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32400000009

第9章 华工血染十月红旗(3)

1987年11月,原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部长会议联名签署的贺信送到了任栋梁的家里。贺信写道:“值此伟大十月革命70周年前夕,谨向您表示共产主义的敬意和衷心祝贺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

1988年7月,在任辅臣牺牲70周年之际,应苏联方面的邀请,任栋梁及夫人、儿子访问了苏联,并作了一次扫墓之旅。1989年11月2日,前苏联驻华特命全权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受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托,在北京举行仪式,向中国英雄任辅臣追授红旗勋章,表彰任辅臣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的特殊功勋,表彰他在乌拉尔粉碎高尔察克匪军战斗中的英勇无畏和自我牺牲精神,表彰他个人为铸造苏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战斗友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任辅臣的孙子,北京某高校的领导、教授任公伟对笔者说:“1988年,我陪同父亲母亲访问前苏联,在莫斯科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盛情招待。然后到了我祖父的牺牲地维牙,我悄悄地捧回了一堆土,特意带回老家铁岭陇首山。我亲吻着这堆土,跪拜磕头,心里默默念着:爷爷,爷爷啊,您魂归故里了。”

从来没有见过爷爷的任公伟,仅是小的时候,偶尔听到过奶奶张含光讲述当年中东铁路的一些往事,于是他对祖辈和父辈当年所走过的中东铁路萌发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1991年,前苏联政府再次邀请任栋梁及家人访问苏联,并为任辅臣扫墓。任栋梁当时因病不能前行,于是任公伟代表父母前往。

回忆此行,任公伟对笔者说:“我谢绝了飞机票,我一个人坚持要沿着中东铁路去,重走祖辈和父辈走过的这条铁路,这条红色之路。从北京坐火车到沈阳,再到哈尔滨,然后到满洲里出境,接着走西伯利亚大铁路,最后到莫斯科,几乎每一站我都要下车望一望。我在想我的先人怎么跑得那么远,抛尸在异国他乡,我在思索横贯欧亚大陆的这条非常漫长的铁路对我们中国意味着什么,我还在思索这条当年的铁路对于我们家又意味着什么……”

二、列宁的卫士李富清

在黑河市江边的旅俄华工纪念馆里,笔者看到了一组令人称奇和惊喜的雕塑,展现的是列宁和他的中国卫士站在一起亲切交谈的情景。列宁的这位中国卫士名叫李富清,俄国的名字叫瓦西里。电影《风从东方来》《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中列宁身边的卫士主要原型就是李富清,而且几部电影中列宁卫士的名字也用了李富清的俄文名字瓦西里。

在历史上,中国人能够亲眼见过列宁的,为数寥寥,能够守护列宁,时常和列宁见面,并能够在一起交谈的中国人只有一个,就是李富清,他担任列宁的中国卫士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极富传奇色彩的李富清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黑河市旅俄华工纪念馆,对李富清的经历在展板上是有介绍的,但那太简单了。

笔者在资料中发现李富清曾经在新疆长期生活和工作过,可是偌大的新疆,要寻访已故多年的李富清,如同大海捞针一样。

早在2007年,笔者就专程去新疆乌鲁木齐,却无功而返。2012年,笔者再次踏上前去亲疆的征程。此行二个目的,一是决意找到李富清的线索,对李富清的故事有一个交代。二是采访王洛宾的后人,充实王洛宾的资料。王洛宾的人生故事后面将有详细的描写,此处不再赘述。两次痴迷执着地奔波探寻,应了“苍天不负苦心人”那句话,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助笔者一臂之力。笔者终于找到了李富清生前工作的单位、同事、朋友及多年的邻居,也找到了有关部门的知情领导,甚至亲眼看到了李富清亲笔填写的档案资料,还看到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和图片以及很多年前的媒体报道。渐渐地,李富清跌宕起伏的故事真实生动地浮出水面。

1898年李富清出生于山东,因家境贫寒,随父母“闯关东”来到东北沈阳。在沈阳,父母又生了五个孩子。因孩子多,本已窘迫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父亲做木匠难以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作为长子的李富清六七岁时就到铁路边去捡煤渣,10岁时就开始打工。17岁时,他在抚顺煤矿当装煤工,听说俄国人在沈阳招募华工,一次付给200卢布的安家费,当时200卢布对穷人来说是意想不到的天文数字,李富清毫不犹豫地到沈阳报了名。他满怀喜悦地将200卢布交给了父母,父母拿到钱也很高兴,可是长子要出远门,到很遥远的俄国去做工,父母又是难舍难离。母亲连夜为大儿子赶做了一双新鞋,告别时,全家在一起吃了一顿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的饺子。父母殷殷叮嘱,含泪挥别,一直送到沈阳火车站,并告诉与李富清同行的伙伴一定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火车缓缓地开动后,李富清远远地看到父母依然伫立在站台上,轰隆隆的火车冒出的一团团浓烟散尽后,隐约中父母还在挥手。

这是李富清一生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也是父母留给他最后的记忆。

1916年初春,李富清和同时报名的老乡约300人,坐上中东铁路火车,从沈阳来到了哈尔滨。哈尔滨是中东铁路的中转站,也是旅俄华工的集合点,而且出国前,要在这里由有关机构统一登记办出国手续。

几天后,李富清同3000名华工奔赴俄国。

从沈阳开往哈尔滨的火车很干净、很敞亮,送别的亲人们松了一口气。但从哈尔滨开出时,则换了车厢,变成了大闷罐车。每一节车厢都没有窗户,暗无天日,所有的人就如同沙丁鱼一样被封闭在硬壳的铁皮罐头里,吃喝拉撒都在闷罐车里。火车从满洲里出境,沿着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行驶,每到一个车站,才会打开车门透透风。全程历时二十多天,不少华工头晕难忍。

闷罐车拉着3000名华工一直往西开,往西开……最后在一片大森林边上停下,华工们被工头赶下车,这时来了沙皇的军队,逼着华工挖战壕。原来这里是俄军和德军交战的战场。

时隔不久,沙皇的军队溃败,中国苦力和俄军都成了德国军队的俘虏,被关进了集中营。1917年春天,谁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苦力们连同沙俄士兵一齐被释放了,于是他们成群结队地在乌克兰农村流浪。有一天,一个叫伊凡诺夫的人唤住大家说:“我们要活命就只有组织起来去找沙皇军队,他们仓库里有面粉,有衣服。”受尽欺压和侮辱的华工们如干柴一般,一点就着。于是,近200名中国苦力和300名左右的俄国穷人组成了游击队。

随着时间流逝,李富清逐渐学会了俄语,他也弄清楚了这支游击队是属于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武装。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这支游击队被改编成苏俄红军。此时,部队中的中国战士已达600多人。这支部队攻打火车站,拦截军用火车,夺军火和粮食,仅在一次突袭小城的战斗中,就打死打伤1800多名沙俄士兵,缴获了机枪20多挺,还俘虏了敌人的司令官。

李富清跟随红军转战各地,奋勇杀敌,即使负伤流血也坚持带伤战斗。因为表现突出,李富清由战士提升为班长,后来又升为排长,他的革命觉悟也在不断提高,他向往着彻底打垮反动势力,迎来穷人彻底翻身解放的那一天。

1918年初,李富清和其他200多人,其中70多名中国战士,被调往彼得格勒,充实到苏维埃党中央的警卫队中,保卫处在动荡局势中的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心脏,保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

警卫由4人编成一个班,李富清为一个警卫班的班长,上级安排李富清班在列宁办公室外面正门口站岗。

李富清上岗的第一天下午3点多钟,看见一位头戴黑皮帽,着装很普通,左腋下夹着一个皮包,年约50多岁的老者从远处走过来。李富清和孙德元挡住了他的去路,要检查他的证件,老者停住脚步,耐心等待他们检查。此时,恰好警卫队长走过来,看到这一情景,立即大声喊道:“敬礼!”李富清等几个新警卫有些莫名其妙,但也只得跟着向老者敬礼,老者颔首答礼,笑着走了进去。李富清问警卫队长:“他是谁?”“他就是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嘛!我们就是保卫他呀!”警卫队长边说边轻轻地拍了拍李富清的肩膀。李富清吃惊地说:“他就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那为什么穿得那么差呀?”警卫队长说:“你以为领袖就得比别人穿得好吗?那你就错了,列宁穿得最朴素。”20岁的李富清想到刚才的事情,有些尴尬,他轻声地问:“我们刚才挡住了他,他不会见怪吗?”“嗨,不要紧,你们越严格,他就越高兴!”李富清和他的战友就这样认识了列宁。

能够为世人敬仰的革命领袖当卫士站岗放哨,年轻的李富清感到这是一种特殊的幸运和荣耀。来自中国,生活在大清王朝的李富清,从来没有见过皇帝,但他听说过对皇帝要三拜九叩马虎不得,不遵守这些繁文缛节是要被砍头的。尽管李富清参加了十月革命,也懂得了不少的革命道理,他知道不能将列宁与中国的皇帝相比,但是作为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列宁毕竟是大人物啊!多少有些封建意识的李富清,从第一次上前挡住路并严肃地要查验证件认识了列宁后,每当远远地发现列宁走来时,便早早地敬礼,心里也未免有些紧张。

有一天,天气很冷,树上缀满晶莹剔透的冰挂,滴水成冰,空气仿佛都因严寒凝固了,李富清和其他三位战士依然精神抖擞地站在列宁办公室的台阶下。他们鼻孔呼出的一缕缕白气被冷风一吹,在粗呢大衣的领子上凝结了一层又一层的白霜。这时,列宁从外面回来了,李富清响亮地喊了一声:“敬礼。”列宁微笑说:“不用啦,天气这么冷,快站到里面去,那儿暖和一些呀!”四个卫兵都不肯进去,列宁一再召唤,并停在了台阶上,指着李富清说:“快,快让他们都进到里面去,要不然,我也不会进去的。”李富清这才带着三位卫士上了台阶,站到临近门口的走廊里。列宁还拍着李富清的肩膀说:“你们要多暖和一会儿。”李富清凝望着和蔼可亲的“大人物”列宁,竟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觉得平易近人的列宁很像他的父亲,猝然间,他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20岁的李富清感动得热泪盈眶。

又有一次,列宁从办公室走出来透透气,碰到李富清等几个中国卫士,就和他们聊天。列宁问他们生活过得惯吗、吃得饱吗、住得怎么样?大家都说,生活比以前强多了。列宁说:“生活比以前是好一点点,但这很不够,等把白匪军和外国侵略者赶跑以后,咱们建设一个繁荣的国家,那时候生活就会更好!”列宁又说:“你们的俄语说得不错,不过还应该学习识字,这样就更好些。”有个卫士回答说:“我们正在学。”“正在学,那很好!”列宁鼓励地说,“有没有学习计划?”大家回答说:“没有,高兴了就学一阵。”列宁说:“嗯,应该有个计划。有教员没有?”大家说:“俄国同志都是我们的教员。”列宁笑着说:“当然,俄国同志应该教你们。”列宁又饶有兴味地问了一些常用的中国话怎么说,于是大家告诉列宁“你好”“吃饭”“喝茶”等常用的词汇是怎样发音的。

列宁高兴地学着,为了加强记忆,他又拿出了本子记下。从此以后,列宁见到中国卫士,就用中国话说:“你好!你好!”

第二天,管理员给中国卫士每人发了一支笔和两本练习本。不久,卫士队又调来了一位女教师教文化课。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列宁吩咐的。李富清和卫士们感激地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要考虑的国家大事太多太多,真是日理万机,他工作这样紧张,还为我们学文化操心,我们一定要好好学才对得起他啊!”

在彼得格勒,李富清几乎天天都能见到列宁,列宁对中国卫士关怀备至,给李富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1918年4月间,李富清和卫士队跟随列宁一道转往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李富清仍担任警卫班长,在克里姆林宫正门外站岗。这里规模宏大,房间太多,列宁又常常不住在这里,这样,李富清直接见到列宁的机会就不是很多了。

有一次,每个警卫都领到了一双新靴子,李富清和王佐领到的靴子太大不能穿,他们请仓库管理员给调换两双合脚的,管理员既教条又固执,坚持不肯换,于是性格朴实直率的李富清带着王佐去找列宁。在列宁的办公室前,李富清按下电铃,接着就听见列宁亲切的声音:“请进,请进。”

李富清和王佐脱下帽子走了进去,看到列宁正坐在写字台前聚精会神地赶写东西。为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而打扰革命领袖的大事,李富清有些不好意思,正在他准备离开时,列宁停下手中的笔,很客气地让他们坐下,询问是什么事情。李富清站着说:“发给我们的靴子不合脚,不能穿,我们想要换一下。”列宁望着李富清笑着说:“还有别的什么问题吗?”李富清和王佐都连忙摇头说:“没有。”列宁说:“好,这事可以。”于是便为他们写了条子,还特意起身送他们出去,并且亲切地说,中国卫士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他。

1919年夏天,俄国被推翻的反动政党和军队,勾结了十多个国家的政府,里应外合向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形势异常严峻。列宁卫队的一部分人也被调往南方前线作战,李富清也在其中。离开克里姆林宫的前夕,列宁召集卫队的战士讲话,他勉励卫士们英勇战斗,不要骄傲,一定要把外国武装和白匪军消灭干净。

同类推荐
  •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这是一本女性文学读物,主要介绍了老上海二三十年代以张爱玲、苏青、阮玲玉为代表的一批为当代人所熟知的文艺界、演艺界等比较知名的女性。该书情感细腻,以动人的笔调介绍了老上海知名女性的成长经历、情感经历等,宛如小桥流水的叙述风格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上海的知名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书把主人公们刻画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中,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阅读这本书,读者将从老上海的知名女性的经历中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黑白斋读书录

    黑白斋读书录

    全书分为四辑:“线与面”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以长篇小说为主对军旅文学重要现象、重大问题的发言;“问与答”是作者与学生关于军旅文学的访谈;“人与书”收录的文章记叙了许多军内的师友名。“序而跋”收录了各种序跋。
  • 松石斋诗文选

    松石斋诗文选

    许多年前有艺界师友曾鼓励结集。然余自觉拙作虽具诗词之形体,却远未得诗词之神髓,倘作为屐记或心感之回味犹可,而作为诗品实难示人。讵料癸巳之初,故乡旅厦乡亲联谊会诸友厚爱,将余之诗文编汇成集,欲以付梓。余深感盛情难却,思之再三,确定以《松石斋诗文选》为名面世。
  • 寄小读者·往事

    寄小读者·往事

    《寄小读者·往事》总共分为六辑:第一辑中为我们讲述了,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入了贝满中斋、我的中学时代、我的大学生生涯、在美留学的三年、在巴黎的一百天。
  • 红尘禅心

    红尘禅心

    一个人的人生结局不论是圆满或徒劳,命运总是显得那么微妙无常。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如白马过隙,活在当下也许是对人生最直接最简单的诠释。我们无限感慨生活却总是在花开花落的悄然无声中体会着生活的无语。在浮浮沉沉的命运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生命。
热门推荐
  • 厉少的独宠宝贝

    厉少的独宠宝贝

    当威风凛凛权比天高的厉大少遇见跟小兔子一样软软的可爱到家的凌可曦小妹纸时那一颗坚硬的铁石心肠一下就化作了一滩春水向东流了,啥也不说了,先把生米煮成了熟饭再说!(喂喂喂!厉大爷都快成稀饭了好不好!)片段:“厉少杰!你放开我!不要碰我啊啊啊啊啊啊!!!”她手硬是扒着浴室的门不放,身体被某只大灰狼揽的死死的,厉大爷果断火了:“咋的!喜欢在这是吧!喜欢那就在这!”说完撩起xx提枪上阵直接把凌小曦同学按在门框边嘿咻了。唉,小白兔哪斗得过大灰狼呢,只有乖乖被吃的份了~
  • TFBOYS之盛夏那年的相遇

    TFBOYS之盛夏那年的相遇

    九岁那年,樱和十岁的凯相遇,他们承诺,两年之后的这天,在樱花树下见面,并有情侣手链,可他却没来,她也失去记忆……同一天,薰和源也相遇,可在凯离去的同一天,也走了……她,茉有过一段刻苦铭心的感情,后来分手了,受过很大的创伤,一个直用坚强包裹自己,谁也不知道她内心的伤痛……当凯源和樱薰再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呢?玺和茉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呢?
  • 神印记

    神印记

    没有武脉的支族少年,识海意外融入一枚太古神印,从此鲤鱼跃龙门,踏上传奇的修行之路!
  • 完美的残叶

    完美的残叶

    讲述因20年前的一场误会引发的爱恨情仇特种兵出身的主人公陈谊为人利用也为了心中的执着寻求自己真实身世的艰辛历程最终却以孤独落幕
  • 吻在西安

    吻在西安

    这个故事发生在十三朝古都西安,一个从小在渭河边上长大的才华横溢的男孩安南青沿着自己的求学历程相继结识了束雁、华城和莫历这三个性格迥异的美丽女孩,与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三个女孩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男子,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的“逐青”计划;与此同时,命运多舛的安南青在成长的过程中相继认识了梁深、安泰和徐帅鹏这三个不同出身的魅力男孩,与他们有着错综复杂的多番争夺,三个男孩为了得到自己爱慕的女孩,演绎出一幕你死我活的“争爱”大戏;究竟在这场为爱兄弟反目,为情朋友攻讦,为仇闺蜜布局,为恨发小厮杀的情场上谁能获胜?且看西北第一都市言情小说《吻在西安》。
  • 畫巫

    畫巫

    原以為他今生能夠簡單生活、簡單愛、三五好友喝喝小酒,偶爾談談小戀愛,想修練才修練,但是……單純的他卻不知,身上背負與生俱來的秘密,卻帶上他走向一條不同的路,在宿命這條路,守護著他,是生死至交,是相守伴侶,留在身邊的人,是真心與承諾,是利益和陰謀,在緣份這條路,苦戀著他,是身份的差距,是背景的差異,愛他的人和他愛的人,相戀卻難相守,儘管困難再多,就算被宿命所束縛,他也要告訴天下人,以巫之名,執守吾心,為情而生,為愛而戰,這是他今生唯一的宣言。
  • 道君之王

    道君之王

    道君简介道君者,道之君王,逆转阴阳,长生不灭,掌控大道,统领群仙,。然而,上古之后,万年以来炼气士无数,却无一成就道君。一场意料之外的雷劫,让资质平平,却一心求仙缘的许问命数逆转,背负着罕见的即有大机缘,又有大劫难,吉凶相生,大福大祸,或者成就大道,或者身死道消的凶险仙缘。且看少年许问,一心求长生大道,战胜重重大劫难,得到种种大机缘。当他回首时,才发现,他已是所有人仰视的存在。
  • 全能新生

    全能新生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无法上学,却无比冷静,他不是不想上,而是社会太残酷,看小子变身,如何在高手林立的校园里,打下自己的一片天,是现实所逼还是心灵作祟,这些都不重要,李傲,一个出生低微世家的男孩,用自己的双手,一步步的走上的至尊之路··········
  • 中武传奇

    中武传奇

    这是一个元气高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元能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宠儿叫做元能武者,他们可以利用天地间的元能进行强化与修炼。而在偏远山村练就了一身神奇诡异技能的主角走了出来!
  • 善待人生的120个阳光心态

    善待人生的120个阳光心态

    本书共有十章,主要从现代人的不良情绪开始讲起,依次分析现代人的意志障碍问题、病态心理问题、自我意识缺失问题、不良的性心理问题、学习和工作中的消极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心理问题、爱情和婚姻中的不良心理问题,以及一些特殊人群和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问题。内容全面、简洁而不拖沓,读起来轻松且实用性强,方便你随时为自己的心理把脉并进行轻松治疗。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你能拥有一个阳光心态,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够生活得更加轻松、自在和坦然。人生就像一场随心所欲的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应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这一句广告语说得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