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3700000002

第2章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1)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知足者人贫心富,不知足者人富心贫

古时候,江西金溪有一个叫胡九韶的人焚香叩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日的清福。他的妻子笑着说:“我们一日三餐都是菜粥,又怎么能称得上是清福呢?”他则说:“我要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灾祸,而且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安居乐业,没有挨饿受冻,还要庆幸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

《佛遗教经》上说:“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尤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胡九韶不但知足常乐,而且平日还能存有一份感恩之心,这样的胸怀和境界,真可以称为圣人了。只有知足者才能感受到快乐,而不知足者往往会被欲望所累。

有一天早上,小和尚来到寺庙的厨房,发现师父得到了5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5个馒头,而自己只有3个馒头。闷声不响地吃过早饭后,小和尚就来到了寺庙的大树下歇息,这时他越想越觉得不公平,越想越觉得生气。师父得5个馒头,他觉得很应该,可是大师兄为什么也得5个馒头,这不是和师父平起平坐,而且又把自己看低了吗?这不行,他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了师父,也要5个馒头。师父问他:“你能吃下5个馒头吗?”小和尚马上大声地说:“能!我要5个馒头!”

师父看了看目光坚定的小和尚,点头同意了。很快,吃饭的时间到了,师父拿自己的两个馒头给了小和尚。早饭结束后,小和尚果真把5个馒头吃完了,他拍着圆滚滚的肚皮,骄傲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5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5个馒头,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师兄一样要5个馒头!”师父微笑着说:“没错,你现在是吃下去5个馒头,但是明天早上你要不要吃5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吃过早饭没多久,小和尚就觉得身体不舒服,肚子胀又口渴,于是他就去喝了半碗水。但他的肚子越来越胀,还有点儿疼,进而越发难受起来,根本没法像平时那样挑水、扫地、念经。

这时,正巧走过他身边的师父看到了,对他说:“平时你吃3个馒头,今天你却吃了5个馒头,你多得到了两个,但你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原来不曾有的痛苦。人生在世,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千万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更不要与人攀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方能自然常乐。”小和尚捂着肚子点点头,说:“师父,以后每天早上我还是吃3个馒头!”

有人说:“知足者人贫心富,不知足者人富心贫。”如果世人都像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见到别人手中的东西比自己的多,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希望获得同等多的东西,最后只能是令自己痛苦。

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桃花庵歌》中写道:“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陶渊明也曾悠然吟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人这种安贫乐道,自给知足的宽广情怀,对我们很有启迪。

世人常说“多福多寿”,其实知足就是福,懂得知足的人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一定比那些不知足的人要多。

心如虚空无挂碍,光明遍照寰宇笑

人世间“心无厌足,唯得多求”者多,古人云:“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又望蜀。”欲望的追求无穷无尽,未拥有的希望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恐失去,患得患失,已经无力去享受既得的幸福。所以要想感知幸福就要常常惜福,所谓的惜福就是不要去妄想,而要懂得感恩地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东西、每一件事物,不论时光如何变幻,都不要轻言丢弃与放弃。一个人越是懂得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他越是一个毗邻幸福的人。

世间万物的存在既然有因果,也就有被珍惜的理由,大到如白驹过隙的时光,小到微妙的草芥,它们存在的价值于人而言都是等量的,因此都应该值得好好去珍惜。

曾经有三位禅师结伴而行,要找到可度化之人前去向他传授佛法。常言佛法难闻,这自然是个好机会,只是不知何人可以有这样的造化。

一天,三位禅师相互商量着究竟要去哪里传法化缘,恰巧经过一条河流时,赫然发现河里自上游缓缓飘过来一片菜叶。菜叶清新碧绿,丝毫没有被丢弃的理由,于是三位禅师便望着这片菜叶议论开来。

其中的一位禅师说:“你们看,这河中的菜叶自上游漂流而来,显然上游是有人家居住的,不如我们就去那里化缘讲经好了。”

另一位禅师摇头叹息说:“这菜叶新鲜碧绿尚可食用,可是却有人让它白白地随波流走,实在是可惜啊!”

第三位禅师也摇了摇头说:“如此好的菜叶,竟然有人不懂得珍惜,随意丢弃,看来上游的人家是不懂得惜福的,既然不懂得惜福,也就不值得我们去教化了,我们还是选择去别的地方吧。”

其他两位禅师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第三位禅师所说的,于是三人整装正欲离开。忽然,一个青年匆匆忙忙地向他们这个方向跑来,见到三位禅师后忙问:“诸位师父!你们可曾在水中看见了一片菜叶?我真是不小心,刚才在水中洗菜时,竟然一失手将它掉落在水中了,我现在追过来就是要找到它,不然实在是太可惜了。”

三位禅师听完青年所言,又看到青年那焦急的样子,就点点头哈哈大笑起来,并不约而同地说:“如此惜福的人,定是深具慧根的,我们三个就去他家讲法吧!”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区区一片菜叶能值多少钱,竟然让三位得道禅师由此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慧根,又或是让一个青年从上游追踪下来,并且焦急万分。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其实世间万物皆不可以用金钱来计量,一旦在你的心中把万事万物都设定了金钱价值,那么你就是在内心中设置藩篱将幸福隔绝了。你无法用正常的心态去感知拥有平常之物的喜悦,你又怎么会有能力去感知幸福呢?要明白,这虽然是微小的一片菜叶,可它也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馈赠,它可以饱腹,这就是它的价值,就是它带给人的幸福。

能从微小之事懂得惜福的人,会看见每一朵花都开得异常艳丽、每一个人都真诚友善、每一件事做起来都意义非凡。所以从现在开始就放下让我们远离幸福的功利之心,用感恩的心认真地欣赏世间每一朵花的恣意开放,由衷地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切身地体会每一件事的奇妙与不凡吧。

懂得感恩、惜福的人,是用心在与人、与物、与整个世界交流,因此万事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异彩纷呈的,不存在因为不满、自私、贪婪所带来的痛苦和折磨。他们也定是知晓,既然能在特定的时空里与人、与物、与事相遇,就是缘分,珍惜了这份缘分,就是珍惜了幸福。把人生难填的欲壑摆脱掉,以知足的心态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那些就是你的财富。不要去与别人攀比,那样自己的欲望就不会被放纵,也就让心灵时刻保持了一种从容的境界。时时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自己的富足,你就会包容一切,感激所有,那样你的幸福感才不会稍纵即逝。

想得到什么,必须先付出什么

佛说:“你想得到什么,你必须先付出什么,进而你将得到你奉献的东西。”所以,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你能得到什么,而在于你能付出什么。

在寒冷的夜里有个抱着柴火的人,对着一只因缺柴而熄灭的大火炉叫道:“你什么时候给我温暖,我什么时候才会给你添加柴火。”然而这个人不知道,不先给火炉添加柴火,火炉怎么会给他温暖?

有个乡下人到城里去做生意,为了节省成本,就在道路不太好的街角开了一家店铺。但过了一阵子,他发现自己的生意不好。他认为这是道路不好的缘故,就决定联合周围的商家把道路修整一番。

然而,周围的商家都不愿意这么做。他们说:“路不好走,经过的人或车辆就会慢下来,人们走进店铺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样才能增加商机。”

乡下人这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路面一直坑坑洼洼,都没有人修整。对于这种逻辑,他很不以为然,他不听周围人的劝阻,自己出钱找人将路面修平了。

不久之后,这条街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商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增。众商人都疑惑不解地问乡下人:“路通畅了,人们驻足停留的机会少了,为何商机反倒增多了呢?”

乡下人解释说:“路不好,人们多绕道而行。经过的人少了,商机又怎么能多?”

佛法讲因果循环和缘法,认为没有因是不会有果的,没有缘起自然也没有缘聚,有因才会有果,有缘起才会有缘聚,同样的,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甚至连兵法都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想着回报而不付出,就算得到了,也终将会得而复失。

你付出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对着别人“心灵的山谷”大声喊:“我爱你!”对方的回音是:“我爱你!”如果你对着别人“心灵的山谷”大声喊:“我讨厌你!”对方的回音也是:“我讨厌你!”所以,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想要得到别人的爱心,你就要付出自己的爱心。

其实,当你付出爱心时,不要去计较得失,如果有能力帮助别人,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爱心是宝贵的,是纯净天然、不含杂质的。当你拥有了爱心,你将会成为世上最幸福的人。

公交车到了一站,停下来,车门打开,上来一对年轻的夫妇。那个少妇不知道怎么了,散乱着头发,眼神也没有光彩,透露着一丝丝的迷茫。她的丈夫扶着她,她低着头,嘴里嗫嚅着,不知说着些什么话。

大概发现了她的异样,车上很多人都显出不自然的神色。坐在她对面的是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

小女孩怀里抱着洋娃娃,正在玩耍,她一边用手抚摸着洋娃娃,一边哄着洋娃娃:“乖乖,我的宝贝,好孩子,快快睡……”人们看着小女孩幼稚的动作,听着她纯真的声音,脸上都不由得泛起了微笑。车上荡漾着一股安详的气息。

突然,小女孩对面的少妇仿佛从睡梦中惊醒一般,大喊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一边喊着,一边拼命地抢着小女孩的洋娃娃。

一时间,车上陷入一片混乱……

“妈妈,妈妈,她抢我的娃娃……”小女孩哭了。而那位少妇望着手中的洋娃娃,却痴痴地笑了起来。她一边笑,一边喃喃地说:“孩子,有妈妈在,别怕!”

“这女人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连小孩的玩具都抢呢!”“就是!多可爱的小孩,现在哭得多伤心!”“我看啊,这女人八成就是一个疯子。”车厢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声,大家都对少妇的行为很不齿。

“对不起,对不起!”少妇的丈夫连忙向小女孩的母亲道歉,并一把将妻子手中的洋娃娃夺过来,还给小女孩。

那位少妇失去了洋娃娃,似乎又陷入了迷茫当中,喃喃自语道:“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她的丈夫叹了一口气,解释道:“孩子拉他落水的同学一把,不幸溺水死了。她,也就成这样了。”

人们的脸都红了。小女孩看了看手上的洋娃娃,又看了看痴痴的少妇,然后从座位上蹭滑下来,走到少妇身边,把洋娃娃递过去:“阿姨,您的‘孩子’。”少妇一把接过洋娃娃,紧紧地抱住:“孩子,我的孩子……”

没有人制止,也没有人议论。不久,车厢里响起了掌声!

这是一个关于爱心与付出的故事,不讲求回报,没有功利,但是它却因为纯净的爱心,因为那份童真,而显得十分动人。

生活本来就应该如此动人,只是因为很多人失去了爱心,不懂得付出,所以让生活变得庸常无味。不要总是去计算自己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多少,那样只会让你在不能满足的欲望中沉沦、苦恼,假如你想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不妨扪心自问,你的爱心在哪里?你的付出有几分?

享受人生,珍惜活着的光阴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只要明白身心一切皆空,这样的人与佛有什么不同呢?能彻悟自性便成佛。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20年后归来,向正在禅堂里的佛光禅师述说他这20年来的心得,期望能得到佛光禅师的指点。

佛光禅师非常耐心地听他倾诉,眼神中充满了慈爱。

述说完毕后,大智问佛光禅师:“禅师,这20年来,您一直在忙些什么呢?”

佛光禅师道:“我每天讲学、说法、写经。”

大智关切地说:“禅师,您这样太劳累了,要多注意休息呀,要多照顾您的身体,要不然您会老的。”

佛光禅师说:“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而且我感觉每一天都很美好,每一天都很充实、很快乐。白天,我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徒开示,讲说佛法;晚上回到禅堂还要批阅学僧的书信,除此之外还要写经。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我哪里有时间觉得老呢?”

大智听后感叹不已。

佛光禅师又说道:“世人有的还很年轻,但心力衰退,他就觉得老了;有的年寿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饱满,老当益壮。只要每天都能全心投入有意义的事情中,自然会活力无限,又从何谈起‘老’字呢?”

同类推荐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古兰经概述

    古兰经概述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经一千多年了,从过去到现在,真正懂得伊斯兰教的人力数不多。正是这个缘故,伊斯兰教在解放前曾长期遭到一些教外人的误解和歧视,甚至还引起过多次惨痛的流血教案。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热门推荐
  • 异界召唤龙之谷

    异界召唤龙之谷

    一场穿越,一个世界,一个游戏,八条恶龙,一场人生。
  • 空心地球

    空心地球

    申严,初二生,在旅游时一不小心进入了地球内部,与事实理论不一样的是,地球是空心的,而且有着辉煌的文明。
  • 青春走了一半

    青春走了一半

    她不在乎别人说她自私,只在意对得起自己,她可以自私的选择想要的人,却没料到那个人会找上门,一来就是恶狠狠的一耳光,脑袋重重的撞到桌子的棱角,有些很晕眸,腹部撕心裂肺的疼痛游走整个身体,接着一杯烫水毫不留情的从脸上泼来,最后无情的转身离去,顶着剧烈的疼痛走到路口已经用尽她所有的力气,坐在出租车上她只觉得很疲惫,很想睡觉,一直听到有人在不停的呼喊她,拍着她的脸,醒来已经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顶上的手术灯随即打开,她只感到气氛会恐慌…………后来往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
  • 无瑕

    无瑕

    父亲是开国元勋,母亲是国公夫人,舅舅是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做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常家的小凤凰无瑕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很轻松惬意,长大后只需寻觅一位美人夫君相伴左右,人生便圆满了。后来却发觉她不得不夺了这天下……
  • 黑子的诗

    黑子的诗

    这里本来没有想要发诗歌,但是我确确实实希望我的诗能给你们带来一点安静。
  • 英雄联盟那些英雄

    英雄联盟那些英雄

    原来,到最后才知道是爱错了。那么以前的付出,值吗?
  • 三十六计成妃路

    三十六计成妃路

    蓝家的唯一女传人,因不凡身世,结不凡之缘,穿越异世。一心想回到现代的她,因为一个赌约不得不设计收他的心,却又不得不陷入一个个阴谋与圈套中,用自己的聪明与坚强一步步走下去,却发现自己的心变了,事情也变了,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变的不再简单了。他是龙辰国镇西王爷,家中世代单传,而且以一夫一妻为家规,确因天劫要受灭门之灾,幸得一神仙之助,为其改命,却因各种种原因二人彼此伤害,经历千辛万苦是否能到一起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嫡女狠辣张狂世子妃

    嫡女狠辣张狂世子妃

    上一世,害我家人,夺我家产,逼我小产。这一世,尽管不同灵魂,我任然要你们血债血偿。侯府嫡小姐,空有美貌不会打扮,痴恋太子死缠烂打,撞见心爱人与自家姐姐亲热曾说不住失足落水。醒来后,性情大变,当众悔婚。苏嘉柔:我一定不会放过你们这对狗男女,这一世上一世,你们欠我的,我要一起讨回来。风瑾轩:我认定了你是我的人,不管你要做什么,我都帮你,即使逆了天下又如何。
  • 不懂你的孤傲

    不懂你的孤傲

    女生第一次发现爱上那个男生竟是在即将分别之际,但她依旧鼓起勇气追求男生,不想竟使男生对她产生了厌恶。可她依旧保留着心中的那份爱,开始改变自己,只为博得他那一回眸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