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她一脸的向往,施洛总算明白为什么这些女孩个个都打扮漂亮来应选采茶女,原来其中的缘由多半是因为这个!
原来茶分为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绿茶、红茶,其中又有春茶、夏茶、秋茶以及冬茶之分。
而春茶,是指一年中的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之效。
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由此,茶汤滋味、香气并不如春茶强烈,滋味相比春茶较为苦涩。如普洱茶、枫树茶.
而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会显得较为平和。
冬茶,既是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之后,气候转冷后逐渐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叶内所含的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会更加浓烈,如冻顶乌龙。
这些,都是施洛从秋香苑里学到的。
在外国,茶便是祖国的代表。关于茶的学问实在太多!施洛以前也喜爱和外公外婆一起到国人所开的茶餐厅里喝茶,可是却从来不知道原来茶有那么多的学问和讲究。
在茗兰茶园,施洛确实长了不少知识。
一晃眼,一个月的学习时间也快过去了,再过几天她们将要面临的是巨大的考验,如果对茶的知识掌握不够,考核不合格的人将没有办法继续留在茶园。
考核通过,最后一批留在茶园里的茶女才能真正成为采茶女。届时会给每个采茶女颁发采茶令牌,只有有采茶令的人才能自由的出入茶园。而且听说每个月还会有二十两的工钱。每月二十两在古代不算差,相比其他也算得上小资了。
施洛在茗兰茶园这些日子过得倒是清闲,只除了在秋香苑学习茶艺以及采茶之道外就是到清香阁拜一拜老夫人。
据说茶园里的主人姓季,祖宗八代都是以种茶为生,不知何时却和朝廷勾搭上了,因此每年所种的茶都是进贡朝廷。直接成皇室内的专供茶!
想来这倒也没什么,只是听说每年举办茶园大赛都会有个神秘的人物出现。而这个神秘之人不是谁,而是当今皇帝!
皇帝来参加这民间的采茶大赛是因为什么?以她估计,铁定也是奔着这场采茶背后的“相亲大会”而来。而进入茶园里的姑娘想必也是想飞入枝头当凤凰的吧!
很快,新来的茶女们过了一个月的学习期。考核这天秋香苑来了不少人,席上坐着七八个人,只除了几个在秋香苑里教授她们学习茶艺的老嬷嬷之外,另外还有两位中年贵妇人,一个娴兰淑雅,清若幽兰;一位艳丽脱俗,不可方物。虽说是半老徐娘,风韵和气度却显而易见。
这两位想必分别就是茗兰茶园的大夫人和二夫人吧!听玉锦说过茶园有三位夫人,大夫人生性纯良,与世无争;二夫人生于江湖,性格直爽泼辣,自有股有侠女风范。而三夫很少有人见过她,只听说她一向深居简出,极少露面。茶园的事情大多都是由大夫人和二夫人打点。
季老爷从不过问茶园之事,只是闲来会邀几个好友一起闲聚,喝茶谈天。
季家府上有四位少爷一位千金。大少爷季夜白,是大夫人所出,如今在朝为官,是前年的金科状元,现今已是朝堂上三品大官。
二少爷季纤尘,是三夫人所生,虽饱读诗书,却闲云野鹤,不问世俗。
排行第三的是三小姐季雨萱,和四少爷季宇阳同是二夫人所生。最小的五少爷季小宝,是大夫人所出,虽说只有韶年之龄,却生得古灵精怪,深得人心。
虽然两位夫人都已生得一儿半女,但保养得当,模样却一点也不显老。
大夫人面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相比二夫人的严厉,倒令人觉得亲和的多。施洛看了看两位夫人,目光又略过旁边的几个嬷嬷,随即才低了头。
新来的茶女中每个人的桌上都摆放着各种不同的茶叶,新鲜的或炮制过的干茶,品种不一。场外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有下人,还有往年的一些茶女,亦或者是其他。
席上年纪最大,资历最深的刘嬷嬷开始宣布考试的题目。第一题是让大家猜出桌上都有哪些茶;第二道题是猜出每道干制的茶叶中分别是什么茶,哪个季节采摘,如何采摘和炮制方法;第三道题是每人在自己的桌上选一种茶,将茶泡好后呈给席上的评委,只有评委点头了才算过关。
第一道题相对比较简单,所有人在纸上写下的答案一致。第二道题相比第一道要难上许多,刚从品种上就有十几种,还有分辨时间和炮制方法,这下可难倒了不少人。
施洛低头将桌上的镊子拿起,在每碟中仔细的研究辨认。其中有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
都是些上好的茶叶,采摘的时间各不相同,施洛执笔,在纸上一一写下。将写好的纸呈交上,等评委看过后通过的人才能继续完成第三道题。等待的过程对于有些人来说完全是个煎熬,如果这次考核不通过,错过了今年的采茶大赛又要再等上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