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48300000003

第3章 新闻之路(1)

人类一切的行为,始终在围绕着两件事情展开:生存和生活。

而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又始终建立在一个永恒的基础之上:那就是对世界和对人自身的认知与探索。

认知、思想和创造,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也是人类文明繁衍至今的根本。面对一个永恒新鲜、永恒变化的世界——认知和思考这个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科学的使命、哲学的使命,也是新闻的终极使命。

如果说科学是对世界和人的认知、探索和创造,那么哲学就是对世界和人的认知、反思与追问。而新闻,就是对世界和人的认知、表现与传播——这才是科学、哲学和新闻这三个概念的深层本质。

追溯人类“科学之路”和“哲学之路”的漫漫旅程,绝不是做一场漫无目的的跋涉。我在做的,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那就是:站在人类古往今来一切知识、思想和创造的基础之上,为审视、认知、追问、反思“新闻”的本质,构建一个完整、开放的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中,我们才有可能描绘出一条人类不断认知变化的世界和自我、并借助工具和媒介进行表现与传播的“新闻之路”。

新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第三条道路。

在人类不同的文明阶段,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新闻的表现形式、传播手段的演变,走过的是一条节奏逐渐加快、范围不断扩展、影响越来越大的上升之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这条路也是人类文明的上升之路。在每一个社会时期的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各个社会转型期,直至不可预测的未来,新闻都承担了并将继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没有新闻,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延续。

没有新闻,也就没有知识的更新与传播。

没有新闻,就没有人类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没有新闻,也就没有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的存在和未来社会的演变。

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我们将回溯新闻走过的漫长道路。

以人类认知为参照,本质意义上的新闻,竟然有如此古老漫长的历史。

新闻溯源——原始社会的新闻之路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新闻。新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新闻的历史,和人类文明史同样漫长。

而且,新闻之路从来都是人类文明之路的组成部分。

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时期,人认知周围世界、认知自我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并且对这种认知的表现和传播也从未停止过。

科学和哲学所走过的路程,远远比“科学”和“哲学”这两个概念出现的时间要漫长得多。同样,新闻所走过的路,也要比“新闻”这个概念、这个词语出现的时间要漫长得多。

1.1.1新闻伴随人类诞生

当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以后,人类生存的威胁,首先来自自然界。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战胜恶劣的环境,于是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过着群居的狩猎和渔猎的劳动生活。

为使狩猎和渔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能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要,成为人类生存的保障,人类必须尽可能准确地了解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及时沟通信息和交流经验。人类早期的新闻活动就从这里开始。

人的自觉意识,在新闻的起源中,是一个必然的、重要的环节。人的自觉意识一开始就同劳动联系在一起,它同客观存在是相对的。它是主体通过大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作为早期初始的新闻活动形式,完全可能消失,或被另一种新的特殊形式所代替。但是,作为意识,则会世代相传。

新闻活动的形式不断变化,而传递信息的意识、观念则不断被积淀。这是一个从未停息的过程。新闻,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产生的必然性及发展的可能性,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之中。

我们今天所能了解到的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5000年。而在此前以万年为单位计算的漫长道路上,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探索认知这个世界的,他们又是怎样向同类表现和传播自己的知识和思想的,我们还知之甚少。但是,毕竟我们也不是一无所知,至少我们的考古学家通过对远古人类留下的遗迹的考察,不断为我们探索和揭示那古老而神秘的人类文明史。

考古学家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史前时代人类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蛛丝马迹——或许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来说,那个时候的新闻传播活动是那样原始和简单,但是这不仅丝毫无伤于祖先们的了不起,相反,他们在极端落后的原始条件下所创造的一切,应该更值得今天的我们肃然起敬,并为之自豪。

按照今天普遍认可的说法,人类是从直立行走和进行劳动之后成为人的。在此之前,人和其他动物并无区别。为了生存,原始人必须进行生产,或者采集,或者狩猎,在人的力量极其微弱的情况下,这些生产也多以群体方式来进行。一起生产,一起生活,人与人、群与群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就成为必需。同时,寻求食物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原始人认识自然、探索周围环境的行为,这个过程又必然要伴随着人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的发现和认知。他们所获得的新的知识,新的想法,也需要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传播给别人。这个过程,就是原始人的新闻传播。

《华夏传播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一书,第一章就是“穴居文化揭示传播的悠久历史”。书中写道:

“人类从直立人起,迄今已有300万年,约99.8%的时间是穴居时代。……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表明,我国与世界各地一样,传播与人类的发展同步。一部穴居文化史就是一部人类早期传播史。”(孙旭培主编《华夏传播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那么,在穴居时代这部“人类早期传播史”上,我们的祖先传播的是什么?在那个时期,人们一切活动都在围绕“生存”这个中心展开。而生存,则离不开劳动,即采集和狩猎。采集和狩猎,离不开寻找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告诉别人——这就是原始人的新闻。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原始人偶然发现了一棵树,树上结满了鲜艳的果实。他带着一个或多个果实回到自己的群里,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我们无法知道。但是,这个原始人将这一发现告诉同伴,和我们今天“某地发现大型油田”的新闻,有何本质上的区别?没有。它们同样是新闻传播活动。不同的只是表现手段、传播媒介、传播速度与范围。

新闻,其实并不是多么高深莫测的东西。我们比古人,也未必就真的高明到哪里去。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知识和思想,看似是我们这一代人创造的,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只是站在了一代又一代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而已。

考古学者告诉我们:在语言使用之前,拟态与手势语是把特定信息传递给受众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如原始人在狩猎过程中,当一个人遇到野牛群时,就立即跑到同部落的人都能望见他的高地上,两手举起身上遮体的东西,伸到头顶,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不已。这是动员全部落成员围猎的信号。原始人狩猎喜欢结伴合作,当猎手们发现兽迹时,需要隐蔽行进,就相互用手势语交换情况。那些手势往往都能表现动物最显著的特征。高举双手,食指伸直,表示所见野兽是有一对大角的大捻角羚;中指弯曲,其余四指伸展,大家明白这是发现了长颈鹿;发现鸵鸟则斜举手臂,象征其长颈。

民族学研究证明,这种拟态与手势语在古代社会里是到处存在的,是原始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原始社会及文明早期漫长的岁月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地区的不同人群,传递信息的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靠肢体语言进行的,特别是一对众、群族对群族之间特定的、具有“告知”和“识别”功能信息的传递,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完成的。肢体语言在这里成为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

原始人传递信息除了使用肢体语言外,更多的则是依靠现实世界的自然物来实现信息的传递。这些自然物,一种是自然界自然生成或存在的,如树木、岩石等,另一种虽然是人类创造的,但尚没有被有意识地专门用来当做媒介来使用,而是在传递信息过程中被借用了,如图画、绳索等。这种借代物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特定借代物,二是生活借代物。

《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对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做了这样的猜测与推断:

“虽然旧石器时代晚期比起早5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初期来,技术要先进得多,但由于生产率低,这种技术仍是很原始的。人们靠采集野生植物和捕捉动物过着朝不保夕、勉强糊口的生活。在正常情况下,他们的生活资料只够维持自己和亲属的生活,没有任何剩余物品可作其他用途。……他们在寻找食物、躲避风雨和防御敌人的过程中互相帮助。有时部落与部落之间因个人世仇和争夺狩猎、捕鱼的地盘而发生争斗。但是,由于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缺乏维持大规模的战争所必不可少的人力和物力,大规模的战争直到有了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人口相应增多时才成为可能。……总之,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的实质是协作。从根本上来说,家庭和集团都是相互协作的团体,他们共同为生存而进行艰巨的斗争。”(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从寻找食物到制造工具,从手势表情到语言诞生,这一切人类文明的创造,是一个以万年乃至十万年为单位计量的漫长过程。石斧的诞生,距今不过1万年的时间——从那时起人类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而从使用第一件木棒、石块,到第一件石斧的诞生,这个过程则用了百万年以上的时间。

在这条漫长的文明长征之路上,人类还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家庭乃至社会。

正如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所言,社会是各种关系的总和,在这些关系中,某些信息是共享的。我们要明确了解的一点是:人类所传播的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它本身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除非是传播关系中的人使之成为不可思议;信息本身并无含义,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

因此,我们在研究传播时,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施拉姆的观点是对“传播”的深度透视。

“说传播学是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开始的,也许太夸张了,但是这些生物也能处理某种信息,这就是传播学的实质。

渐渐有了人的属性的动物在远古隐居时以某种方式在某个地方跨出了毫无疑问是踌躇但却是巨大的步子。他们发明了语言。任何动物在能概括归纳出它们发出的信号的意义之前,必然已互相传播了千万年。”(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新闻何尝不是如此?尽管我们不能说所有的传播都是新闻传播,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自从有了传播,也就有了新闻的传播。只要是人对新事物的认知、表现和传播,就是新闻——不论它以何种方式进行。

我们说新闻与人一起诞生,其中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含义:我们所说的新闻,归根到底是人的新闻。离开了人对新事物的主体性的认知、表现和传播,也就无所谓新闻不新闻了。

1.1.2新闻与人一起成长

结绳记事是一种常见的原始信息传递方法。我国古代社会结绳记事的做法在史书中多有描述。

《周易》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庄子》载:“昔者容成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北史》也提到:“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结绳法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广泛且年代久远。刻木为另一种符号语言。火光、鼓声,都可以看做是原始人传播新闻的方式。

传播媒介的发展既是人类社会文化事业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又是人类思维不断符号化的进程。从媒介发展史考察,出现过口头、手抄、印刷、电子、网络等形态的媒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媒介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这就是媒介本身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当然,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以前的媒介就必然被淘汰。正如高科技时代,民间传说、民歌等依然保留口头传播的方式,显示出不同地域、部落、民族的文化魅力。

原始人的语言能力和传播能力,是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能力相适应的。通过原始人留下的种种原始艺术和活动遗迹,我们可以发现,原始人对自己和社会基本上不是抱着历史的、发展的态度。他们以短暂的个体生命,面对的是恶劣艰苦的生存环境。世界的变化,在他们眼里,是缓慢静止的,日复一日,今天和昨天没有多少变化,明天又是今天的重复。永远在寻觅食物,永远在为了活下去而忙碌。他们以为,将来将与现在相同,就像现在和过去一样。因而,在他们头脑里没有变化的观念,也不存在任何批评或干预现有制度和习俗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天地万物,包括他们自己、他们的文化和住处,都是早先创造出来的,而且肯定将一成不变地继续到将来。

尽管这样,在这种不自觉的状态下,人对世界的认知,仍然在不停地进行着。

同类推荐
  • 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本书讲述成语故事,并把联系得上的现实串起来,让读者记住成语,熟知许多典故的来龙去脉。全书共分古典红颜、古典病人、高人异士、好男人·坏男人、另类视野五部分。
  • 黄土躬耕录

    黄土躬耕录

    本书分“理论篇”、“思辨篇”、“方略篇”、“实践篇”、“人生篇”、“访谈篇”六部分。收录了《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等73篇文章。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热门推荐
  • 网约车奇情

    网约车奇情

    冰雨冷风端着一杯咖啡,看着外面雨蒙蒙的天气,思绪上涌,今天下班又会约上何人呢?冰雨冷风来自于中国中部城市的农村,曾就读于北方某个普通大学,两年前毕业后寻梦于杭城,找了不是与专业特对口的工作,在外人看来,工作还算体面,穿西装打领带。工作时间算不上朝九晚五的,可下班后还能基本支配自己的时间,但唯一遗憾的是生活费将就着。在四年大学期间,也曾跟随潮流谈了一场精神上的恋爱,虽算不上轰轰烈烈,但也算是相当充实的,可到了毕业季现实面前,不得不屈服于女方家庭及自己的就职压力,友好分手,泪别,只为那段纯情的青春。。。因他只是一个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一没显赫的家庭背景,也就是说不是传说中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要在美丽的准一线城市立足,真的确实不易,尤其是对一个刚毕业两年的菜鸟来说,买房子似乎有点遥不可及。。。而没有房子,就谈不上结婚啦。
  • 惹祸成婚:首席夺心99次

    惹祸成婚:首席夺心99次

    因为一场误会,她冲撞了他,他挑中了她。她干净清新的像朵花,他手残心痒的想要将她摘下,带回家,生个娃。铺了一张天罗地网,她却逃之夭夭,当她再出现,已经是别人的千亿未婚妻,还领着两个可爱的小奶娃回来向他耀武扬威。什么?她不跟他生娃,跑去跟别人生了?小奶娃一边去,他把娘绑上床,准备继续努力生娃,却不想,两个小奶娃顶着一张和他七份相似的小脸蛋,挥舞着小拳头:“想睡觉,去领证,有了证,想睡多久睡多久!“她小脸铁青,一把揪住两个小奶娃:“我是你们亲妈。“两个小奶娃眨着大眼睛瞟着床上那一脸魇足的男人:“他是我们亲爸。”她无语望天。
  • 万兽王之召唤师

    万兽王之召唤师

    无情的太阳帝国,灭了叶家,主人公叶龙发誓要灭掉太阳帝国,为全镇的百姓报仇!!!!!!!!!
  • 我和野兽有个约定

    我和野兽有个约定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头野兽,它以你的善良为食。当它将你的善念吸食殆尽,你剩下的只是愤怒,与本能!
  • 三界禁忌之恋

    三界禁忌之恋

    他是地界中神秘王族的君主,他孤傲,冷漠,避世,霸道绝情,异常俊美的面孔下隐藏的竟然是人性,一次巡游遇到一个天真无邪,懵懂无知,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子,他把她带到了地界之中,而那女孩子却是带有目的接近他的,冷漠无情,霸道却避世的他发现爱原来是这样的滋味,而他发现爱上她时却好像晚了,因为她相遇了地界之中的另一个王族君主……
  • 巫女控和前巫女的二三事

    巫女控和前巫女的二三事

    “嗯,是时候换一波简介了!”祸瑞“不过到底要换成什么啊?”灵梦你想要一夜成名吗?你想要荣华富贵吗?你想要女朋友吗?想都别想了!每天呆在家的宅男们都给我好好撸,不要再做白日梦啦!不管怎么想你们都只能当火系法师!“大概就是这样。”祸瑞“这是要掉收藏的节奏啊(三无脸)。”灵梦新书名!!《我的世界》可惜现在改不了2333
  • 极品相公跟我走

    极品相公跟我走

    丑女穿越,八只相公,个个极品!是天公作美?还是月老醉酒搭错了线?腹黑型男——薛逸然,重重的板子打在屁股之上,炽痛传入大脑,金巧巧紧咬双唇,感受液体从面颊划过,一声未吱。薛逸然手握茶杯,一副悠然自得,面对金巧巧痛苦的表情,薄唇轻起。“一下、两下、三下……”调皮偷儿——司空星。“金巧巧,现在就让你看看我这里行不行!”司空星恨得咬牙切齿,站起身,望着她不安分的小手。
  • 最强近战特种兵

    最强近战特种兵

    这是一支特种界的奇兵,在突然有一天,他的佣兵团被人袭击,到了某个都市,带着他以前留下的兄弟一起血战到底,因战功卓著,升为少将,带领自己的苍狼,黑玫瑰部队,经历一系列的磨难,最终杀了出卖他们的队员野狼为了给他们队长报仇,统一了这个城市的光明势力。兄弟三人最终告别了这个城市,因为他们要寻找某些生化基因,因为这种病毒会危害人类,特种兵们决定跟随战神,毁灭这种病毒病菌。创造美好的世界。
  • 花千骨同人

    花千骨同人

    小简介:她是世界最初的神袛,与盘古同生,然而她却一直在沉睡,直到苏醒后第一眼看到他,她便把他当成生命最重之人,他给她起名长瑶,只因他们在瑶山相遇。时过境迁,他犯下滔天大罪被罚毁去凤来原身。而她千辛万苦找到他,用自己的神魂换回他们的三魂七魄使之重生。却不想盘古曾在她身上下的封印救了她一命,让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生命中唯一能使她心跳的人。他白衣描似画,横霜染风华,淡然带着冰冷的目光,流泄如水如月华,他是仙界的支柱,他是唯一一个可与魔界至尊所抗衡的人。长留上仙,风霜一剑便是给他的赞美,其师传位于他之时曾说“有子画在,可保长留千年基业……
  • 无限漫步

    无限漫步

    无限的轮回,漫步着寻找终点......世界流程:真三国无双→仙剑3前传→仙4→最终幻想7圣子降临........后续待定,随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