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性运营,区别于试运营,试运营,在很多公司已经有普及和使用,但是试运营,顾名思义,他是试着运营,他的目的,在试,就是试试可行不可行。
但是,试探性运营,他是有目的地运营,重心在试探,试探出一个结果,要拿到一种可行方法,是真正大干一场之前,他要花尽量少的成本来取得这种方法,或者最适用的方案!
其实,多数公司有时候是使用这个方法的,当他们的领导是比较稳健,或者比较保守的,他在大干一场,或者下重注要进入某个领域之前,他总是稳健或保守的先进行试一试,这就是试探性的起初,但不叫试探性运营,而是试运营!
试探性运营,不是试运营,而是在多方论证之后,觉得这个市场是肯定有需求和利润的!然后才选取试点,展开试探性运营,来通过各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取得成功的实用性方案和方法!所以,可以是先有试运营,再有试探性运营,意思就是说,是试运营后,知道市场有利可图,然后再通过试探性运营,来取得有效方案和方法!
当然,如果有智囊和数据,分析出来是有好结果的,那是可以省去试运营这个步凑,直接选取试点,开始制定方案,进行试探性运营!
当然,试探性运营,早已经存在,或已经有人在使用,使用在某些事业上!
笔者只是提炼和总结出来,将试探性运营,提上议题,将他正式化,是希望最终有些公司,在某些事业部,或者某些战略上,能从一而终的奉行谨慎精神,从一而终的使用试探性运营!
试探性运营,具体的操作其实很细节!每一个过程都是试探,每一个细节都通过方法去落实,最后一条条添加在实用方案上,就像国家的法律条款一样,是通过历史上和时下发生的一些事情,一点点地,一条条的添加在法律上,最后形成一个较完整或者更利于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
比如,举个最简单的日常事例!
李山是个挂脸胡,他要去买个剃须刀!
那根据试探性运营,首先就是谨慎!
第一个方案,就是要设计如何去买?于是李山这个奇葩,居然花了五分钟,在头脑里运行出一个自觉还可以的方案,第一步,得摆脱宅男生活,踏出门外,然后下楼梯,直到进入路口,李山自觉只有在大型超市里,会出现各种各样品牌的剃须刀,至于怎么选择,到时候自行斟酌。
至于路上怎么去?选哪个超市?那就是第二步了!
然而,这是一个可行方案,但不一定是实用方案!
到了公交站,李山开始思考,哪个大型超市最近,坐哪条公交线最省时间,于是李山制定出一套最省时的方案,但同时又考虑自己有些日子没有出门,如果换另一条线去超市,虽然耗时多点,但路上有他最喜欢,最熟悉的,最开心记忆的地方,于是李山觉得自己今天没什么事,就舍弃了路线选择的第一方案,选择了一路风景对他来说很美好的第二方案。
可是一路行走过程,公车走走停停,一路风景确实不少,但是他所记忆的美好风景,那里已经被整改,变成另一片风景,当然,风景还是很美,只是已经不是李山记忆中的美好,这算是一个小小失落,李山有些失落,可是又发现了其他美好的风景,于是李山打算,等下买好剃须刀之后,回头一定要在这几站路间走一走,去领略人生的那些美好!
可是看着看着风景,李山又发现前面路口,有个专门卖剃须刀的门店,甚至还提供个性化剃须制定,根据个人不同的脸型,选择最适用的剃须刀。而且,店内还有免费的剃须服务,更有几个漂亮的妙龄姑娘,在为一些顾客剃须!
于是李山当机立断,打算先去剃须刀店看一看,就算不知道好坏,能与大超市比比价,也可以先体验下剃须服务,而且,这不是随意性质的就要去剃须店逛逛,而是,这家门店已经和大超市很近了,就算在这里下车,逛完剃须店,等下,还是可以接着坐公交去大超市,甚至,他终于有机会可以走走路,既省了那几块钱,又动动他好久没挪动的腿脚!
进了剃须刀店,李山开始逛了起来,果然各种剃须刀都有,但是店员介绍不说剃须刀,而都说是剃须装备,每个成功男人都会买一副,当你以成功者的身份起床,就得用这把成功男人的剃须装备,刮去人生的哪些脏污还有胡须,然后面对新的一天!
李山心想,“这说的真好,是要驾着我往成功人士上靠,不买我就不成功了?”于是李山逛了逛,最后觉得电动的剃须刀,没有剃须的乐趣,于是内心敲定要买一把那种手动的剃须装备,灵机一动,既然是刮胡刀,那么还得有泡沫液,等下回头可以买个泡沫液,顺便享受下美女刮胡。
记住几款剃须刀的价格,李山要进行比价,到了大型超市,他直奔剃须刀的陈列架,对比之下,得出一个他自己都不解的答案,“那个提供个性化剃须装备的专卖店,居然比大超市的价格更低!”
一个可行方案,但不一定是实用方案!
于是李山舍弃了最初要在大超市买剃须刀的方案,直接匆匆走出大超市,又锻炼了腿脚,回到了那家剃须装备店,这回是肯定要买装备的,李山也不急,继续听老板为他一一介绍,原来他们店里,早有比价工具,他拿出一个国产平板,为他在网上比价,更是比价淘宝京东苏宁,几乎他的店里的所有装备价格,与网上几家大店价格相差无几。李山觉得这个从超市出来,选择这里的决定,是很正确的!
李山再一看,店内几个推销员,都是人手一个国产平板,为顾客详细讲解,在老板的热情招待下,李山享受了美女剃须,然后在老板的推介下,他又根据口袋的现金情况,最后买了一把比较适合的剃须刀,然后又买了泡沫液,后来老板给了他一张名片,说能优惠十块钱,最后李山,加了他的剃须娱乐群,那里什么人都有,成功不成功都有,既可以分享剃须体验,还可以扩大交际范围,所以李山就先加了群,然后在老板的指导下,又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还有微信售后服务号,还通过记录手机号码的方式,彼此交换号码,并为他指定一位售后,即他的群主,并且老板承诺,不会因为留了电话号码,而导致对他生活的打扰。经过这些步凑,老板果然给他优惠了十块钱!
李山倒觉得无所谓,就给了电话,但是很多成功人士,还是没有给自己的手机号,只是加了群和关注微信,这也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老板和售货员,都没强求,但还是按照承诺,减免了十块钱!
李山拿到一张名片,一把成功人士的剃须刀,一瓶泡沫液。后来得知,全市,仅这家门店是这么运营的!按计划又走了几站,看了一路风景,李山开心的回了家!
于是李山通过那个剃须交友群,还有其他的售后沟通,然后通过他一次次尝试可行方案之后,最终,他的购买剃须刀方案,【在这几年内】,基本就定下了。
他这几年的买剃须刀的实用方案就是,“直接在这个店之前,走几站路,既看风景,又锻炼身体,进店,有剃须服务就享受,没的话就跟群里熟人打招呼,跟老板唠嗑,最后买刀片和其他东西!”
通过这个日常事例,虽然很日常,但是整个过程,却充满了各种变数,主人公李山,更是不停的根据那些变数,不断的修改和制定新方案,最终通过一次次尝试和实践可行方案,获得近些年的实用方案!
而且,这些可行方案的制定是有总纲的,主人公李山,是根据总纲,不断的修改方案,还有制定新方案!
李山制定自己买剃须刀的方案,他的总纲是,要买到一个适用而且价格合适的剃须刀!
而在此衍生出来的其他收益,他之前在出门时,是没想到的,正如美女给他剃须,认识一群朋友,这些都是在总纲之外产生的额外收益,但是,之后这些收益,都是他根据买剃须刀的总纲下不断修改方案和实施方案,这个过程产生,他所有的方案,都尊重第一约要,那就是要买个经济实用的剃须刀!至于额外收益,他是在实施试探的过程,可以说是搂草打兔子,顺带完成的,也许之后,随着情况的改变,这些额外收益,也可能成为第一约要,成为他的首要总纲!
如果方案是死的,那总纲是通过深思熟虑出来,得出的那些更死的无比正确的东西!总纲必须是经得起考验,虽然只是简单几句话,却是经过很长时间修改和辨正的,他虽然是死的东西,但也尊重谨慎原则,是可以修正的!
为什么运用试探性运营,必须要有这个总纲?
如同从小学到高中的作文,再到大学论文,研究生论文一样,如果没有总纲,写出来的东西就会跑题!所以,要给所有可行方案上一个总纲,这些总纲,会在试探小组里,以极其醒目的标注,或写在会议桌上,或出现在成员电脑桌面背景上,而且,每个进入试探小组的人,事先都通过了小组纲领教学,以及保密守则,还有违反守则会受到的处罚,以及最严重的牢狱之灾!
对的,试探是可以的,如果没有总纲和守则,公司的试探,就会变得毫无保障,而且,不认可小组的章程,那应该是不能成为小组成员的!总纲和保密守则,是同等重要的!总纲可以是小组一直以来的精神和灵魂所在,而每个试探任务的总纲,则是在尊重总纲下,衍生出来的分支、该方案的总纲!
总纲是简单的几句话,来参与试探运营的人员,如果是严格意义上的策划调查公司,肯定会执行类似如上的规定,但是没有策划部的公司,他们要操纵这个试探运营,又该如何处理保密之类的事情呢?
首先,还是要制定总纲,至少是这个方案的总纲,还有必要的保密守则,保密必须仔细斟酌,哪个过程是不能让任何普通人员知道的,还要考虑就算他们知道战略目的,也让他们拿到这个秘密,变得没有价值。
如何解释呢?
比如,李山要买剃须刀,这个秘密到了一般人手里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拿到这个秘密的人,他刚好认识一个剃须刀店主,那这个秘密就变得有价值了!所以,在组织试探小组的时候,要特别考虑成员的社会关系,要是跟自己方案有冲突,那就要仔细考虑用人,要处理某些细节不能让他知道,那样很伤头脑,或者干脆让他执行一些基础,就说这个方案你就当当小弟,出于利益考虑,而且整个小组,都是小组长,经常变动的,工资是少点,但是考虑苦劳,整个方案执行出来,最后得出的实用方案,如果能拿到奖金,还是会分给你的!在这个特调的成员小组里,都是执行能力比较强的人在参与,他们会事先跟组长谈话,通过总纲和保密守则的精神交流和法律警告达成一致!
当然,一般的试探性运营,如果没有涉及重大战略,以及产业布局,还有占得未来市场先机的重大公司机密时,这些保密守则,也就变得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谨慎的原则,在制定完总纲之后,将保密守则出来之后,选定执行力强的小组成员,还是要知道执行人员的社会关系,以及考虑到他们性格因素等等,比如一个执行力特强,但是一直以来都有很大野心,而且已经有自己独立出去想法的人,那是不是要让他参与这个计划呢?
肯定是不行的!不是说他人不好,而是这个试探方案,是不应该、不适合让他参与的,这样的人才,可能在市场销售,有效激励的行政方面,还有人事招聘方面很强,但是,从他这个性格来分析,是不应该参与到试探小组中来的,尽量不参与,除非是些小方案!还是让他成为为公司业绩创佳的人才吧,就算他要独立出去,至少他曾经为公司创造了巨大利润,就算有些人脉或者其他资源,那也不会让公司一下陷入危机!
危机是肯定有的,就算平地走路,也会考虑到突然的车来车往,所以,公司在危机管理上,风险管理上,特别是重大战略上,是有必要考虑到保密和公司安全运营的!
之所以花了点篇幅来论述选人的标准,是因为在保密守则出来之后,规则还是死的,尽量谨慎的态度上,让方案试探之前,有个稳定的实施环境,最后通过试探,得出实用方案。
选人上,笔者有细细的考虑过,如果是跟方案不冲突,而且没有相关利益,而且个人性格较安稳的,拥有一定执行能力的人,或者在公司待了一年半年,即便拿到资源和秘密的人,也不可能有重大作为的人,就可以参与到大战略试探中来!
当然,如果想尽量完全的做到保密,那就要在保密守则上,还有选人上,就更加要仔细,总之,实用方案出来,也不是一天两天,费个半月研究危机管理,是很必要的!当然,这是指没有独立策划部的公司,如果是专门承接方案制定的方案调查策划公司,那一般都是天南海北的找合作伙伴,尽量没什么利益冲突和牵扯的!
总之,试探性运营有其科学性,也有其局限性,执行起来,保密成为最大的难题!当然,一般的小方案试探运营,还是没有那么保密!
而且,试探性运营,最重要的试探小组的成员,肯定是公司有一定规模,才具备这样的条件!又或者,比如合伙股份公司,五人共同出资,一人控股,人人都有较强执行能力,那就不必要考虑太多保密了,就算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我想,这五个高瞻远瞩的人,不管公司资本规模多大,是打死也不会说出自己的商业机密的!又像马云的阿里最初的,合伙人制度,十八个罗汉,草创阿里!这个股份制并且有控股人的股份制公司,是更有退路的可以出去大闯一番,就算失败,五个人还是可以再聚一起,接着试探性运营,五人就是最初,最核心的团队!
简单说,要么公司有规模,要么有自己信得过的团队,都是可以采用这套试探性运营的!
第二论就到这里,接下来还会有《再论》,或者添加其他更优质的案例!奉上一个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案例,可以说曹操的部下曹仁,也有人在逼急了的时候,用了试探性运营这套方法!
赤壁大败之后,曹操败走华容道!
南郡之战,是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为夺取南郡与曹军展开的战役。此战由建安十三年(208年)开始至建安十四年(209年)结束,战斗时间将近一年。(百度词条南郡之战)
曹仁守南郡,虽败尤荣!
因为曹仁在整个战役里,就是担当为主力拖延时间,断后的工作,而且曹仁利用仅有的少数兵力,对抗孙刘联军,还周旋了将近一年,其断后的战略目的早就达到了!
东吴甘宁带五千先行军,先包围了南郡城,甘宁是刚经历赤壁大胜的士气之师,兵锋所向,誓要拿下南郡。
而反观曹仁的部众,虽然有一万五兵力,但是刚经历赤壁大败,很多人都依稀记得大火之下跳水逃生的那一幕幕,士气尤其低落,面对甘宁的五千兵力包围,居然没有部将敢出城对阵,曹仁心急,于是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又重赏之下,勇夫果然来了,一员老将自愿出门对阵,于是曹仁说,“我只给你五百军士,我也只能给你五百军士,你尽量的打出气势来,尽量冲乱他们的阵形,我亲自为你击鼓助威!”
老将答应,于是真的带着五百精锐敢死骑兵,在主将曹仁亲自击鼓之下,以五百军士对阵五千东吴白旗军!
其他部将不懂,问曹仁,“将军,你以五百人对阵五千人,岂不是要那老将送死?”
曹仁一边奋力击鼓,一边回道,“我就是要他去死,我也知道他会死,但是,你看,这仅有的五百军士,就可以冲入敌阵,杀十倍余军力一个措手不及,等下,我亲自带一万五军力出城,一边以三倍兵力围击,一边看能救出那名老将么?”
“必须趁他们阵形已乱的情况下,以三倍兵力倾城而出,速战解决眼前五千兵力,如果等周瑜带着大部队赶来增援,那时候就迟了,所以这是我军唯一的战机!”
曹仁击鼓完毕,便带着已经恢复士气的军队出城了!
你看曹仁这招,是不是一边利用五百士兵激励士气,一边试探战机,最后,果然如曹仁所料,把握住这个唯一战机,打败了第一批包围南郡的先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