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六月三日,徐达与王虎桂前来,还有几个随从抬着几箱的贺礼,还未近前,王虎粗豪大笑的声音传来:“铁老弟,我与徐大人来给你道喜了,大喜啊大喜,今后你可是前途无量了。”
铁兴忙迎了过去,三人寒暄了一阵,铁兴有些奇怪地道:“两位老哥何出此言?”
徐达哈哈大笑道:“你还不知道吧?操守大人已经任命老弟为盖县防守官了,这任命文书不久就会下来。”
铁兴呆一呆,这喜讯来得太突然了,他道:“那老哥你呢?”
徐达笑得合不拢嘴,道:“托老弟的福,哥哥我调任到州城去了,以后我们兄弟虽不在一地,还是要好好亲近才是!”
在徐达的解说下铁兴才明白,原来最近州城空出两个名额。此次徐达与王虎剿匪有功,分别转调到州城去,至于盖县空出的防守官位置,便由铁兴来接任了。
铁兴现在虽为百户,不过他新近立下大功,这升职是肯定的,虽然大明世官的官衔要由兵部任命,不过防守官的位子操守官完全可以任命。对现在的操守官武大钊来说,他已经瞄上了下一任的守备之位,盖县这边需要一个能力出众的人接任,铁兴当然是不二人选。
看着眼前的铁兴,徐达心中暗叹,这家伙官运太强了,年纪轻轻的就坐到了防守官的位子,多少人一辈子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不过自己也没什么不高兴的,虽然自己防守官没做成,不过调到州城去任屯田官,也是大喜,毕竟州城繁华,比待在一个小小的盖县好多了。
读书人有句话说得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用在自己身上,真是太恰当了。
听了徐达的话,铁兴快速地回过神来,徐达调到州城去任屯田官,自己任防守官,以后求助他的事情多着呢,打好关系是肯定的。他忙道:“同喜同喜,老哥荣升高位,小弟也是给你贺喜了,以后还要多多劳繁老哥你啊。”
徐达脸上笑得见牙不见眼的,他道:“好说好说,都是兄弟,有事尽管来找来!”
铁兴将徐达迎了进去,很快的,铁兴荣升盖县防守官的喜讯传开了,堡内军户们更是欢喜。
周围各堡的顾大成等人皆来拜见,众人陪着笑脸,神情恭敬亲热,一口一声的防守大人。
次日,铁兴招集堡内一干军官商议事务,自己新任防守官,事务繁多,加上明末乱世,哪有那么多悠闲的时间?是该开始布置了。
看着厅内的一干人,张义、常山、石达、张辉,于禁、成二、曹惇、孙霸等人个个喜气洋洋,意气风发。铁兴升官,他们也随之水涨船高,作为铁兴的嫡系,这奉承拍马之人如潮就不用说了。
看着在座的一干人,铁兴心内暗叹,自己麾下高级军官与文人还是太少,不是小旗就是总旗,要不是就是小吏,就算此次剿匪有功,立功几人升赏也是有限,官位不到,各人的职位也不好安排。随便安排一人到外堡去担任屯长,至少也要是总旗的官衔,这官位不到,你一个小旗去任屯长,显然便不能服众。
铁兴沉声道:“我去盖县上任后,张义任金墩堡的屯长,成二仍管理屯田之务。”
原本铁兴想让张义、成二跟在自己身边一同去盖县上任,不过金墩堡是自己的势力根本,需要最信得过的人留任,张义,成二两人办事稳妥,练兵出色,又跟随自己多时,由他们担任金墩堡的屯长,练兵管理,这是最好不过,所以只能留张义防守金墩堡。
听闻铁兴的任命后,张义与成二都是站起身来,张义只是双手微懂,抱拳颤声说了一声:“大人放心,卑职定会管好堡内之事!”
铁兴缓缓地点了点头,眼下基本农闲,成二领着堡内军户继续开垦农田,维修前些时间被流寇们糟蹋的田地禾苗,兰州水车被拆毁砸烂,也需要重建,还有被烧毁的畜场同样需要重建,堡上的女墙,堡内外的校场等,也一样需要兴建。
铁兴又对徐慈道:“徐慈你便留在堡内,协助张义,成二二人处理堡内文书事务!”徐慈站起身来,深施一礼:“谨遵大人之令。”徐慈自幼读书识字,经过大考,现在已是一个攒典。
虽卫所小吏评语都由卫所掌印官评定,不过升迁却是由卫所经历司报经吏部批准,徐慈做了攒吏几年,如今也有了几分资历,大明文官内排资论辈风气浓,徐慈想进盖县任高级书吏,却还需要一年半载。
未来铁兴升官下来,想要使用文人,还要收拢一些有用的人才。
铁兴又道:“于禁任王家庄管队官,常山山任贴队官,石达、张辉二人,随我转往盖县。”
于禁与常山二人此次算是立下军功,不管二人未来升赏官位如何,王家庄这个重要的地方铁兴是占定了,不过铁兴只能将自己嫡系安排如此了。
听了铁兴的话,于禁与常山二人都是裂开嘴直笑,终于升官了,还外放一堡,这真是太好了。
石达、张辉兄弟二人也是直笑,相比各人,他们更愿意跟在铁兴身旁,这样未来前途更不可限量。
除了石达、张辉二人,此次铁兴也将庄五带在身边,这家伙现在对自己算是忠心,好好磨砺一下,以后为自己办些事,说不定可以让自己省些麻烦。
此外女眷中山灵和于戎也要带着,这段时间自己时常在外征战,还未来得及和山灵和于戎细细接触,只是通过言谈之中,了解到其也是心地善良之人,山灵倒是对铁兴等人颇为好奇,经常和于戎一起来到铁兴房中送些灵茶野果,与他共食晚餐。
各人事务安排好后,铁兴的心思也是飘到了盖县处,自己升官了,地盘势力也是扩大了,不过要养的军户人口更多了,明末卫所的困苦是出名的,一个千户所几千人口未来都要靠自己养活,这压力可想而知。而自己要收拢整个千户所的军心民心,只有让他们过上与金墩堡一样的好日子,如此,自己才可以集一所之力,在未来的危机中取得胜算。
或许自己眼下的底气,就是背靠一堡军户支持,上下一心的民气。
还有,前些时间自己带人夜袭贼营,抄得了众多的金银粮草,由于时间紧迫,自己仅让部下藏起了三千多两的银子,牵会健马五十余匹,精炼铠甲百余套,余者三千多两银子,还有马匹粮草等物,只得尽数上交。
好在操守官武大钊又分给了自己五百两银子,此外还有一百四十三匹战马,四百多石的粮食,还有两百多把的刀枪兵器,这些物资,或许可以稍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对于铁兴前去盖县上任,金墩堡军户欢喜中也有伤感,他们已经习惯了铁兴在堡内的日子,铁兴这一上任,他们还略有不习惯。好在这金墩堡是大人的根本,盖县离金墩堡也不远,大人还是会经常回家的。
崇祯十一年六月十六日,命令下达,铁兴率领众人离开金墩堡,带着五队战兵,一队夜不收往金墩堡而去。
金墩堡内共有二十队战兵,两队辎兵,三队夜不收,留十队战兵,还有两队辎兵在金墩堡内,五队战兵随于禁等人去王家庄,那些兵都将成为军官种子,在当地开枝散叶,按铁兴的练兵制度,很快又可以在两堡内拉起数倍的强悍之士。
余者军士尽由铁兴带走,他需要这些战力勘比家丁的军士保证自己在金墩堡内的威严。
防守官,相当于营兵中的把总,所以铁兴出行时,便带上了大大写着铁字认旗的五方旗一副,高招旗一副,巡视旗四副,此外还有一些掌号金鼓等旗手,也算是旗帜鲜明,兵强马壮。
缴获的那些战马,也保证了铁兴七十余名军士可以一人双马,马上各人,还都披着铁甲,这种军威阵容,在盖县内,算是排在稳稳的第一位了,这证明了铁兴的实力是盖县防守官的不二人选。
旗牌旌旗开道,铁兴领着五队战兵离开了金墩堡,铁蹄踏在金墩堡的石子街道上,一片整齐的轰鸣,军户们倾巢出动,都是站在路旁,以自豪、不舍的目光欢送铁兴等人的离去。
此时早已过了天气炎热,铁甲更如火炭一般,滚烫到众人心里,任凭烈日爆晒,铁兴一行人只是控马稳步行进。
当先几个旗手策马先行,随后是每个队的枪旗,加上铁兴的五方大旗,十数面鲜艳的红黄旗号只是在寒风中猎猎飘扬。
一部分夜不收已是远远的撒了出去,在铁兴旁边,张辉领着剩余的夜不收控马行在铁兴的身旁,关猛也是位于中军位置,他骑在一匹马上,颇有大将风范。
金墩堡中以军功能力为先,先前剿灭流匪后,各队中也提拔上了几个队头,正好补充上于禁、张义等人走后的空隙。
众人鲜衣怒马,脚程快,在路上行了不久,盖县己是出现在各人的眼前。
盖县周长一千两百余米,墙高十一米,还不算女墙城楼等高度,外墙包有青砖,身为辽东卫左千户所的所治,这城池算是非常坚固。
当铁兴等人到了盖县的南门前时,大道上已站满了前来迎接的堡内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