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观念不断碰撞,逐渐发展成为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格局。同时,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积累和沉淀,风格独具的民俗景观也璀璨夺目。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同时也是承载国家、民族历史的重要容器。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俗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外化了的信仰形式,从中人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历史的演进方向,贴近古人的思想情感,感受人类古老的生活状态。
民俗的内涵是十分广阔的,其内容包罗万象,从关系民计民生的生产、生活习俗到各式礼仪信仰,都是民俗关心的话题。有人说,民俗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同时又规范人民行为方式的特殊存在。它深藏在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但又始终与人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使人们身处其中却又不会感到被其束缚。其实,静心一想,确实如此,又有几人能够在乍闻“民俗”这个词汇时,马上就能对此产生一种清晰的认识呢?可民俗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民俗的历史意义以及其自身的传承性,但民俗并不能完全被划归到历史范畴中,它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活在民俗的世界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了解民俗就是理解文化,就是解读自己的生存环境,了解民俗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解析自己裨益良多。
本书力图从中国人的诸神信仰、节日民俗以及人生俗信礼仪与禁忌等民俗学视角入手,剖析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乃至国民性等问题,将困扰人们的问题放回到产生问题的大环境中去解答,从而使人们开阔眼界、理顺思路,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及其衍生出的各种问题。
在面对中华民族民俗这样一个大命题的时候,编者还将姓氏文化与《易经》的精髓融入了书中。姓氏在现代人看来也许与民俗文化关联不大,然而在古代,姓氏背后隐藏着很多中国文化的密码,是人们了解历史、理解文化的重要工具。《易经》作为一部儒家经典,更是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它将古人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发挥到了极致,既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指导其生活的重要准则。
本书从宏观的角度介绍文化背景,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文化现象,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相信读者一定可以从中汲取精华,对中华民俗有一个新的认识。
民俗植根于最基层的群众生活,因此其内容繁复而驳杂,在分析民俗现象时难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又鉴于编者水平有限,故难免出现错漏之处,望各位读友不吝赐教,一一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