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分流12--3招聘中的节外生枝(更一)
第三轮精简改革不到一个月,进行的十分顺利。这得益于三个月来持续压力和政策推动,特别是得益于拆庙撤神改革举措的大力实施。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节外生枝的事也是不可避免的。
六月末出台机构改革,和定编指数、公开操作,博得员工大多数人的热烈拥护。大家一看懂真格的,去留又有政策,水到渠成,基本没有风波(风波在不走的那些人怎么办?于大勇采取的是分割措施,先把岗位不用的减下来,然后引导他们分流!)。谁想到最后收口时,冯伟宝却开始节外生枝。
说起特加公司的突出新彩事,不得不说设置物流部真是特加公司的一个创举。
这么多年,国企一直是供应部管理采购和物资保管,但是,企业销售发展很快,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2000年以后,特加公司开始设施异地库,仍然归供应部管理销售异地库就名不正言不顺了。于是,雷德洪派冯伟宝---当时管理部长外出学艺归来,设置信用部,将物流这一块整体从供应部划出来,将发货回款考核纳入信用一起管理,特意成立信用部,当时就是冯伟宝监管,后来,企业改制没有成功,销售发货回款责任更大,信用职能在冯伟宝走后就形同虚设了,冯伟宝都管不了销售,谁还能管了?有一个阶段,雷德洪让于大勇监管信用部,为发货回款不及时和毕尚香打了一仗,一气之下,于大勇也不干了,雷德洪不得已把信用部交给财务部代管,李欣和毕尚香也是闹得剑拔弄张,这一下,谁都不干再管信用部了。雷德洪一看形势不好,于是,把信用部改为物流部,自己兼任,信用考核仍然给财务部。应该说这种安排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物流部成立后就没有人担任部长(部长由总经理兼任,谁敢去抢班夺权?!),老侯是个老业务篓子,为人认真,胆小,懂生产计划和生产准备,多年都是总计划员,也就从信用部创立起一直做物流部副部长兼总计划员,主持工作。
2006年底,在例行年末盘点中,物流部出现空挂账问题,老候找到于大勇承认错误,提出不干!于大勇侧面了解雷德洪没有深究的意思,于是,也顺水推舟,让老候继续追缴物资了事!
五月份,于大勇上任第一次机构改革,把物流部整体合并在重组办,归冯伟宝管理。保留老候待遇,让其帮助审计盘点,同时,让清欠办老周组物流主管,一方面学习,参与生产管理,一方面也好似安置清欠办老同志。这一次,冯伟宝监管办公室和兼作搬运机公司经理,哪有精力主持物流服务生产?!不得已,于大勇就把重组办划归总经理直接管理,设三个副主任,冯伟宝、李欣和任一行。冯伟宝作为常务副主任,也是物流、重组业务的实际管理者。这时候,老候确认离职,而上任两个多月的老周又拿不起来物流主管业务,财务李欣、重组办冯伟宝、生产部谁都不满意,这可怎么办?
其实,老周本是老中层干部,资历还在老田之上!但是,一道了特殊紧张时刻,就“掉链子”。一则政治笑话是这样传说的:说一次在中原公司清欠,恰好雷德洪也在,于是,尹总、雷德洪还有当年的销售副总等陪着雷德洪打牌。老周要打滚子,尹启奎不会,雷德洪要打“喝血”,这是最简单的斗地主。雷德洪号称地主王!不到半天,三个人输,雷德洪一个人赢,效果可以想见很可观!老周输急了,拿三个K管雷德洪三个A,为此惹得众人哈哈大笑:A大K大都不知道!所以,平常有事,人们经常问:老周A大K大!哈哈大笑中解决问题!
物流对生产影响很大,于大勇感觉有点不舒服,可是老周也有认真忠诚的个性,利用好他对老田、对小宝都是个鞭策!对其他人也是个平衡,问题是怎么用!在欢送雷洪的宴会上,于大勇特意问雷洪对老田等当年的四大金钢使用经验,雷德洪很狡猾,这个时候能说什么?打着哈哈传授经验:“一把手就是用人!不管什么人都要能用,用好了都是一把好手!但是,要控制使用!”
这何尚不是这几年于大勇的切身体会。
于是,于大勇想个招,把物流部又从重组办划出去,仍然归生产系统管理,合并在生产部,业务接受财务部领导。考核归办公室,由冯伟宝一块监管。老周调办公室做行政主管。老田调生产部做物流主管。最棘手的物流主管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解决了。但是,其他问题,冯伟宝又开始发难了。
问题还是出在物流这一块。机构设置只有一个计划员编制。公布也是一个指数。第二轮招聘完后,冯伟宝非要把清欠办业务员小乔安排进去做业务员。于大勇不同意,冯伟宝为此第一次和于大勇大声争论起来。于大勇说,现在招聘刚结束,很多下岗人员在看着我们。这一次很成功主要是我们考虑周密,公平公正公开,职工服气,才没有人闹事。你这样做,容易引起动荡。
冯伟宝说,业务员应该配备,这是工作需要,原来考虑不周,现在要从实际出发修改。最后,冯伟宝搬出老田帮助说话,老田刚上任,给不给面子都是个问题,一是两个人齐心,于大勇将来更不好控制;二是小乔业务并不突出,为什么节外生枝?不过考虑大局,于大勇决定先放一马,在不增加物流编制的情况下,以债务重组办名义,增设清欠业务员,试用期三个月,内部考核借调使用使用。
一场风波过去了。不到一个月,于大勇找到冯伟宝的秘密,三个月实习期满,小乔辞职买断。离开企业。同时,也在于大勇和冯伟宝之间种下祸根。
说起来,发现小宝秘密纯粹是偶然。七月末来台风,狂风暴雨下了一天,大勇和老田在班上,闷了,想找小宝,怎么打电话也没有人接。
于大勇说,算了,我们回家吃饭吧。老田不干,非要弄个明白。于是,老田回到自己办公室,找人了解。不一会儿,来到于大勇办公室:“于总,走,我领你去个地方。”
“去哪儿?小宝在干吗?”
“你别管,跟我走就是。今晚他不请客我请客。”
街上到处都是雨后冲刷的泥痕,在集团门口遇到低洼处,老田又拐上医院后山,那是锦江市最大的居民区,盘山公路也是水渍,老田小心开着半截车,还得意洋洋说,辛亏开的是货车,否则,真是上不了山。走了很长时间,来到小区最北段的一栋六层住宅楼,大勇问,“这是哪儿?”
老田说,“五分钟小宝出来,不过你什么也别说,好么?!”
大勇笑了,好像知道什么秘密,说,“我早知道,就等你告诉我!”
不一会儿,小宝从门洞里出来,快步上车,关上车门,不好意思说:“道不好走,你们真的找来了!”
于大勇又是笑了笑,说,“哥们,吃饭,不能少了你啊!”
老田说,“哥们永远是哥们!”
冯伟宝也笑了,说:“是,哥们就别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