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文要抛出一个观点,巴菲特他老人家并不是价值投资,而是价值投机!所有处在市场中的人,都不太可能避开投机这个词,所以巴老也不例外!
价值投资来源于朝拜者的总结,投资和投机,有时候也并不是分得那么清楚!如果你拥有大量数据,而且依据经济大势,若是整体经济向好,在加上自己对要下注的领域非常清楚,那你下手买入,那是投资还是投机呢?
答案很简单,如果分析对了,后来赚钱了,那就是投资,如果分析对了,但是后来赔钱了,那就是投机!
谁叫投机偏向贬义,而投资是多么的高尚!
显然,结果告诉我们,巴菲特他老人家,是个成功的投机者,被膜拜者冠以投资圣者,他的投资经历,就是投资圣经!
还是从小处着手,讲一些有的没的小故事!
我自己就是个业余,所以先说一则【业余版】的故事:
小薇是个家庭主妇,平日里烧的一手好菜,她对菜市场特熟悉,买菜挑菜特在行。记得十多年前,一个家庭,一天的伙食费,可能节约点,十多快钱就可以打发了,而到了现在,一家几口,一天花上五十多块,仍然吃得不好!
十多年前,猪肉只要四五块,现在猪肉猪肉八九上十块,就连买个青菜,都要花上四五块,她只有一个感觉,生活是越来越好,经济条件也是越来越好,可是菜价也在上涨啊!就连以前五块钱一瓶的老干妈,现在也要九块一瓶,也难怪房价一直上涨了!猪肉都涨了,房价难道不涨?
小薇一天又逛了菜市场,那一天猪肉的价格,猛地到了十三块一斤,小薇果断没有买,心说太贵了,于是买了些豆角茄子,可是发现豆角茄子也涨价了,于是她虽然只买了几个小菜,但是也花去了三十多块!
小薇知道父辈使用粮票的时期,她知道那时候吃一顿饭都只要几毛钱,她更经历过改革开放,起初也就几块钱,就能在馆子里吃顿好的,但是现在,你没个几百上千,好一点的馆子,还不敢进去!
但是,社会环境还有生活环境,确实提高不少,随着改革开放,各个地方经济发展迅猛,菜市场越建越多,越建越大,无论肉类鲜蔬,湖鲜海鲜,而且,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越建越宽,各处都有超市,有条件还可以买个小车,生活也是节节高升!小薇原来的单位房,早就换成了一个百多平的电梯房!
小薇平日里跟子女说,虽然(经济)情况变好了,但是你们还是要懂得节约啊,生活不容易,什么都涨价,节约出来的钱,就等于是挣的钱!
再来一则稍稍【专业版】的故事:
小薇是GZ老干妈集团,一个分厂里的员工,小薇是个女孩,生在1947年,跟厂长陶华碧女士同年,而且小薇是个勤劳的农村妇女,在厂里呆得久了,就算是普通员工,多少也有点晋升,所以公司一次开辟新厂,就让小薇负责采购了,那比以前呆在厂里搞罐装,还是轻松不少,不过,坐在办公室里,她要思考的事情也有不少!
好在小薇除了勤劳之外,还很好学,进入采购部,她又自学了会计基础,还有一些仓管知识,所以没多久,小薇很快对采购的事情上手了!
小薇总结过,老干妈主料也就三味,一是豆鼓,二是辣椒,三是油!而且多年来观察,这几味主料,价格是起伏不定的,但从整体来看,这三种主料都有价格上升的趋势。比如豆鼓,最初的几毛钱一斤,到现在已经是一块到几块了,于是她没事的时候,就开始琢磨,豆鼓虽然不能储存,但是黄豆可以储存,后来她又发现,原来厂长陶华碧,早就建立自己的豆鼓生产中心,而且早就配有黄豆储存仓库,小薇顿时觉得厂长想得很长远,也就难怪【老干妈,一个从未打过任何广告的调料品,居然在十多年时间里,占据着中国大多数厨房】。
小薇内心总结道,建立黄豆储存中心,一来黄豆是耐储存的,二来自主生产豆鼓,肯定在质量上更加有保障,三来,最重要的,黄豆的价格每年起伏不定,建立存储,有利于对抗价格起伏!更重要的是战略,第一战略目的是整个生产环节都自主把控,质量上,产业链上都很巩固,第二战略目的,就是针对起伏不定的价格,在市场极不稳定的时候,对于价格,老干妈还是因为存储而拥有不少主动权。
又过了几年,小薇从采购部出来,升为华中区市场部经理,长年与采购和市场打交道,她又发现,从十多年前到现在,几种原料的价格一直在涨,而且有越长越快的趋势,而本身老干妈在宣传广告上是节约了很多成本的,但是原材料的疯狂涨价,只能倒逼老干妈零售也要涨价,恰在这时,陶华碧女士一通电话,召集了各个地区市场部经理,甚至还通知各个分厂采购部经理,一起商量事宜。
众多经理云集,小薇猜到这次的大会主题,肯定是讨论老干妈涨价的事情。
果然,经过连续几天的讨论,采购部和各个市场部达成一致,决定零售涨价,价格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到现在,老干妈已经由5块长到现在的9块一瓶!
(带句题外话,老干妈一开始就以5块的价格挂的零售,那时候钱顶用,挂5块的零售还是是蛮高,但没有打广告,肯定零售商进货价比较便宜,没有高的利润,零售商是一开始是不会答应进货的,后来随着销售越来越稳定,也就有更多的零售商加入进来!所以我猜测,一开始老干妈就是零售挂高价,让零售商获取较高的中间价差,以此占据市场)
说完两则故事,就该回到本文抛出的观点:
巴菲特他老人家老不是价值投资,而是价值投机!
说到生日,可能跟小薇一样,巴老生于1930年,等他到了二十岁,那时候刚好是全球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百废俱兴,美国所有行业都在谋求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期,正如老干妈,她也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样,巴老那时候搞股票投资,前景是非常明了的,美国在二战之后,肯定经济会得到大力发展,于是这也就是巴老敢于做长线投机的根本!
想想巴老买了一只股票,只要不倒闭,会不会就是小薇那个单位房,随着经济的繁荣,会不会变成一个百多平的电梯房!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根本的根本,就是二战之后,美国的经济肯定会向好处发展!
因为巴老投机所依附的发展大势,就是美国正在繁荣发展的经济,基于美国整体经济形势会越来越好的首要条件,再加上巴老恰好生活在二战之后,所以巴老就敢于做长线投机!
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货币不断贬值,巴老所有的长线投资里面,肯定要考虑到货币贬值,如果五十年前,你给一美元让巴老帮你管理,就算用换算,那时候的一美元,换上等价物,拿到现在,那等价物也至少值个七八十美元,当然数字我没有认真考究,就是这么一说,但是如果你八年前五块钱买了一瓶老干妈,又假设老干妈保质期是二十年,那么现在那瓶老干妈再卖出去,你是不是理应获得九块钱?那是不是就是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所以同样的,巴老在几十年前买了一只每股几美元的股票,就算除去股票本身的增值,算上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又假定公司没有退市和倒闭,到现在几十年,那几美元是不是像老干妈一样要升值不少!
而且,巴老并不是每只股票都一直持有,比如他曾买入过中国石油,后来又抛掉了,再比如可口可乐,这几年都没有起色,巴老也觉得可口市场基本饱和了,也在抛售可口可乐啊!所以巴老,并不是一辈子持有,只有他觉得股票基本面不对的时候,他也开始抛售股票,这难道不是一种投机!
所以,综上所叙,巴菲特他老人家,是看准了美国经济向好的大趋势下,在加上清楚货币越来越贬值的规律,这才敢于做长线投机的!只是他分析得很对,而且后来赚钱,那他就是那种敢于做长线投机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