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化,既是一种民族文化,又是一种世界文化,既是一种回归传统的文化,又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既是一种约束性的文化,又是一种保护性的文化;不再是精英文化,而是大众文化,不再是思辨文化,而是实践文化,不再是功利文化,而是公益文化。在反思工业化,秉承“天人合一”理念的同时,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为公众所集体建构。
在现代生态学看来,人类社会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这个特殊的复合的生态系统包括社会部分和自然部分,前者主要是指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历史文化,后者是指作为人类生息和发展物质条件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中的人群比自然生态系统中其他动物群落富有力量和智慧,所以人工生态系统就比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更加旺盛的发展活力、更加复杂的体系结构,以及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处于人工生态系统之外的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地被纳入到人工生态系统之中,人工生态系统中自然部分就逐步扩大了。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规模和发展质量,成为人类力量和智慧的表征。
然而,人类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人工生态系统,又不能一厢情愿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宰。人类力量和智慧的发挥,依赖并受制于一定的客观条件。人工生态系统的发展既要遵守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原则,又要服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的规律。换句话说,人类自觉行为表现在:敬畏自然而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而避免为自然所伤,始终保持着“天人合一”的状态。“天人合一”是在经历了反复冲突与长期磨合之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所达成的一种约定,是人类在总结了自身发展中经验和教训之后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工业社会取代了农业社会之后,张扬科技的“神奇力量”,通过科技成果运用来加强对自然界掠夺式开发,摒弃了“天人合一”的契约。事实证明,虽然物质财富极大涌流,但是生态系统因为透支而衰退,生态环境因为不计后果的排放而遭到污染,食品药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界,原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世界工业化却把它逆转为人类的对立面。
自然界既不只哺育人类的“慈母”,又是监管人类行为的“严父”。“天人合一”,被历史证明是人类与自然界相处的理想状态。在谋求发展、享受着自然界恩赐的时候,尊重自然规律、适度开发与自觉养护自然生态系统,努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健状态,这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和自保之策。绿色文化与其说是一种新的文化样态,倒不如说是当代文化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绿色文化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活,即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公众低碳生活。
近10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现代战争中的战场污染。现代战争是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不仅给战场内的武装人员造成巨大杀伤,而且殃及战场以外的无辜平民,其神秘的杀伤力会通过环境污染而持续发酵。据2010年3月25日《参考消息》(记者李来房),一份由伊拉克环境、卫生和科技等政府部门联合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对伊拉克境内50多处污染点调查中,42个点受到强辐射和有毒物质的污染,其中巴士拉、费卢杰等曾经做过战场的城区污染面源大,这些地区癌症患者和畸形儿数量迅速增多。
有专家认为,癌症和新生儿缺陷跟贫铀辐射污染有关。一些国际研究也显示:贫铀会造成灾难性后果,贫铀的影响周期会在5—6年内显现。这一推断与1996年至1997年和2008年至2009年伊拉克境内几个曾经成为主战场城市里的癌症患者急剧增加情形正相吻合。据《美国公共卫生杂志》2010年2月刊发的一份研究报告,在1993年到2007年15年间,巴士拉城内15岁以下儿童的白血病发生率从10万之3例增至10万之8.5例,是邻国的4倍多。据统计,巴士拉2005年癌症确诊人数为1800例,2007年新增癌症患者超过3000例。巴士拉在“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2003年战争中都沦为交战双方新式武器用于实战的“实验场地”。
2003年战后,费卢杰城新生婴儿中先天性缺陷婴儿比例不断攀升。费卢杰医院儿科医生萨米拉·阿尼认为,该地区战争环境污染是造成婴幼儿畸形的主要原因。他希望通过专业实验室来弄清楚畸形儿病例跟这个城市的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亲眼看到近几年医院里新生缺陷儿病例迅速增加,前几年医院通常每月接受1到2例新生缺陷儿,近期一天就会有2到3例。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近期一份报道,费卢杰每4个新生儿里就有1个患有严重缺陷,比如先天性畸形、脑瘤或者神经系统疾病。近来,伊拉克研究人员在国际组织帮助下,对费卢杰战后的环境污染进行调查,宣称已经发现一处强辐射的区域。
核电站泄露造成区域污染。自从开发核能以来,重大核泄漏事故频繁发生。20世纪美国三里岛核泄漏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以及21世纪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爆炸,分别发生在核技术最为尖端的三个国家,第一次和第三次相隔就30余年,给生态和环境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当然,“最后一次”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
2011年3月11日,日本爆发了里氏9级地震,在引发海啸的同时,导致福岛核设施泄露、爆炸,核辐射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当月24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向公众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的3名工作人员在放射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水中抢修作业时遭受过量辐射,辐射量在170—180毫西弗之间,三人中有两人的腿部皮肤附着了放射性物质,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诊治。
3月28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宣布,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内的5处地点采集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出了放射性钚。钚是反应堆内燃料中的铀吸收中子后产生的,它的半衰期非常长,且毒性很强。钚进入人体后潜伏在肺部和骨骼等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此次检测出的是钚的3种同位素钚—238、钚—239和钚—240。钚在高温下生成,非常重,不会轻易飞散,因此土壤中被检测出的钚,可能与福岛核电站1号至4号机组连续发生氢气爆炸和火灾有关。此前,已经检测出放射性碘和铯。4月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取水口附近电缆竖井侧壁出现20厘米的裂缝,高放射性污水从该缝隙直流入海。
同时有媒体报道称,东京部分地区自来水放射性碘含量超过了婴儿可饮用标准的两倍。一家自来水处理厂水样检查结果显示:1千克水中碘—131的放射性活度已经达到210贝克勒尔,而政府为婴儿设定的安全饮用水上限为100贝克勒尔;福岛县的菠菜、花椰菜、卷心菜、萝卜、小松菜、茎立菜等11种蔬菜放射性物质超标。
日本4名妇女母乳中被测出放射性物质。日本民间团体“母乳调查和母子支援网络”4月20日宣布,由千叶县、宫城县、福岛县和茨城县9名女性提供的母乳,被送到民间放射线监测公司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中4份母乳程度不同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质。由于首次发现这个情况,消息披露后立即在日本社会上引起恐慌。
4月12日,日本政府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等级提升为最严重的7级,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级相同。不久,日本一名核能专家说,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一些地区土壤辐射污染程度与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土壤辐射污染程度相当。日本共同社报道,福岛核电站西北大约600平方公里地区土壤中,放射性铯活度可能为每平方米148万贝克勒尔,达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人员强制疏散标准;核电站周边另一块700平方公里区域放射性铯活度可能为每平方米55.5—148万贝克勒尔,达到了尔诺贝利事故人员临时疏散标准。这些估算值基于日本政府对空气辐射污染监测所得数据。
监测表明,福岛核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到了海洋。据新华社东京2012年4月3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2011年6月在距福岛第一核电站30公里至600公里外海域的60个地点采集了海水和浮游动物,并用浮标测量了海流情况。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300公里外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体内放射性铯水平最高,浮游动物被干燥后最高每千克含铯约102贝克勒尔,相当于事故前平均值的100倍,在核电站600公里外的海域也检测出了放射性铯……
小贴士
西弗和贝克勒尔,是两个与辐射相关的国际制单位。前者得名于瑞典生物物理学家、辐射防护学家罗尔夫·马克西米利安·西弗。西弗是用于有效剂量和当量剂量等辐射量的专用计量单位,适用场合不同,含义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西弗考虑不同辐射种类(γ、β与中子等)的电离能力,反映辐射剂量对生物组织作用大小。对γ或者β辐射照射,每千克生物组织吸收1焦耳的能量为1西弗。西弗是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mSv)和微西弗(μ Sv)。1西弗等于1000毫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
后者得名于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贝克勒尔是用于衡量放射性物质或者放射源辐射强度的计量单位。辐射强度的标准名称是活度。放射性元素每秒有一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其放射性活度即为1贝克勒尔。贝克勒尔是个很小的单位,有时使用千贝克勒尔(kBq)、兆贝克勒尔(M Bq)。
海湾、海域石油污染。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英国石油公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爆炸并伴随大火。5月27日的调查显示,海底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上升到2.5万至3万桶,演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原油漂浮带长200公里、宽100公里,而且继续污染墨西哥湾辽阔海域。为了帮助美国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墨西哥、挪威、伊朗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美国伸出援手,竭力阻止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这可能成为和平时期(全球)最严重的漏油灾难”。全球语言检测机构公布2010年全球年度热词调查显示,“漏油”位居榜首,反映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
2011年中国渤海湾被溢油污染。6月4日,康菲公司在中国渤海上的蓬莱19—3油田出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在调查分析后认定,“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属于责任事故”,是由康菲公司没有尽到应尽责任造成的。由于康菲公司“有章不循”“毫无责任心”,以及中方有的监管部门“不作为”、相关部门配合不力,致使漏油源得不到及时有效封堵,油污面积不断扩大。
检测结果显示: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类海水面积为840平方公里,附近3400平方公里遭受1—3级污染,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为158平方公里(出现在6月13日)。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是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有的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
7月12日凌晨,中海油绥中36—1油田中心平台中控系统发生设备故障,全油田生产关断,流程泄压火炬头排出的气体瞬时带出原油落海,漏油形成约1平方公里油膜。
类似事件,同期还发生在意大利、泰国等多个国家。
被原油污染的水域地处大陆近海,是沿岸国家人口、工业分布集中的地区。这些海湾油田都是世界著名石油公司经营,设备是先进的,资金是雄厚的。为什么屡出事故?技术问题还是人的疏忽?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些漏油事故给当地乃至世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破坏,这些海域污染叠加效应是难以估量的。
全球变化了。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而造成的、在全球尺度上发生或者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一些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变化,包括大气成分变化、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变化、人口增长、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等内容,核心是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地球上大气变暖。
地球上大气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深刻。引起冰川融蚀、海岸带和岛屿变化,降水分布变化,改变工业和农业生产、能源供需和生活环境;通过改变植被格局、有害生物发生格局、生物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的地球化学循环与能量交换等,反馈给气候系统,综合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
其主要表现如下。
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近来,德、美两国的相关研究人员报告,北极地区海冰面积缩减严重,为1972年以来最低。北极海冰反射大量的太阳光,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所以了解夏季海冰面积变化是监测全球变暖的手段之一。研究人员自1972年开始,借助卫星监测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发现其面积平均每10年缩减大约11%。研究人员还发现,除了面积减少,北极海冰厚度也在降低,只是厚度变化监测难以达到面积测量那样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