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
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力量,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继续参加民族民主革命,逐步发展和联合,于1948年1月1日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年6月5日,民革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并派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民革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总纲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团结、推动党员及所联系人士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革继续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重点,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民革主要创始人是李济深、何香凝(女)、冯玉祥、谭平山、蔡廷锴。
民革历届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女)、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何鲁丽(女)。现任主席周铁农。
民革在除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民革中央主办有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报纸《团结报》和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团结》杂志,并有团结出版社。
第一部分 在民主革命中孕育与诞生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民革创建者们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继续参加民族民主革命,并为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国民党各派爱国民主力量逐步发展和联合,于1948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成立后,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推动和组织国民党内部的爱国民主分子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民革在民主革命中诞生。
第二部分 为新中国而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和发展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以及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伟大斗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加了国家政权,参与了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团结、推动党员及所联系人士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不懈努力奋斗。
第三部分 服务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革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续发挥民革的特点和优势,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祖国统一为重点,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为同盟会创办的机关报《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理论。图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国民革命发表演说。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图为大会会场。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即《对时局宣言》),同国民党反动集团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图为当时的宋庆龄。
针对国民党分共政策,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市组织领导了武装起义,史称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代表等共计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图为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
1935年7月,李济深等爱国民主人士高举“反蒋抗日”的旗帜,在香港成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图为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主席李济深(左二)等在香港时的合影。
1937年2月,宋庆龄、何香凝等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联合提案,要求国民党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全国人民一道团结抗日。
抗战期间,宋庆龄在战时首都重庆慰问抗战出征将士。
1937年8月,冯玉祥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张治中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图为冯玉祥和张治中在前线司令部指挥对日作战的淞沪会战。
1941年1月14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等联名致信蒋介石,斥责国民党统治集团背信弃义,破坏团结抗战的倒行逆施。要求国民党政府当局停止剿共,一致对外。此为宋庆龄、柳亚子等联名就“皖南事变”给蒋介石的通电。
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在重庆上清寺特园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通过了《政治主张》、《大会决议案》和《临时组织总章》,选举了谭平山、陈铭枢等17人组成中央临时干事会。
1946年4月14日,广州的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李济深被推举为中央主席。图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宣言》及民促在广州文德东路和新街14号的秘密联络点。
1947年11月12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图为供与会者签名纪念的红缎。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香港召开,大会选举宋庆龄为民革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其“历史任务是反对内战、推翻蒋政权”。图为民革中央部分同志在香港的合影。前排左起:朱蕴山、柳亚子、蔡廷锴、李济深、张文、何香凝、彭泽民、王葆真;中排左第二人起:郑坤廉、梅龚彬、刘遐翚、张克明、冯伯恒、李子诵、陈其瑗;中排右一为周颖。
1948年1月,发表于《华商报》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
1946年,李济深、冯玉祥、张澜、龙云、朱蕴山、陈铭枢、蒋光鼐、刘文辉在重庆成立军事策反组。1948年1月4日,民革第二次中央执监委全体会议秘密成立军事小组,民革中央军事小组是民革开展策反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图为1946年6月初,李济深、冯玉祥、王葆真三人在南京共同签下的誓约。
民革为策动傅作义起义的《行动方案》。
1948年6月25日,民革发表《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声明》。1948年秋,民革应中共中央邀请派代表谭平山、蔡廷锴、朱学范等进入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图为谭平山、蔡廷锴、朱学范、沈钧儒、章伯钧等在哈尔滨合影。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民革主席李济深在北京西苑机场亲切交谈。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革代表合影。前排左起:李锡九、何香凝、李济深、柳亚子、王葆真;中排左起:吕集义、陈汝棠、李德全、陈劭先、李任仁、梅龚彬;后排左起:张文、郑坤廉、朱蕴山、余心清、刘积学、赖亚力。
1959年4月6日,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程潜等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共商国是。
1958年11月12日,民革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号召民革各级组织和全体成员在服务社会主义的同时,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1958年10月,民革中央召开座谈会,讨论大陆与台湾统一问题及当前工作任务。左起:程潜、李济深、张治中、蔡廷锴。
1996年9月,民革全国促进祖国统一工作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议分析了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状况,提出进一步做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的新思路。
1993年2月,由民革有关专家组成的“南水北调”考察团进行实地考察。图为考察团在河北白洋淀。
朱学范参加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讨论和制定。图为朱学范在民革中央学习贯彻中共中央这个《意见》的座谈会上作发言。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发表后,民革各级组织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图为监委委员们在学习《意见》。
1994年11月,民革全国基层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做好基层组织工作作了总结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