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说过:“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光想不练是假把式,又想又练才是真把式,这话一点都不假。做了二十多年的中学语文老师,拿起笔想写点东西,拽掉的头发有一撮,还是写不出自己觉得像样的东西,原因何在?我们多数情况下处在光想不练的境地。久而久之,缺少了创作,就成了“口力劳动者”,而不是脑力劳动者。
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摆渡者,要把学生摆渡到理想的彼岸,不能光站在岸上指手画脚,更多的时候要下水,写下水作文。尽管下水作文,不同于数理化的参考答案,不能够包治百病,解决所有学生的作文问题,但是至少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知道这篇文章原来可以这么写,让学生懂得教师的指导是正确的,按照教师的指引可以及早到达理想的彼岸。写下水作文,可以帮助教师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教师写作,都不能信手拈来,甚至还要搜肠刮肚,何况涉世未深的学生们呢?有了下水的体验,就会逐渐包容自己的学生,多宽容学生的作文,不会全面否定,更不会一棍子打死。多一份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分理解,少一些苛刻,面目慈善,学生就愿意亲近你,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近在咫尺,随手可掬。写下水作文,可以帮助教师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构建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可以……既然好处如此之多,我们现实工作中为什么那么多教师不写下水作文呢?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语文教师想想。学校要检查备课笔记,学校要统计批改记录,学校要评比教师的分数,分数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教师的手脚就被这些无形的绳索给捆住了,纵有三头六臂,也施行不开纺天花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下水,只好隔岸相望,甚至望洋兴叹吧。当然,上面情况只存在于部分学校。许多学校不存在上述情况,但也不能够说明语文教师的负担不重。据说有人对学校教师的读书情况做过统计,平心而论,就平均而言,读书最多应该是语文教师,事实恰恰相反,语文教师的读书平均数量最少,竟然赶不上历史、地理、生物教师。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至少有这样一条:语文教师没有时间读书。写下水文的强度是读书的强度没有法相比的,重有千斤。教师没有读书的时间,怎么会有写下水作文的时间呢?教师不愿写下水作文是可以理解的,至少我是理解的。本书是我将以前多年的下水作文找到一个故事框架连缀到一起的,因而读起来可能有的地方前后联系不是很紧密,但是对于局部的美感是没有妨碍的,对于写作教学也会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多数学生不愿上作文课,不愿写作文,时间久了就不会写作文。由于所有的大型考试都要考作文,未来还有增加的趋势。于是,考试的时候就要应付作文。至于写得好与坏,只有任凭阅卷教师任意宰割。其实,作文虽然不能说难,但是写作水平的提高是细工慢活,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多读书,勤写作,摸石头过河走一段路,用不上多长时间学生就把握住写作的要领了。要领一旦掌握,就找到了写作的一般规律,就会写了。作文学起来慢,忘得也慢,甚至不会忘,就像学游泳,学骑自行车一样,一旦学会是很难忘掉的。这就是一些学生的作文总是获得高分的原因。本书试图帮助那些在写作过程中苦苦寻觅,而找不到真谛的教师和学生,从实践上指点一下迷津,提供一点捷径。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无话可说。无话可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意识上知道该说什么话,只是不知道话该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是技法问题。只要找到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就知道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了。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不止一个方面,也就决定了写作的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另一方面是确实说不出什么话,这是材料积累问题,而解决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就如同我们要招待宾客,巧妇你也难为无米之炊。有时候有了海参、鲍鱼,没有巧妇,也不必发愁,原汁原味地端上去可能就解决一些问题,不用巧手加工也比经过巧手千道工序万道工序加工过的白开水顶用。而积累材料是任何技法都不能替代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多读书,把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的书作为首选。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多层面的对比中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
可能有先知先觉者会对着书中的爱情描写叉腰指责,甚至担心危害个别心理差异者健康的心灵。对于这种担忧没有必要。薄伽丘在《十日谈》的序言中有一段话,大意是:酒是好东西,喝酒的人不加节制地饮用,也会造成身体的伤害,我们能够因此怀疑酒的好处?况且,爱情是美好的,美好真挚的爱情是人类众多的情愫之一,只有通过区分假恶丑,才能获得真善美。孽情是人们所不齿的,对的地方遇到不对的人,或者相反,同样也会产生孽情。只要擦亮金睛火眼即使再会伪装的妖魔鬼怪也无法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