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府邸,一个十三左右的少女靠在门框上,嘴里不知含着什么东西,腮帮鼓鼓的,她眯着眼睛,用力呼吸,“殿下,外面阳光正好呢,您不出来看看?”
里面传来了几声咳嗽,“寒冬腊月的,阳光也好,能抵得过寒气?你也进来吧,别受了风寒,秦籍才走,我可要靠你保护。”
少女不屑道,“我才不像秦籍朱错,不容易得风寒的,殿下您放心。”说着,一个翻身,顺着门柱坐在房顶上,两条腿在在屋檐下不断摇晃。
“房粱上有雪,”章宏煦将手中古书翻了一页,看也不看外面,“你小心着些,别滑下来。”
外面再无应答。
屋内檀香千丝万缕,极其静谧,只有院子里偶尔传来一两声树叶划过青石的声音。
章宏煦心无外物,整个人投入在书里,不觉间,屋子越来越冷,待看完书,方才发现炉子的火将灭未灭,顿时没了兴致,放下书道,“秋宁?”
“来了来了,”少女抱着一个新的火炉进来,“我算计着时间也该到了嘛!”说着将章宏煦身旁的火炉换了出来,端过一旁的点心,“殿下吃点吧,您一早晨都没吃东西。”
章宏煦捻起一块芙蓉稣,“今日可有人来找过我?”
“没有,”秋宁突然想起了什么,“噢,沈玉宗差人传了一句话。”
“什么话?”章宏煦伸过手。
秋宁张开嘴吃掉他手里的点心,含糊不清道,“他请您未时到天香楼一聚。”
“嗯”,章宏煦点头,“没旁的事了,你玩你的去吧。”
“给我钱,我去买衣服。”秋宁伸着手。
章宏煦从袖中拿出银票,“快去快回,不许惹事。”
秋宁抢过银票跑了出去,“知道了知道了。”
章宏煦看着秋宁远去的背影,喃喃道,“这个时辰,该是朝堂议论最激烈的时候。”
所谓议论激烈,是以太子、章宏禹、章宏炙为首的三股势力集团对于监国大臣,随行将军和皇宫统领要职的争夺。
“父皇,”章宏炙站在群臣之前,与章宏禹舌战,“儿臣以为三哥方才所说,由镇业公监国,甚为不妥,镇业公当年主帅灭吴之战,的确功不可没,足以震慑邻国,然时过境迁,并非儿臣对前辈功臣有所不敬,只是他国之君未免不想,‘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大燕自立国以来,邻国畏惧,不敢侵犯,归根究底,是因国力强盛,根基深厚,所谓根基,储君为大,太子被立为储君多年,恭敬恪守,宽仁贤明,当为监国之人的不二人选。”
太子余光扫了章宏炙一眼,只见他神态恭敬,正色而立,竟不像惺惺作态。
燕帝眼中欣慰之意甚浓,“宏炙,你能说出这番话来,足见你识得大体,朕甚为欣慰。”
“父皇过奖,儿臣只是一心为大燕考虑罢了。”章宏炙恭敬道。
以太子为首的重臣更是诧异,这位十王爷与太子相斗多年,什么时候倒向太子了?
不过他们也来不及想得多么明白,大好契机,怎能轻易放过?
门下侍郎许义春接着道,“陛下,诸君乃国之根本,代为监国,无有不妥,臣以为,十王爷所言甚是。”
“许大人此言差矣,”章宏禹身后的户部尚书杨玄道,“年尾的祭天大典乃是大事,这关系到大燕来年的国运昌隆,太子身为国之根本,应与陛下一起,参加祭天大典,以保来年风调雨顺才是,实在不应留在京城。”
“历来风雨,天子求之,吾皇英姿勃发,自然可求风雨,太子虽为储君,却尚未继位,即便不去,又有几分相干?杨大人的意思是神明只认诸君,不认天子?”许义春反唇相讥。
杨玄当即跪下,朝着燕帝行大拜之礼,“陛下,皇天可鉴,臣绝无此等大逆之想,只是私下思量,自陛下主政以来,历次祭天,太子皆随同前往,此次若有不同,怕对我大燕国运有所影响啊!”
许义春拱手,“杨大人实在是言过其实,国运岂是一次祭天可以影响,陛下主政以来,国政清明,难道只因太子未去,便会误了社稷?”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燕帝拄在案上,扶着额头,“魏文孝,你是礼部尚书,当对此事最为清楚,你来说说,此次大典,太子当不当去?”
魏文孝从臣列中出来,“回禀陛下,按照惯例来说,太子是应当去的,若按古人之礼,祭天是由天子带领群臣,以诚意相求,却未提及太子,是以,臣以为,此次大典,即便太子不去,也是没什么影响的。”
“嗯,”燕帝思虑片刻,“如此,此次大典,太子就不必去了。”
“陛下!”杨玄还欲阻止,已被燕帝叫停,“朕此次出行,由太子监国,朕已决定,群臣不必再劝。”
杨玄底下头,不敢再言。
“至于随行将军,原荣,你跟着朕去。”燕帝道。
原荣领命道,“微臣遵旨。”
“这皇宫统领,嗯……”燕帝向武臣之首蔡伯显望去,动了一下心思,随即略过他,对群臣道,“你们认为,谁最合适?”
“回禀父皇,”皇长子章宏秀道,“云麾将军武广台骁勇善战,为人坦荡,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臣有异议”,御史中丞李藩道,“武广台虽然善战,却常年驻军在外,此次回京方才半月,对皇宫更不熟悉,守卫皇宫如此大任,恐怕不能担当。”
章宏炙前进两步,侃侃而谈,“父皇,说到对皇宫熟悉的武将,除了原大将军,恐怕没有第二个人,不过,儿臣倒的确想到了一个人。”
“哦?说来听听。”燕帝来了兴致。
“越从。”章宏煦此言对于满朝文武大臣犹如醍醐灌顶。
越从乃监门卫将军,对宫城的熟悉绝不亚于原荣,且此人性情孤傲,独来独往,不涉党政,只忠于燕帝,当真最保险最合适的人选。
“十弟说的很是,”太子道,“昨日殿试,大家看得明白,越将军确有才能,况且,论到对宫城的熟悉,再无武将可与他比肩,越将军的确是皇宫统领的不二人选。”
“臣等亦举荐越从。”门下侍中言世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