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民心中一怔,听杨荆公又说及科考弊案的事,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于是说道:“杨大人莫急,有话慢慢讲。”
杨荆公坐下,从头细说根由:“本科科考,非同往常啊!那首席主考官沐从道,本是曹皇后的亲外甥。,本科的考官进人贡院后,他拉上我,前去拜见皇后,说皇后要亲自询问科考的事。进宫之后,曹皇后直面问我考题。当时,我怀揣密题如一时考虑不慎,忘记了考规,竟然拆开了弥封,拱手呈送给她过目。岂不料,站立在皇后身边的近侍张茂则,乘机窥视,恰好将题卷看了个一清二楚。事后,张茂则将所见密题,悄悄暗告于他的侄儿张仲。而其侄张仲,乃是本科的考生,又恰是沐从道的未婚女婿。而且,为这桩婚事牵线的红娘,不是别人,正是曹皇后。沐反遭和张茂则,都希望张仲能当上本科状元。他俩一商量,分别把这个想法秉告了曹皇后。皇后当然求之不得,就默许了外甥和心腹的这一要求。于是,三人合谋,才导演了拉我进宫,借机探秘、内定张仲为状元这出好戏。”
“原来如此。”王俊民听到这里,原先对科考弊案的根由,郊坠五里雾中,此时烟消雲散,恍然大悟。
饧刑公接着说:“为使好梦成真,皇后还特地召见我,赐给我一柄金如意,嘱我但行方便,鼎力相助,帮助张仲如愿以偿。碍于皇后和同僚的情面,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就送了个顺水人情,依附了沐从道。这就叫私迷心窍,一失足成千古恨!说起来,老夫心里惭愧至极啊!”说着,扪心自捶,悔恨不已。
“杨大人一向洁身自好,此事乃被动所致,非故意而为,请别太伤心。人生孰能无过?过犹可纠,贵在悟察及时也。”王俊民边听边安慰道。
“大错已铸成,为时已晚矣!”杨荆公接着告诉他:“另一位主考官,就是言齐大人。他为人忠直刚烈,拒绝收取皇后赐给他的礼物,力主公正取士,择贤举荐。前几天,我们三位主考官,聚在一起共商,从初定的四百名进士中,选拔殿试的考生。言齐大人秉公行事,选中了闽少囗,囗考生许将等几位的试卷,作为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候选名单,推荐他们参加殿试。但是,沐从道执意不允,坚推张仲。他担心许将等人才高一筹,一旦上了名单,便会压住张仲。于是,二人便激烈地争执起来。”
“争执有时在所难免,但应以公心和国事为重。”王俊民说道。
“谁说不是?”杨荆公接着说,“二人各不相让,都大动肝火。沐从道手指张仲的试卷,说:‘张仲的文章,冠盖群儒,应为状元的不二人选。’言齐大人手持许将的试卷,说:‘许将的试卷,胜过张仲十倍,应是状元的第一和惟一的人选。’我提议他们不要争论,一并呈送皇上明鉴定夺,但二人皆不听。争论中,沐从道怒之下,将言齐手中的试卷,当场撕得粉碎。言齐大人气恨至极,质问道:‘你瞽目私心,良莠不分,弃贤良、择庸亲,良心何在?’沐从道气急败坏,扬言:‘张仲为状元,天经地义,铁打天定!你言齐螳臂当车,白日做梦!’言齐义愤填膺,说:‘天日昭昭,优劣自有公论,我公心可鉴,问心无愧!虽死也不能任你为
所欲为,要让天下人知道你心之不正,行之不端,定叫你美梦砭黄梁!’他一时激愤,头触廊柱,不幸殒身而亡。他的尸体,现在还停在贡院之内。他不是病死的,而是以死抗争,拼死的。”
“好一个刚正不阿的言大人啊!性刚气烈,死得其所,未免太可惜了。”王俊民听后,惋叹道。
杨荆公继续说道:“言齐大人死后,沐从道惊慌失措,惶惶若丧家之犬。他下令封锁消息,迅速将这段隐情,密奏于皇后,曹皇后思虑再三,立即统一口径,对外谎称言齐是病死的。为了掩人耳目,使殿试尽快收场,她才破格行事,将你这位前科驮元,递补为贡院主考官。他们认为你年轻幼稚,任凭摆布,以便使弊案能名正言顺地获得通过,堂而皇之地变为现实。”
王俊民听罢,原先对科考弊案的真相,对自己的破格任命!隐约朦胧,扑朔迷离,现在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他很佩服韩琦国学大人的判断;“贡院的确出了问题!”
杨荆公说完,老泪纵横,哭诉道:“老夫上对不起皇上;有差圣命啊;下对不起考生,有负众望啊;外对不起黎民,有失官德啊;内对不起家人,自毁门庭啊!”
他悔恨交加,悲情凄切,引咎自责:“如今,言齐大人死了!取士舞弊的事发了,倘若追究起来,按大宋的律条,我持题泄密,的确是死罪难逃啊!”王俊民听到这里,真有点不寒而栗,心中暗思:“科考弊凇竟然如此的腥风血雨;贡院重地,原来这般的险恶!难啊,事犛人亦难,当官处世最难,当清官处难事更是难上加难啊。”
杨荆公唉声叹气,幡然醒悟,说:“人千万不要有私心!一念之差,自掘坟墓,后悔莫及,真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王俊民既同情又遗憾,安抚道:“人贵在自警自省,虽一旦失误,而若能幡然醒悟,迷途知返,犹未晚矣。望杨大人节哀白重,切莫悲观绝望。”
杨荆公说着,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裹,指着包中之物,说:“这就是那柄金如意,上面刻有‘慈宁宫’三个字,是皇后亲手专赐之物。还有这张银票,名义是皇后所赏,实际是张茂则之兄、张钰仲之父贿资所送。这是我的一本奏章,里面如实奏明了科考泄后题、殿试选卷和言齐大人之死的全过程,算是科考弊案的纪实和佐证吧。这三件东西,劳你代我保存,一并转交皇上吧。”
王俊民有点难为情,说:“老大人如此信赖学生,能推心置囃腹,倾诉衷肠,吐露真情,足见坦诚之心,俊民不胜感激。不过,这包中之物,我看还是大人自己妥善保管,择机亲自交给皇上命的为好啊。”
“不!”杨荆公执意坚持。“殿试弊案,即使我跳进黄河里也洗不清了。一生清名,悔于一旦啊!事到如今,这个小包留在雑老夫之处,已毫无意义。我经再三考虑,还是交于康侯保存为彝宜。老夫老了,又如此糊涂,今不求保我一世清名,但求你日后为我作证,保全我的家人吧。”
面对悔恨不已、涕泗纵横的杨荆公,王俊民只有好言劝慰,耐心开导,说:“今日科考之事,实乃非常。不过秉公而论,主要责任并不在大人,学生甘愿为大人仗义执言,尽力开脱就是,万望老大人宽心自重。今你我已同事贡院,当风雨同舟,洁身自好,忠心报国,不负王命,如此则平生无憾也!”
杨荆公听后,连连点头,说:“康侯所言极是,老夫无地自容啊。拜托了!”。
杨荆公说完,将小包裹硬塞给了王俊民,转身离去,步履蹒跚,心情沉重地自回东经房去了。
王俊民手拿小包裹,目送杨荆公黯然离去,心中思绪万千疑虑重重,许久才回屋更衣入睡。
约三更时分,睡梦中的王俊民,忽然又听到有人来敲门,同时喊道:
“王大人,快起来!沐大人请你马上去会经堂。”
王俊民匆忙起身,开门问道:“半夜三更,何事敲门?”
“杨大人悬梁自尽了!”来人惊魂未定,低声说道。
王俊民听后,脑子“嗡”的一下胀了起来,大吃一惊。
“杨大人怎能如此轻生!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仕途多艰飚
啊。”他的确有点惶恐不安,心乱如麻。
他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镇定下心来,想:“贡院连死两位主考官,乃千古未有之奇事。如此惊天大案,必将引起朝野震动。看来此次主考,非比寻常,决不可麻木不仁,等闲视之。”
他本能地想起杨荆公昨天夜里送来的小布包,突然明白了老考官的良苦用心,心想:“那是他诀别人世前留下的遗嘱啊!他选择了死亡来表达对自己失误的忏悔与解脱,以示洁身自好。他把遗物证据交给自己,显然是对我的莫大信赖,聊以自慰的深情寄托啊。小布包里的东西,可是涉及本案的重要证据。有朝一日欲使弊案真相大白于天下,惟有仰赖这些铁证不可!其重若千斤,我必须万无一失地掌握手中,千万丢不得的!”
想到这里,他急忙吩咐来人,说:“你马上回去,立即禀告沐大人,就说我随后就到。”他想支开那人。
“是。”来人应声而去。
事不宜迟,王俊民急忙找出杨大人留下的小布包,冥思苦想:“藏到哪里去呢?这西经房,肯定会有人来搜查的,藏在这里不保险。带在身上吗?太显眼了。交给谁呢?ー时身边连个熟悉可靠的人都找不到。转移出去,时间根本就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哪里最安全呀?”
他举目向屋外望去,忽然眼前一亮,想起御碑亭中《考官律条》碑的下方,隐藏着一道深深的燕窝状的石缝。心想;“有道是最显眼处,往往是最隐蔽、最安全的,那里人们熟视无睹,藏于此处可谓出其不意。情急之下,权宜之计,就先藏在那里再说吧。”
于是,他四下张望,见夜深人静,空无一人,便像夜猫子一般,轻身快步,来到御碑亭下,悄无声息地顺手将小包裹密藏于石缝中。
然后,他若无其事,迅捷地赶回屋里,整好衣冠,迈步向会经堂走去。
事情果然不出王俊民所料。
且说沐从道去了曹皇后那里,将王俊民拒绝签押的情况察告之后,曹皇后始料不及,出人意外,同样大失所望。
她对沐从道说:“我不相信王俊民会冥顽不化。一个年纪轻轻的状元郎,如日初升,前途无量,会如此的不知趣,辜负朝廷厚望,同哀家来作对,能愚蠢到拿自己的前程来开玩笑吗?自古好事多磨,性急是吃不得热豆腐的。你要耐心一点,回去再好好地开导开导他。”
沐从道回到贡院,便直接去找杨荆公,好一起商量个办法,不料却发现他已经悬梁自尽了。
沐从道心慌了,一时六神无主,深知事态更加严重了,惶惶若丧家之犬。他心中盘算:“连死两个考官,这下子麻烦可惹大了!科考弊案一旦暴露,自己将身无立锥之地也!恐怕连皇后也将牵扯在内。那时若加以审理,口说无凭,证据将是一个关键。看来,这金如意,这银票,还有杨荆公死前肯定还会留下什么别的东西,那可是涉案的具体物证啊!倘若这些东西落人他人之手,自己将陷入被动之中,后患无穷。不行!我必须未兩绸缪,主动防范,及早把屁股擦拭干净才是。”
想到这里,沐从道唤来随从,吩咐道:“立即清查东经房!看老杨头都留下些什么可疑的东西。”
“是。”随从们应声而去。
沐从道亲自前往勘察,想亲手搜查到金如意和银票,或者搞到杨荆公遗留下的其他什么证据,例如文字类的遗嘱或本章等东西。
一番翻箱倒柜之后,众人一无所获,无果而终。
沐从道很是失望,心里更加忐忑不安,活象热锅里的蚂蚁,他心生疑窦:“没有金如意,没有银票,没有遗嘱和本章,这难道是正常的情况吗?不可能!这些东西肯定是被转移了,可它会藏匿在何处呢?”
想到这里,他急忙叫来侍从,进行盘问:“你们如实说说看!杨大人死前都到过什么地方去了?”
位侍从告知说:“深夜时分,杨荆公只身一人,离开这幢屋子,去过西经房,良久方回。”
沐从道听后,不禁惊慌失措,吓出了一身冷汗,心中琢磨:“西经房?他死前去那里干什么呢了莫非这金如意、银票,就转移藏匿在那里不成?他到西经房都说了些什么?会不会对王俊民抖露出科考弊案的底实?会不会有遗嘱或本章之类的东西也留在那里?”
“搜查西经房!”他那狡黠的眼睛连眨几下,立刻打定了主意,并急忙唤人前来,吩咐道:“快去西经房,请王俊民速来会经堂!”
王俊民闻言,即刻来到东经房。一进屋,只见悬梁自尽的杨荆公,已命丧黄泉,陈尸于屋中床上。
“杨荆公!”王俊民悲上心来,口中呼喊着,急步奔上前去,眼观杨荆公的遗容,高声惋叹道:“你这是何苦的啊!为什么要选择这轻生之路,舍我而去呢?”
沐从道见王俊民到来,异常悲辛,也故作悲痛之状,说:“咳!真没想到啊,杨荆公竟然自寻短见!”
王俊民悲怆至极,遗憾万分,含泪吐诉道:“杨大人,科考大事犹未竟时,你怎能忍心寻此短见,撒手人寰?如此离去,何以瞑目啊!”
沐从道见王俊民十分悲伤,假惺惺地安抚道:“康侯,节哀吧。人死不能复生,只能听天由命了。”
王俊民含泪欲滴,说:“沐大人,杨大人以身殉职,必定事出有因。今尸骨未寒,当禀报朝廷,告知家属,以妥当处理善后。”
“那是自然。这后事嘛,自然会得到处理的。”沐从道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地说道。“不过,康侯啊,听说杨荆公死前,曾到你那里去过,此事可当真?”他的两只眼睛,闪烁着狐疑的目光匪直盯着王俊民。
“是的,杨荆公确实去过西经房。”王俊民坦然回答。显然,代他明白沐从道的用意,心中知道此事是掩盖不住的。
沐从道接着追问道:“他去你那里做啥?都干了些什么?”
王俊民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回道:“杨大人晚饭之后,独負自一人来到西经房。他岂能为别事而来?还不是为了在殿试东呈文上签押的事嘛。他反复地规劝我,让我高抬贵手,及早签预字,以了结殿试之事。不过,他的意见不被我苟同,被学生婉拒了了,心里委实有些不高兴,转身离去,并无其它。”
沐从道将信将疑,眨巴了一下狐疑的眼睛,遂动用起诈术,敲山震虎,突然发问道:“不过,杨大人留下一件重要的东西给兵你,你可要妥善地替他保存好啊!”
沐从道说完,两眼紧盯着王俊民,想从他的表情上发现一点破绽,寻找蛛丝马迹,探出点虚实来。
王俊民一听这话,禁不住一阵震颤,心中忐忑不安;“莫非崖事情已经暴露,沐从道知道了底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