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5600000004

第4章 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3)

三是建议实施互动教学。与主讲嘉宾沟通,建议讲座由“一人讲、众人听”调整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每次讲座,主讲嘉宾在介绍一些情况、提出一些观点,或者提出一些问题后,请家长们分享自己在此话题方面的一些体会,家长之间还可以相互评论,最后由主讲嘉宾总结,并因势利导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或者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

四是组织收集反馈信息。既通过“家长沙龙”,也通过学校渠道,了解家长听课后的情况,对于家长按照嘉宾意见开始实施的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实施情况。北蔡镇“家长课堂”第一讲结束后,有52位家长写了心得体会,组织者及时将这些心得体会与学校及主讲嘉宾沟通,促进教学相长,家校互动。

三、几点结论

第一,发现需求是前提。来沪务工群体在学习、教育、培训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但这些需求有些是潜在的,有些是表面的,还有些是混合的,需要去挖掘,去发现。在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成员与相关农民工子弟学校校长、教师座谈交流时,教师们对家长颇有微词,觉得在学校教得再好,孩子在家里两天一呆,又要重新开始。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由此想到可以为家长们开展多角度的讲座,既要有观念上的也要有方法上的,既要有法律上的也要有心理上的,既要有理论上的也要有实务上的,通过系列讲座促进家长们与学校联动,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第二,引导需求是关键。多数来沪务工家长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对于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现状、问题、经验、教训难以准确把握,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座谈来引导他们的想法,并通过相互探讨来进一步构成共识。为此,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与航头镇团委召开了两次座谈会,与近60位来沪务工家长面对面交流,并设计初步调查问卷,一道一道解释问卷题目,请家长现场填写,以此将家长的教育需求引导到家长愿意接受、学校愿意配合、社会能够提供的几个关键点上,并在达成初步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征求家长的意见以细化、完善。

第三,满足需求是保障。在确定了六次讲座培训主题后,寻找合适的主讲嘉宾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广泛寻觅各种社会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既有专业水平又有公益热情的主讲嘉宾。通过介绍来沪务工家长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来沪务工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让主讲嘉宾在内容的把握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互动性,每一次讲座都让家长觉得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第四,深化需求是目标。来沪务工家长在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家庭结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在家庭教育需求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为此,我们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个性,根据不同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家庭结构等设计更加细化的培训种类,使得来沪务工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更加切合实际。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从问卷调查和个案剖析可以看出,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有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需求,关键在于如何发现需求、引导需求、满足需求和深化需求。为此,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环境,需要企业严格遵守“同工同酬”的基本准则和为员工的岗位培训提供更多机会,需要社区利用地缘优势(进城务工人员所住社区提供相关培训具有及时、便利的优势)开展通识性的培训或讲座,需要学校开发更多的培训产品,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一、基本结论

第一,进城务工人员有着不同类型,应当根据进城务工人员的具体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使得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本次调查,进城务工人员按照家庭团聚程度可分为“家庭来沪型”和“非家庭来沪型”;按照目标导向可分为“留沪型”和“回家型”;按照职业类型可分为“受雇型”和“自雇型”;按照参与程度可分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按照学习意愿可分为“谋求改善型”和“维持现状型”。每一种类型的前面类型都有通过教育培训改善现状的意愿,并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来改善现状、提升素质;后面类型则在意愿、能力、行动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教育培训的重点是每种分类的前面类型人群,双方合意的教育培训才会发挥最大的功效。

第二,进城务工人员需求有潜在的也有表象的,有当前的也有长远的,要在发现、挖掘的基础上引导需求,要在引导需求的基础上满足需求,要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深化需求。

根据本次调查,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需求侧重于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中侧重于专业技能培训、人际关系知识培训以及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学历教育中侧重于高中(中专)教育和大专教育培训。但这些是在其主体文化程度在初中和高中(中专)基础上,随着学历教育的提升,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后可能的工作岗位的变化,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需求也会不断深化。按照发现—引导—满足—深化需求的路径,才会结出教育培训的硕果。

第三,教育培训的内容也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应当细化教育培训产品,使得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与通识通才教育相互贯通,构成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服务链。

教育培训也有着不同类型,如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中又可分为专业技能培训与通识通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中还可分为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要注意发挥政府、企业、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各自优势,使得各种教育培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贯,通过搭建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服务链来保证培训效果。

二、若干建议

1.政府层面

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地方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逐步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同工同酬”的规定,逐步减少劳务派遣员工数量,为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提供制度保障。

2.企业层面

可在逐步减少劳务派遣员工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同工同酬”的规定,实施岗前培训,完善岗位培训,并成为进城务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3.社区层面

以实现本地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的“社区共治”为目标,社区可以在了解上海、表达诉求、促进融入方面发挥教育培训的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上海提供帮助。

4.学校层面

针对本次调查发现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需求,设计相互连贯的教育培训产品,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培训链”服务。

5.社会组织层面

发挥社会组织发现—引导—满足—深化需求的功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社会组织承担相应教育培训任务;同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考核监督,建立奖优罚劣的运行机制。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指数课题研究报告

(注:课题研究报告课题顾问:王伯军;课题负责人:李经中、王松华、钱滨、郑国瑞;课题组成员:柯立英、臧得顺、刘程、袁晓艳。)

外来人员的本地融入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共同难题,发达国家对于城市外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可以引以为鉴的教训,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有教会和其他公益慈善组织的存在,能够为外来人员带来心灵关怀与精神慰藉,故外来人员的本地融入较少有心理及文化障碍。我国的城市外来人员(主体是农民工)融入居住地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内容,让农民工与市民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也是2012年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在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建立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的基础上,编制农民工城市融入指数,使工作内容标准化、服务方式流程化、服务成效数字化,可以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可行路径。

上海常住人口2400万,其中有1000万是来沪建设者,这1000万来沪建设者中有70%是农民工。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农民工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评估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水平及其内部差异,探析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机制,讨论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受上海开放大学委托,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开展农民工城市融入指数研究。本课题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内涵与研究意义;二是社会融入的基本理论与融入指数研究现状;三是农民工城市融入个案研究——以农民工家庭教育情况为例;四是农民工城市融入指数基本框架及其说明。

第一部分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农民工城市融入,学术界将此分为心理融合、文化融合、身份融合和经济融合,或者更具体一些分为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经济融合、政治融合、公共权益融合和社会关系融合等方面。也有研究者基于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关于农民工方面的户籍政策、住房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子女教育政策等相关政策、法规及文件等资料的研究,认为北京市农民工政策大体经历了从社会排斥到城市融合的演变,促进融合成为北京市农民工政策的基本趋势,因而认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是政策融合。

上述研究多从横向,或者从主次层面对农民工城市融入进行解读。实际上,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应该是一个纵向并层层递进的过程,是一个从了解城市到认同规则,从表达诉求到参与治理的过程演变。所谓了解城市,就是要了解所在城市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要了解农村与城市生活方式的差别;认同规则就是要遵守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交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等;表达诉求就是要有机会、有渠道向政府管理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参与治理就是不仅仅表达自己的诉求,还参与社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去,通过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切实维护合法权益。因而,本课题所指的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他们在了解城市、认同规则、表达诉求和参与治理的基础上,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过程。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伴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当前,大量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但受限于现行以户籍管理为原则的体制机制,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所在城镇,并与本地居民形成新的二元结构。这种新的二元结构固化了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阻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普惠的公共服务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建立城乡统筹的覆盖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成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纳入城镇社保体系。”

2.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在政府对经济社会资源全面垄断的基础上,是一种单一的、行政化色彩浓重的社会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从“整体性社会”转变为“多元化社会”,从“人户合一”到“人户分离”,从静态可控的社会向动态不可控的社会转变,由此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已严重滞后于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对社会治理的强调,意味着理念上从政府对社会的统治观念转向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运行模式上从管理、排斥农民工为主转向调控、引导和服务为主。因而,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既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体现社会治理成果的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语文杂记(大家小书)

    语文杂记(大家小书)

    本书收集了詹伯慧先生二十篇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小短文,文章深入浅出,内容涉及语言文字规范、普通话与方言、语言与交际、文字(简繁字和方言字、字书)等。
  •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理念是:“语言使人类有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有别于野蛮,教育使进步有别于落后。”这三句话可说是他生命的纲领,核心是启蒙。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第三阶段无疑是最亮的亮点。因为,还在延续的第三阶段,老先生已经达到了横扫中外,贯通今古的境界,并且仍在扩展和提升。他的历经前清、北伐前民国、北伐后民国、人民共和国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百科全书式的厚重的知识结构,加上惊人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效果,经过疏理、锤炼、融合、升华,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热门推荐
  • 极间法则

    极间法则

    活着还是死亡,这不是一个问题!死亡即是泯灭,泯灭于五行六道,泯灭于天地寰宇。所以,我选择活着!ps1:本书甚毒,抗性低者慎入!ps2:扑街了,请允许我做一个仰天大笑的表情:-D
  • 公爵大人的降魔妻

    公爵大人的降魔妻

    初次见面,冥幽月轻挑起男子光洁柔美的下巴,斜眼挑眉暧昧轻笑:“帅哥,偶把你可好?”。男子轻抿薄唇,暧昧一笑:“好!”。再次见面,冥幽月朱唇轻启贴近男子耳边轻声低笑:“帅哥,偶睡你可好?”。男子往后一靠,头枕双臂双眼微眯挑眉轻笑:“等的就是你这句,来吧!不要因为本帅哥是娇花而怜惜!”。数年后:“东方洛,你若敢丢下本姑娘独自去看日出,本姑娘发誓即使上穷碧落下黄泉,也定不会放过你!”。
  • 唐少的隐婚娇妻

    唐少的隐婚娇妻

    一日,韩娅收拾房间,居然翻出一本结婚证,正咬牙切齿,想要看看是哪个狐狸精勾引了自己的男人,当看到上面的名字,韩娅傻眼了。正窃喜着,却看到上面的领证日期,竟然是4年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本以为单身美少女一枚,没想到,早就是已婚少妇。蹦跶了那么久,原来一直被这个腹黑,可恶的男人给算计着。“唐天南…”一声河东狮吼,震耳欲聋。“老婆,老婆,发生什么事情了?”唐少以为发生了恐怖袭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了进去。却被韩娅一个过肩摔,俊美的脸,一下变成了猪头脸。
  • 上古联盟

    上古联盟

    简介:当一无所有的王帅穿越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上古世纪’之时,将注定他由一个平凡人变成了一个不平凡的人,当他接受到了上古世纪的联盟军任务以后,他如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变成上古之王!
  • 天风战神

    天风战神

    血虎战神为国而陨,转世重生在天风大陆组建属于自己的特种佣兵团。此生定不负老天,今生敢动我家人者——杀,敢动我兄弟者——杀,敢辱我华夏之星——杀,静观新战神战天如何与兄弟争战天风,将我浩瀚华夏文明传于此界成为众文之祖。
  • 仙魔劫缘

    仙魔劫缘

    一念花开,一念落。凌风,下一世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千年的等待

    千年的等待

    一个来自千年之后的传奇女子,三个五代十国最优秀的男子,乱世中他们之间会有如何的情感与利益纠缠?李煜因她而谱写长相思,柴荣因她而舞动华尔兹,赵匡胤更为她创立三节棍。洛萱,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又到底会情归何人?为了三个深情地约定,让他们在21世纪重新相遇。究竟是为了谁而历经千年的等待?
  • 这个杀手有点烦

    这个杀手有点烦

    她是杀手一剑,也是能来回两世的苏北北,她要求不要,只要堂堂正正的活着就好。当她笑看阳光的时候,谁想这却是梦一场,她输的一败涂地。红罗帐内,她凤冠霞帔,却无半丝笑容。手中的剑倒影出精致的面庞,如玉的脖颈留下一道鲜红的痕迹。他说,我曾因你笑看江湖,削去一身的傲骨,也曾为你傲视群雄,执剑羽杀三千人,却无力独活守你坟墓旁。
  • 养灵术

    养灵术

    你所想的可能是真的,你所看的却不一定,创造新的世界观吧
  • 谁说小子不成神

    谁说小子不成神

    有几分江湖道义,有几分热血豪情,还有几分菩萨心肠的市井小混混——叶天。本性如此,却被江湖的阴暗逼得走上一条血性成神之路。“成神之路,血雨腥风,人心阴暗,我一剑净化。屠一人是为罪,万人是为雄,屠得八百万,即为雄中雄!”本书不是YY狂想曲,不是神仙速成法,但也非只知刀剑,不解风情。具体何如,敬请慢慢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