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嬴蜚廉和子武庚全身披挂,乘兵车率殷商大军浩浩荡荡岀城。
矛戈林立,旗帜飞舞,车轮滚滚。
群鸦鼓噪惊飞。
数百乘兵车鱼贯驶岀城外,紧跟的是数万骑在马上的武士。丽妃率领的女军尤其引人注目。
骑兵之后,几十万被督促上沙场的战俘列队徒步而行。手持武器衣衫褴褛的战俘们在寒风中挺直身躯,竭力显示自身的尊严,场面无比悲壮。
混在战俘队伍中的子启举起矛戈向丹季致意。
丹季背负双手,神色异常凝重。
掌灯时分,大队人马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吊桥拉起,城门关闭。
丹季和琴应并肩走下城楼。
琴应瞟了四周一眼,低声道:“我们该如何动作…”
丹季回应:“你负责督办发行前线的粮草,尽量拖延。”
琴应倒吸了一口冷气:“找借口拖延不难,只是这样一来,几十万人马必将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本就缺衣少食的战俘在严寒中不等开战就会成批死去。”
“有时,造反不需要多崇高的理想,为一口热菜热汤也能把人逼反了。”丹季语调低沉,“你就按我说的去办。姬发率联军兵临城下时,我会及时打开四面城门接应。”
琴应看着城中闪亮的万家灯火,心中隐隐不安:“不会屠城吧?那样你我会成为千古罪人。”
丹季咬了咬牙:“我的妻儿老小也都在城中。姬发打着仁义之旗讨伐殷商,应不会殃及手无寸铁的黎民百姓。”
琴应莫名地叹了一口气:“但愿如此。”
经过昼夜急速行军,黎明时嬴蜚廉所率的殷商大军和姬发率领的联军狭路相逢。
本空旷荒凉的牧野之地骤然密布战争的阴云。
两军隔两里之地筑营对峙,全面戒备。
短暂而漫长的三天一晃而过。
当鹅毛大雪又一次飘洒时,嬴蜚廉接到了姬发遣使送来的战书。
由于粮草没有按时运到,嬴蜚廉坐在中军大帐里內心有一丝不安。但生性高傲的他不愿在作为使臣的妫闳夭面前露怯,傲慢的回复来日立军布阵而战。
妫闳夭得到答复走出中军大帐,看着在风雪中饥寒交迫的殷商军人,脸上划过一丝高深莫测的笑。
入夜,联军大营灯火通明,宰牛屠羊,随风飘来的阵阵食物香味更加令殷商军人饥肠辘辘。
嬴蜚廉连续遣使星夜赶回帝都催粮,召集子武庚、丽妃和诸将领下达了黎明作战的命令。
子武庚踌躇满志地道:“有老太师运筹帷幄,我军当一举歼灭匪类,平定叛乱。”
大将军方伯虎慎重地道:“我军粮草短缺,士气欠佳,在补给未到之前与贼人正面交锋,殊为不利。”
嬴蜚廉微皱了一下眉:“粮草短缺,正好促使我军绝地背水一战。对方乃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怕只怕拖而不战,反倒令随军战俘哗变。军令不可违,黎明出营布阵,都散了吧。”
丽妃走出大帐,丢给子武庚一个眼神。她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御了锦甲,换上便服,稍稍梳妆,命侍女备了酒菜,烧旺了炭火。
子武庚掀帘入帐,看到丽妃着女妆坐在摆满美味佳肴的几案前妩媚多姿的模样,不禁心神一荡,红着脸向丽妃行礼:“儿臣见过丽妃娘娘。”
丽妃莞尔一笑:“殿下不必拘礼,快过来坐。”
子武庚有些扭捏地走上前,与丽妃隔案而坐。
丽妃开门见山地道:“听闻你把分到的食物分给士卒吃,我心甚感不安。体恤士卒值得嘉许,但身为将帅,大敌当前,应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才能临阵不惧,勇冠三军。”她扯了扯衣袍,“出征以来,军中谣言四起,中伤你与我**。人言可畏,流言蜚语会有损你替父出征的形象,可你不必为此烦恼。常言道,浊者自浊,清者自清。我和你母后亲如姐妹,同受你君父恩宠,我一直看着你成长,故而你的品性我十分了解。”
子武庚垂首:“儿臣丝毫不敢有亵渎丽妃娘娘之心。”
丽妃委婉地一笑:“你勿忐忑。以后你君临天下,还不知要受多少诽谤。所以对别有用心的风言风语,一笑掷之即可,不用介怀。凯旋后我会向你君父解释,他要怪罪,我来当罪责。”
子武庚颤了颤嘴唇:“…丽妃娘娘…”
丽妃坦然地道:“平叛杀敌,报效国家是你唯一可关心的事情,其他枝叶杂事皆抛下,不可乱了心志,让险恶之人的阴谋得逞。来,趁热吃饭菜,养足精神,明日痛击贼人。”
子武庚心中充满感激,连连点头,狼吞虎咽起来。
漫漫长夜总是令有些人为现实的困顿倍受煎熬,而有些人因执著于理想,对未来充满希翼。但无论如何,黎明如期而至。
晓风残雪,天际灰白。
殷商军队和联军出营列兵布阵。
喧嚷过后,双方严阵以待。
殷商军队以战车和骑兵为中军,战俘军队分列左右。70多万人马和上千乘战车层层叠叠排列,声势十分浩大。
联军以缟素的周国军队为中军,880个部落的军队分列左右,近百万人旗帜纷杂,装束各异,武器不一。然而气势如虹。
嬴蜚廉站在战车上,扬鞭指了指前方,对子武庚笑道:“殿下,姬发贼子自不量力,竟敢带着一群鼠辈反叛,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这些匪类连立军布阵都无统一章法,怎能与我大军匹敌!”
子武庚道:“老太师治军有方,今日平叛,定当一鼓击溃匪类,扬我天威。”
“兵者,诡道也。”嬴蜚廉抚了抚胡须,“但胜负之分,决定于武器装备。我军战车林立,骑兵精良,发起攻势,贼寇如何能抵挡?殿下,非老夫狂妄,观敌我阵势,高下立分。”
子武庚点头:“确实。”
嬴蜚廉环顾左右:“我军且以静制动,待贼军稍有动作,便全军出击,痛下杀手。”
众将领心领神会,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