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分流12--4车间的自由组合(更一)
特加公司减人分流已经好几悠了。这一次应该算作第三轮了。
随着企业的压产、限产,生产任务季度减少,到六月份只剩正常年份的一半产值,三百万。大型产品也在收尾,外协全部停产,临时工由4、5百人减少到不到2百人。难点是在职。这次公布方案,逐级聘用,部长(主任)招聘班长,班长自由组合,节省很多复杂事,也体现出现代人情的冷酷。但是,操作起来比预想的麻烦。
车间减员定岗方案一再被推翻。开始时候,设计的是4百人干4百万,集团开始认为很好,后来陆老大一发火,都跟着变卦,要求继续压缩编制,300人干400万。这样,车工就是100人,磨工150人,机关辅助50人,大型留守50人,其他50人。其中,大型留守主要是在职,机关全部是在职,车工一半是在职,磨工100在职,待岗50人,临时工100人。总计400人。这个编制与4月人事编制相比已经是精简50%了。压下编制数并不难,难的是还得保留优秀骨干。这是于大勇工作二三十年所能做的最难的定编啊。现在还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压缩100人,在职不走,压一线谁干活?矛盾从车工发起。
车工的问题是,在职只有30多人想留下,其余大部分想走!根本不用自由组合。没有活,根本留不住人。但是,留下的30人,全是一般辅助岗,业务员就占10人,这怎么的了。于是,于大勇和老孙领人重新敲定车工新编制是,两条生产线,两个业务员,加一名总业务员,副主任兼准备员,两条线各设两个带班长兼调整工,另加两个搬运工,加部长1人,辅助管理人员总数9人,现实与定编相差太大。马主任撂挑子了。这是一名回族干部,很固执,说不干就不干,做工作也不干。
于大勇请示安书记,安书记说:“死了张屠夫还能吃戴毛猪?不干买断钱也不给。”这一下子给于大勇又带来新的麻烦。照顾上面忘了下面,结果下面翻船。
班子意见也不统一,任一行认为,老马稳稳当当干了五六年,车工队伍也不错,这样散了影响大局。冯伟宝坚决反对增加编制,理由是已经公布,再改不好,并且集团也同意更换主任,没有什么了不起!
矛盾交到于大勇手里。集团安书记是气话,怎么可能不给钱呢,缓一缓,给不给钱算不得矛盾!减人、自由组合根本不用操心,现在的关键是谁做车工主任?
于大勇压下大家的争论,“大家不要争论了,按照集团意见办。先看看谁做主任吧,谁做主任谁来完成自由组合。现在大家看看谁做这个车工主任合适啊?”
于大勇的问话,没有得到回应。于是,有人提出新办法,车工磨工合并,大钟一肩挑,于大勇晃晃头,改革步子太大,车磨合并会带来新的动荡,不能伤了磨工这个根本。
也有人提出大钟上车工当主任,磨工副主任小刘扶正。这是个办法,但是,任一行、老孙都不同意,理由是,多此一举。他俩推荐车工副主任小刘接任,理由是小刘是多年车工总计划员,后来又当上副主任,几年来,车工生产一直是小刘在实际抓,提起来,有干劲,为人很认真,应该能单此重任,震荡波及也最小。
于大勇转头问冯伟宝意见,冯伟宝说,可以试试。于是,于大勇当场拍板:小刘任车工副主任主持工作,内部优化组合也有其负责,总编制100人不得突破,允许少配编制,为将来流出空间。
解决完车工问题,于大勇问磨工怎么样,大钟说,“我们没有大问题,按照公司编制意见自由组合。但是,我们这块含不含检查员,应该明确。再一个,机关减员再上岗的一些人员,素质技术都达不到要求,硬塞给我们,这样人怎么办,如果算编制我们就不要了!”
冯伟宝说,这样的人干脆就减家里得了。于大勇说,“不能这么武断,我们刚刚通知人家上岗,马上就让人家买断,政策不连续会出问题的。我的意见,只要是这次主动要求上岗的,你那儿还有需要的,我们都要安排,毕竟是我们的在职员工,愿意走的,自愿!编制可以单列。最后我们在看看实际数量再处理。”
大家一口同声说,行,先优化组合后再看看。
其实,只要公开公正公平操作,员工优化组合很顺利不到三天全部结束了。
车工只留下90人,不愿意走的业务员,看到大主任都走了,没有岗争什么?主动申请买断。
磨工留了188人,其中还有新上岗的十余人和一部分检察员。其他部门全部是留下在职员工,100多人,总数比400人又减了50人,这是不小的成绩。虽没有达到集团300人的目标,减到350人,很了不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