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9700000004

第4章 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之死(3)

周敬王四十二年,吴国发生大规模的饥荒,文种认为再次伐吴的机会到了,于是他向勾践献计说:“吴国因为长期的战争,人民已经非常疲困了,现在又遇上了大饥荒,仓廪必定空虚,大王可乘此大好时机兴师伐吴,定可取胜。吴国的军队大部分仍在东北边防,对我国懈于戒备,我们正可乘虚而入。吴王历来求胜心切,必将耻于不胜,因而会不等大军会集就来迎战我军。若吴军果然如我所料前来挑战,那正是战胜他们的绝佳机会。如果他们的边防军赶来,我们可用边邑的军队先将他们拖住,使之不能与吴军会师。吴王如果发怒再战,我们定可使他们大败逃窜。假如吴王不战而求和,那大王则又可安取胜利之名,凯旋而归了。”勾践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再次兴师伐吴。果然不出文种所料,吴王果然带兵前来应战。勾践听取了范蠡的意见,先是按兵不动,坚守壁垒不与吴兵交战,乘吴兵懈怠的时候,夜间对吴军发动突然袭击,把吴军打得大败。大败后的吴军一直坚守不出,越国只好退兵。

周敬王四十四年,越军先以伐楚的幌子来转移吴国的注意,使之疏于对越的戒备。

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军突然大举攻吴,这一次一直打到吴国都城姑苏城下,把姑苏城团团包围了起来。这场围城之战一直打了三年,整整三年,吴国军民无衣无食,纷纷选择逃离。最后,越军终于攻破了姑苏城,吴王夫差带领残兵败将被围困在姑苏山上。夫差见自己已是山穷水尽,忽然想起前几天伯嚭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当年越王乞和存越,甚至不惜自身为奴,大王何不仿效呢?”于是吴王派人向越求和,范蠡力谏勾践不可答应。与此同时,文种给吴王写了一封书信,用箭射到姑苏山上,文种在信中历数了夫差的种种罪行,说明他罪不可赦。信中说:“上天苍苍,若存若亡。越王的下臣文种冒昧直言:从前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肯接受,因此天道复返。勾践敬奉天道,所幸得天神护佑从吴返越。现在上天为报答越王虔诚敬奉之功,又把吴国赐给越国,越王实不敢忘天赐之恩。且吴国有大过六条,以至于亡,吴王可知:一是有忠臣伍子胥,却因忠言直谏而被杀;二是有大夫公孙圣敢言直谏而被害;三是有太宰伯嚭愚而谗佞,信口妄言,大王却对他信而用之;四是齐晋二国并无违逆之行,无僭上之过,而吴国却发兵伐之,辱其君臣,毁其社稷;五是吴越两国虽山水相连,声息相通,上同星宿,下共一理,但吴却屡屡对越大加攻伐,毫无邻国之谊;六是从前吴伐越,致使吴王阖闾丧命,越国确实犯有大罪。吴伐越报仇,但又不从天命,弃其父仇而不取,给自己留下大祸患。现在上天既又把吴国赐给越国,越国怎么能不顺从天意呢!”

起初,勾践对彻底灭掉吴国曾经产生过摇摆,认为以前吴国曾赦免了越国,现在越国也理应赦免吴国。因此,就夫差求和一事,他向各位大夫征询意见。文种说:“我请大王不要忘记曾经在吴国的经历。十七年来,大王日夜思念的是什么?世代争夺的是什么?艰苦奋斗图的又是什么?我听说,老天爷给的东西,你不取就会造成灾难,请大王好好考虑!”勾践沉思片刻说:“对,文种所言极是,当年,老天爷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取。如今,老天爷把吴国赐给了我们,我们岂能违抗天意而不取呢?”

使臣向夫差讲述了出使越国的经过。夫差深感绝望和后悔,随即拔剑而起,仰天长叹:“我实在没有脸面见伍子胥啊!”说罢,伏剑自杀而亡。与此同时,勾践听从了文种、范蠡的建议,击鼓挥师,对吴国发起猛烈的最后一击。吴国就这样灭亡了。

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越国灭了吴国后,勾践进入吴宫,在吴王的文台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功酒宴,以庆贺胜利。文种上前献祝辞,称颂道:“皇天佑助,我王洪福。良臣共谋,我王之德。先君显灵,辅君成事。君不忘臣,臣尽其能。功配上天,德不可掩。举酒祝君,万福无疆!”越王听了这一番颂辞却默然无言。文种又上祝辞道:“我王仁贤,怀道抱德,灭仇破吴,不忘返国。赏无所吝,群邪杜塞。”越王仍然面无喜色。文种见越王这副表情,当下疑惑不已。

机警聪慧的范蠡察微知著,他已经看出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范蠡心想:越王为一雪当年会稽之耻灭掉吴国,不惜放下高贵的身分,与群臣和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共度艰难。如今大仇得报,大功告成,越王能实践先前的诺言吗?当年他可是许诺过谁能帮他击退吴兵,就和谁一起执掌越国的。文种和我功勋卓著,位高权重,越王对我二人能放得下心吗?经过深思熟虑,范蠡认为现今情势已危,于是他毅然向勾践告辞,请求隐居。勾践得知范蠡要退隐山林,就对他说:“先生若愿留在寡人身边,寡人愿与你共同执掌越国,若不遵寡人,将身死名裂,妻子共戮!”范蠡当然知道越王的所谓“共分越国”纯属虚语,而“身死名裂,妻子共戮”,越王是肯定能做得到的。于是他这样回答越王:“君行其法,我行其意。”事后,范蠡不辞而别,抛弃家业,带领家眷驾一叶小扁舟,出三江而入五湖,后来成为一方巨富。

范蠡走前曾投书给同僚文种,范蠡劝文种道:“现在已是离开越王的时候了,否则定有杀身之祸!”文种对范蠡的突然辞职并不理解,他认为越王不可能如此绝情,自己对越王忠心耿耿,劳苦功高,勾践一定不会加害自己的。范蠡走后又写信给文种说:“我听说天有四时,春生而冬伐;人有盛衰,否极而泰来。知进退而不失其正道,大概只有贤人才能做到吧。蠡虽才能比君低下,尚能明白进退之道。高鸟已尽,良弓当藏;狡兔已死,良犬当烹。依我之见,越王脖子长而嘴如鸟喙,目如鹰视,行步如狼,这种人可与他共患难,却不可与他共富贵;可与他共历危难,不可与他共处安康。你如不能下决心离去,终将会为其所害。”文种始终不相信越王会加害于自己,所以最终没有选择离开越国。

勾践图霸中原的大业成就以后,果然对功臣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改变,变得愈来愈冷淡,愈来愈疏远。文种因此想起范蠡留给他的那些话,但又想起越王当年对自己的恩情,内心十分矛盾,遂多日辞病不朝。这时有人向越王诬告文种,说:“文种自认为是他才使君王得有今天,但他却因官不见加,地不见封,就心怀怨恨,愤疾于内,而色形于外,故而经常称病,不来朝见君王。”勾践听后,便开始对文种心存戒心。

有一天,文种对越王说:“臣多年来之所以早朝而晚归,殚精竭虑,就是为了助王而灭吴。现在吴国已灭,大仇得报,君王已无后顾之忧。”勾践听出了文种言外之意,心中有些怅然,默然不语。

周元王四年的一天,越王召见文种,问道:“我听说,知人易,自知难。人世间有谁知道卿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文种回答说:“大王知臣之勇,不知臣之仁;知臣之忠,不知臣之信。臣曾多次劝谏大王损声色,减淫乐,对大王可谓忠心耿耿,言无所讳,并因此多次冒犯了大王。不能顺从大王之意,必然难免获罪。臣不敢畏死而不言,但愿能言而后死。从前伍子胥被吴王所杀,临死前曾说:‘狡兔死,良犬烹;敌国破,谋臣亡!’范蠡大夫临行前也对微臣说过同样的话。从大王之一问,臣可见大王之志了。”勾践没有作答。回到家里,文种就对妻子说:“我已看出大王有杀害忠良之意,我的性命恐怕只在须臾之间了。”

果然,文种又一次称病不朝,勾践亲自来见文种,文种装病躺在床上,勾践来到卧榻前,对文种说:“卿有阴谋兵法、克敌制胜的九术之策,今孤王用其三,就已灭吴。还有六术在你那里,望你能用其余的六术辅我先王于地下,以谋灭吴之先人。”说完,勾践赐给文种一把剑。文种得剑,一看竟然是当年吴王赐于伍子胥的那一柄剑。文种仰天长叹道:“可悲啊!我悔不听从范蠡之言,而终为越王所杀!”忽又感慨道:“后世百代,忠臣当以我为鉴!”说罢,便伏剑而死。

六、劳苦功高,后人评说

文种可谓功高盖世,但最后却没有得到功名利禄!他善于谋人,而不善自谋;他贪恋禄位,而不能学范蠡之功成身退;他功高震主,又遭谗佞者所忌,故不能为专制君主所容,而终被杀害。文种之死早就在范蠡的意料之中,只是文种本人不曾自料罢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文种之死也是不可避免!

文种从最初出使越国,就为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笔。他重情重义,感恩图报,他因为自己的建议没有被勾践采纳就锲而不舍、软磨硬泡、死缠烂打,甚至不惜性命,出生入死,为越国的最后一线生存希望而努力着。

其实,勾践可能早就对他产生了异心。文种总喜欢和勾践唱反调,总是在勾践面前说“不”。勾践尚未亡国去吴国做奴仆的时候,文种的种种做法就让勾践很不爽。那一次,勾践决意先下手攻打吴国,文种死皮赖脸地再三进言,勾践佯装打瞌睡,终于把文种“支走”。文种看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于是在勾践尚未出兵征战前,文种就在自己的府第挂上祭祀死人的灯火和布条,这一做法为勾践出兵伐吴蒙上阴影。勾践尽管心里很不高兴,但那个时候,越王勾践还是隐忍而没有想过杀掉文种。也许是因为越王勾践觉得自己羽翼未丰,将来还要利用文种。

等到越王翼羽丰满,坐稳了江山,他便再也不能容忍文种的多嘴多舌了。在成功破吴、中原称霸之后,文种的作用无非是一种提醒、提示,但他居然对越王的好大喜功、忘恩负义提出质疑,这就是在挑战越王的绝对权威,这时候的文种已经属于大军过后的桥、咬死兔子的狗、射中鸟头的弓。而文种仍然不知进退,不知深浅,文种的这种“执迷不悟”自然让越王恼怒。所以说,文种的悲剧与他个人的主观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不会太大,他的死更多是和“大王”有关,和“制度”有关。因为,大王拥有绝对的权威,人家是君主,你是人臣,让你议政你就议政,你是在尽义务;不让你议政你还议政,你就是给君王添麻烦;让你议政你不议政,你就是不合作。尽义务的人,可以分一杯羹;添麻烦的人,则要打一通屁股;不合作的人,就会人头落地。

同类推荐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陈氏家族全传

    陈氏家族全传

    讲陈氏家族不能不提陈其美。陈其美是当年上海市革命军服加身的“大督军”,是孙中山的同盟会骨干成员,是蒋介石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又是他将陈果夫、陈立夫托付给了蒋介石。 陈果夫、陈立夫是蒋家王朝的组织部长。他的用人计谋,加剧了四大家族间的豪门恩怨和尔虞我诈的争斗。陈氏家族靠其结党营私,政治势力远大于“宋、孔”两家。 本书描述了陈氏家族与蒋家王朝的关系,以及蒋家王朝败落后陈氏家族成员的悲喜人生。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祖冲之、郭守敬。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花落谁相思

    花落谁相思

    一对年龄相差十岁的恋人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分手各自开始自己新的人生。女孩也从不懂事一步步走向新生……
  • 直到昨天

    直到昨天

    小说讲述了大学毕业生李悦凡,在人才招聘会上被大洋公司录取,进入公司后,开始暗恋自己的老板林珊,正在他以为自己撞上桃花运之际,公司的副总康裕现身了。康裕能力非凡,气场强大,早已和林珊相恋,这使悦凡悲催不已。一个初入职场,一个是老江湖,悦凡哪有胜算,悦凡在此逆境中获得了林珊和财务刘总的支持,成长起来,渐渐成为了与康裕竞争的对手。在康裕和悦凡的对抗中,林珊渐渐喜欢上了单纯执着的悦凡,放弃了手段卑劣的康裕,二人展开了感情事业争夺战。
  • 契约女友:甩掉黑心总裁

    契约女友:甩掉黑心总裁

    一个平凡的女孩一场离奇偶遇,她糊里糊涂的和他发生了关系,而他却要负责,然而他是一个社团的大哥,长的一表人才,骏逸不凡。为什么会对她一见钟情呢。而她是一个网络写手,为了体验生活竟然混上了黑社会。
  • EXO如果曾爱过

    EXO如果曾爱过

    看不到对你的好就只能对你不好了---鹿晗刺猬抱在一起是想比谁扎得更痛---吴世勋我们安心的过日子不好吗---边伯贤拿了我的钱就别走了---朴灿烈
  • 心动世界

    心动世界

    婚礼策划徐曼姗作为一名剩女,在机缘巧合下与自己的闺蜜夏小凡接触了一款恋爱养成游戏,正当她们沉迷其中时,黑客的出现让她们处在了危险中,而她们却浑然不知...
  • 重生之书生意气

    重生之书生意气

    之前的之前,沈默也曾是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对着小说和连续剧挥霍着整个青春无邪。再后来,像许多普普通通的八零后一样,考大学、找工作、过日子……十几年来,庸庸碌碌,却也安安稳稳,他以为一辈子也许就这么安逸的过去了,改变想法是因为一场无厘头的重生让他回到了那段书生意气的岁月,镜子中的他,个头超过了老爸,下巴上有了寥寥的胡须……
  • 南镜

    南镜

    新的世界,新的历史,不变的热血,在春花起舞的季节里,开启新的征程。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 《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方志与宁夏

    方志与宁夏

    本书追溯了宁夏30余种方志的发展脉络及功能,对一些重要志书进行了介绍,特别从方志中着重总结了宁夏的历史特点、地名文化、历史文化、古代科技等。
  • 明亡述略

    明亡述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