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庞涓加害孙膑,缘何同门变仇人?
他是魏国着名的大将,曾经率领军队北拔邯郸,西围定阳,他的军队曾经横行天下。但是他心胸狭窄,容不下比自己有才华的人,并且还加害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孙膑。究竟是什么样的功利促使他这么做?他的心理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转变?
说起魏国时期的大将庞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庞涓曾经执掌魏国兵权,率领魏武卒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攻打周边小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连当时的齐国都曾在他手下吃了败仗。如此功高盖世的一名大将,却因为无法容忍自己的同门师兄孙膑而对其进行迫害,最还自己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能让庞涓置同门友情不顾,加害孙膑?这事还得从庞涓读书的时候开始说起。
庞涓打小家里就穷,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庞涓一早就学会了吃苦耐劳。跟周总理一样,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为魏国之崛起而读书。古代是没有义务教育的,要读书识字学习知识,就得自找门路,进入民间教育机构深造。庞涓比较幸运,进入了鬼谷子的门下学习。鬼谷子可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教授,满肚子墨水,为人比较随和,也不摆名人的架子。但是鬼谷子的民办学校扎根于大山深处,一般人还真找不着,即使找着了,也受不了那个苦。庞涓可不一样,从小锻炼出来的吃苦品格,一进学校就不走了,跟孙膑做了师兄弟,一起跟着鬼教授学习。不过,说起来,庞涓和孙膑可是师兄弟,论起年纪来,庞涓还得叫孙膑一声大师兄。
孙膑同学是齐国人,他的来头可不小啊!孙膑的老祖宗可是赫赫有名的孙武,《孙子兵法》的作家。不过孙膑为人很低调,没把这个当成炫耀的资本,跟庞涓也很合得来。鬼教授一共就这俩学生,虽然他俩一个是平头百姓,一个是名人之后,但是经过朝夕相处,庞涓和孙膑逐渐好得跟亲兄弟似的,恨不得两个人穿一条裤衩了。为了增进感情,他俩干脆杀鸡烧香,拜了把子,孙膑当大哥,庞涓当了小弟。
庞涓同学还是比较刻苦的,但是天资不足,比起孙膑来差了不止两条街。好在他比较勤奋,还不至于落后太多,但长此以往庞涓心里也不太舒服,你想啊,自己在抄书的时候,孙膑师兄可能在睡大觉呢,长此以往,庞涓心里难免有些羡慕嫉妒恨。
突然有一天,魏国国君魏惠王公开招聘人才,一经录取,待遇丰厚。庞涓正好厌倦了山中清苦的日子,于是打算去报考公务员,好歹谋个一官半职糊口。但是孙膑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就跟庞涓说,师弟你放心去吧,教授我会好好照顾的!庞涓心里也不是滋味,跟大哥孙膑发誓:“咱们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我发达了,一定把师兄接过去,我们一起建功立业。如果有一天我违背了这个誓言,就让乱箭射死!”直到这时,庞涓还是非常敬重这个大哥的,两个人的兄弟情谊看起来牢不可破。
庞涓下了山,顺利通过了选拔,见到了主考官魏王。庞涓同学好歹跟着鬼教授学习了三年兵法,对于魏王问他的面试题目,庞涓答起来得心应手,直把魏王说得眉开眼笑,心里乐开了花。最后,按照惯例,魏王让庞涓说一下自己的竞聘感言,庞涓面色一正,慨然说道:“如果我当上了魏王的大将军,那么一统天下是迟早的事情,其他六国在我眼里就是几只蚂蚁而已。我说向东他们不敢向西,我说向西,他们不敢向东。我想打就打,想赢就赢,魏国成为霸主那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魏国就可以一统天下,千秋万代!”魏王听了十分受用,觉得庞涓这个人志向高远,而且有真才实学,还就真的把庞涓提升为大将军,成了军队的一把手。
庞涓当上了大将军,还真就像他给魏王说的那样,东征西讨,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庞大将军一时被魏国百姓争相传颂,成为魏国的大英雄,好像他带着魏国军队一走一过,就能踏平敌人似的。不得不说,受人追捧这种感觉是十分美妙的,庞大将军当然也不例外。这种感觉深深地存在他的脑海里,他也渐渐习惯了受人敬仰的感觉。
不过,他突然想起当初给自己的大哥孙膑许下的誓言。正当他在考虑是不是该抽个空,把自己的大师兄接过来的时候,孙膑却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原来,有个魏国的使臣发现了孙膑的才能,于是向魏王大力推荐,魏王于是派人把孙膑请下山来。孙膑来到魏国后,脑子里想的全是自己的拜把子兄弟,于是刚一到魏国就风尘仆仆地去看望庞涓。
庞涓刚见到自己的大哥,先是感到惊讶,然后觉得十分高兴,毕竟多少年没见了。但再仔细一想,冷汗差点流下来了。庞涓对自己有多少斤两是再清楚不过了,以前就跟孙膑有不小的差距,孙膑在自己下山后又跟在教授身边深造,恐怕现在自己坐火箭都追不上孙膑了。如果让孙膑来执掌兵权,那么自己只能退居二线了……一想到这,庞涓的心顿时阴沉下来,现在自己可是全国最年轻的军委主席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挥臂间,数十万大军齐动,摧枯拉朽,万人敬仰,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事情啊!庞大将军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让大哥孙膑抢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庞涓表面上表示对师兄孙膑的到来十分欢迎,并热切地把他留在自己的府里生活,暗地里却留了个心眼,对孙膑加强了提防。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魏王对孙膑十分欣赏:“我听说先生得到了孙子先生的独家兵法,才华非凡。我几乎是每天都想着先生能够来到魏国帮助我,现在您终于来了,我真是太高兴了。”接着,魏王又问庞涓:“你师兄才能超群,我想让他做你的副手,你们师兄弟一起掌握兵权,为我魏国建立万世功勋,你看如何?”真是害怕什么来什么啊!庞涓灵机一动,表现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我大哥虽然才华横溢,即使当大将军也绰绰有余。但是毕竟没有什么功劳,一下子就当我的副手恐怕不能服众。不如先当个客卿,等立下功勋之后再提拔,到那个时候别说当个副手,就是让我退位让贤,我也绝不皱眉!”这话让魏王十分满意,对庞涓的人品也大加赞赏。孙膑听了更是感动,什么叫兄弟,这就是好兄弟!
不过,客卿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一个挂职的。庞涓见自己的计谋生效,十分得意,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大哥讨教兵法谋略。到底是半路出家的,在孙膑眼中很简单的问题,能把庞涓问得憋红了脸,庞涓感到很惭愧,但同时又庆幸,幸亏没让孙膑掌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有一天,魏王打算考一下这师兄弟俩,于是让他俩比一下排兵布阵。庞涓摆的阵形,孙膑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于是随口就能举一反三。而孙膑摆的阵形,却把庞涓看得一头雾水。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庞涓厚着脸皮跟孙膑请教,孙膑一五一十地把阵法的奥秘全部告诉了庞涓。庞涓又在魏王面前把孙膑的话重复了一遍。魏王对两个人大加赞赏,称赞两个人是魏国的“双杰”。不过,经过这件事情,更让庞涓看清楚了自己跟孙膑之间的差距,也让庞涓狠下心来除去孙膑。
在庞涓的授意下,庞涓的一个小弟丁乙假冒孙膑在齐国的故人,为孙膑带来一封庞涓伪造的家信。信的大致内容是家族里的长辈都死了,小辈也没几个了,孙家人丁单薄,你孙膑还是赶紧回到齐国为家族开枝散叶吧!孙膑看了相当难受,回信说自己已经是魏国的官员了,等告老还乡再回齐国。庞涓拿到孙膑的回信,仿照笔迹把孙膑的信给涂改了,说我孙膑在魏国做官都是碍于师弟的面子,自己是身在魏营心在齐国啊!庞涓随后把这封信交给魏王,魏王大怒,让人给孙膑刺面,并砍去孙膑的双脚。
想到成了废人的孙膑对自己的威胁已经微乎其微了,庞涓才算稍微放下了心。但孙膑这个人是绝对不能留的,庞涓打算主动示好,让孙膑放松警惕,然后套出《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内容,最后把他饿死。果然是无毒不丈夫啊,可惜功败垂成,幸运得知真相的孙膑靠着装疯卖傻逃脱庞涓的毒手,被田忌救去齐国,成了齐国的军师。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正面的较量中,庞大将军先是中了孙膑的围魏救韩之计,又中了增兵减灶之计,最后被齐军乱箭射死。这还真应了当初“乱箭射死”的誓言,看来,庞涓对师兄孙膑还是有说话算话的时候啊!
好端端的一个魏国大将军,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真让人唏嘘不已。如果庞涓能够与孙膑和睦相处,共同为魏国效力,即使自己退居副手,也不至于落得个千古骂名。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的那样:庞涓以害人始,而终以害己终。庞涓这个人空有大将军的才能,却没有大将军的气量,捣鬼使坏有效,但毕竟有限,庞涓给后人的启发,我们应当牢记。
第二节吴起弃母杀妻,一代名将竟然狠心至此?
吴起是战国初期着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感情再不好的夫妻都会有夫妻之情,但是吴起为了博得鲁国的信任,竟然将自己的妻子杀死,原因是妻子是齐国人,杀死妻子以后,鲁国起用他为将,率兵攻打齐国。
他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文武双全,武能马上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一生经历过鲁、魏、楚三个国家,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也是白手起家、位极人臣的代表人物,受到无数人的顶礼膜拜。不过,也是这个人,他可以一边杀死自己的结发妻子,一边谈笑风生。他就是吴起。
吴起是卫国人,吴起家在当地算是土财主了,按照现在的话讲,吴起算是一个富二代。不过他这个富二代可不像现在的富二代似的,整天吊儿郎当、丰衣足食过一辈子就行了。吴起还是比较有上进心的,他是天生的军事爱好者、发烧友,没事就喜欢捣鼓行兵打仗的东西。而且,他对于当一名人民公仆十分感兴趣,他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将军,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建立一番功绩。
尤其是当吴起看到一个村的年轻人,隔三差五就出去打工啊、当公务员啊什么的,回家的时候一个个儿都小有成就,摆足了排场,威风极了。吴起是打心眼里羡慕,心想着,自己比他们可强多了,要是自己也能出去闯荡一番,成就肯定比他们高啊!
吴起想当将军,但是他又不想参加公务员的考试,那么该怎么办呢?吴起打起了自己家里钱的主意。他到处巴结权贵,拿钱笼络关系,希望能买下一官半职。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吴起刚步入社会,经验明显不足,钱倒是没少花,可是事却没办成。吴起当然不信邪了,继续自己的买官之路,直到把自己的家产败光之后,依然一事无成。这下好了,全村上下都知道吴起干的这点事了,吴起成了邻居口中名副其实的“败家子”,走到哪被人指指点点到哪。
吴起从一个富二代变成了穷二代,就如从云端掉到了地上一般,吴起的志气也深受打击。同时,由于自己的失败,吴起在村子里也到处受人指责,逐渐抬不起头来,内心充满了愤怒。俗话说得好,泥菩萨尚且只有三分泥性。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吴起手拿砍刀,见人就砍,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哭爹喊娘声此起彼伏。随着最后一个人的倒下,粗略一算,吴起已经砍死三十多人。从这时候开始,吴起内心薄情寡义的一面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杀了人,当然是要偿命的。冷静下来的吴起感到一阵后怕,这时候不跑路是不行了。吴起赶紧找好跑路的方式,然后回到家里跟老母亲告别。吴起狠狠地咬了自己的胳膊说,如果我混不出个人模狗样,我这辈子就不回家了。
告别完老母亲之后吴起就立马跑路去了鲁国。之前的失败经历也让吴起明白了,光有钱还是不行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于是,去了鲁国后,吴起就跟着孔子的亲传弟子曾子学习。作为孔子的亲传弟子,曾子继承了师父的优秀思想,而且还想把“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发扬光大。要知道,古代人对孝道可是极其重视的,重视到什么程度呢?你连拔根头发都可能被认为是大不孝的行为。
偏偏这时候吴起的老母亲去世了,按照古人的理念,吴起必须得回家尽一下孝道才行。可是吴起像是吃了秤砣的王八,铁了心地要等自己封相之后才回家乡。曾子不乐意了,心想,你这不仅是跟伦理道德作对啊,你这还是明摆着拆我的台嘛!于是,曾子满脸鄙视地跟吴起划清界限。
家乡回不去了,老师也不要自己了,吴起没办法,狠狠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吴起一边自学兵法知识,一边没事给鲁国国君打打杂,养精蓄锐,希望能等到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此间,吴起还娶了一个外籍的老婆宁氏,两个人过起了平淡的生活。不过,这样的日子毕竟不是吴起想要的,吴起想要的是封侯拜相,统领三军,建功立业。
现在我们看得更清楚了,吴起买官失败,被人嘲笑,一下子杀死三十多人;为了升官拜相的誓言,连自己的母亲去世也不回家奔丧。吴起的手段果然狠辣,有这样的魄力,再加上吴起自身的能力,何愁当不了大官?
等到了周威烈王十四年的时候,吴起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齐国率领大军,来势汹汹,攻打鲁国。鲁国上下顿时慌了神,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鲁国的相国公仪休向鲁王推荐吴起,说要打败齐国,只有吴起能办得到,让吴起统领鲁国军队去迎战齐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