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8700000013

第13章 四画(3)

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

原著

《金瓶梅》第11回:“看官听说,不争今日打了孙雪娥,管教潘金莲: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金瓶梅》第47回:“这一来,管教:苗青之祸从头上起,西门庆往时做过事,今朝没兴一齐来。”《金瓶梅》第87回:“大段金莲生有地而死有处,不争被周忠说这两句话,有分教,这妇人从前作过事,今朝没兴一齐来”。

释义

又作“往时做过事,今朝没兴一齐来”、“从前作过事,今朝没兴一齐来”。只要从前做了错事或者坏事,等到你时运不济的时候,便会接二连三地出现灾祸。表明古人对因果报应的认识和期望。没兴,指令人扫兴倒霉的事情。

例句

元·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第5出:“你明日若不去时,教你从前做过事,没兴一齐来。”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8出:“我把你担仗去,略略地高声,我便杀了你!经过此山者,分明是你灾。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明·沈采《千金记》第36出:“人人敢勇,个个夺盔。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明·徐元《八义记》第19出:“我即便奏过,一人谋叛,九族遭诛。只教你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明·徐复祚《投梭记》第31出:“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至。小的是南康府差人,奉本府批文,解送犯人到兵部谢老爷处发落。”明·沈璟《义侠记》第25出:“失路笑驽骀,兹行更不回。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5:“桂迁与二媳一女仅以身免,叫天号地,唤祖呼宗,哭得眼红喉哑,昏绝数次。正是: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3:“当堂读了明断,贴起一片芦席,明写犯由,判了一个‘剐’字,推出市心,加刑示众。正是: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8:“从前作事,没兴齐来;乌狗吃食,白狗当灾。”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2回:“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早晚应须报,难逃孽镜台。”明·周楫《西湖二集》卷34:“可怜倔强海贼,终作无头之鬼,亦何苦而为此乎!正是:从前作过事,今日一齐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回:“智深赶下桥去,把崔道成后身一禅杖。可怜两个强徒,化作南柯一梦。正是:从前作过事,无幸一齐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不是郓哥来寻这个人,却正是: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6回:“正是:从前作过事,没幸一齐来。直使数只皂雕追紫燕,一群猛虎啖羊羔。”清·李玉《人兽关》第26折:“使势人须服,欺心天必灾。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清·陈树基《西湖拾遗》卷41:“赵小乙在秋后一刀处决,偿了性命。正是:从前作过事,败落一齐来。”清·樵云山人《飞花艳想》第9回:“雪太守大怒,叫左右将大板拿来,把周荣打了三十,革退学役。正是: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清·李修行《梦中缘》第14回:“何鳌何鳌,死无下稍。诸苦当尽,真是活煞。这正是:从前作祸事,没幸一齐来。”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56回:“盐船十万,旧元宝难认财神;侍妾百人,新春药尚存海狗。正是: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休。”清·无名氏《二度梅全传》第37回:“二公点首道:‘正所谓: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来。’”清·无名氏《五美缘》第28回:“众人不由分说,推推搡搡,直奔县前而去。正是:从前做过事,今朝一齐来。”

分开八块顶梁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原著

《金瓶梅》第8回:“那西门庆不听万事皆休,听了此言,正是:分开八块顶梁骨,倾下半桶冰雪来。”《金瓶梅》第95回:“月娘不听便罢,听了正是:分开八块顶梁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慌的手脚麻木。”

释义

就像忽然间劈开了头顶上的天灵盖,犹如猛然里淋透了浑身的冰雪水。这是宋元讲唱文学的常用语。喻指突然降临灾祸,令人惊恐异常,不知所措。顶阳骨,指头盖骨。

例句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当时潘松吓得一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清一不敢隐匿,引长老到房中,一见,吃了一惊,却是: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0:“不看犹可,看时,众人都吃了一大惊: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2:“长老用手一指,众人见了这口宝剑,却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6:“却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雪水来。半晌做声不得,蓦然倒地。”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24:“不看万事全休,只这一看,那一惊非小可!正是: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一桶雪水来。”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13回:“吓得王则大惊,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明·赤心子《绣谷春容》:“清一不敢隐瞒,引长老到房中,一见红莲吃了一惊,正是: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回:“晁知州见了这牌,就如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吓得软瘫成一堆,半日说不出话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1回:“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做声不得。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吓得庞氏与丫鬟都面面厮觑。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半晌价说不出话。”明·无名氏《醋葫芦》第10回:“海沸山摇的嚷得好不热闹。成珪一声惊醒。正是:分开八片顶门骨,倾下一桶冰雪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0回:“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水浇下来。”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原著

《金瓶梅》第18回:“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到了亦如然。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释义

分明是好言相劝,却被误解成恶意。意指不听从忠言相告,不理解好意相劝。

例句

明·张凤翼《灌园记》第3出:“一纸封章早扣阍,谁知遭遣出金门。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明·范受益《寻亲记》第5出:“员外欺心上有天,院君休把我埋怨。分明指与平川路,莫把忠言当恶言。”明·郑若庸《玉玦记》第13出:“曲突无功最可怜,焦头受赏已徒然。分明指与平川路,错把忠言当恶言。”明·徐元《八义记》第17出:“梦幻是非莫乱传,料应生死总由天。分明指出平川路,莫把忠言当恶言。”明·无名氏《破窑记》第14出:“小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若姐姐不听梅香之言,只得且自回去,又作道理。分明指与平川路,莫把忠言当恶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9:“众人连忙去取索子家法,将玉娘一索捆翻。正是:分明指与平川路,反把忠言当恶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过了亦如然。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天下原来都要人阿谀谄佞!罢,罢!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小生告退。”清·张大复《钓鱼船》第8出:“咳,罢了,分明指与平川路,反把忠言当恶言。”清·洪琮《白牡丹》第3回:“分明指引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原来世人多是褒奖的,这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原著

《金瓶梅》第77回:“西门庆即令陈敬济把全抄写了一本,与大舅拿着。即差玳安拿帖,送邸报往荆都监、周守御两家报喜去。正是:劝君不费镌研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释义

不必要专门立碑镌字标榜功绩,路上行人谈论的自然算得上公论。意指是非无须自己申说,天下人自有公论。

出典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7:“自然物及四生,自然利资王化,又怎生说个佛法道理?良久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例句

元·王伯成《贬夜郎》第3折:“拈起纸笔,标是实,教千年万古传于世。看了书中有女颜如玉,路上行人口胜碑,儿曹悔之晚矣。”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2折:“岂不闻书中有女颜如玉,路上行人口胜碑。君子喻于义,也强如寻寺院布施与钱物,绕庙宇祷告神祇。”

天不从人愿

原著

《金瓶梅》第99回:“谁知天不从人愿,一旦他先死了,撇的奴四脯着地。”

释义

上天不顺从人们的意愿。意指事情不如人意,不能如愿以偿。

例句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元英传》卷19下:“但自此月一日以来,霖雨连并,可谓天违人愿。”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29出:“天不从人这些愿,使子母悬悬。”明·冯惟敏《醉花阴·清明南郊戏友人作》曲:“休休休,傻书生休得同儿戏;天天天,天不从人意;看看看,看的眼饱肚中饥。”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第26出:“心在他行,交颈鸳鸯绣不成,眼睁睁天也不从人。”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这条门路,我筹算已非一日,岂知天违人愿,此念顿空。”清·无名氏《施公案》第343回:“不料天不从人愿,昨有许公子名唤炳文,曾闻妹妹的芳名,特请冰人与爹爹说项。”

同类推荐
  • 戴望舒作品集(七)

    戴望舒作品集(七)

    要数说茹勒·许拜维艾尔(JuleS Supervielle)所受的影响的人,可以举出拉福尔格(Laforgue),格罗代尔(Claudlet),韩波(Rimband),魏特曼(Whitman),罗曼(RomainS),里尔格(Rike)等的名字来。例如他对于里尔格的默考,似乎帮助了他去使那隔离着生和死的墙板,变成尽可能地薄而且透明。然而许拜维艾尔却并不和他的师表中的任何一位相像。他是那么地不能以别人代替的,如果他不存在,如果他并不也对于新诗人起一种甚至比艾吕亚(Eluard),茹扶(Jouve)或法尔格(Fargue)更显著的有效的作用,那么人们便已经可以毫无困难地估量出欧战以后的诗歌的缺陷了。
  • 鲁迅文选

    鲁迅文选

    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锐利的社会批判力。这本《鲁迅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录了鲁迅先生美文、随笔、杂论、文论等作品六十余篇。编排上精要突出,脉络清晰,对于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作文和为人大有助益。
  • 纸上还乡

    纸上还乡

    30余篇约14万字精美的散文作品,凡是有乡村生活经历和体验的人,都可在其中找到过去的青春记忆和无法消释的故土情怀——以乡村为经,以情感为纬,在喧嚣的现代语境中,以一颗对故乡、亲人、生命的感恩之心,描绘出一个“80后”作家疼痛、细腻、诗意的生活图景,并以此完成了一代人“纸上还乡”的精神历程。
  • 缪斯情结

    缪斯情结

    本书收《当代小说的人生意识》、《社会形象与典型精神》、《诗自妖娆趣自高》等40余篇文学评论。
  •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热门推荐
  • 那只小猫你还记得吗

    那只小猫你还记得吗

    他们原本是一对的,但却因种种原因而被拆散了。他,忘记了她。她,苦苦寻找了他六年,最后却因一只小猫而找到他。那只小猫竟是她二十岁时他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 黑曜临世

    黑曜临世

    看中的神器,转了几次手还是被个天赋异禀的萝莉夺得,不爽!想要的宝贝,抢了好多次还是被个天赋异禀的丫头夺得,不爽!成神的路上,各种艰难险阻还被个天赋异禀的少女捣乱,不爽!最后,这个妹子是我的了!爽!以上是作者的花痴脑洞,请忽视。正正经经的:人生不比歌谣,辉煌交织血泪。当信仰在尔虞我诈中迷惘,人世间成为诸神角逐的乐园。那是被世人诅咒以天蝎为名的少年,在绕膝玩耍的年纪就背负起了血海深仇。杀父之仇、囚母之恨、乱世之罪,统统要让罪魁偿还!
  • 青色梧桐

    青色梧桐

    每一个走出高考的人都会伴随着几分淡然,因为从那天起他们将结束没有天黑的日子……每一个走进大学的人都会伴随几分慌忙,因为从这天起他们将迎来正真的未知和迷茫……
  •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录》不但全面涵盖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世人的推崇。 本书延续并发展了“国学全鉴系列”的特点,专门向读者介绍《传习录》,内容丰富,材料充分,配以通俗易懂的解译,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传习录》的精髓,是一部学习国学传统经典的好书。
  • 魂生录

    魂生录

    人类、魂兽;是苟且偷生,狼狈为奸;还是冥冥之中,缘分注定;亦或是阴谋诡计,尔虞我诈。少年的爱情,亲情;当情感交织必须做出选择时是否曾犹豫徘徊过,当爱人亲人必须做出选择时是否动摇过;世界本就没有对错,所有的是非不过是人们既定的而已。凄惨的选择,融魂后的蜕变,亲情,爱情,我都要!所有失去的都将一一争夺回来!
  • 莫默陌

    莫默陌

    原来关系再好的人,沉默了一段时间就陌生了,莫须有的小伤感,会随着那滴眼泪升华于空气中,风吹散了过往的烟云,泛黄的纸上只剩下一点一点模糊的小黑影,是那年的他写给她的,还是那年的她回给他的,有那么一个人,曾对莫小陌说过这么一句动人的话,他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小陌说,可惜我们相遇的时间点不对,缘分这东西是人接近人的桥梁同时也是毁掉一段感情最好的理由,那一年就是差了那么几天,莫小陌的世界就错位了,小陌说,他再不好,也是她选择的,不到血流不止的时候,她不想放弃.莫小陌披着散发在清晨雾水朦胧的地方默默走着...
  • 你是我心中的人

    你是我心中的人

    面对于自己深爱的人,他们以各自的方法,或是守护,或是默默等待,或是坚持不懈等等。这都是因为他们用心去爱
  • 红墙见证录(二)

    红墙见证录(二)

    本书是一本中国现代史的史料。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
  • 渡魂鬼差

    渡魂鬼差

    我叫韩宇浩,我是鬼差,不,你错了,我不是和黑白无常一样的鬼差,他们在阴界,我在阳界,我有一所普普通通的小木房,它叫渡魂屋,我是一名鬼差,接下来就是我的故事。
  • 吸血鬼欠我一场婚礼

    吸血鬼欠我一场婚礼

    昔日吸血鬼族王子因家族叛变父母不得不让他与人族天子融为一体,每到夜晚,温柔少年幻化为嗜血鬼王,不料,却为她遍体鳞伤莫羽:“晗熙,此生,我绝不负你”