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6600000007

第7章 男孩独立要趁早——父母学会放手,男孩才有出息(6)

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别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了,才知道做错了。尊重孩子的想法,从根本上说是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遇到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对于孩子的意见,父母应该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例如,孩子对课余活动的安排,父母应该尽量尊重他们的意见,意见有分歧可以在协商的基础上解决,千万不要搞“一言堂”。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失去独立的意识,失去美好的未来,那就收起你那些不合时宜的强制手段和行为吧。

给男孩发言权的意义

男孩逐渐长大,变得成熟懂事,慢慢地,他就会有表达意见的想法。可是,当男孩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却会有人打扰,甚至横插一杠子。家长和老师通常会通过明说或暗示的方式,影响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来孩子脑子里自有主意,被家长和老师一干扰,就可能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者盲从附和随大流。这样就使孩子变得缺乏主见,严重影响他们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这种干涉孩子发言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给男孩发言的权利。

可是,实际上不少父母都会忘记这点,很少给孩子自主说话的机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妈妈带着儿子吃饭。她看见桌上的菜很新鲜,就赶紧用筷子夹了一点,向儿子的口里塞,边塞边说:“这菜好吃,又有营养,来,张嘴!”

儿子扭过脸去,说:“不吃!”

妈妈夹着菜,说:“不吃?这菜很好吃的。来,吃一口。”说着,又把筷子递到儿子嘴边。

儿子就是不吃。妈妈把菜硬塞到儿子嘴里,结果他嚼也没嚼,当即就吐了出来。妈妈一看,顿时火了:“不吃,怎么长身体啊!”

这又是何必呢?孩子不吃有他的理由,你就听听他说话,让他发表一下意见,又有什么不可以的,为什么非要弄得孩子没心情,自己也大动肝火呢?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孩子也不例外。家长要想想,自己给孩子说话的权利了吗?不要动不动就让孩子“住口”,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精神。

在你批评他的时候,请不要说“你不用解释了,我不相信”“别再找理由了,我不会相信你的”之类的话。当你把孩子的口堵上时,同时也会把他的耳朵堵上。如果你不让他发表意见,他也听不进你的话。这将不利于亲子之间的交流。

给予孩子充分发言的权利,让孩子发表意见和看法,讲讲所思所想,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将会使孩子变得善于思考,自主意识增强。

一个男孩对画画很感兴趣,于是爸爸经常带他去看画展,并鼓励他积极思考、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一次,爸爸带男孩去参观个人画展,但事先并没有告诉男孩这是一个个人画展。爸爸领孩子转了一圈后,故意问他:“你觉得哪些画风格比较好?”

“我觉得这些好像是一个人画的,画得都很好。”男孩有点疑惑地说。

“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呢?没关系,你尽管说。”爸爸仍不忘鼓励儿子。

男孩说:“布局好,气魄大,大胆,用笔也好。”

爸爸听后满意地笑了。

家长不但要给孩子发言的权利,还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孩子的意见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该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的指导。

平时与男孩交流的时候应该民主一些,学会尊重孩子的决定。对孩子的不同观点,父母尽量不要持反对态度。孩子有自己的看法,说明他不再依赖你,而是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

这时,父母明智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观点,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学会做决定。即使男孩的决定会让他摔一跤也不要紧,因为男孩的自主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提高的。

早教专家认为,4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有表达个人意见的需求与能力了。

从襁褓时期对父母完全的依赖,到发展自我意识、建立自信、试验探索,终于长成一个独立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感觉到权利的存在;同时,他开始希望能掌握权利。

这个时候,他也慢慢地体会到“发言权”的存在,也相信自己有运用权利的能力。但是,他不确定该怎么做,因此便效法父母的模式,从中去修正自己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他希望自己的权利受到肯定。

当然,父母比孩子拥有更大的权利,甚至能让孩子完全得不到任何权利,但这么做的后果就是造就一个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意识而且脾气暴躁的孩子。对此,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像一个独断的法官一样,不给孩子任何发言的机会,还是鼓励他说话呢?此时,相信你的心中已经有选择了。

爱顶嘴不是坏事儿

遇到批评,孩子少不了争辩几句,孩子爱争辩,几乎是普遍现象。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这种“不听话”的行为都很愤怒,一旦孩子争辩,就会呵斥、责骂孩子。这是因为父母不知道一个秘密:孩子爱争辩说明他的独立意识比较强。

小文放学回家后总是先看电视,然后再和小朋友打一会儿球,快到睡觉时才想起写作业,因此总要熬到很晚才能睡觉,第二天早晨起不来床。

于是,妈妈早晨上班前总要对他说:“放学后要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再看电视或同小朋友玩。”

可是小文一回家就忘了妈妈的话,书包一扔就开始玩起来,等妈妈回来后,他才想起写作业的事。

妈妈说:“难道你又忘了我早晨对你说的话了?”

小文便说:“我在深夜时的学习效率更高。”或者说:“白天外面太吵,我没有办法思考。”

如果你仔细听听孩子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找的理由有一部分自信在里面,即便这可能只是他一时的托词。

对此,家长要正确看待。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由此看来,孩子争辩的行为中确实隐含着很多积极的信息。可是,现实中很多家长没有做过透彻的思考,孩子一争辩,自己无言以对,便会拿出家长的身份去压制孩子,大声地对孩子说:“住嘴!你怎么有这么多话!”

很显然,这种不让孩子争辩的做法是不对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日趋增多,由此引发争辩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孩子们的争辩,有的父母觉得这是孩子不听话、不孝顺的表现,这种看法就太严重了。如果孩子争辩的时候,你总是严颜厉色地加以扼制,长此以往,他就会与你产生对抗情绪,对你不信任,以至于彼此沟通困难。

专家认为,孩子与父母争辩是一种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表现,是一种心理的宣泄。争辩表明孩子在走自己的路,开始有自己的决定。

饭做好了,妈妈叫儿子吃饭,叫了很多遍,儿子都没有起身。于是,妈妈走过去,拿走儿子手上的画笔,说:“等我们吃完了再画。”

这时,9岁的儿子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了一句:“为什么?我还有些事要做,我要先把它做完。”

是的,孩子有自己的决定,当他争辩、挑衅的时候,就是在试验他能力的极限在何处;当他同父母拌嘴的时候,他就是在估量自己。争辩可以让孩子摆脱无方向状态,走向独立,让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强。

而且,父母与孩子争辩,还可以让孩子弄清是非曲直,学习一些知识,了解自己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质,形成好的人格。

有一天,闻一多因为女儿哭,搅得他心烦,便厉声斥责了女儿几句,这下女儿倒哭得更来劲了。

这一吵闹,严重影响了他的思考与工作,情急之下,他走过去连唬带吓地在小女儿的屁股上打了两下。

这时,儿子走了过来,批评说:“爸爸,你这样不对,你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

闻一多听了一愣,静坐沉思了一会儿,走到儿子面前,认真地说:“这次是爸爸错了,不该打小妹,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希望你们记住,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自己的孩子。”

作为父母,你不但不能拒绝孩子的争辩,反而要欢迎孩子争辩,给孩子争辩的权利,这样做不会丢了父母的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会不听话,不尊重你,与你为难。孩子也是讲道理的,在与你争辩时,孩子觉得你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信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如果你不给他争辩的机会,反而会激怒他,让他去蛮干。

卢卡斯想和同学去商业街逛逛,可是父亲担心他的安全,便拒绝了他的请求。卢卡斯很生气,便找父亲理论。

他对着正在看报的父亲大声喊道:“你这样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不能去?”

父亲拿着报纸,严肃地说:“这个话题就到此结束吧。”

卢卡斯抗议道:“为什么我不能去!戴维可以!麦克斯可以!甚至比我小的汤姆也可以!为什么不让我去!”

父亲依然不争辩,说:“这个话题已经结束了。”

卢卡斯继续说着自己的道理:“你可以给他们的爸爸妈妈打电话!他们会告诉你那儿很安全。真是搞不懂你到底在担心什么呀!难不成你认为商业街上会有人向我开枪吗?”

然而,父亲依然说:“这个话题已经结束了。”

卢卡斯越来越不耐烦了,他说:“你就会这么说!我知道你就会说这句话。这个话题已经结束了,这个话题已经结束了……”

父亲没有理他,翻一页报纸,接着看下一版。

“不,”卢卡斯突然叫道,“我一定要去!”

父亲拉住了他,把他锁在房间里,于是,他继续闹。整整一天,卢卡斯一家都没有安生。

为什么要拒绝孩子的争辩?当孩子与你争辩的时候,说明他正试图和你讲道理,如果你不给他争辩的权利,他就会学你,也变得不讲道理。

当孩子争辩的时候,他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这是独立意识的表现。家长应该学会接受孩子的争辩,与孩子商量,呵护孩子的独立性。

同类推荐
  • 母婴护理与保健

    母婴护理与保健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心理学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以让孩子学会学习、开发儿童的智商和情商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树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由于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每个孩子有着不同个性,能力也参差不齐。父母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土壤,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孩子的个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千万别将孩子的优势当成个性缺陷而磨蚀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原有的灵性。要学会正确区分孩子个性中的优势劣势,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使孩子有勇气、有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己的个性优势,改善个性中的劣势,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0-18岁孩子脊骨成长必读

    0-18岁孩子脊骨成长必读

    宝宝刚出生不久,就经常无缘无故哭闹不停?无论拿什么美味进行诱惑,宝宝就是没有食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突然成了“小结巴”?孩子上学还没多久,就开始多动、厌学、不听课?孩子根本不用功,但不知不觉竟成了“小四眼”?孩子头痛或气喘,怎么“对症”治疗都毫无成效?各种问题,看了此书,不再是问题。
  • 名人教子的100法则

    名人教子的100法则

    通过阅读《名人教子的100法则》一书,让您教育子女不再迷茫,不再无的放矢,不再走弯路,不再做无用功!在本书中,我们精选了古今中外名人的良好的教育方法、成熟的教育思路、独到的心得体会以及成功的教育经验,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子女,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众多名人在家庭琐事、生活细节中以身作则,在为人处世、求知做事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在孩子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与之携手共进,以及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去构筑一个充满阳光和谐的家园。
  • 青少年挫折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挫折教育故事全集

    每一个人都随时面临着困难、风险、挫折与失败,勇敢的人感恩挫折,失败者抱怨命运的多舛。本书精心为家长和青少年奉上一份亲子成长的厚礼。本书寓教于乐,是一本青少年汲取营养的智慧书,也同时是父母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教案。
热门推荐
  • 闪婚独宠

    闪婚独宠

    次相亲失败,莫晚晚患上相亲恐惧症,第十次相亲闪婚。婚前,莫晚晚说:我年薪三十万,结婚后我养你。婚后,墨岩廷拿手工定制西装发票给老婆报销。一套西装就让她的年薪duang地没了!黑暗里男人的嗓音低哑暗沉:老婆,说好的养我呢?莫晚晚:一年后离婚……唔唔唔……墨岩廷:养不起我还想离婚?
  • 傲娇总裁暖暖爱

    傲娇总裁暖暖爱

    原本以为,她的深爱,会换来他的回首。却不想,她们的婚姻只不过是因为利益而结合的幌子。终究他左右逢源于各种名模之间……她的梦破碎,等到她想要放手,却不想他爱如暖阳,又包裹着她。而她却不敢在相信……
  • 有女倾城

    有女倾城

    她是一国公主,刁蛮的名声在外。却依旧有人上门提亲,别国世子?异国王爷?她要做就做世间最尊贵的女人,“你们谁先统一天下我就嫁给谁”,她叉腰刁蛮的说。有女倾城,冠华天下。
  • 风过,你在哪里

    风过,你在哪里

    当风吹过你的城市,你又在哪里。多年过去,我依旧会再次找到你。你在那个城市留下的气息,我依旧记得。
  • 月之独响曲

    月之独响曲

    她到了一个临近灭亡的地球,丧尸横行,异种突起。末世第一天,亲人为救她,都死了,她只剩下小黑。来,玩个游戏吧。我赢了,就请你去死;你赢了,我就满足你一个愿望呀。人性的劣根,别让月月失望呀。
  • 灵魂叹歌

    灵魂叹歌

    自古人死之后有地府收纳,重入轮回,地府制六道轮回,统三界秩序,天地人三界经无数年轮回,却出漏洞,致使人轮回而不得其门,出新魂而难入六道。滞留阳间之魂黑白无常锁入地界,日游夜游之神,巡查阳间,却有一魂,不入轮回,不脱三界,不生不灭,地府难断,委以阳间巡视。至此引出为灵魂而鸣,为冤魂而歌
  • 凤倾城:轩辕溟淑

    凤倾城:轩辕溟淑

    自幼丧母的溟淑郡主失踪,储君轩辕锦然发动禁军大肆寻找,却未发现此女子,是她,死了吗?十年后,琼歌城又起波澜。宁府空降,府邸主人宁岚又藏有何秘密?风苏然头上戴着的鲛珠发绳,为何能牵动人的记忆?妹妹的幸福,自己的一生,我,怎么选?假如从来一次,我宁愿那个时候就死掉。
  • 从冒险岛开始

    从冒险岛开始

    主角穿越冒险岛世界的时间,大概是英雄回归的前几十年。前期只会炼金术,后面再添加。还有作者是一个十足的小白,小学毕业,别指望能有什么文采,有前言不搭后语的,那我也没办法,不会。
  • 我的美女徒弟

    我的美女徒弟

    风自在是个道士,什么捉鬼、降妖、捉怪这些活他都不愿意干。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收美女做徒弟,然后把美女徒弟培养成女朋友。“来,宝贝徒弟,师父手把手教你画符。”“来,宝贝徒弟,师父手把手教你舞剑。”大道三千,风大神仙我只爱收美女做徒弟。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