“每科满分”的成绩单。米特迈尔一直活到了1938年,当人们问起他对以前的学生还有何记忆的时候,他对当年那个苍白而虚弱的男孩所言甚少。小阿道夫以前很听话,在学校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的事情弄得井然有序。至于其他,也就没什么突出的地方了,不好也不坏。顺便提一句,阿道夫·希特勒在1939年当上帝国元首之后,特意回到了他的母校,并坐在自己以前的课桌上重温了当年的往事,因为就在此处,他学会了读和写。同往常一样,他利用此次造访之便利,尽可能地对学校进行了一番改造。他以个人名义,买下学校的旧址老楼,并下令建造一座全新的教学大楼。老米特迈尔的继任者以及他的学生被一起邀请去参观了上萨尔茨堡。

但当阿道夫·希特勒于1900年9月进入林茨实科中学学习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变。在《我的奋斗》中,他是这样描述那段往事的:

“我在学校的失败,从一开始便已注定。我喜欢哪样就学哪样,尤其是对我今后的绘画事业有所帮助的东西。凡是我觉得不重要的或者是对我没有吸引力的,我就会完全忽视。这段时期,我的成绩显得极不均衡,根据不同的学科以及我对它们的重视程度的差异,大致可分为‘良好’和‘优秀’,但也有‘中等’和‘不及格’。我学得最好的,也是我最喜爱的课程是地理和世界历史,论及这两样,我是班上的佼佼者。”

人们很容易从阿道夫这段回忆校园生活的自我描述中获得一个假象。阿道夫在对我谈起他的校园生活之时,显得相当勉强,并且总是带着一种难以理解的愤慨,不得不承认,他这段经历的确给我们的友谊罩上了一层阴影。所以我当时获取的印象跟他15年后在书中的描述大相径庭。

起初,这个11岁的男孩发现自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每天,他必须经过长途跋涉,才能从莱翁丁赶到镇上念书。不过他经常对我说,这样的日常步行给他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至少,这一个小时的上学路途,确保了他的一点儿自由,对此他不胜感激,因为之前他一直居住在郊外。镇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显得怪异而不友好。他的同班同学,大多数都来自林茨的富有家庭,他们瞧不起这个每天从“农村”赶来的古怪青年。老师们则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上。这里的一切同他在小学的经历是如此迥异,小学的老师脾气随和,对自己的每个学生都比较了解,而且还经常在晚上同他们的父亲一起吃酒。这个男生已经习惯了靠吃老本,在小学顺利地度过每一学年。

刚到新学校的时候,他也曾尝试过在他擅长的领域发表一些即兴演讲,但他这种惯用伎俩在此却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因为老师们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由于他在学习中找寻不到丁点儿快乐,所以他开始变得暴躁并且放任自流。他在班上几乎无人关注,他没有一个朋友,也不想去结交任何朋友。偶尔一些娇生惯养的同学会暗示阿道夫,实科学校并不适合他这样的“乡下孩子”——也许是导致他变得更加畏缩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他所有的同学当中,没有一个曾声称和他建立过亲密的朋友关系。

教一年级数学的校长,汉斯·康曼达,给希特勒的成绩打了个“不及格”,还有学生们惧怕的男教师马克斯·颜士拿,给他的自然史也打了个“不及格”。如此一来,实科中学学生阿道夫,在第一学年结束之后,便带着一张印有两门“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去交给了他父亲。这样的成绩表现,决定了这个学生将无法升到下个年级继续学习。阿道夫从未跟我讲过他父亲对此事的反应,但我完全能够想象得到。

如今,他不得不从头再来。这回,他的年级主任是爱德华·休谟教授。休谟教授除了教德语外还上法语课,法语是实科中学低年级开设的唯一外语课程,据我了解,这也是阿道夫·希特勒学过的唯一外语,或者说是被迫学习过的唯一外语。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在一年级复读的时候,他的学习进展得相当顺利。然而,到了二年级,他便旧病复发,许多课程只是刚刚及格。他父亲又收到一张,显示着数学“不及格”的成绩通知单。显然,这样的结果并非出于老师的刁难。希特勒痛恨数学,因为它太过枯燥,要求复杂的系统运算。为此我们还经常展开讨论。后来在维也纳,希特勒意识到,若想成为一名建筑师,就必须要懂得运用数学。但这丝毫未能缓解他对数学的强烈反感。

三年级读完,他又有两科“不及格”,照样有数学,另外还多了门德语。尽管他后来声称,休谟教授是他最尊敬的三位老师之一。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休谟教授向阿道夫的母亲阐明道,除非转校,否则阿道夫不可能升至四年级。因此,不能说阿道夫·希特勒是被赶出了林茨实科中学,只能说是被“外寄”。

如果说以前他留在学校是受制于父命,那么现在则是母爱在鼓励他继续学习。无奈之下,他转到了施泰尔。在读完但丁的《神曲》后,他对我说,学校就像是“炼狱”。

在施泰尔读书期间,希特勒寄宿在绿色市场19号,一个名叫艾德勒·冯·希奇里的法官家里,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返回林茨。不出所料,他在学校的表现是一如既往的糟糕。1905年9月1日至15日期间,他又参加了补考。这次除了数学常规性的“不及格”以外,还多了一门几何学。

众所周知,阿道夫·希特勒于1923年11月发动过一次失败的暴动,在为其叛国罪做鉴定的时候,曾经担任了希特勒三年年级主任的休谟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证词:

“希特勒确实在某些学科上颇具天赋。但是,他缺乏自制力,说得透彻一点,他喜好争辩,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脾气暴躁。因此显然,他很难将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框架之中。像他这么有天赋的人,若不是不肯用功,还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在发表完这些极为负面的评价之后,休谟教授又语重心长地补充道:

“然而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在校表现跟他今后的人生没有多大关联,那些被标榜的学生也可能会淡出我们的视线,渐渐销声匿迹,而一旦那些困难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拓展空间,他们就会壮大起来。我以前的学生希特勒似乎就属于后者,我打心底希望他能够从最近的艰难中恢复过来,并祝愿他早日实现心中的理想,给每一个德国人带来荣耀。”

同类推荐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延安女兵(第2卷)

    延安女兵(第2卷)

    本书是一部丰富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丁雪松、罗琼、王云等百位风云人物,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热门推荐
  • 洪荒中拥有人族智慧的大贤

    洪荒中拥有人族智慧的大贤

    洪荒中的人族是如何生存到现在的是得到圣人的帮助么?不是是得到天道的帮助么?也不是是得到各方大能的帮助么,也不是需知洪荒人族千万年的经历,须看洪荒中的人族
  • 神魔记源

    神魔记源

    他的出生是母爱的包容,他的离开是母爱的怜惜。来到另一个世界,少年皓月踏上他的修行之路,拥有半神半魔超凡体质的他,一路磨炼,嫉恶如仇,血脉觉醒,斩妖杀敌。神魔传说知身世,踏上星空寻故乡。为救生母弑神族,得知真相战魔域。
  • 快穿:攻略男神99次

    快穿:攻略男神99次

    这是一个末世女意外绑定了系统,穿梭到各个世界做任务,最后变成专业撩汉户的故事。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就被丧尸咬死了的苏瑶,呕心沥血的开始了攻略男神之旅。被黑化了女主,被掰弯了的男配,还有时不时跑出来卖萌的反派BOSS。呃……她只不过是想做任务,为什么这些花样男神一个个都爱上她了?
  • 青色青年

    青色青年

    在那时,泛着的青色年华,透漏着不为人知的忧伤。在那时,十七八便认定了的那个人,却悄然离去。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敞开双手变成翅膀保护你。一首歌,一场地震,一次偶遇,十个年头,少年变成了青年,恰到好处的段瑾轩、不漏声色的韩萦纡,还能不能回到彼时?青色的年华,这群少年,这群青年,还能不能找回最初的自我?
  • 极品娘亲太妖娆

    极品娘亲太妖娆

    一个出生在权利家族的官家小姐冷曲意,父不疼,姨娘不爱,姐妹使坏,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最糟糕的是,人都被嫌弃成这样了,还玩带球跑!这下可好,婚约被毁,还被生父逼下悬崖,世上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当然有!天降宝宝,带子寻夫,还得报灭门之仇!曲意:涣禾殇什么时候成了你爹了?曲笙:你刚刚睡着的时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侠魂柔骨

    侠魂柔骨

    江湖就是一个大杂烩,每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心愿踏入其中。一心想当女侠的李琦琦,为爱走天涯的燕冥灵,志在天下的叶云凤,因阎王的野心而相聚,并携手在江湖掀起一阵阵风浪。
  •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收录了《终于能管你一回》、《心境》、《失眠》、《张山的相好》、《后妈》、《女人》、《捕鱼者说》、《福婶的心情》等近百篇微型 小说作品。
  • 我们都有拖延症

    我们都有拖延症

    本书详细讲解拖延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文中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使读者易理解并能够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晋政辑要

    晋政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王大人的特工傻妃

    邪王大人的特工傻妃

    帝君家的高冷小娇妻。?“娘子,跑什么啊。”某位帝君君侧躺在米米塌上,看着眼前的小女人。?“废话!不跑继续被你吃啊。”凤玖摸了摸自己酸痛的老腰。?“哦?那我们继续好了。”?“你放开。。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