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雷亲自把从未出过门的刘贺魁送到了塔城地区农机学校。刘贺魁上中专期间,父子间互通了30多封信。
每封信刘贺魁都读四五遍,然后把信专门收藏在床头的一个纸盒子里,一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不好时他就拿出来看看,鼓励自己。刘贺魁一直都勤俭节约,上了3年学,包括学费在内他只花了1.5万元,因为他始终记得父亲的话:“你是农民的儿子。”
当时的学校与刘贺魁想象中的学校有着天壤之别,宿舍年久而破旧,没有衣橱,没有电话,4张上下床、一张桌子和几个凳子是宿舍里全部的家具。但学校的学习氛围非常浓,晚上总能看到校园里同学们勤奋学习的身影。
父亲教导永记心头
那时,刘承雷虽然得走半个小时到乡里的邮政局去给儿子寄信,但每次拿着自己精心写好的信总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每次他把信件折叠好装进信封后,总要把粘贴好邮票的信件看上一遍又一遍,有忘记写的话语就补写在信封上。他从把信投进邮筒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等待儿子的回信了。
刘承雷记得很清楚,冬天时,他给儿子的生活费总是要多一些,除了天气冷儿子要添加衣服外,还要让儿子买些肉增加营养。那时,他对儿子的总体要求就是:吃好、穿好、学好、会处理人际关系。他同时规定儿子收到来信后必须回信,说说自己的感想以及最近的生活、学习状况。
那时候,刘承雷听说一些学校出现打架斗殴的事,他知道还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容易冲动,所以他在信中一再向儿子强调,要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遇事冷静思考,克制自己,宁可自己吃些亏,万不可从一钱一物上占别人的便宜。
对做过教师的刘承雷来说,“做事先做人”才是一个人取得成功最关键的要素。
而刘贺魁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给父亲的回信中也多次表示要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并称父亲就是自己的榜样。在他看来,父子间的通信,不仅传递着父子亲情,更体现了父辈良好的道德情操,展示着父子身上一种共同的精神——勤奋、自强、自勉。
时过境迁,刘贺魁现在是沙湾县供销社的管理人员。刘承雷和老伴也已儿孙满堂,他们搬到了县城和子女一起生活,现在,每年过年,他们一家22口人都到宾馆吃团圆饭照全家福。
在刘贺魁兄弟姐妹们的印象中,父亲对他们的教育方式是最传统的,要求他们团结助人、勤奋好学,遇事冷静思考。而在这个大家庭中至今仍然延续着家人之间相互帮助、有事共同商量、宽容对人的家风。
刘贺魁和姐姐一直保留着父母写的信。刘贺魁说:“保留好这些信,以后回忆往事,就会体会到成长的不易,父母又是怎样操劳的,这也是精神财富。”
(王霞)
十三成丁,你还记得吗
陈晨儿子:
出去玩了三天,心情一定很愉快吧?
儿子,自妈妈将你生到这个世界上后,你一直是妈妈的希望和寄托,同时也是妈妈的骄傲,因为你是一个很自律的孩子,也是一个很有主见、做事认真的孩子。现在你已是一个十三岁的小伙子了,很多事情上你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同时十三岁也是每个人从孩童时期走向青年的起点。
记得那年我们去云南,在丽江不是就有“十三成丁”的说法吗?“丁”在古时就是成人的一个标志,因此十三岁是人生很关键的一年,很多习惯、品质、思想观念、世界观、分析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都是在十三岁时初步形成,也将形成一定的模式。
同时,人体中各种生理方面的表现也在十三岁时开始发生变化。比如男孩子,身体开始长高,声音开始变调。女孩子也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在你以后所学知识当中,你会逐一了解到的。
因此,在你这个年龄段上,妈妈对你的引导就要更加格外小心,要及时地爱护你,纠正你的偏差。
也许在这些过程中,妈妈也是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错误,或伤了你的自尊心,或本来的观点和做法就是错误的,我是真心地希望你能够给妈妈指出来,或者是留个字条,妈妈一定会改正的。
儿子你的确是个好孩子,自你读书七年来,一直都是你自己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妈妈对你的关心帮助实在是少。况且你在兵团一中这样一个学习氛围好、争强好胜的环境中竞争,能保持这么好的评价,的确是让你辛苦了,同时也让妈妈骄傲。可是你也得清楚地看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每个学生都是在憋足了劲地比学赶帮。
通过这次考试你也可以体会到了竞争的残酷性,稍不留意,就会被别人赶超过去。古人说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上是来不得半点骄傲自满和漫不经心的。谁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谁将会被成绩嘲弄。而且你感觉到了没有,平常认真观察总结,熟读课文,理解原意,它都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
例如,你的语文试卷中有一个译古文题:“投诸渤海之尾”,这句话原意是把它投到渤海的“边上去”。可是你对句中“尾”字的理解却为“入海口”,那是与原意有性质上的差别,“边上去”有助于加强渤海堤坝的牢固性。“入海口”整个一个“破坏分子”嘛!仔细地分析你这次的考试卷子,所扣之分并非你的不用功,而是你的大意,对这些小节问题你总是满不在乎似的,给你复习时,你总是说重点提问。其实学习上就应该不放过任何一点,特别是古文。对每个字词的理解不能似懂非懂,更不能犯原意与理解相反的错误。
还有数学试卷,数学是你的强项,同时也是你最喜欢的科目之一,姑且不说最后一道题,就单指x≤2-x>;3的解集。这三分扣的,你说冤不冤呀。最后一道题,我仔细研究了你理论的描述,老师一点都没有扣你的分。政治试卷就更加印证了学习上来不得半点的侥幸心理。通过政治试卷也暴露了你审题偏差的弱点,这一点,请你认真地总结一下找一找原因。
儿子,妈妈对你的要求是不是严了点?我认为不是这样。因为,你是个优秀的孩子,在以往的日子里,妈妈对你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全凭你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么优秀。我想我对你要求更加严格一点,你会更加优秀的,不是吗?儿子。
在这个假期里,妈妈希望你在放松好自己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因为开学以来,你就是最关键的一年了。初二是初中三年来最关键的一年。我希望你能订一个计划,认真地按自己订的计划办理。在假期里,妈妈不希望你睡懒觉,一觉睡到中午十二点或一点,我希望你按时起床,哪怕是中午补睡个午觉,充分利用好上午的时间,那样就不用熬夜了,晚上可以放松地玩。稍对自己放松,就会后悔莫及。有什么需要帮助和处理的,你可和妈妈谈谈,妈妈对你的要求就是:按时起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利用好时间,每天一篇日记,不得马虎,预习好新课程,英语一定要放开学,切忌闷头学。
祝你成功!
有什么不对地方,你可和妈妈说。
妈妈军玲
2003年7月6日
陈军玲如今看到这封信,仍会想起与儿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6年前,她通过书信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取得了理想的沟通效果。(王霞摄)
家书故事
几年前,陈军玲从部队退役后成了一名医生。由于工作关系,陈军玲和同样身为军人的丈夫分居两地,丈夫在西安的部队,儿子张陈晨(小名陈晨)则由陈军玲照看。
母亲写信谈考试成绩
这封信是陈军玲写给儿子的第一封信也是唯一一封信。这封信没有用信封,是让儿子的同学转交的。
2002年,陈军玲的儿子张陈晨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兵团一中实验班,成绩一直名列第一,但初一期末考试时,不知为什么他的成绩跌到了第三名。张陈晨回到家一句话也不跟妈妈说,只闷头想心事。
陈军玲察觉到儿子的情绪后,便让儿子去喀纳斯旅游散散心。孩子出去的几天时间里,陈军玲一直在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安慰和鼓励他,她想,这点小挫折都受不了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平时,陈军玲和儿子都是靠电话或者手机短信互相交流或者解决矛盾,但这次儿子异常的情绪,让她感觉必须得换一种方式了。于是,她想到了最传统的交流方式——写信,希望通过一封长信让孩子了解母亲的心声,正视他自己的缺点并面对挫折。
晚上,陈军玲坐在台灯下,思考着如何给儿子写信,然后找了两张白纸,一气呵成写完给儿子的信,之后她自己也没怎么读,只是觉得这都是她想要告诉儿子的心里话。
信写完后,陈军玲并没有邮寄,悄悄地来到儿子的学校,将信塞给了儿子的一位住校的同学,让他转交,信中还附了一份自己给儿子的学习计划。
出乎意料的是,旅游回来的张陈晨看完信后,尽管当时还在订的计划书旁边标注了几个蚂蚁大的字“不合理”,可还是悄悄地把信压在枕头下,振作精神,开始按照学习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了。
及时沟通是相处的法宝
“妈妈,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儿子,妈妈错了请你原谅我。”……在陈军玲母子的生活中,如果出现一方遇到困难或互相有矛盾时,他们总会用这样的语言鼓励对方或自我检讨。及时沟通和相互学习是他们长期和平相处的法宝。
张陈晨过18岁生日时给妈妈发短信说:“感谢爸爸妈妈18年前的此时此刻给予我生命,18年后的此时此刻我已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无论以后我身在何方,我们相距多远,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更让陈军玲骄傲和自豪的是,儿子在学习上从来都是主动型,在学校从不比吃穿,当过数学课代表、班长等。无论上学还是周末,儿子一直都穿校服、留平头,不像别的孩子做五花八门的发型。
陈军玲喜欢写作,工作之余,经常写些文章在各类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文章内容涉及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儿子。2004年,她在湖南一家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儿子,你辛苦了》,文中主要讲述因为父母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儿子在几年的学习中每天早晨自己做早饭和晚饭,上学还要倒两趟公交车的艰难之路,随后又陆续发表了《儿子扫雪》、《牵挂》等有关他们真实生活写照的文章。每次陈军玲说儿子非常辛苦时,儿子总是说“妈妈,我学习是为我自己学的,不能有一点困难就责怪父母”。一听到儿子这样的话,她便感到欣慰和温暖。
19岁的张陈晨现在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学生,他的目标是出国留学、考研、就业。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