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紧张氛围弥漫在初中部的各个教室,每天大大小小的测验,卷子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各科老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强调着练习的重要性,如果说初中三年是一次长跑,那么现在就是该百米冲刺的阶段。
二班课堂上,语文老师正在上面评讲杨福音写的一篇作文。作文是很规范式的总分总结构,徇着老师所讲,豹头猪肚凤尾,中间三章点明扼要,最后情感升华,她并没有费多少心思,从列提纲到写成也只不过用了半个小时而已。这都是平日做读书笔记的功劳,几十万字过来就可以这样了。杨福音觉得老师现在所讲只能算是应试技巧,绝非语文正途,她扭头看了眼最后那张空荡荡的桌子,然后就听不进去课了。
杨福音想到陈雨航的沉稳安静,这样的特质不免引起班里女生的好奇成为她们讨论的对象,她一般是不参与的,甚至刻意和关于陈雨航的一切保持距离。只是在边上竖着耳朵旁听,听到大家说他人很好会跟着开心,说他冷漠傲慢就会插上一句可能人家每天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吧作为维护。而平时只顾着和几个好兄弟在一起的陈雨航是不知道这些的。
她想到自己不想让班里的同学知道她和陈雨航的关系,还要求上下学分开走。有时陈雨航为了在校门口等自己,只好在旁边的书店里看漫画,因为他没有钱买,有时看到兴起流连忘返就会被自己硬拖着回家。他小时候很爱画画,如果惹他生气只要买漫画送给他,他就不生气了。
她想到陈雨航打完篮球后和她去校外的拉面馆狼吞虎咽的样子。想到他和李天扬,薛雍良几个男生趴在教室外的栏杆上对楼下走过的一个又一个好看的女生评头论足。想到他在朋友面前永远是有求必应的老好人,而只有她知道他也有眉头紧锁的时刻。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共同经历的一点一滴逐渐在意识中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杨福音觉得,人还是需要有所长的,这样才能看到闪光点,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地记住你这个人。比如周围的女生会喜欢个子高高的,篮球打得很好的男孩子。个子高,篮球打得好,学习成绩厉害这些都算特长。比如自己以前每天一个小时的练字,才有现在笔意酣畅的行书字体。比如箐箐的心灵手巧,会编许多不同样式的绳结,甚至还帮班里的女生编样式好看的头发。
在这个柳絮纷飞的时节,在这些落英缤纷的日子,杨福音凝神看着窗外,只觉得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到底比不上母亲的手轻抚所带来的温柔。
她有很多爱她的人。
**
在家认真复习的陈雨航自觉数学,物理,英语,体育几门课程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生物,化学,政史地这些理解记忆的学科也还把握蛮大的,因为平时常看课外书的缘故,早已掌握一套做记忆导图的本领,而这几科惨不忍睹的成绩只是他没有在这上面花太多时间罢了。最主要的是,这些科目的分值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赚到最多的分数是陈雨航首先会考虑的事情。一周的复习时间首先做的是具体又有侧重的计划书。只是语文将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他的语文成绩总是时好时坏。
每看完一科陈雨航就会将自己做的知识网络与杨福音的笔记做对比,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从地理中的地球经纬,西高东低的中国版图,秦岭淮河南北分割线,中国气候地理人口工业交通自然资源各种分布,到世界各地,欧洲矿产工业,太平洋沿岸,季风洋流。或是列起表格,或是因果推理。
还有历史。
人类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经过迁徙,人类由原来的狩猎刨野菜到掌握种植,畜牧养殖技术,这是采集者从生产者的转变。人类不用到处跑之后开始定居在水源附近,发明水车,促进了生产力。之后又因为农耕地的分配促进数学的发展。物质资源较以前空涨为形成城邦,支持战争消耗创造了条件。
再到1500年后的地理大发现,血腥的资本积累,贩卖黑奴和殖民侵略。当时的人竟然会以海盗职业为荣,这在陈雨航看来简直是三观扭曲。果然人性是丑陋的,西欧其近代的繁荣不知要建立在多少人的痛苦之上。
原本通读过《全球通史》的陈雨航虽然当时没有看懂,但是心中已经有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历史时间线,以时间作为衡量标尺,他知道了这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甚至当初还曾猜想是否可以用数学中的微分方程来表示那些历史进程的走向,甚至预测未来?
陈雨航觉得学历史其实还是很有用处的,治理大国,企业成败,个人命运这些都可以为后人提供了经验,要知道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故事在历史上也曾上演过几次,大概当时的军事统领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缘故。看历史也会生出一种只有时间能够让一切事物在缓慢发展中发生翻天覆变化的感慨。且看中国,从当初受尽屈辱,百废待兴到现在的四海生平,中国以泱泱大国形象走向世界舞台也不过只用了一百年。
不过感叹完了还是要从细节着手把题做对啊……
一周下来,陈雨航在脑袋里已经构建了大体完整,有因有果的知识框架。付出的代价就是常常复习到深夜。有时看书久了脑袋会有些困顿,他不喜欢喝咖啡,和老陈一样喜欢喝苦苦的茶,然后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休息十分钟还要继续埋首书山。
周六晚,杨福音受邀到陈雨航家吃饭。看过陈雨航这一周所做的功课,听他口述的知识结构,她不免惊叹于陈雨航严谨的数理逻辑能力和归纳拓展能力,就连自己最多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
过后,陈雨航又拿出一张看书时总结疑问的纸对她说:“有些难点还没领悟,接下来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各知识点细化,这就要靠你的帮助了。剩下的时间,我准备多做些题练练手。”
杨福音明白用题海战术查漏补缺,攻克错题,是最粗暴简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十道自己会的题不如啃下一道错题,这也是她看中错题集的重要原因。她有些感叹:“突然觉得之前为你担心像个傻瓜,你一定在心里笑我了。”
陈雨航看着她,笑道:“怎么会呢。”
接下来复习的日子里,陈雨航就是对着古文解释和阅读理解发蒙,杨福音则对着一道道不等式,函数方程犯困。有时要学到很晚,默写化学方程式,记实验步骤,记反应条件和现象。或是记历史事件的影响,记各种山脉,气候的分布。杨福音常常陪她复习到深夜。
陈雨航发现和她一起刷题解答是巨爽的,偶尔的讨论非常高效,并且两人的科目比较互补,合作复习事半功倍。他会拿杨福音的作文本来看,以期寻找作文得高分的宝藏,最后还真给他总结了这么几条规律,比如思想深刻,观点鲜明,用典出彩,情感真挚之类的。
只是陈雨航比较不明白的是用前人的名句有什么厉害了,以此显得很有学问?倒不如自己创新才叫人振聋发聩。杨福音就拿笔敲着他的脑袋说:“创新前也应该积累到一定深度才对啊。”
有时杨福音会问他数学题,给她讲题很轻松,因为有的问题陈雨航只用讲到一半她就可以领悟了,然后把下面的思路说出来,她很聪明。而在学校时,陈雨航深知老师的进度要照顾到全班学生,按照这样的复习速度自己会被拖累,所以他就在座位上按照列好的计划进行,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卷子自测。
李强看陈雨航平时不惹事也不怎么管他,有时高兴了还会在课堂上讽刺陈雨航几句,陈雨航笑笑直接忽视。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给了陈雨航很大的信心,最后基本稳定在班级前十,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距离考试只剩下一天,学校放假了。
落日黄昏,没有西风也没有瘦马,在小区的一棵大榕树下,杨福音坐在秋千上一荡一荡,却不吭声反而脸现愁容。这里是他们的秘密基地,秋千是小学时两人在一位老爷爷的帮助下做的,当时杨福音爬不上树,陈雨航还特意在树旁做了一个软绳梯子。杨福音想到有一次陈雨航和薛雍良在教室外旁若无人地讨论起扬州瘦马的变态问题,真是太坏了!只是也微微一笑。
两人并肩坐在榕树上,看着远方的红日。
“你怎么了,刚才突然不开心?”
“我只是在想高中我们如果不在一个班了该怎么办?”
“就是为这个啊?”
“是啊……”
“那我经常去找你就好了嘛,只是怕被你同学发现。”这在陈雨航看来根本不是个问题。
“可是……可是我们都会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啊。你也会认识新的同学,从此的世界就变成了各自,而不是我们。你明白吗?”
“那就做完事了再一起玩。”
杨福音撇了撇嘴,发现陈雨航完全get不到自己的心情,不再纠缠这个问题,说:“陈雨航,我们到时考入同一所大学好不好?”
“你那么聪明,那我高中可要更加努力才行。”陈雨航仰头看着头顶的树冠笑道,“我考考你,枝是天上的根,根也能成为地下的枝,大树凭借主干连接天地,可称得上吸收天地之精华,你说这棵大榕树可以活多久?”
杨福音笑了笑,不再说话,头靠在陈雨航的肩膀上。
陈雨航也安静下来,任她靠着。
天边的云朵染红了一大片,杨福音想,明天该是一个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