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个商圈的调查并不会随着一个门店的开张大吉而结束。家乐福自己的一份资料指出,顾客中60%在34岁以下,70%是女性,28%走路,45%乘公共汽车而来。所以很明显,大卖场可以依据这些目标顾客的信息来微调自己的商品线。能体现家乐福用心的是,家乐福在上海的每家店都有或大或小的不同。在虹桥门店,因为周围的高收入群体和外国侨民比较多,其中外国侨民占到了家乐福消费群体的40%,所以虹桥店里的外国商品特别多,如各类葡萄酒、泥肠、奶酪和橄榄油等,而这都是家乐福为了这些特殊的消费群体特意从国外进口的。南方商场的家乐福因为周围的居住小区比较分散,干脆开了一个迷你购物中心,在商场里开了一家电影院和一家麦当劳,增加自己吸引较远处的人群的力度。青岛的家乐福做得更到位,因为有15%的顾客是韩国人,干脆就做了许多韩文招牌。
高流转率与大采购超市零售业的一个误区是,总以为大批量采购压低成本是大卖场制约其他小超市的法宝,但是这其实只是“果”而非“因”。商品的高流通性才是大卖场真正的法宝。相对而言,大卖场的净利率非常低,一般来说只有2%~4%,但是大卖场获利不是靠毛利高,而是靠周转快,而大批量采购只是所有商场商品高速流转的集中体现而已。体现高流转率的具体支撑手段,就是实行品类管理,优化商品结构。根据沃尔玛与宝洁的一次合作,品类管理的效果是销售额上升32.5%,库存下降46%,周转速度提高11%。
而家乐福也完全有同样的管理哲学。据罗介绍,家乐福选择商品的第一项要求就是要有高流转性。比如,如果一个商品上了货架走得不好,家乐福就会把它30厘米的展示货架缩小到20厘米。如果销售数字还是上不去,陈列空间再缩小10厘米。如果没有任何起色,那么宝贵的货架就会让出来给其他的商品。家乐福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全部由电脑来完成,由POS机实时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汇总和分析,对每一个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如单位销售量和毛利率进行严密的监控。这样做,使得家乐福的商品结构得到充分的优化,完全面向顾客的需求,减少了很多资金的搁置和占用。
涉及具体营运的管理,罗特意用“Retail is Detail”这句简洁无比的英语来解释。以生鲜食品为例,流程的每一个过程点都要加一个控制点,从农田里采摘上来,放在车上,放在冷库里,放到商场货架上,全都要加以整理剔除和品质控制。生鲜食品放在货架上被第一批顾客采购了以后,还要进一步地整理。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对一些细节进行特别的关注。家乐福在这方面发展出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序和规则,例如食品进油锅的时候油温是多少度、切开后肉类保鲜的温度是多少度、多长时间必须要清理一次货架、商品的贴标签和商品新鲜度的管理等,全都有详细的规定,用制度确保自己“新鲜和质量”的卖点不会走样变形。为了使制度能够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员工的培训也完全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的,让他们把自己当成消费者来进行采购,结果当他们看到乱成一团的蔬菜,自己也不愿意买,终于对管理制度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个从一个空降兵开始出发的事业,转眼间已将家乐福的旗帜插上中国各个消费中心城市的制高点。沃尔玛经典的“以速度抢占市场”的哲学,被家乐福抢了先机。
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选址之道
麦当劳和肯德基能够成为全球连锁快餐业的领跑者,除了经营有道之外,在店铺选址的策略上他们更是自有一套标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他们的选址经验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
麦当劳选址的五项标准
1.针对目标消费群。麦当劳的目标消费群是年轻人、儿童及其家庭成员,所以在选址上,一是选择人潮涌动的地方;二是选择年轻人和儿童经常光顾的地方。比如在游乐园附近设点,方便儿童就餐;在广场开设店中店,吸引逛商场的年轻人就餐。
2.着眼于今天和明天。麦当劳选址的一大原则,是一旦确定20年不变。所以对每个点的采用与否,都通过3个月到6个月的考察,再作决策评估。重点考察是否与城市规划发展相符合,是否会出现市政动迁和周围人口动迁,是否会进入城市规划中的红线范围。进入红线的,坚决不碰;老化的商圈,坚决不设点。有发展前途的商街和商圈,新辟的学院区、住宅区,是布点考虑的地区。纯住宅区则往往不设点,因为纯住宅区居民消费的时间有限。
3.讲究醒目。麦当劳布点都选择在一楼的店堂,透过落地玻璃橱窗,让路人感知麦当劳的餐饮文化氛围,体现其经营宗旨——方便、安全、物有所值。由于布点醒目,便于顾客寻找,也吸引人。
4.不急于求成。黄金地段黄金市口,业主往往要价很高。当要价超过投资的心理价位时,麦当劳不急于求成,而是先发展其他地方的布点。通过别的网点的成功,让“高价”路段的房产业主感到,麦当劳的引进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身价,于是再谈价格,重新布点。
5.优势互动。麦当劳开“店中店”选择的“东家”,不少是牌誉较高的。知名百货店为麦当劳带来客源,麦当劳又吸引年轻人逛商店,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肯德基的选址步骤
第一步:划分商圈——用数据说话。肯德基计划进入某城市,就先通过有关部门或专业调查公司收集这个地区的资料,有些资料是免费的,有些资料需要花钱去买。把资料收集齐了,就开始规划商圈。
商圈规划采取的是记分的方法。例如,这个地区有一个大型商场,商场营业额在1000万元算一分,5000万元算5分,有一条公交线路加多少分,有一条地铁线路加多少分,这些分值标准是多少年平均下来的一个较准确经验值。通过打分把商圈分成好几大类,有市级商业型、区级商业型、定点(目标)消费型,还有社区型商务两用型、旅游型,等等。
第二步:选择地点——在最聚客的地方开店。商圈的成熟度和稳定度也非常重要。例如规划局说某条路要开,在什么地方设立地标,将来这里有可能成为成熟商圈,但肯德基一定要等到商圈成熟稳定后才进入。肯德基开店的原则是:努力争取在最聚客的地方和其附近开店。
过去古语说“一步差三市”,开店地址差一步就有可能差三成的买卖。这跟人流动线(人流活动的线路)有关,可能有人走到这,该拐弯,则这个地方就是客人到不了的地方,差不了一个小胡同,但生意差很多,这些在选址时都要考虑进去。人流动线是怎么样的,在这个区域里,人从地铁出来后是往哪个方向走,等等,这些都派人去掐表,去测量,有一套完整的数据之后才能据此确定地址。选址时一定要考虑人流的主要动线会不会被竞争对手截住。人流是有一个主要动线的,如果竞争对手的聚客点比肯德基选址更好,那就有影响,如果是两个一样,那就无所谓。
如何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
如何申报营业执照
(1)凭有效的摊位使用权证件及复印件一份、报证人身份证复印件两张、一寸免冠相片三张、暂住证复印件一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复印件一份,向商贸城工商所申报营业执照,并索取受理通知单。
(2)凭受理通知单领取营业执照,并将营业执照正本悬挂在摊内明显处,副本要另行保管好。
如何申报地税登记证
(1)凭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两张)、租凭合同复印件(两张)、身份证复印件(两张)、相片(两张)到所在地地税局办税大厅申报地税登记证(必须在营业执照批准之日起30日内申报)。
(2)凭地税登记证副本到银行办理扣税卡。
(3)办好扣税卡后,到地税局签署扣税合同,同时储足税金。
(4)每月30日前,存足当月税款,以便次月银行扣税。
如何申报国税登记
(1)凭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到所在地银行办理储税存折。存入一定数额现金,然后将储税存折复印一份。
(2)凭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储税存折复印件到所在地国税大厅申报国税登记证(必须在营业执照批准之起30日内申报)。
(3)凭国税登记副本到所在地国税机关办理税额申报及签订扣税合同。
(4)每月30日前存足当月税款,以便次月给银行扣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