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的目的达到,立刻提剑下楼,带着一起的狐朋狗友下楼。还真不是盖得,这帮小混混还真管用,局势真被这几个人给稳定了。
古往今来都这样,好人也好,坏人也好,没人怕君子,都怕比自己坏的的人,恰好王伦是个小混混,这种人最有办法搞定善良的老百姓。
在科考作为唯一做官手段的时代,王伦另辟蹊跷,用这种方式达到目的,冲这一点来说,王伦算的上是“不学有术”,也不是在江湖中白混的。
不过,王伦没能坐上兵部侍郎,当时的宰相何栗认为王伦就是一个小混混,就凭借这点功劳,进封兵部侍郎,这不乱套吗?于是王伦就依旧还是一个小混混。
老何这个人怎么样,咱们先不评论,但这事做的靠谱。任何一个职业的佼佼者,都需要证明,越是高位,越需要血与火的锤炼。轻易得来的牧民机会,不仅仅害了老百姓,也会害了自己。
建炎元年,朝廷派人出使金国。可满朝无人敢去虎狼之国,这可让人抓瞎了,最终有人想起了“侍郎混混”王伦。
“沧海尿流、方显英雄肾好”,人都是逼出来的,人才也是。王伦被任命假(代理)刑部侍郎,同阁门舍人朱弁为通问使。
金国就喜欢宋朝来使者,因为可以通过这些使者,让宋朝的当权者压制宋朝的将军和义军,所以完颜宗翰派遣乌陵思谋愉快的会见了王伦。
王伦对乌陵思谋说:“海上之盟,两国约为兄弟,万世无变。云中之役,我实馈师,赞成厥功。上国之臣,尝欲称兵南来,先大圣惠顾盟好,不许。厥后举兵以祸吾国,果先大圣意乎?况亘古自分南北,主上恭勤,英俊并用,期必复古。盍思久远之谋,归我二帝、太母,复我土疆,使南北赤子无致涂炭,亦足以慰先大圣之灵,幸执事者赞之。”
王伦这一通忽悠,还真把乌陵思谋给忽悠住了,说:“君言是也,归当尽达之。”
显然王伦不知道徽宗皇帝已在天会十三年去世。
乌陵思谋给宗翰汇报,宗翰当时就怒了,你小子是怎么办事的,让你去提条件的,怎么带着条件回来了?你难道不知道姓王的那小子是来碰瓷的?你个脑残?扣工资!
宗翰不仅没有答应,反而力主攻打宋朝,还把王伦给扣下了。扣住使者显然不是什么文明的事情。
金国一直都是野蛮且狡猾的,这也没办法,事情有对错,但是对的可能是输家。
这也是宋朝没人愿意做使者的原因,这些被扣押的使者,比较知名的有:王伦、宇文虚中、魏行可、顾纵、张邵等人,
王伦被关了禁闭,这一关就是好几年。
王伦那个郁闷呀,好歹自己也是一个“大侠”,这帮人野蛮人怎么就不待见呢?难道他们没看出来?为了不在这个地方蹉跎岁月,王伦没事就倚着长门高唱“和平歌”。
时光荏苒,局势发生了变化,金国主和派占据上风。王伦的“大宋好声音”传到元帅府的耳朵里。
元帅府一个“华丽转身”,王伦的“大侠”梦又开始了。
由于刘豫这孙子仗打的一塌糊涂,金国派遣元帅左监军完颜昌巡视南部边界,探听议和的可能性。
完颜昌也不知道探听出什么了,直接派王伦回宋朝回宋朝商议议和。
王伦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高官厚禄自不在话下,就连兄弟、儿子也都弄了官做做。就冲这个,咱们就该知道,宋朝对议和的期盼程度。
不过,宋廷并没有立刻准了议和,因为这个时候宋朝正猛揍伪齐呢。
到了天会十五年,王伦终于派上用场了,就是我们说的完颜昌议和。
过了一年,就到了天眷元年(1138)绍兴八年。
完颜昌与东京留守完颜宗隽入朝,把宋朝开出的条件上报给皇帝。
就这个条件来说,只要是个人金国人就不会同意,我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土地,为什么这么轻易的就还给你呢?这么浅显的道理,谁都看的明白,所以完颜昌这说法就遭到了反驳。
往往事情就这样,说不通却能干通,事是干出来的嘛。
宗翰已经死了,宗磐的地位最高,宗干为了压制宗磐就搞了一个天眷新制,这个新制我们就不多说了,因为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废除勃极烈制度,改行辽、宋的汉官制度,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省(尚书、中书、门下)。
勃极烈制度其他的含义可以置之不理,他最大的能量是确定了兄终弟及的接班方式。
在宗法制没有确立之前的商朝,就因为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这两种继承方式的冲突,而生了九世之乱。春秋时期的宋国,也是因为继承制度出了问题,而有了五世之乱……
任何一个制度,都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产生,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消亡。
在原始部落里,让正值壮年的人做老大,会给部落带来更多的物质,有利于整个部落的发展。所以最早的原始社会,一定是原始的民主社会,谁最强大,谁做老大,全民族共同选举。
随着物资的争夺,一个部落的首领,除了要努力的付出,还能享受权势的荣耀,于是私心就来了,为了能让自己家族守住荣耀,且不让部落衰落,那就从自己的家族里选出最强者,于是“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应运而生。
当人类脱离的原始社会,进入了一个物质较为丰富时代,不需要沐雨栉风带着大家加油干了。正值壮年不在是接班的唯一理由了。因为大家会觉得,那个位置栓条狗也行。
于是争斗在所难免,小则兄弟萧墙,大则举国动乱。继承制度必须要改变了,每次最高领导人的更迭,都伴着血腥的杀伐,这谁受得了?我们可以气愤和平中的不公平,但动乱是没有人愿意要的,除了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