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抵债9--6外协加工的剖析(更一)
特加公司这几年开口外协加工,实质上也打开亏损的窗口。
外协加工方式之一:直接在外部采购零部件(散件),回公司后,进行最后工序精加工、然后检测包装,放入本公司合格证,与本公司同类型产品一道销售。优点是扩大产能,快速零备件组织,快速完成订单。缺点是如果外协零备件质量检验有漏洞,极易出现售后服务问题,而且出现售后问题,因为是客户已经使用的产品,很难界定是零配件问题还是加工问题,特加公司质量损失每年大量增多,与外购零配件无法保证质量有重要原因。于大勇记得还有几次与零配件厂打官司,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赔偿点零配件就万事大吉,怎么可能全部赔偿呢?外部索赔只盯住出厂单位,售后责任还不是一并转嫁给公司?!
外协加工方式之二:直接在外部采购整体产品,回公司后,进行最后换牌包装,然后进行检测、放入本公司合格证,与本公司同类产品一道销售。优点是快捷、方便,俗称调串货,是商场中小客户比较常用的招法。缺点是如果混串入杂牌子货,产品无法保证质量,特别是紧急情况下,经常不经检测就换包装直接销售,售后风险十分巨大。这种外协比第一种要好一些,外协的零部件不用再加工,避免争议。但是,如果外协量少,当然可以现场检验,如果量大,就只能抽检,有很大侥幸心里,只有靠找比较大的正规单位做外协,寄希望与诚信了?!
外协加工方式之三:直接在外部进行贴牌生产,即由指定厂家完成全部生产,在外部按照要求标准进行检测,合格后直接使用指定厂家品牌,对外实行统一销售。这种贴牌生产在国外普遍采用。但是,检测非常严格,交易条件非常苛刻,一旦漏检,售后风险也很大。这种方式本来是个好办法,但是,在中国特色下,谁能把好出厂检测检查关?!除非是老外,否则,社会糖衣炮弹肯定将你打败。
外协加工方式之四:允许特定人(单位)带料加工,在满足基本技术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检测、包装,一部分直接销售给外协单位,用于抵顶料和零部件费用,一部分留下作为本公司产品销售,合格证做标记,以备可追索。这种外协加工本单位不用付出材料费、零件费等,等于用加工费换产品。不足之处是,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质量无有效保证,正常生产秩序被打断,正常企业生产不能使用此方法,综合风险更大。产品本身有问题不可拍,可怕是管理有漏洞。比如锦芳的外协带料加工,有多少人也插空做带料加工呢?交不交费用都不知道了,这样的外协是给谁干的?于大勇终于找到特加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了!
外协加工风险分析:外协加工是企业不得已采取的积极应对生产措施,但是,操作不当,就会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出现重大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风险,一是售后风险,外协加工能力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却用一个品牌销售,产品售后风险很大。二是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外协厂家的选择、产品检测、运输安全、原材料检测等管理都面临新挑战,管理链延长,管理矛盾增多,管理风险加大。三是经济纠纷增多,哪块是本公司生产,哪块是外部生产,发生争执、分歧增多,判定起来难以协商统一,对簿公堂取证也难,交易风险加大。四是经营风险暗藏,外协加工一方面方便生产组织,有利于快速出产,但是,也潜藏着偷税的经营风险。加大成本,减少利润,实质是通过调整生产结构,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少有不慎,就回承担偷税的经营风险。
在天本集团,外协加工,不是特加公司首创,但是,确实是特加公司把外协玩出花样。先是单套产品通过“供应大集”有关客户进行个别调串,然后是部分特殊产品外协加工贴牌销售,后来发展成明目张胆贴牌生产,从而造成市场上“07”号合格证的贬值:真假货都用一个商标,最后一些不法商贩倒卖假货,市场上鱼目混珠,特加公司产品价格一路走低,,销售出现问题、生产也随之增加更大外协量,恶性循环结果亏损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外协加工还带来很多弊端,特别是,一些社会客户利用三包机会,对产品进行调串维修,以次充好,检验谁能把住关?像十三太保,谁敢管?老任说,他不给非标退货产品签署意见,其实也是自保的措施。外协加工成为社会加工基地,肇始于此。特加公司乱像也肇始于此吧!
于大勇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