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石,从一个家乡的小公司辞职来到这座繁华喧嚣的大城市,整整跑了一个月,因为种种原因,总是和喜欢的工作擦肩而过,这次好不容易找到一块“香饽饽”,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了!丘石一边在心里狠狠地发誓,一边打量自己的两个竞争“对手”: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在低头整理自己的材料;一个看上去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在记事本上不停地写着什么。丘石知道,这个职位只招一个人,必须表现得比他们更好。
复试时间到了,三个人同时进入考场。主考官宣布了考试要求:在两个小时内,根据公司提供的楼盘资料,写一份简单的广告策划案。丘石松了一口气:这个难不倒我,在原公司,写得最多的就是地产广告。两个小时后,三人都完成了。主考官接下来的话让大家都吃了一惊:“请你们每个人都认真看看其他二人的作品,然后在上面写上分数,一百分为满分。别人给你的分数,将作为公司是否录用你的参考。打完后,别忘了写上自己的名字。”又指了指丘石,“你先来吧!”
丘石认真地看了看那个中年人的作品,心里暗暗赞叹:他设计的广告语别出心裁,确实比那些陈词滥调高明得多,此人想必是个老文案了。丘石心里犹豫不决,想看看小姑娘的作品再说——她的作品虽然略逊一筹,倒也可圈可点。这下,可够头痛:他们的作品并不比我差,给他们打高分吧,等于是“自掘坟墓”,胡乱给个低分,又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丘石很热爱广告行业,大学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就在一个月前,丘石还是个合格的广告人,贬低别人的作品,岂不是对自己的侮辱?
左思右想,他还是觉得不能为了应聘成功就损人利己。于是,他一咬牙,给中年人打了九十分,给小姑娘打了八十五分。中年人和小姑娘很快也打好了分数,复试就这样结束了。
三天后,他终于等来了录用通知书!电话里,丘石忍不住问主考官为何在三个人之中选中了他。主考官笑着说:“论实力,你们三人在伯仲之间,可你最让我们动心的地方,就是能公正地评价对手。你给他们打的分数很客观,可你知道他们给你多少分吗?呵呵,其中一个人甚至给你打了不及格!这更让我们看到了你的可贵之处。现在,你能把对手当成队友一样尊重,那么,应聘上岗后,你也一定会和同事们合作得愉快!做出可喜的成绩。”
能把“敌人”变成朋友,把“对手”变成队友,不但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化险为夷的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识事、识人、用人之上。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信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即:
“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富而视其所为”——看他如何支付自己的财富。如果只大肆挥霍,贪图享乐,则不可重用。
“达而视其所举”——如已处于显赫之位,需观察他如何来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量才录用,自然是襟怀坦荡、秉公办事的有为之士。
“窘而视其所为”——对处于困境之人,可以观其操守如何。身处困境,却不做任何苟且之事,这样的人,可以放心地委以重任。
“贫而视其所取”——看一个人在贫困潦倒时的行为。不取不义之财,甘受清贫,而品行高洁。若见钱眼开,如蝇逐臭,就万不可重用。
综观识事、识人、用人之成败得失,往往跳不出“五视”所列。说到底,“视”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识人的好孬,就会上当,如何能化险为夷?
七、“思变”培养
一位90后的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给我勇敢,改变可以改变的;请给我坚强,接受不可以改变的;请给我智慧,分辨这两者。”一个孩子都在“思变”,成人不可能没有“思变”。过去常听人说“穷则思变”,没错,因为有“思变”,才确实变了。现在又有人说,“思富才会思变”也没错,要有“思变”,还没变的人才会变过来,大家都富,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富了还“思变”,富了就去帮助没变的,这里头就很有点“德”的味道。
热衷慈善的美国富豪查克·弗尼是一位商人兼圣徒。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他共向医院、孤儿院等各类慈善机构捐出40余亿美元,并且打算将剩下的个人资产,在2016年前全部捐出。
这位七十多岁,资产近百亿的超级富豪,自己的生活却异常节俭。他和妻子挤在旧金山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里,从没买过房,也不买车。费尼是靠销售免费名牌商品起家的,但他从不注重衣着,即便是会见爱尔兰首相,他仍旧戴着一副从杂货店买来的破旧眼镜。出门时,他总是选择乘坐公交车或的士。乘飞机时,他只坐经济舱。烤奶酪西红柿三明治是他的最爱,他从来没有吃过超过一百美元一餐的饭。他说:“你可以上高档餐馆,一顿饭吃掉一百美元,但是,吃那种二十五美元的饭也能让我满意。”
在一次慈善宣传会上,有个流浪汉向弗尼提问:“请问您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弗尼回答说:“十个小时以上。”那人调侃地说:“我是一个流浪汉,每天才花了不到一个小时捡垃圾,可我却生活得比您要好。”会场顿时响起一阵哄笑声。
很多人都等着看弗尼的笑话。这时,弗尼不慌不忙地说:“这就是慈善家和懒汉最大的区别!”这说明“思富”的人也在“思变”。
穷也“思变”,富也“思变”,这是诗意的生活,难怪有人说:“讲德才会有诗意般的生活。”
现在有不少人都在说:“要诗意的生活。”如果把“诗意”理解成洒脱、潇洒、宽容、大度之类的意思,那么也许都能接受。
要“诗意的生活”就要学会欣赏,学会自得其乐。自己的善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人,自己得来不易的一粥一饭,自己的一个突如其来的新的微妙的想法,自己的平静或者激动……都是应该由自己好好欣赏的。这样的欣赏应该是不断地发现、品味、怡然自得,因为这才是你自己的,他人不可代替的,你不欣赏那么谁来欣赏?还要学会欣赏他人。他人的真、善、美,他人的才华,他人充满生机的行为,甚至是他人本身所不知道的能欣赏的东西……要欣赏大自然,欣赏社会,在似乎不完善中发现内在的和谐。
要“诗意的生活”,就要学会从美的角度欣赏生活。要欣赏柔婉和秀丽,要欣赏粗犷和豪迈,要欣赏幽默诙谐,还要能够品味自己的不幸,或者同情他人的不幸遭遇。有人说:把痛苦向亲人倾诉,就少了一半痛苦。这样的感受本来就是诗!大千世界有着太多的不同,然而却是那样的和谐。那么,能够欣赏那么多的不同,你的心才是和谐的,才充满诗意。
要“诗意生活”,就要让自己的情感不被物化或者说不被异化。不要为物所累,不要被名利迷失。人生百年可以不如诗,但是不能不欣赏诗,诗就是你自己。如果说自我是个小世界,而小世界和大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和谐的,那么洒脱、潇洒、宽容、大度等具有诗意特征的情感就是小世界和大世界和谐的标志。
人一生,就多数而言,酸、甜、苦、辣,都欣赏过,把酸的抛弃,把快乐的记住。更应特别记住的是“一生中最应珍惜的十种人”:
遇到真爱的人时,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因为当他离开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遇到可以相信的朋友时,要好好和他相处下去,因为在一生中,遇到知己真的不易。
遇到贵人时,记得好好感激,因为他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遇到曾经爱过的人时,要记得感激他,因为他让你更懂得爱。
遇到曾经恨过的人时,要微笑着向他打招呼,因为他让你更加坚强。
遇到曾经背叛你的人时,要好好和他聊一聊,因为若不是他,今天你看不懂这个世界。
遇到曾经偷偷喜欢的人时,要祝他幸福,因为你喜欢他时,不就是希望他幸福吗?
遇到匆匆离开的人时,要谢谢他走过你的人生,因为他是你精彩回忆的一部分。
遇到曾经和你有误会的人时,要解释清楚误会,因为你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解释清楚。
遇到和你相伴一生的人时,要百分之百地感谢他爱你,因为你们现在都得到了幸福和真爱。
八、“人脉”培养
成功大师金言告诉我们:“合作是所有努力的开始。最能有效运用合作法则的人,生存得最久,而且这项原则适用于从最低等动物一直到最高等的人类。”
他又说:“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获得豪华生活而努力积聚物质财富,这种努力占去了我们在这个世俗世界挣扎奋斗的大部分时间。”
每个人一旦走向社会,就离不开与人合作,有多少人能诚心与你合作,要精心去计算和评估;谁能与你合作得更好,要精心去选择;谁能与你精心合作到底,要用心和智慧的眼光去观察;能不能达到目的,就要以“心”换“心”去建立好自己的人脉,这不仅要细致地做好工作,还要有耐心的等待。
人脉是一种互相提拔,让彼此形成合则两利的共荣圈,简言之,人脉就是“施”与“爱”的过程,也就是必须展示自己的实力,让自己有能力“布施”来帮助他人,未来又有机会“接受”回报。
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不论你在何处工作,不论你是任国家公务员,企业工人、事业单位职员、科研专业人员,乃致现代农民,都需要有人合作,需要建立好自己的人脉,这样才会工作顺当,心情舒畅,事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