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是如何滚起来的
作者:方三文,雪球创始人、CEO发表于2012-12-10,原文链接:http://www.pingwest.com/xueqiucaijing/
从开始做雪球的第一天起,我就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雪球的参照物是什么?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我都有点为难。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创业故事里都有一个美国蓝本。创始人对这个蓝本进行“中国式加工”,成功做出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
但是雪球的确没有美国蓝本。我都有点不知道应该怎么讲我的创业故事了,所以我干脆讲讲我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的故事吧。
一名普通投资者的需求
2006年,我还在另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工作,因为公司给我发了一点期权,我渐渐对投资股市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股票投资者,我有两个基本需求。
第一,我要跟踪我关注的股票,查看它们的价格涨跌、看跟它们有关的新闻,偶尔也看几眼分析师报告。第二,我对别的投资者在想什么、看什么也很感兴趣,我希望和跟我关注同一家公司的投资者交流,看看他们对公司的看法跟我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信息和思维有没有我未曾触及的地方。
当时我有什么服务可选用呢?界面塞满花花绿绿的“K线图”的炒股软件,根据编辑判断而不是我的需求编排的财经新闻网站,挤满了我素未谋面、但自称有“内幕消息”的股民的聊天群,以及银行向我推销的各种号称能满足我“个性化需求”的投资理财产品……
我虽然接触投资不久,直觉却告诉我,这些服务都满足不了我的需求。
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呢?
这就是我做雪球的出发点:我相信有这些需求的投资者远不止我一个,并且认为有更好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求。
如何个性化
现在是信息过载的时代。因此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个性化的问题。
正如前面提到,我第一希望关注我感兴趣的股票,第二希望关注我感兴趣的人。因此信息个性化其实就包括了这两方面:定制化的信息(公司新闻、公告)和定制化的投资者讨论。
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股票信息和用户发言,无非是为了提高读取信息的效率。因为雪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投资的、垂直的社区,我们有股票代码这种天然的标准化标签。所以我们无非是把和某家上市公司相关的新闻、公告准确并实时地送达到用户面前,把用户关注的人的发言一条不漏地推送给用户,甚至允许用户屏蔽他们不想看的人。
这样,通过大家已经很熟悉的follow 匹配关系,雪球就满足了传统财经网站无法满足的信息个性化需求。
“有水平”的交流
如果事情真这么好搞,也许我就不用做这件事了。完成了个性化以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新层次的需求。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只跟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流,比如大家都乐意跟微博上的“加V大号”对话、期待他们的回复。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号”们会愿意搭理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可以用来衡量水平的靠谱标准。“水平”本身是一种主观认知,它是动态而且个性化的。这有两层意思:第一,没有人能够精通所有领域,在某一领域,他不懂的、你可能正好是专家;第二,你以前不懂的,不代表现在不懂;他原来懂,现在认识可能已经过时,你正好来补充。
这也是互联网最牛的地方,它通过“众包”、而不是几个专业人士来解决很多问题。
而雪球作为一个借助了互联网这一优点的社交网络,我们能做的是,在尽可能完整客观地呈现一名用户的特点,并且保证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动态选择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人,通过持续和他们交流,知道哪些人最可能解答你哪方面的问题。这也许是帮你找到“高水平”的人交流的唯一方法了。
补充一句,这也是为什么在雪球,职业身份(“加V”)往往不太重要。我们相信专业和高水平与否,并不是和你的职业挂钩的。
UGC 为什么有价值
在创办雪球之前,我曾经从事过8年的媒体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靠特定的人(记者),特定的工作(采访)去接近真相。从事这个工作越久,我对自己离真相的距离,越来越没有信心。同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用户的参与起到的校正、补充作用却令我惊讶以至惊喜。所以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断开与发表者的链接,而最有价值的内容,往往是用户产生的,这就是所谓UGC。
为什么UGC 必将比职业工作者生产的内容(PPC)更有潜力和价值?
让当事人直接说话,而不是通过信息采集者转述,可以缩短传播链条,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形、延时;由于信息提供者数量惊人,UGC 在空间、时间都能实现超大覆盖,完胜任何一家有财力实力的媒体;得益于信息提供者的持续参与,他们还起到了信息筛选和动态更新的作用,完胜任何一名勤奋的专业记者。
雪球是一个针对投资者建立的社区。我们的用户生产内容还有一个潜在的“动机优势”——用自己的钱投资的专业投资者,相比仅仅以投资服务为工作的人更专注,也有更强的动力去寻找高质量信息,所以更可能提供靠谱的内容。而出于“排雷”、对信息证实或证伪的需要,他们实际上也有很强的动力将信息分享出来。
仔细想想,投资者过去之所以依赖职业工作者发表的内容,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内容专业、高水准,而是因为这些职业工作者把持了发表渠道。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发表渠道开放给了所有人,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来了。所有人都可以说,所有人都可以选择听谁说和不听谁说。
当然,UGC 的繁荣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用户生产内容大部分是以碎片化形式存在的,信息多了之后,我们就发现,想看的新闻找不着,重要的公告可能漏掉了。于是雪球又用算法、通过“信息-人-股票”的链接,将有用的信息筛选留存在用户个人页和个股页上。
什么意思?简单来说雪球做了这两件事:当用户访问别人的个人页时,他能迅速看到这名用户最擅长讨论哪些股票;当他浏览一只股票的个股页面时,他能迅速看到关于这家公司最热门、最精华的讨论是什么。这种机制能有效的关键,是用户互动行为。用户越多,生产的内容积累越多,雪球的价值就会越高。
雪球能帮用户赚钱吗?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忍不住要问我,哥你说你做了个投资社区,那它到底怎么帮用户挣钱?
很抱歉,只能说这并非我做雪球的初衷或愿景。如果你指望能从雪球上找到一个“高人”,让他告诉你买某只股票,你买入,立即收益翻倍——那么,我不但建议你永远不要加入雪球,也永远不要进入资本市场,你还是更适合去拉斯维加斯。
有人可能对这样的期待“习以为常”。因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投资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投资者出于让别人送钱给自己的良好愿望,把钱送给了别人,于是有了无数满足这种“刚需”的投资服务机构和网站。
雪球是永远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无论这需求有多么强劲。恰恰相反,雪球的存在,就是要告诉大家,这种想法有多么一厢情愿。
说到底,我做的其实是一个“社交投资网络”。它不荐股,依靠用户生产内容,让喜欢独立思考的投资者都聚到这里,一起研究公司、聊聊投资——这就是雪球。如果说我做了那么一点创新,也许就是我选择了用互联网来做这些事吧。
哦对,这大概就是我的“创业故事”了。
雪球4.0发布:面目全非
作者:方三文,雪球创始人、CEO 发表于2013-12-03,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1955602780/26374072
开发者的自恋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他的产品是最重要的,他的产品发表的时候是创世纪,他的版本升级的时候,就是新世纪。可是在大多数的时候,用户不care你的版本,他只关心,产品满足了他什么需求,解决了什么问题。对的,今天雪球发表了新版本,4.0。
我知道用户不会care4.0。
所以先忘掉4.0,我就当大家从来没有用过雪球,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雪球是什么东西,满足了什么需求,解决了什么问题。
嗯,如果你上雪球,登录雪球的web版,或者使用雪球的iPhone、iPad、Android客户端,关注自己的投资产品,股票基金债券,你就可以很方便地获取这些投资产品的价格、数据、资讯。你还可以在雪球记录自己的持仓操作,随时了解自己的持仓盈亏。
除了投资产品,你还可以关注别的投资者,获取他们分享的信息和观点,如果有必要,你可以跟他们深入交流。交流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私密的,现在的雪球版本新增了聊天、群组功能,你可以和互相关注的用户很方便地即时沟通,还可以和趣味相投的用户组建不同主题的群组持续交流。投资者交流一直是雪球的核心功能。
资讯一手掌握,交流随时随地,尊敬的投资者,这满足了你的需求吗?
无论你的感受如何,作为这个产品的创始人,看到产品和公司现在这个样子,我有一种面目全非的感觉。
雪球最初只涉及美股这单一投资品种,现在已覆盖中、港、美三大市场和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多个投资品种,甚至包括比特币这样的新鲜玩意。
在雪球刚发表关注功能的时候,作为创始人,我几乎关注了每一个新注册的用户,这导致我关注了10000多人,很快我就发现再也不能这样干了,这样会把我的手指搞残,现在雪球每天增加的用户数量,差不多是初创时每个月增加的用户数量。为了“活跃社区”,我和我的同事都是雪球里面最早的活跃用户;而现在,用户已经提出抗议,要求禁止雪球员工在雪球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