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号召支援边疆
康汉生1939年出生于湖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康汉生在人民公社的生产队里挣工分。1960年的一天,生产队队长对大家说,乡里响应国家号召,要大家支援新疆农垦建设,每个村都去一个人,让村民们主动报名,康汉生当即就报了名。当时,同村还有好几个人报了名,但因为家里有孩子或其他原因,未被列入生产队的考虑范围,因此康汉生成为全村的唯一代表。
康汉生在家里排行老大,还有未成年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最小的妹妹康小华才不过四五岁。康汉生平时除了劳作外,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连弟弟妹妹们的名字都是她起的。
康汉生没上过学,她并不知道新疆农垦建设是干什么的,她决定来新疆是因为觉得响应号召支边是件光荣的事。和同乡们一起来到乌鲁木齐后,她被分到新疆军区后勤工程总队工作,经常到处去盖房子、建工程。工程队的工作很辛苦,但康汉生因为在老家干惯了农活,并不觉得辛苦。
几年后,经人介绍,她和部队转业到工程队的同事何光进结婚,并随后辞去了工作,成为一名家属。随着子女陆续出生,虽然没有上班,但康汉生的生活依然忙碌,母亲几次来信催促她回趟老家,但她始终没能腾出时间,只是让丈夫替她回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弟弟妹妹都已长大成人,母亲专程来到乌鲁木齐市看望康汉生,她才见到了阔别20多年的母亲。
母亲来疆住了8个月
母亲在康汉生家住了8个月后,由何光进送回湖北老家,并带母亲、两个弟弟以及康小华夫妻俩到城里照相馆照了张全家福,此时的康小华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以前康汉生收到多半是母亲托人写来的信,在此次探亲之后,康汉生收到的是康小华替母亲写的信。
母亲去世后,1991年4月,康汉生收到了康小华的来信,小妹在信里说,老家一切都好。
1992年,丈夫何光进已调到养禽场工作,每个月工资200多元。春节前,康汉生给小妹康小华寄去50元钱,几个兄弟姐妹中,除小妹在村里种地,生活条件有限外,其他人生活条件不错。
小妹家前一年因为遭遇干旱,收成不好,这50元钱如同雪中送炭,小妹也回信表示感谢。在那之后,康汉生再写信给小妹,便得不到回音了,从此她与小妹失去了联系。
为了能留个小妹的地址,康汉生一直把最后收到的两封信放在抽屉里保存着,偶尔也会拿出来让女儿给她念念。十几年来,这两封信保存完好。
至今,康汉生还在盼着能与老家亲人取得联系的一天。
(任春香)时代印迹
人民公社: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
三十年后故地游,兄弟再别情怎收
加弟、弟媳:
你们好,鹏鹏好,鹏的女友好。
自乌鲁木齐市一别快两个月了,在乌鲁木齐期间,在你们的热情接待、精心安排下,每天吃的、住的、玩的都很满意,人多热闹,欢歌笑语,过得开开心心;虽说时间短了点儿,但让我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它将永远铭刻在心。另外,这次乌鲁木齐之行,会见了老汪、徐老师,会见了我的同学和同事,实现了我的愿望,了却了我多年的感谢、相见、看望弟弟之家的心事。
呀,乌鲁木齐,你是我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人生道路上的起点站,你的严寒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你的美好未来给了我向往幸福生活的力量,你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给了我宽容和谐的思想……我永远忘不了你呀!
呀,乌鲁木齐,你变了,一切都变了:街宽了,楼高了,灯亮了,人多了,市美了,区强了,民富了……你变得我不认识啦,这与我在五十年代中和七十年代初工作时相比,天地之差。
呀,加弟、弟媳、鹏鹏,你们也变了,人长得健康好看啦,思想进步,工作出色啦,工作环境好,住家房子美啦,还有鹏鹏的女友可漂亮啦,这一切我既满意又放心。你们的努力开出了幸福之花,即将结出美满之果,你们来之不易啦,你们辛苦啦,珍惜吧!你们的信和相片至今未到?现寄去相片,请收看吧。
祝全家健康,生活快乐!
愚兄葆光嫂子曼娇
2006.10.18
家书故事
这封信虽然写于2006年,但可追溯的历史久远,写信人侯葆光1957年从湖南来新疆工作,1972年调回家乡。在阔别新疆34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会见同事朋友、寻找当年影像、感叹首府的变化,在返回家后给弟弟写了这封信,字里行间饱含着他与新疆的感情、对弟弟的感情。
收信人侯加加家住乌鲁木齐市七道湾路,今年58岁,是一名眼科医生。
儿时记忆:大哥带回苍蝇拍
侯加加小时候对大哥侯葆光的印象非常模糊,因为在他6岁那年,侯葆光就离家来到新疆工作了。大哥当时在阿勒泰的一个云母矿工作,几年都没能回家。
侯加加开始对大哥有印象,是大哥从新疆回老家探亲时带的各种新鲜奇异的礼物开始的,其中就有一个方形网状带一根手柄的礼物——苍蝇拍。夏天家里苍蝇多,这个最管用。在大哥演示了几遍后,侯加加便欢天喜地地拿着苍蝇拍跑了,整个夏天,他总爱拿着苍蝇拍到处打苍蝇。
大哥第二次回家带给侯加加一双球鞋,那是一双红鞋边蓝鞋带的新球鞋,这可把侯加加乐坏了。年幼的他突然觉得,有个在新疆工作的哥哥真好,每次可以带来这么多好东西。
猜想新疆:一排平房遍地雪
1964年,父亲突然病重,家里发电报催大哥赶紧回家,好多天后大哥回来了。那天天很冷,大哥穿着一件蓝色的皮大衣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家门口。在当时瘦小的侯加加眼里,除了父亲外,大哥是家里的主心骨。
这次大哥带回来许多旧衣服,可以改缝给家里人穿。父亲病情好转后,大哥开始带着侯加加到处走亲戚,在集市上看到好吃的,大哥毫不吝啬地买给他吃,自己却从来不吃,侯加加真实地感受到大哥的好。
在与大哥的闲聊中,侯加加第一次对新疆有了简单的认识:新疆很远,回趟家不容易。新疆有雪,在一片空地上,有一排小平房,四周到处都是雪白一片。
3年后,侯加加开始跟大哥通信。像所有的兄长一样,大哥每次也都在信中叮嘱他要好好学习,给他讲做人的道理,还会寄来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章这些珍贵的东西,让他爱不释手。
侯加加在给大哥的信中,除了介绍一家大小的情况外,还透露出到新疆去找大哥的想法,但大哥觉得他年纪太小,始终没同意。
投奔大哥:生活两年扎下根
后来,大哥同意让家里的一个弟弟到新疆来投奔他,侯加加和弟弟及堂弟们都争着要来。家人讨论决定,让年纪稍大、老实的侯加加来新疆。1969年春节后,侯加加乘火车到达乌鲁木齐。
侯加加专门为旅程写了一首诗《春梦》:“丘陵平原长龙奔,高山江河一线通,茫茫戈壁炊烟少,片片绿洲有生机。腹中生活十余天,从小欲乘今日困,寡言顿忧心中梦,只盼醒后如梦中。”诗中讲述了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娃第一次乘坐火车到新疆找哥哥的心情。当时,大哥已经从阿勒泰调到乌鲁木齐,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非金属矿公司工作。
侯加加在大哥家住了两年,与大哥朝夕相处,感受到大哥对他的感情如同父爱一般。大哥每次帮侯加加找工作都考虑再三,生怕弟弟受到委屈。
直到1971年,侯加加终于找到了令大哥满意的工作,因为家里三代行医,侯加加从小也随父亲一起给人看病,有些医学基础。他参加了学习班后,进入一家医院当医生。第二年,看到弟弟渐渐习惯了新的生活,大哥放心地调回了老家。
大哥重游:走亲访友忆当年
大哥走了,兄弟两人书信不断,侯加加更是把大哥当做倾诉对象,出差了、发表文章了、工资涨了,大小事都不忘告诉大哥。
2006年8月,一直念叨着要回新疆看看的大哥终于实现多年的心愿,带着一家7口人到乌鲁木齐重寻故居,走亲访友。
在火车站接站时,侯加加远远就看到了穿着夹克的大哥。大哥胖了,身板也不那么挺直了,两人见面用力握着对方的手,一直说个不停。大嫂也特别兴奋,眼睛四处张望,侯加加从来没见大嫂这样兴奋过。
大哥一家都住在侯加加家里。白天侯加加陪哥哥一家四处转转,晚上彻夜长谈。大哥激动地寻找着记忆中当年的城市景象,喊着要到他当年工作过的地方转转,但当年那幢三层小楼早就拆了,他一心要找的红山商场也早已不存在了。除了南门剧场、八一剧场、兵团后勤部几个地方依稀能看到当年的影子外,其它地方的变化太大了。
临行前,大哥有感而发,即兴写了一首诗:“故地重游思绪多,繁华都市相识少,寻得同窗论沧桑,青春年华献边疆。”
(任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