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赛并没有按照袁臬和陈锦设想的那样让林小玉出丑。甚至可以说是袁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他后来出的试题几乎都撞到了林小玉的储备题库里了。
本来袁臬的古文功底很好。可能是从小博览群书的缘故,自认为自己的古文造诣很高,就有意要在这方面为难为难林小玉。因为他知道林小玉小学时候的学习根基。没读过几本课外书,各科成绩都平平。就算是她突然间榆木疙瘩开了窍,但那深厚的古文根底,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弥补的。
于是乎,就有这样的题目出现。比如: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答案是C。‘方今天下,舍我其谁。’是孟子说的。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朝闻道,夕死可矣。’语出《论语。里仁第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林小玉侃侃而谈,对古文知识如数家珍,只听得同学们是目瞪口呆,啧啧称赞。
限于篇幅,笔者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总之,后来的故事走向是:知识竞赛变成了林小玉一个人的古文知识普及讲座。袁臬虽然也都知道,但苦于自己是出题人,倒并没有借此卖弄的机会,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林小玉神采飞扬地娓娓道之了。
竞赛结束后,女生队遥遥领先于男生队。女生们个个都喜的合不拢嘴。男生们却开始埋怨起袁臬来。最后都出的什么题目嘛。全是古文知识。谁闲着没事拿着《论语》《古文观止》等等看啊。仗着自己古文好,就出古文知识,自己又并没有答题机会,脑子有病吧。男生们对袁臬怨声载道,但也无可奈何了。
经过这次知识竞赛,班级的女生们对林小玉就真的心悦诚服了。林小玉被正式冠之以“才女”的封号。男生们嘴上不服,但心里面也的确惊叹于林小玉古文的文学修养,特别是肖峰,经过这次比赛,也对林小玉刮目相看起来。
语文老师王树生也心里暗自称赞。林小玉的古文功底实在是深不可测啊。有些知识点是很偏的,她不但能答对,还能说出其出处。这就非常不简单了。虽然袁臬的古文功底也不错,但要能一个不漏说出其出处,恐怕还做不到这点。
树生老师的评价确实很准。其实袁臬心里也暗暗吃惊。有些知识点他还真不知道出处呢。
不过,班级所有的同学包括陈锦都对林小玉真心佩服的同时,袁臬对林小玉的警戒心却更强了。
到底这个袁臬为什么对着一个小女子紧抓不放呢。十三岁的小屁孩之间,会有什么化不开的纠葛呢?
(这是一个谜,这个谜很神秘,笔者暂时也不知道啊。)
林小玉承受着几乎所有人的赞美叹服和掌声,脸上却并没有出现激动的表情。一般小女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会脸色绯红吧,应该还会不好意思或者觉得不可思议啊,会激动的大笑或者流出眼泪啊什么的。但林小玉还是只是淡淡的微笑。
她的淡定却让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淡定了。(除了湘儿和肖峰),当然最不淡定的是袁臬。他虽然也走过去,很虚伪的笑着说:“恭喜,恭喜。‘才女”之名,舍你其谁。”并起哄所有的同学一起叫着:“才女,才女,才女……”他想着这样,林小玉的表情应该会局促一点了吧。但林小玉却还是微微一笑,也不站起来,就当没有听到这种称谓。
这样,却让袁臬尴尬了起来。他就更不淡定了。他不淡定的结果,是在下一节的课堂上,自己消无声息将一枝铅笔折断了。
“才女”风波结束之后,所有人都归于平静,但林小玉心里却并不平静。所有人都惊叹于她的才华,她自己也吃惊。只是,因为是从自己口中吐出的话语,自己要再表示吃惊,那可就真成白痴了。
但她不能就这么糊里糊涂接受“才女”的称谓。那次,跟湘儿在一起的时候,她说了这样一句诗:“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那时候,湘儿听了很诧异,惊叹小玉的才华。其实,那时候林小玉就对自己有了警惕之心了。那句古诗她并没有从哪本书上看过,就像这次知识竞赛,那些知识点,她都没有见过。但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她却好似从自己的宝库里取物一样,很随意就拿了出来。自己的脑子里一定被植入了别人的记忆芯片了。那记忆芯片一定是从古书中而来的,而且,那也一定是绛珠仙子和林黛玉的记忆芯片。
如此一想,林小玉心里就有一股惭愧之情。这并不是自己的真本事,自己被冠之以“才女”,是有点鸠占鹊巢了。那真正的才女应该是绛珠仙子或者林黛玉啊。
不过,林小玉有点过于妄自菲薄了。她目前已经是初境的境界。九窍灵气充盈,身体里又有圣光洗涤,莫说是古文知识,就是肖峰惊艳答对的什么宇宙逃逸速度的难题,她若能读一些物理学普及知识,也会很快融会贯通化为己用的。
林小玉小小的身体潜藏着大大的能量。关于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再否认了。
当然认识到这一点后,老师们有了一种“收了得意门生”的喜悦和骄傲;(那感觉跟捡了宝贝一模一样。)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敬畏和羡慕;(嫉妒和恨这两种情绪几乎没有。这两种情绪过于私人化,而且,产生“嫉妒”和“恨”这两种情感,是需要一定的资本的。“嫉妒”的前提,是感觉自己和被“嫉妒”的那个人之间并不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差距,或者说在能力上处于一种“伯仲之间”的水平线上才行。对方是因为运气啊背景啊等外在条件的影响,才凌驾于自己之上的。“恨”这种情感的产生,就更需要一些利益上的冲突才能产生。而且是一方的举动严重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才能产生。经过这几次的考试和这次的知识竞赛,一般同学都意识到对于林小玉,自己是不具备产生“嫉妒”这一情感的。“恨”当然就无从说起了。大家都是来学习的,又有同窗之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是个人就知道。个人禀赋不同,犯不上和天才死磕。)但仅有一个人,却是敬畏和羡慕之意甚少,嫉妒和怨恨的情感却甚浓。
他是谁呢?
不故弄玄虚,他就是袁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