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领,我们在魏郡的兄弟都已经潜入邺城中藏匿,只时机一到,就立刻举事夺取城池。”黑山军渠帅李大目对张燕报告到
张燕眼中精光闪动,点头道:“很好,袁绍这厮现在猛攻灵寿,房山,想要引本帅出去和他交战,却不知我们的人早已经埋伏在他的眼皮底下了。告诉陶升,只要拿下邺城,夺了官仓,立刻屠城,为杨才的弟兄们报仇!”
李大目道:“诺。”
张燕又问:“上党的情形如何?”
畦固轻松的表示:“襄垣守将出城交战,已经被我杀死,剩下百十号人都逃入壶关去了。”
张燕夸奖了畦固几句,叫他引本部守好上党,依为根本。
张燕心腹杨凤道:“于帅从顿丘稍来书信,确信曹操将主力都已调出东郡。武阳城只有守军千人,领头的是曹操一个侄儿,叫曹休,年纪轻得很。于帅要大统领放心,这次他一定拿下东郡,为白绕报仇。”
张燕吩咐道:“曹操此人诡计多端。上次白绕就是轻敌中计以致失了濮阳。叫于毒万事小心,可不要重蹈覆辙才是。”杨凤应诺,表示会转告于毒。
自从张牛角死后,张燕带着黑山黄巾,逐渐走出太行山,攻城略地,于官军大小数百战,胜多败少,深得麾下信赖。但张燕有远见,深知现在的黑山军看似顺风顺水,在并,冀等地威名赫赫,但其实埋藏莫大隐患。
首先,黑山这些年发展迅速,前来投靠人数越来越多,不算老弱妇孺,十几个渠帅手下多得有几万人,少得也有六,七千,加起来多达数十万之众。这么多人仅靠劫掠过活,根本不现实。必须要占据州县,最好是能打破像邺城这样的大城,开官仓取粮才能过活。其次,并州混乱倒还罢了,冀州韩馥胆小无能,为人贪婪,任用的将领也多半是些只会谄媚的小人。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黑山这些年能屡战屡胜,主要是因为前来围剿的官军不强的缘故。
而韩馥的继任者袁绍则不同,此人声名显赫野心勃勃,看他夺冀州的手段,比韩馥强了不知多少。冀州兵强马壮,要是等到袁绍完全掌握冀州,恐怕黑山军的好日子就结束了。前番公孙瓒约定同盟,本来张燕对公孙瓒不太了解,不敢贸然答应,可又怕错失良机,这才派渠帅杨才领一支偏师,试图浑水摸鱼。谁知杨才行事过于高调,没多久就被留守的袁军发现,袁绍只稍作调遣,就将其歼灭,更增添了张燕对袁绍的恐惧。
这回幽州公孙瓒自界桥战败后寻思报仇,又前来联络。张燕考虑了一下,决定派三万人去平原支援公孙瓒,又分兵五万守在魏郡邺城附近。黑山军本来就都是平民出身,扮作百姓混入邺城无人发觉。届时只要公孙瓒和袁绍大战一起,立刻趁势夺城。邺城城池坚固,又是冀州屯粮的所在,到时候有了邺城为根本,进可攻,退可守,魏郡,甚至冀州,都唾手可得。
张燕寻思到:“届时集并,冀,兖等数州之力,必可实现张大帅的遗志。”
此时袁绍自界桥一战后踌躇满志,调兵遣将,打算将公孙瓒赶尽杀绝。谁知还没开打,他自己的内部就出了问题。
匈奴单于于扶罗在河内率众反叛。
于扶罗其人生性凶残,好以杀人取乐。当初汉朝讨伐张纯向匈奴调兵,匈奴单于羌渠本来不同意,是于扶罗一力坚持,羌渠扭不过儿子,这才让他率领一军深入中原作战。
没多久匈奴国内也发生叛乱,羌渠被杀。出于种种不可告人的原因,于扶罗几次想要返回故乡都得不到汉庭的准许,导致他被困在汉地已有数年。后恰逢灵帝驾崩,董卓乱政,群雄并起,中原大乱。于扶罗见袁绍势大,率众投靠。关东群雄讨伐董卓,这样的大战想必可以杀个痛快。谁知他在袁绍麾下根本得不到作战的机会,无聊至极。
后袁绍和公孙瓒为争冀州大打出手,于扶罗欣喜若狂,在界桥之战前主动请缨参战。
袁绍本要答应,田丰谏曰:“于扶罗为人凶蛮,在并州杀人取乐,民怨极大。使其出征,难以约束,只恐冀州生灵涂炭,反而不美。”
沮授也劝道:“匈奴人蛇种豺性,不能信任。如若阵前倒戈,其祸不小。”
袁绍遂不叫于扶罗领兵,
于扶罗大怒道:“袁绍小儿言而无信,视本王如无物,岂有此理!”于是率众反叛。
袁绍大怒,调中郎将韩猛为先锋平叛。可韩猛麾下骑兵却不是南匈奴人的对手,被打得节节败退。袁绍没有办法,调颜良并麴义等麾下之精锐,务求速战速决。
公孙瓒在平原闻袁绍精锐都被调走,又起复仇之心。
青州刺史田楷献计称:“今袁军势大,非独力能支。今徐州陶谦,久在其位,民富而兵强,实力深厚。主公既引为援,何不用之?”
公孙瓒大喜,去信徐州,邀陶谦北上。
陶谦得信后有些犹豫,召众人商议。
从事糜竺等人都反对,只有将军曹豹喜道:“此天赐良机,今若不取,悔之晚矣。”力劝陶谦进兵。陶谦近几年来年纪渐老,有些昏庸。身边留下的大多是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奸佞,也在一旁吹嘘,认为陶谦在徐州日子最久,当年带着几百号丹阳人打得几万黄巾落花流水,丹阳精兵天下知名,比之袁绍强到不知哪里去了。袁绍就是出身好,但现在全族都被董卓杀光,根本不用怕他。
陶谦一听,恩,还真是这回事。加上他前年娶曹豹的堂姐为妾,恩宠正盛,一连吹了几个晚上的床头风之后,老头满面春风的命曹豹领军两万出征。
不过事到临头他还是嘱咐曹豹,不可轻敌贸进,指着地图说道;“汝此去,可屯军于发干,宜观望,若两军相持不可轻动。公孙瓒若败,亦不必救,速回。”
曹豹高声唱诺,带着两万人出徐州,直奔黄河渡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