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黄金
秀生:应该承认,美国在做“虚拟经济”和炒热“美国股”上是很成功的。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它每过20年推出一个具有军事意义的高科技计划,到处寻找敌人,实在找不出来就到月球和太空中去找“假想敌”,从而锻造了一个“美国神话”,这个美国神话利莫大焉。在美国财政赤字很高的时候,很多人还在买进美元,不惜抛掉硬梆梆的黄金来买美元,认为美元比黄金还要保险,就是因为对美元有很强的信心。
晓林:很多国家都把外汇储备量作为衡量经济实力的一个标准,计量标准用的是美元,甚至各国的外汇储备当中,有相当部分购买了美国的国债,这是出于外汇储备能够保值和增值考虑的,因为当今世界上不少人尽管内心恨美国,事实上并不怀疑它的强大,所以也就不怀疑美元的安全性。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世人对它的信心总是与其军事力量的强大分不开的,总是与其在世界上“说了算”分不开的。
秀生:美国战后政府财政记账簿上是黑字的时候并不多,大多是赤字,美国政府有本事靠印钞票、靠财政赤字举债过日子,凭什么?还不是凭人们对“山姆大叔”的信心,世界上有多少人宁可把黄金抛掉换成美钞,从未有过美钞变成废纸的顾虑,靠什么,还是靠对美国的信心,对美国强大、世界第一概念的深信不疑。人们仿佛都知道,任何时候拿着美钞都可以向美国银行直接兑黄金。
晓林:世界对美国的信心、美国世界第一的概念,是美国经济的生命线,这个生命线一旦被动摇,美国这个全球帝国就不复存在。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什么挑战都可以应对,唯独美国世界第一的挑战不能被动摇。一旦出现可能改变这个现实的情况,美国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三位一体”的世界大战离我们有多远
秀生:第二次海湾战争对我们的启示,首要的就是,三位一体的战争就在我们身边。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后打了两场非常重要的战争,一场是军事的,一场是非军事的。现在这场战争是军事的,还有另一场战争是非军事的,就是亚洲的金融风暴。亚洲金融风暴是由美国暗中发起的一场针对以日本、韩国为核心,加上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在内的“东亚经济圈”的非军事战争。当时东亚经济圈正在快速崛起,大有取代美国和欧洲而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之势,但是由于美国一手策划和发动的这场非军事战争,使得亚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步伐严重受阻。
晓林:在新的时代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义战争的概念,认为战争一定是军事战争,这是一种过时的概念,非军事的也可打起战争,用经济、文化的手段也可以达到战争的目的,甚至有时比军事战争的杀伤力更大。
秀生:目前,世界上至少出现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经济圈呈鼎足之势的局面。在美国的观念中,这并不是它想要得到的,美国不是要维持一个稳定的多极局面,而是要单极化。美国醉心于它的极权主义梦幻中,它想行王道,但只能在有共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西方世界,对于文化格格不入的东方,看来它也只有推行霸道了。总之,在意识形态上美国力图向全世界推行它的价值观,让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世界化。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则要实现单极化,搞美国“一股独大”。
晓林:人们恐怕对宗教文化原因作用于美国战略的影响有所忽视。美国有63%的人有宗教背景,宗教情结十分深厚的布什家族一直寻找能把美国民众统一在一起的精神支柱。美国此次发动对伊战争,从一个更深的层面上,是奉上帝旨意,进行所谓“替天行道”。我认为,不能不重视宗教文化冲突对这场战争的影响,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长期对峙,决定了美国有可能打一场背后深深隐藏着宗教文化情结的战争。美国虽然号称是世界上文化包容性最强的国家,但美国文化的霸权主义倾向,则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关注经济版图的同时,不要忽视文化版图和政治、军事版图。我们必须清醒,在梦幻与现实之间徘徊的单边主义中,既有政治、经济、军事的单边主义,还有文化与宗教的单边主义。
秀生:这场战争的初期大出美国所料,重要的是伊拉克人在民族精神的旗帜下的团结,同仇敌忾。那些流亡到国外的伊拉克人,大概并不会太喜欢萨达姆吧?然而在战争的最紧急关头,有一部分人还是返回了祖国,这背后正是强大的民族精神在起作用。民族文化和精神,这才是真正让美国头痛的。现在至少美国人懂得了,在科索沃可以打一场“零伤亡”的战争,但面临着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东方民族,想这么轻易地当霸权主义者是不那么容易的。
美国好象是古罗马的后裔
晓林:美国一向是标榜“民主、自由、平等”的,而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却总是采取双重标准。这使我们想起了古罗马,古罗马内部是民主的,但是对待其他民族却是采用血腥手段进行镇压,抓来的俘虏都沦为奴隶,被送上斗兽场。同样,现在的美国内部是“民主”的,但绝不会对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民族实行民主。当年古罗马的繁荣是建立在连年征战的基础上的,而今的美国也在学习他的前辈。
秀生:现在看来,我们并不能完全排除以后打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只是战争的形式更加复杂,它是局部军事战争加上全球经济和文化对抗的立体式的战争。今后如果发生世界大战它一定是表现为军事、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战争。从发展虚拟经济的角度来看,美国是一个非常需要敌人的国家,下一个敌人是谁,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要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
晓林: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但是机遇是要靠人来把握的,否则会失掉。我们曾经失掉过,郑和下西洋,比麦哲伦要早得多,但最终一无所获。如果当时明王朝抓住机遇,坚持航海探索,必然会大大地促进中国的航海技术发展。航海技术是那个时代的高科技,中国坚持下去,掌握了这个制高点,也许以后的中国几个世纪的历史就会改写。现在的形势太重要了,我们国家必须加强对高技术的投入,包括加强对军事工业的投入。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扩大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我们中国反对战争,但是不惧怕战争。这是一句老话,叫做第一反对,第二不怕。实际上即使战争输了,精神不输也不见得就落后。
全球化应防止殖民化色彩
秀生:经济全球化( GLOBALIZATION)这个词实际上最早是殖民化的意思。现在,发达国家为了从经济上入手对世界进行新的殖民主义统治,为了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剥削而提出了全球化的口号,其真实意图是想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通过非军事战争的形式,来实现殖民主义政策,这是今天西方国家比早期帝国主义国家更老到的手法。它们通过更低廉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益。美国用这种办法,很快征服了几个东欧国家,所谓新欧洲,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是美国的文化和经济的新殖民地。
晓林:我们看一下今天的东欧国家,喝的是可口可乐,开的是美国车,听的是美国摇滚乐,不仅原有的一点制造业荡然无存,就连自己的文化也快灭亡了,这种全球化实质上带有很强的殖民化色彩。
秀生:根据西方管理学理论,工业生产过程是一个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价值链,只是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能力生产相应的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不同部位。但事实是,发达国家永远也不会轻易将系统集成技术转让给其他国家,而是把创造价值的最大环节千方百计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对企业分类有一种说法是,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五流企业做转包为人家打工。现在美国不仅控制了大量先进技术的标准,还控制了整个虚拟经济的标准。对这样一种世界格局,如果我们认识上糊涂的话,则这种糊涂比二战之前张伯伦还要糊涂,还要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